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6127发布日期:2018-08-24 20: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因此备受用户的青睐。目前的液晶显示面板主要是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为主,该类型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为了保持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均一的盒厚高度,通常在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柱,以支撑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进而保持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均一的盒厚高度。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在液晶层的上、下两侧分别提供一配向膜层,以向液晶层中的各液晶分子提供一预倾角,使得液晶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迅速地响应该电场而偏转,进而使背光源提供的可见光透过液晶层。其中,两侧的配向膜层通常分别制作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表面,因而,隔离柱实质上是位于两侧配向膜之间。

位于两侧配向膜之间的隔离柱经常会划伤配向膜,使得隔离柱周围出现液晶分子偏转紊乱而漏光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在解决该问题时,通常采用黑矩阵外扩的方案,通过外扩的黑矩阵来遮挡上述漏光问题,但是,黑矩阵外扩后,会影响像素的透光区的大小,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降低。

随着显示面板的发展,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曲面显示面板,曲面显示面板在视觉上能够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原因在于,人的眼球时凸起有弧度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弧度可以保证眼球上各个位置与显示面板的距离更均等,以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除了视觉上的不同体验,曲面显示面板给人的视野更广,因为微微向用户弯曲的边缘能够更贴近用户,与曲面显示面板中央位置实现基本相同观赏角度,除了作为大尺寸的显示面板之外,曲面显示面板的使用场景也包括手机、可穿戴智能设置以及车载显示器等。

对于上述曲面显示面板而言,由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相对位移更大,隔离柱划伤配向膜的范围也更大,因而黑矩阵需要外扩的范围更大,曲面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下降根更严重。

因此,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避免由于隔离柱划伤配向膜层而造成露光问题的同时,减小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下降,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避免漏光时造成的开口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隔离柱;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沿第三方向重复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重复排布并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且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顺序排布形成像素行;多个子像素在所述第三方向顺序排列形成像素列;所述子像素包括具有透光区的透光子像素和全部为暗区的暗子像素;多个所述像素行包括在第三方向上重复交替设置的第一像素行和第二像素行,所述第一像素行包括重复设置的第一子像素组,所述第一子像素组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序排列的三个所述透光子像素和一个所述暗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行包括重复设置的第二子像素组,所述第二子像素组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序排列的一个所述透光子像素、一个所述暗子像素和两个所述透光子像素;所述暗子像素内设置有三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三个所述薄膜晶体管分别控制与所述暗子像素相邻的三个所述透光子像素的显示;所述隔离柱设置于所述暗子像素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一种新的像素排布和设计方式,将显示面板中的所有薄膜晶体管,每三个集中在一个暗子像素内,同时将隔离柱也设置在该暗子像素内,一方面,仅仅是集中了薄膜晶体管的设置,不会降低开口率,另一方面,暗子像素能够为隔离柱提供足够的暗区大小,而使隔离柱周围不容易出现漏光,总而言之,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既能够避免漏光,又不会造成开口率降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区域o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暗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暗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的基底层上的投影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扫描线12'与数据线13'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sp',每个子像素sp'内设置有一个像素电极14',每个像素电极14'对应连接一个薄膜晶体管11',扫描线12'和数据线13'分别与薄膜晶体管11'连接,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薄膜晶体管11'之间设置有隔离柱50',为了避免曲面显示面板中隔离柱50'划伤配向膜后产生的漏光问题,在弯曲方向上,会增加黑矩阵21'在弯曲方向上的宽度,如图2所示,弯曲方向为第三方向y',相对图1,在第三方向y'上扩展黑矩阵21'的宽度,图1与图2中,黑矩阵21'在第三方向y'的宽度上相差d',扩展的宽度d'减小子像素sp'的开口区面积,降低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解决隔离柱受挤压而漏光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小或避免开口率的降低。关于本发明提出的显示面板的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区域o的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暗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可沿图5中切线a-a剖面得到,图4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可沿图6中切线c-c剖面得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至图7,显示面板包括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以及在第一方向z上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隔离柱50和液晶分子60,其中,在第一基板10靠近液晶分子6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向膜30,在第二基板20靠近液晶分子6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向膜40,实质上,隔离柱50和液晶分子60设置于第一配向膜30和第二配向膜40之间,通过配向膜提供液晶分子60偏转的预倾角。

其中,第一基板10上设置有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11,因而第一基板10也可称作tft基板,薄膜晶体管11包括栅极111、源极112、漏极113和有源层114,栅极111上施加薄膜晶体管11的开启电压时,源极112和漏极113之间通过有源层114形成导通通道。

第一基板10上还设置有多根第一信号线12、多根第二信号线13、公共电极(图中未示出)和像素电极14,其中,多根第一信号线12沿第三方向y重复排布并沿第二方向x延伸,多根第二信号线13沿第二方向x重复排布并沿第三方向y延伸,其中,第二方向x与第三方向y交叉且均与第一方向z垂直,可选的,第二方向x与第三方向y垂直。像素电极14被施加电压后,与公共电极形成使液晶分子60偏转的电场。其中,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像素电极114可以采用条状电极或其他形状的电极,本申请对此均不进行限定。

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13中,一类信号线为扫描线,另一类信号线为数据线,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信号线12为扫描线,第二信号线13为数据线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2也可为数据线,相应地,第二信号线13也可为扫描线。第一信号线12与薄膜晶体管11的栅极111相连接,向栅极111施加薄膜晶体管11的开启电压,第二信号线13与薄膜晶体管12的源极112相连接,像素电极14与薄膜晶体管11的漏极113相连接,源极112和漏极113之间经由有源层114形成导通通道后,数据线能够经由薄膜晶体管11将像素电压施加在像素电极14上,使得像素电极14与公共电极形成电场,液晶分子60在该电场下发生偏转,像素电压的大小不同,形成的电场场强不同,液晶分子60发生偏转的程度的不同,使得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的光通量不同,进行显示出不同的灰阶。

