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1311发布日期:2018-09-21 20:3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平面显示器包括有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这些显示器可应用在移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以及电视等消费性电子或电脑产品中。

这些平面显示器在组装时由于需要预留组装空间以防止显示面板刮伤,因此需要在显示面板跟前框(bezel)之间预留空隙。然而,这些空隙的存在会导致外界落尘或是其他的异物由此进入平面显示器内部,因而造成元件刮伤或是短路,导致产品良率下降。而若是在显示面板跟前框加设如双面泡棉胶带等材料,又容易因显示面板弯曲时胶带拉扯面板造成局部漏光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供防尘的功效同时避免漏光现象的产生,便成为本技术领域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提供防尘的功效且可避免漏光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框体以及防尘胶带。显示面板设置在框体上。防尘胶带设置于显示面板以及框体之间,防尘胶带包含柔性基材、第一黏着层以及第二黏着层。柔性基材包含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开口端,第二部分具有相对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二开口端,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连接端,且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相比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接近显示面板的边缘。第一黏着层设置于第一部分并黏接显示面板。第二黏着层设置于第二部分并黏接框体。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骑缝线连接。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防尘胶带更包含第三黏着层,设置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其中第三黏着层的黏性小于第一黏着层与第二黏着层的黏性。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包含第一基底层,第二黏着层包含第二基底层,第一基底层连接第二基底层。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更包含黏性大于第一基底层的第一加强层,第一加强层设置于第一基底层与显示面板之间。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黏着层更包含黏性大于第二基底层的第二加强层,第二加强层设置于第二基底层与框体之间。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更包含黏性大于第一基底层的第一加强层,第一加强层设置于第一基底层与显示面板之间,第二黏着层更包含黏性大于第二基底层的第二加强层,第二加强层设置于第二基底层与框体之间,其中第一加强层与第二加强层分离,且第一加强层的宽度不同于第二加强层的宽度。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与第二黏着层分离,且第一黏着层的宽度不同于第二黏着层的宽度。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柔性基材更包含第一加厚层,设置于第一部分上。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柔性基材更包含第二加厚层,设置于第二部分上。

于一或多个实施例中,防尘胶带具有封闭形状,设置以围绕显示面板的显示区。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与框体之间设置有防尘胶带,且防尘胶带具有一端相连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别黏接于框体以及显示面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开口方向朝向显示面板的边缘,以阻挡外界落尘或是异物进入框体内。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2a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区域a于一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区域a于另一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3a为应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防尘胶带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b为应用于图3a中的防尘胶带的柔性基材一实施例的上视展开图。

图4为应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防尘胶带一实施例上视图。

图5a至图5b分别为本发明的防尘胶带不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为本发明的防尘胶带不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100’:显示装置

110、110’:框体

112:前框

114:开口

120、120’:显示面板

122:显示区

130:背光模块

140:电路板

200、200a、200b、200c、200d:防尘胶带

210:柔性基材

211:第一加厚层

212:第一部分

212a:第一连接端

212b:第一开口端

213:第二加厚层

214:第二部分

214a:第二连接端

214b:第二开口端

216:骑缝线

222:第一黏着层

224:第二黏着层

225:第一基底层

226:第二基底层

227:第一加强层

228:第二加强层

230:第三黏着层

300:落尘

g:间隙

o:开口

θ:夹角

a:区域

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含有框体110、显示面板120以及背光模块130,显示面板120设置在背光模块130上,且由框体110所承载,显示面板120举例来说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100更包含有前框112,前框112亦被框体110所支撑,且在前框112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留有间隙g。显示面板120具有显示区122,前框112具有开口114,显示区122位于开口114中而未被前框112所覆盖。

为了避免外界落尘300或是其他异物经由间隙g落入显示装置100而导致元件刮伤或是短路,显示装置100更包含有设置在显示面板120以及框体110之间的防尘胶带200,防尘胶带200的上下两侧分别黏附于显示面板120的下表面以及框体110的上表面,使得外界落尘300或是异物被防尘胶带200所隔离,而不会进入框体110内。

接着请参照图2a,其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区域a于一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图。防尘胶带200设置于显示面板120以及框体110之间,防尘胶带200包含有柔性基材210、第一黏着层222以及第二黏着层224,柔性基材210的材料为可弯折材料,使其可被弯折而成类似c字形或v字形的结构,第一黏着层222与第二黏着层224设置在柔性基材210的表面上,使得柔性基材210黏着于显示面板120与框体110之间。

