光缆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7812发布日期:2018-12-11 20:4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光缆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领域涉及一光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连接线,所述光缆连接线得以被应用于户外的光缆连接。



背景技术:

网络被普遍应用于人们生活,例如办公、娱乐、数据传输等方面,网络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简单快速。但是对于数据传输而言,数据通过电线在传输中容易损耗,因此数据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或失真,而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人们的使用。而光缆由光纤组成,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所述光缆被用于远距离的网络数据传输。

目前光缆连接线被普遍使用于设备的数据传输或者网络光缆的连接,光缆连接线具有连接传输的作用。但是光缆在使用或被安装过程中,光缆需要连接器进行对接,才能进行各数据端口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光缆在安装或连接过程中存在各光缆线路之间对接的问题,而光缆对接的精度要求很高,一旦光缆连接出现偏差将出现数据传输问题。而且另一方面,处于户外环境中,光缆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中粉尘或水蒸汽等微小颗粒的影响,一旦这些微小颗粒进入到光缆的对接处,将严重损坏光缆的连接,进而影响数据传输。

另外光缆连接线处于使用过程时,需要在一个装配箱内,避免光缆连接线受到雨水或粉尘而损坏。基于上述原因,传统的光缆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多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使用需求,因此在光缆连接线领域急需攻克这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光缆连接线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得以被应用于户外等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光缆连接线具有两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确保所述光缆的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光缆连接线内的所述光缆被稳固设置,所述光缆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不会由于外力作用使得所述光缆的损坏,同时环境中的杂质无法进入到所述连接机构,对所述光缆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光缆连接线包括至少一连接机构,两端的光缆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进而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以实现所述光缆的对接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光缆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实现与其他设备或所述光缆的对接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连接单元和一壳体单元,所述光缆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所述壳体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得以固定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稳定,并增强所述连接单元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防护套件,所述防护套件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和所述壳体单元,以用于所述光缆与所述壳体单元的连接,防止所述连接机构在使用过程出现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单元,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的密封性,所述连接机构得以被应用于户外等环境下所述光缆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卡合单元,所述卡合单元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单元,进而所述卡合单元对所述壳体单元形成一锁扣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加强单元,所述加强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单元,以增强所述光缆与所述壳体单元的连接并增强所述连接机构的密封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或多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缆连接线包括一光缆;和两连接机构,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光缆的两端部,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连接单元、一壳体单元以及一防护套件,所述防护套件和所述壳体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以增强所述光缆连接线的密封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一连接件和一连接端部,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单元,所述连接端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光纤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并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端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收纳套和一外壳套,所述收纳套和所述外壳套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收纳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末端,所述外壳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前端,所述收纳套和所述外壳套使得所述光纤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密封环境。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受力套,所述受力套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并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收纳套。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件包括一尾套和一防护套,所述尾套被设置于所述受力套,所述防护尾套被设置于所述收纳套,所述尾套和所述防护套得以增强所述连接单元的密封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合单元,所述卡合单元包括一卡合套,所述卡合套被设置于所述外壳套,所述卡合套得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光缆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卡合单元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于所述卡合套,使得所述卡合套具有复位功能,便于所述卡合套在所述外壳套的滑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一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被设置于所述卡合套和所述外壳套之间,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的密封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加强单元,所述加强单元包括一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并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收纳套,所述第一紧固件得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末端的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单元包括一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被设置于尾套,以增强所述尾套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力。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单元包括至少一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受力套,以增强所述受力套与所述连接件的作用力。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卡合套具有一凹槽,所述外壳套具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匹配设置于所述凹槽,以增强所述卡合套与所述外壳套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缆连接线的整体示意图。

