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1316发布日期:2018-09-21 20:3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盒是液晶显示器的核心,液晶显示器的画面显示效果主要受液晶盒的影响。其中,对比度是液晶盒的重要参数之一,对比度越大,显示画面越清晰和鲜艳;对比度越小,显示画面越昏暗和模糊。

对比度用暗室条件下,显示器亮态亮度与暗态亮度的比来表示,提高亮态亮度和降低暗态亮度都可以提高对比度。其中降低暗态亮度是提高对比度的主要改善方向。

根据液晶分子的不同旋转方式,液晶显示器具有多种显示模式,具体可分为扭曲向列相(twistnematic,tn)、垂直取向(verticalalignment,va)、面内转换(in-planeswtiching,ips)等液晶显示模式。其中,ips显示模式通过控制液晶分子在平面内转动以实现画面显示,其具有较宽的视角、较高的透过率,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ips模式中,受取向层材料等影响,液晶分子存在预倾角。预倾角的存在,导致暗态下,经过下偏光片后的偏振光在液晶分子透过轴方向存在分量,发生暗态漏光,对比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面内转换的第一液晶盒以及第二偏光片,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盒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间的第二液晶盒;

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液晶盒、所述第二液晶盒、所述第二偏光片,用于进行暗态或亮态显示;

其中,在显示暗态时,所述第二液晶盒用于阻挡从所述第一液晶盒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晶盒为面内转换液晶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晶盒中液晶轴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5~95度,或所述第二液晶盒中液晶轴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晶盒为垂直取向液晶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晶盒中液晶轴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40~5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偏光片;

所述第三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盒和所述第二液晶盒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吸收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5~95度;

所述第一液晶盒中液晶轴向与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5~95度,或所述第一液晶盒中液晶轴向与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5度;

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5~9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偏光片;

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三偏光片和所述第二液晶盒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吸收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5~95度;

所述第一液晶盒中液晶轴向与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5~95度,或所述第一液晶盒中液晶轴向与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5度;

所述第三偏光片吸收轴和所述第四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5度;

所述第四偏光片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5~95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面内转换的第一液晶盒、第二液晶盒以及第二偏光片;

所述背光源提供的光线,依次经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液晶盒、所述第二液晶盒、所述第二偏光片,以进行暗态或亮态显示;

其中,在显示暗态时,所述第二液晶盒用于阻挡从所述第一液晶盒漏出的光线。

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液晶盒下方设置第二液晶盒,以在显示暗态时,阻挡从第一液晶盒漏出的光线,从而提高了对比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和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和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和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0、面内转换的第一液晶盒20、第二液晶盒30以及第二偏光片40。

其中,第一偏光片10和第二偏光片40正交设置,用于仅使沿预设方向振动的光透过,而使其余方向振动的光遮断。需要说明的是,在偏光片中使光透过的方向为透射轴,而使光遮断的方向为吸收轴。

第一液晶盒20为面内转换的液晶盒,即控制其内液晶分子在平面内转动以实现画面显示。其中第一液晶盒20包括一上基板和一下基板,其中上基板为像素电极ito薄膜,上基板为金属电极。液晶分子均匀平行的排列在两基板之间,且与下基板电极成一定角度。在面内转换的第一液晶盒20中,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一对电极都做在同一基板上,利用施加在这一对电极之间的横向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状态,使液晶分子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内选择,产生扭曲形变。指向矢的方向与起偏器方向相同,所以无电场时,液晶显示面板1为暗态。

在暗态时,光线在第一液晶盒20的液晶分子透过轴方向存在分量,即发生漏光现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液晶盒20的下方设置了第二液晶盒30,以在暗态时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上述方法,通过降低暗态时液晶显示面板1的漏光率,来降低暗态亮度,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该第二液晶盒30可以设置为面内转换液晶盒。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第二液晶盒30对漏光的阻挡效率。