举例来说,柔性基材210的材料可包含高分子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是厚度极薄而可轻易弯曲的金属片。柔性基材210包含有相连的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至少部分相互面对设置。第一部分212包含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212a与第一开口端212b,第二部分214包含有相对的第二连接端214a与第二开口端214b,且第一开口端212b与第二开口端214b相比第一连接端212a与第二连接端214a更接近显示面板120的边缘,换句话说,第一开口端212b与第二开口端214b相比于第一连接端212a与第二连接端214a更远离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122。第一部分212的第一连接端212a与第二部分214的第二连接端214a相连。第一部分212的第一开口端212b与第二部分214的第二开口端214b则是不直接接触,以形成开口o于第一部分212的第一开口端212b与第二部分214的第二开口端214b之间,其中开口o的方向为背向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122。

第一黏着层222设置在柔性基材210的第一部分212上,以将第一部分212黏接于显示面板120的下表面。第二黏着层224设置在柔性基材210的第二部分214上以将第二部分214黏接在框体110的上表面。

由于防尘胶带200的开口o设置为朝向显示面板120的边缘(即背向显示区122),因此,当有外界落尘300或是异物从显示面板120与前框112之间的间隙g进入时,这些落尘300或是异物会被防尘胶带200所阻挡,而不会进入背光模块130中。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更包含有第三黏着层230,设置于第一部分212以及第二部分214之间,用以辅助固定柔性基材210的弯折形状,以免其回弹而推挤到显示面板120。第三黏着层230位于开口o内,其可用以拦截落尘或是异物,使其附着于第三黏着层230上,进而加强防尘胶带200的防尘效果。

第三黏着层230的黏性小于第一黏着层222以及第二黏着层224的黏性,其作用在于在组装时定位第一部分212以及第二部分214,以及黏附落尘300或是异物。更具体地说,第三黏着层230与柔性基材210之间的黏性会小于第一黏着层222以及第二黏着层224对柔性基材210之间的黏性,亦小于第二黏着层224对框体110或是第一黏着层222对显示面板120之间的黏性。

由于第三黏着层230的黏性小于第一黏着层222以及第二黏着层224的黏性,如此一来,当受到外力时,第三黏着层230可以顺着外力作用而轻易地自第一部分212或是第二部分214分离。

参照图2b,其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区域a于另一使用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如前所述,当受到外力作用,如显示面板120因长时间使用而弯曲时,黏性较弱的第三黏着层230可以顺着外力作用而轻易地自第一部分212或是第二部分214分离,让显示面板120自然地弯曲而不会因防尘胶带200的拘束而受力导致漏光。又因为防尘胶带200的第一部分212仍与第二部分214相连,防尘胶带200的开口o是背向显示区122,因此,即便显示面板120略微弯曲上提,防尘胶带200仍可以有效地阻挡外界落尘300或是异物进入框体110中。

又或者,当有维修需求而扳开显示面板120时,黏性较弱的第三黏着层230也可以顺着外力作用而轻易地自第一部分212或是第二部分214分离,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让操作者可以较为容易地将防尘胶带200自显示面板120和框体110分离。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3a以及图3b,其中图3a为应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防尘胶带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b为应用于图3a中的防尘胶带的柔性基材一实施例的上视展开图。于一实施例中,防尘胶带200的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之间是通过骑缝线216连接,使得柔性基材210便于沿着骑缝线216弯折,且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仍部分地相连。于其他实施例中,若是柔性基材210的材质便于弯折,则骑缝线216可被省略,直接弯折柔性基材210即可。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3b以及图4,其中图4为应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防尘胶带一实施例上视图。防尘胶带200较佳为密封的图案,如呈封闭的口字形,即防尘胶带200围绕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设置,以维持防尘胶带200的防尘效果。于一实施例中,口字形的防尘胶带200为四条防尘胶带200a、200b、200c、200d拼接而成,每一防尘胶带200a、200b、200c、200d的侧边为约45度角的斜边,对应的柔性基材210则是在两侧具有向中心渐缩的斜边,第一部分212的斜边与第二部分214的斜边之间的夹角θ则是约为90度。