图2A到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外壳套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卡合套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缆连接线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缆连接线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到图4所示的一种光缆连接线,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光缆连接线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光缆连接线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而所述光缆连接线得以被应用于户外,实现光缆的对接或者电子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增强所述光缆连接线的实用性。传统技术的连接线由于其结构限制无法被使用于户外环境。由于所述光缆的对接过程对精度要求非常高,所述连接线在实现所述光缆对接过程中,环境中的粉尘或雨水等微小颗粒将进入到所述连接线,对位于所述连接线内的所述光缆造成损坏,进而对接完成后的所述光缆的数据传输将出现缺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包的丢失或数据的失真,如何提高所述连接线连接过程的密封性是本实用新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连接线得以被使用于户外环境,用户无需使用额外的设备对所述连接装置的保护。传统技术中,一旦连接线被使用在户外情况下,用户需要配置额外的密封装置用于所述连接线的保护,以阻隔环境中的粉尘或雨水进入到所述连接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光缆连接线具有耐用性,传统技术中一旦连接装置的使用频率过多,设置在内部的所述光缆将受到损坏,所述光缆属于易折断物件,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线得以对设置于内部的所述光缆具有固定保护作用,进而所述光缆在受力作用下不会造成拉断等现象发生。

所述光缆连接线包括两连接机构10和一光缆20,所述连接机构10分别设置于所述光缆的两端部,所述光缆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实现光缆的对接过程,数据得以被传输。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得以理解为,所述光缆20的长度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使用者或生产者得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长度或类型的所述光缆。传统的连接线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其连接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光缆连接线实现光纤的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 实现,所述连接机构10得以对所述光缆的连接过程处于密封环境,并所述连接机构10得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10内的光缆收到外力的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机构10包括一连接单元11和一壳体单元12,所述光缆的两端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11,所述壳体单元12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11,所述壳体单元12得以增强所述光缆与所述壳体单元11的稳固性,并所述壳体单元12形成一密封空间,使得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所述光缆连接端部上的光纤不会受到微小颗粒的影响,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使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单元11包括一连接件111和一连接端部112,所述连接端部112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所述光缆穿过所述连接件111的一安装腔,并连接于所述连接端部112,然后所述连接端部112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以完成所述光缆于所述连接单元11的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端部112为一MPO 型(Multi-fiber Push On)网络连接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件111为一体模塑成型,所述连接件111包括两芯体,各所述芯体相互组合设置于,以形成所述安装腔,便于所述光缆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件111包括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形成一安装腔体,所述光缆得以被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传统技术中,所述光缆设置到连接件采用穿插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所述光缆的损坏,而本发明中所述连接件111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光缆的设置过程,便于用户的操作。