优选的,将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将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偏光片50,其中第三偏光片50设置第一液晶盒2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对漏光的阻挡效率。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四偏光片60。第四偏光片60设置在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四偏光片60、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如图3所示,线条m1表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线条k1表明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由线条m1可知,在0~60度角范围以及-60~0度角范围,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逐渐增大,在60~80度角范围,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逐渐减小。由线条k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漏光值几乎为0,即可以有效的阻挡暗态时,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相应的,如图4所示,线条m2表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对应对比度的变化,线条k2表明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对应对比度的变化。由线条m2和k2对比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远远大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实际操作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中心视角对比度约比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中心视角的对比度高20000倍,侧视角对比度高20000~2000倍。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液晶盒30还可以为垂直取向液晶盒,控制其内液晶分子在垂直方向转动来实现画面显示。第二液晶盒30包括液晶层、上基板和下基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垂直于上下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第二液晶盒30对漏光的阻挡效率。优选的,将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40~50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偏光片50。其中第三偏光片50设置在第一液晶盒2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对漏光的阻挡效率。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将第一液晶盒4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四偏光片60。第四偏光片60设置在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四偏光片60、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就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如图5所示,线条m1表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线条k3表明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由线条m1和k3对比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远远小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约比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高65倍。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10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和背光源2。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包括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0、面内转换的第一液晶盒20、第二液晶盒30以及第二偏光片40。

其中,背光源2是液晶显示装置1光源的提供者,其发出的光不是仅沿特定方向振动的光,而是沿所有方向振动的自然光。具体的,背光源2设置在第二偏光片下方,用于向第二偏光片40发射自然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2可以为冷阴极管灯、发光二极管以及电致发光板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偏光片10和第二偏光片40正交设置,用于仅使沿预设方向振动的光透过,而使其余方向振动的光遮断。需要说明的是,在偏光片中使光透过的方向为透射轴,而使光遮断的方向为吸收轴。

第一液晶盒20为面内转换的液晶盒,即控制其内液晶分子在平面内转动以实现画面显示。其中第一液晶盒20包括一上基板和一下基板,其中上基板为像素电极ito薄膜,上基板为金属电极。液晶分子均匀平行的排列在两基板之间,且与下基板电极成一定角度。在面内转换的第一液晶盒20中,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一对电极都做在同一基板上,利用施加在这一对电极之间的横向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状态,使液晶分子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内选择,产生扭曲形变。指向矢的方向与起偏器方向相同,所以无电场时,液晶显示面板1为暗态。

在暗态时,光线在第一液晶盒20的液晶分子透过轴方向存在分量,即发生漏光现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液晶盒20的下方设置了第二液晶盒30,以在暗态时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通过降低暗态时液晶显示面板1的漏光率,来降低暗态亮度,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该第二液晶盒30可以设置为面内转换液晶盒。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第二液晶盒30对漏光的阻挡效率。

优选的,将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将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偏光片50,其中第三偏光片50设置在第一液晶盒2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对漏光的阻挡效率。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四偏光片60。第四偏光片60设置在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四偏光片60、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如图3所示,线条m1表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线条k1表明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由线条m1可知,在0~60度角范围以及-60~0度角范围,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逐渐增大,在60~80度角范围,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逐渐减小。由线条k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漏光值几乎为0,即可以有效的阻挡暗态时,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相应的,如图4所示,线条m2表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对应对比度的变化,线条k2表明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对应对比度的变化。由线条m2和k2对比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远远大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实际操作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中心视角对比度约比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中心视角的对比度高20000倍,侧视角对比度高20000~2000倍。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液晶盒30还可以为垂直取向液晶盒,控制其内液晶分子在垂直方向转动来实现画面显示。第二液晶盒30包括液晶层、上基板和下基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垂直于上下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第二液晶盒30对漏光的阻挡效率。优选的,将第二液晶盒30中液晶轴向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40~50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偏光片50。其中第三偏光片50设置在第一液晶盒2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所述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提高对漏光的阻挡效率。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将第一液晶盒4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四偏光片60。第四偏光片60设置在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之间。该第四偏光片60、第三偏光片50和第二液晶盒30共同作用,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同理的,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进行设置,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优选的,将第一偏光片10吸收轴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将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或就第一液晶盒20中液晶轴向与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三偏光片50吸收轴和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5~5度;将第四偏光片60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40吸收轴之间的角度范围设置为85~95度,以有效的阻挡从第一液晶盒20中漏出的光线。

如图5所示,线条m1表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线条k3表明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对应漏光值的变化。由线条m1和k3对比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远远小于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漏光值。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约比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高65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液晶盒下方设置第二液晶盒,以在显示暗态时,阻挡从第一液晶盒漏出的光线,从而提高了对比度。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