同时参照图1与图4,当在拼接四条防尘胶带200a、200b、200c、200d时,举例而言,可先将四条防尘胶带200a、200b、200c、200d的第二部分214上的第二黏着层224的离形膜撕除,将第二部分214贴附在框体110上,接着弯折柔性基材210,让第一部分212黏附在设置在第二部分214上的第三黏着层230上以定型。接着,再撕除防尘胶带200a、200b、200c、200d的第一部分212上的第一黏着层222的离形膜,然后再将显示面板120放置于防尘胶带200上而完成组装。

防尘胶带200的运作原理以及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方式已经说明如上,以下将针对防尘胶带200不同实施例的变化进行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处将不再赘述。

参照图5a至图6d,其分别为本发明的防尘胶带不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a所示,防尘胶带200包含有柔性基材210、第一黏着层222、第二黏着层224以及第三黏着层230,其中柔性基材210包含有相连的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第三黏着层230设置于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之间。第一黏着层222以及第二黏着层224分离,且第一黏着层222以及第二黏着层224的宽度可以相同或是不同。举例而言,第二黏着层224的宽度w2可大于第一黏着层222的宽度,使得防尘胶带200与框体110之间的黏性大于防尘胶带20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黏性,以便于维修时将显示面板120自框体110分离。

参照图5b,由于第一黏着层222、第二黏着层224以及第三黏着层230的材料多具有可压缩(流动)性且其厚度难以控制,因此,如要配合不同的机型改变防尘胶带200的厚度,可以通过改变柔性基材210的厚度完成。

防尘胶带200包含有柔性基材210、第一黏着层222、第二黏着层224以及第三黏着层230,其中柔性基材210除了有相连的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之外,更包含有设置在第一部分212及/或第二部分214上的加厚层,使得柔性基材210可以根据不同机型的需求局部加厚第一部分212以及第二部分214的厚度。

举例而言,柔性基材210更包含有设置在第一部分212上的第一加厚层211及设置在第二部分214上的第二加厚层213。第一加厚层211设置在第一黏着层222与第一部分212之间,而第二加厚层213设置在第二黏着层224与第二部分214之间。第一加厚层211与第二加厚层213的材料可以相同或是不同于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的材料。第一加厚层211与第二加厚层213的厚度为相同或是不同。于一些实施例中,甚至可以仅选用第一加厚层211或是第二加厚层213,而不需同时设置两者。

参照图6a至6c,防尘胶带200包含有柔性基材210、第一黏着层222、第二黏着层224以及第三黏着层230,第三黏着层230设置于柔性基材210的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之间。于部分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222包含有第一基底层225,第二黏着层224包含有第二基底层226,第一基底层225与第二基底层226相连以完整地覆盖于柔性基材210的表面。第一基底层225与第二基底层226设置在柔性基材210的一表面上,第三黏着层230设置在柔性基材210与第一基底层225和第二基底层226相对的另一表面上。第三黏着层230的黏性仍低于第一基底层225与第二基底层226的黏性。

换言之,于此类实施例中可以直接使用市面上的单面胶带作为柔性基材210以及第一基底层225与第二基底层226,简化防尘胶带200制作的工序。

如图6a所示,第一黏着层222可更选择性地包含有第一加强层227,第一加强层227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基底层225的厚度,且第一加强层227的黏性可以大于第一基底层225的黏性。或者,如图6b所示,第二黏着层22可更选择性地包含有第二加强层228,第二加强层228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基底层226的厚度,且第二加强层228的黏性可以大于第二基底层226的黏性。于部分实施例中,若是第一基底层225与第二基底层226本身的黏性足以让防尘胶带200牢固地贴附在框体或是显示面板上,则第一加强层227及第二加强层228也可以被省略,如图6c所示。

于部分实施例中,若是柔性基材210的材料为可塑性强不易回弹的材料,则第一部分212与第二部分214之间的第三黏着层230也可以被省略,如图6d所示。

参照图7,其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防尘胶带200亦可应用于其他不需要背光模块的自发光类型的显示装置。举例而言,显示面板1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框体1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设置有如电路板140等电子组件。防尘胶带200亦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20’以及框体110’之间,用以防止外界落尘或是异物污染电路板140。防尘胶带200的实施方式可以为前述图5a至图6d所述的任一防尘胶带20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与框体之间设置有防尘胶带,且防尘胶带具有一端相连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别黏接于框体以及显示面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开口方向朝向显示面板的边缘,以阻挡外界落尘或是异物进入框体内。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