所述光缆被连接于所述连接端部112,并所述光缆导通位于所述连接端部112上的多个连接点,各所述连接机构10之间得以相互连接并导通,以实现所述光缆的对接。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壳体单元12包括一收纳套121、一受力套 122以及一外壳套123,所述收纳套121和所述受力套12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所述受力套122得以紧固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件111的连接,防止所述连接机构10在移动过程中,避免拉力作用使得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件111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而所述光缆受到损坏,并所述受力套122同时具有对所述连接件11的保护作用,所述受力套122得以减少外力对所述连接件11的作用力,具有一缓冲作用。其中,所述收纳套121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的尾端,所述光缆分别穿过所述收纳套121和所述连接件111并连接于所述连接端部112后,所述收纳套121对所述连接件111的尾端具有一密封作用,以阻隔所述连接件111的所述安装腔,进而环境中微小颗粒不会进入到所述安装腔,以保护所述光缆。另一方面,所述收纳套121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时,所述收纳套121对所述连接件111具有一作用力,以使得所述连接件111的尾端连接于所述光缆的紧固力增强,进一步避免所述光缆在所述连接件111内的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套123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并所述外壳套123的末端位于所述受力套122的外表面。换而言之,当所述外壳套123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时,所述外壳套123的前端位于所述连接件111的前部,所述外壳套123 的末端位于所述受力套122,所述外壳套123的前端对所述连接端部112与所述连接件111具有一卡合作用力,紧固所述连接端部112与所述连接件111的连接。所述外壳套123的末端对所述收纳套121具有一定紧固作用,所述外壳套123以确保所述连接单元11处于一个密封环境,以阻隔环境中的微小颗粒的进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机构10进一步包括一防护套件13,所述防护套件 13被设置所述连接单元11,所述防护套件13对所述连接单元11形成一防护空间,进一步对所述连接单元11提供保护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件13包括一尾套131,所述尾套131被设置于所述收纳套121,以对所述收纳套121起到防护作用。优选地,所述尾套131为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尾套131具有一定延展性,以形成一定收纳空间,所述收纳套121得以被匹配地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进而所述防护套件13作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尾端,得以防止微小颗粒从所述连接机构10的尾端进入到所述连接单元11,确保所述连接单元11处于相对密封环境,进而所述连接机构10得以被使用到户外,不会收到环境的限制。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件13包括一防护套132,所述防护套132被设置于所述尾套131的尾部,并所述防护套132一体延伸于一光缆电缆,所述连接机构 10的末端正好被收纳于所述防护套132。其中,所述防护套132优选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套132形成的存储空间正好匹配于所述连接机构10的末端,以提高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所述防护套132将所述连接件111的尾端、所述收纳套121、所述受力套122,、所述外壳套123以及所述尾套131分别包含于所述存储空间内,进一步确保所述连接机构10末端的密封性。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护套132具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防护套132的末端部向外延伸并具有一定预设长度,所述光缆被设置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对所述光缆形成一保护,所述连接机构10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光缆不会由于所述连接机构10 的移动而发生弯折,所述防护套132具有一防弯折功能避免所述光缆由于拉力而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机构10包括一卡合组件15,所述卡合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11,以对所述连接单元11提供一紧固力,增强所述连接端部112与所述连接件111的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机构10连接于所述光缆20时,所述连接单元11更好地匹配连接于所述光缆20。进一地,所述卡合组件15包括一卡合套151,所述卡合套15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当所述连接机构10连接于所述光缆20时,用户得以操控所述卡合套151沿着所述外壳套 123的轴向滑动,进而所述卡合套151卡合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的端部,对所述外壳套123与所述光缆20的作用力增强,防止所述连接机构10在受力状态下分离于所述光缆20。优选地,所述卡合套151由金属、橡胶或塑料制成。所述卡合套151具有一凹槽1510,所述外壳套123具有一延伸部,旋转所述外壳套 123,所述延伸部匹配设置于所述凹槽1510,所述卡合套151设置于所述外壳套 123时,所延伸部卡合设置于所述凹槽1510,进而增强所述卡合套151与所述外壳套123之间的卡合作用力,防止所述卡合套151在外力作用下分离于所述外壳套123。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组件15包括一弹性件152,所述弹性件152被设置于所述卡合套151,所述卡合套151在滑动过程中,所述弹性件152对所述卡合套152形成一作用力,便于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凹槽1510。所述卡合套151 分离于所述外壳套132,用户旋转所述卡合套151,使得所述延伸部分离于所述凹槽1510,进而所述卡合套151在所述弹性件152的拉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机构10包括一加强组件16,所述加强组件16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10,以增强所述光缆于所述连接单元11的连接作用力并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组件16包括一第一紧固件 161,所述第一紧固件161被设置于连接件111,并所述第一紧固件161位于所述连接件111的尾端,并所述防护套件13位于所述第一紧固件161上方。所述第一紧固件161得以增强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件111的连接作用,所述第一紧固件161得以防止所述连接机构10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光缆由于拉力作用而损坏。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紧固件161进一步对所述连接件11的尾端提供一密封作用,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组件16包括一第二紧固件162,所述第二紧固件162被设置于所述受力套122,所述受力套122在所述第二紧固件162的作用下更加紧固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11,进而增强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件111的连接,并所述连接单元11在所述第二紧固件162的作用下,避免所述连接机构10的拉力而损坏。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组件16包括至少一定位件163,各所述定位件163设置于所述受力套122,各所述定位件163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受力套122,当所述定位件163分别作用于所述受力套122时,所述受力套122的受力均匀,进而增强所述受力套与所述连接单元11之间的作用力。其中所述受力套122对所述定位件163具有一缓冲作用,避免所述连接件 11直接受到所述定位件163的作用力,保护所述连接件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机构10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件14,所述密封件14 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10,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所述密封件14 优选为一密封环或一密封部,所述密封件14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并位于所述连接端部112,所述密封件14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其中,所述密封件14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光缆20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10时,所述密封件14得以增强所述光缆20与所述连接单元11之间的密封性,以防止环境中的微小颗粒进而到所述光缆连接线内。

如图5所示一种连接机构10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一壳体单元12和一连接件111分别连接于一连接端部112,所述连接端部112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

B、一防护单元13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11,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C、一密封件14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11,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避免环境中的微小颗粒进入到所述连接机构10,便于所述连接机构10被使用于户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D、一卡合套151通过一弹性件152被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所述卡合套151在所述弹性件152的作用下可伸缩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所述卡合套151得以施加一作用力于所述外壳套123,进而增强所述连接端部112与所述连接件111的紧固力。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E、一加强单元16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10,所述加强单元16得以增强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件111作用力并避免所述连接机构1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外力作用而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B中,所述防护套件13包括一收纳套121、受力套122以及一外壳套123,所述收纳套121和所述受力套122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的末端,所述外壳套123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的前端,进而所述防护套件13对所述连接单元11形成一密封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E中,一第一紧固件161被设置于所述尾套131 和所述连接件111之间,所述第一紧固件161得以增加所述尾套131对所述连接单元11的保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E中,一第二紧固件162被设置于所述受力套122,以增强所述受力套122与所述连接件111之间的作用力,避免所述连接机构10 受到外力而损坏。

如图6所示,一种光缆连接线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一光缆的两端部分别穿过一壳体单元12和一连接件111并电连接于一连接端部112;

II、一适配件211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1;以及

III、一防护套件13被设置于一连接件111,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包括IV、一防护组件2123被设置于一对接件2122,以增强所述光缆20的密封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II进一步包括III.1、一密封件14被设置于一连接单元11,以增强一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避免环境中的微小颗粒进入到所述连接机构10,便于所述连接机构10被使用于户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III.2、一卡合套151通过一弹性件152 被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所述卡合套151在所述弹性件152的作用下可伸缩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所述卡合套151得以施加一作用力于所述外壳套123,进而增强所述连接端部112与所述连接件111的紧固力。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III.3、一加强单元16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10,所述加强单元16得以增强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件111作用力并避免所述连接机构1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外力作用而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III中,一收纳套121、受力套122以及一外壳套 123,所述收纳套121和所述受力套122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的末端,所述外壳套123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的前端,进而所述防护套件13对所述连接单元 11形成一密封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III.3中,一第一紧固件161被设置于所述尾套131 和所述连接件111之间,所述第一紧固件161得以增加所述尾套131对所述连接单元11的保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III.3中,一第二紧固件162被设置于所述受力套 122,以增强所述受力套122与所述连接件111之间的作用力,避免所述连接机构10受到外力而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b、一防护组件13被设置于所述对接单元11,以增强所述光缆20的密封性。

如图7所示,一种光缆连接线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一连接单元11电连接于一适配件211,使得两光缆完成对接过程;

2、一防护套件13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11,以增强一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以及

3、驱动所述防护套件13,使得所述连接单元11分离于所述适配件2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2中,一密封件14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11,以增强所述连接机构10的密封性,避免环境中的微小颗粒进入到所述连接机构 10,便于所述连接机构10被使用于户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2进一步包括2.1、一卡合套151通过一弹性件152 被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所述卡合套151在所述弹性件152的作用下可伸缩设置于所述外壳套123,所述卡合套151得以施加一作用力于所述外壳套123,进而增强所述连接端部112与所述连接件111的紧固力。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2进一步包括2.2、一加强单元16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10,所述加强单元16得以增强所述光缆与所述连接件111作用力并避免所述连接机构1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外力作用而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2中,所述防护套件13包括一收纳套121、受力套122以及一外壳套123,所述收纳套121和所述受力套122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的末端,所述外壳套123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的前端,进而所述防护套件13对所述连接单元11形成一密封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2.2中,一第一紧固件161被设置于所述尾套131 和所述连接件111之间,所述第一紧固件161得以增加所述尾套131对所述连接单元11的保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2.2中,一第二紧固件162被设置于所述受力套122,以增强所述受力套122与所述连接件111之间的作用力,避免所述连接机构10 受到外力而损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