在该实施例中,黑矩阵21设置于第二基板20上,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先入射至第一基板10,然后通过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在黑矩阵的开口处出射,黑矩阵21也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在显示区aa内,第一信号线12与第二信号线13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sp。

多个子像素sp在第二方向x顺序排布形成像素行px;多个子像素sp在第三方向y顺序排列形成像素列py;显示区aa内设置有两种子像素sp,一种为具有透光区的透光子像素sp1,另一种为全部为暗区的暗子像素sp2。每个透光子像素sp1内设置一个像素电极14,每个像素电极14对应连接一个薄膜晶体管11,具体地,如上文所述,像素电极14与薄膜晶体管11的漏极113相连接。在第一方向z上,像素电极14与透光区大部分重叠,黑矩阵21不与透光区重叠。对于透光子像素sp1,液晶分子60发生偏转后,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区出射,对于暗子像素sp2,不设置透光区,整体均为暗区,因而,暗子像素sp2的位置不会有光线出射。具体地,暗子像素sp2的形成,可以由独立于黑矩阵21设置的遮光层实现,也可以通过黑矩阵21形成,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黑矩阵21覆盖暗子像素sp2,使得暗子像素sp2整体不透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示意显示面板的结构,图5中的黑矩阵21没有采用填充。

多个像素行px包括在第三方向y上重复交替设置的第一像素行px1和第二像素行px2,第一像素行px1包括重复设置的第一子像素组spg1,第一子像素组spg1包括在第二方向x上依序排列的三个透光子像素sp1和一个暗子像素sp2,第二像素行px2包括重复设置的第二子像素组spg2,第二子像素组spg2包括在第二方向x上依序排列的一个透光子像素sp1、一个暗子像素sp2和两个透光子像素sp1,在这种子像素排列方式下,第一子像素组spg1的暗子像素sp2与第二子像素组spg2的暗子像素sp2在第二方向x上间隔一个像素列py。以图5中的区域o内的第一子像素组spg1和第二子像素组spg2为例,第一子像素组spg1的暗子像素sp2位于显示面板的第四列像素列,第二子像素组spg2的暗子像素sp2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二列像素列,两子像素组中的暗子像素sp2间隔一个第三列像素列。当然由于显示面板切割的不同,图5中前面几列像素列的关系并非固定于图中所示,但是其中像素组的排列规律是如前所述。

可选地,第二基板20上对应透光子像素sp1的位置设置有红色色阻、蓝色色阻和绿色色阻,其中,对应设置红色色阻的透光子像素sp1成为红色子像素r,对应设置蓝色色阻的透光子像素sp1成为蓝色子像素b,对应设置绿色色阻的透光子像素sp1成为绿色子像素g,第一子像素组spg1包括在第二方向x上依序排列的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和暗子像素sp2,第二子像素组spg2包括在第二方向x上依序排列的蓝色子像素b、暗子像素sp2、红色子像素r和绿色子像素g,并且,在同一个像素列py中,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交替设置,如图5第一列像素列py;在另一个像素列py中,绿色子像素g和暗子像素sp2交替设置,如图5第二列像素列py。

一个暗子像素sp2内设置有三个薄膜晶体管11,三个薄膜晶体管11分别控制与暗子像素sp2相邻的三个透光子像素sp1的显示,也即,暗子像素sp2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分别和一个与暗子像素sp2相邻的透光子像素sp1内的像素电极14相连,其中,每个暗子像素sp2与四个透光子像素sp1相邻,其中的三个透光子像素sp1由该暗子像素sp2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控制,另一个由其他的暗子像素sp2控制,从而,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11每三个集中在一个暗子像素sp2内,对于显示面板上的所有开口区而言,仅仅是开口区的排列发生了变化,由于并没有增加暗区的面积,暗区面积的大小仍然是能够覆盖扫描线、数据线以及薄膜晶体管的大小,相应地,显示面板上开口区的面积也没有发生变化,因而,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开口率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相比,基本一致,与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相比,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更大。

下表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结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与采用本发明所示的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对比数据表,如下表1所示,无论曲面显示面板采用怎样的隔离柱密度,本发明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均大于现有技术中曲面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例如,采用隔离柱密度为每像素设置2个隔离柱时,本发明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为58.3%,现有技术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为53.5%,提升了4.8个百分点。

表1

此外,隔离柱50设置于暗子像素sp2内,暗子像素sp2整体的面积至少为覆盖三个薄膜晶体管的面积,曲面显示面板弯曲时,即使隔离柱50挤压配向膜,使得隔离柱50周围的液晶分子60出现紊乱而透光,由于暗子像素sp2的面积足够大,也不容易出现漏光的问题。

同时,请继续参考表1,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随着隔离柱密度的增大,开口率明显降低,而对于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由于隔离柱设置于暗子像素内,所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增大隔离柱密度也不会减小开口率,在保证显示面板开口率不变的同时,能够通过增大隔离柱密度的增加显示面板的抗压性能。

综上所述,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一种新的像素及器件排布和设计方式,将显示面板中的所有薄膜晶体管,每三个集中在一个暗子像素内,同时将隔离柱也设置在该暗子像素内,一方面,仅仅是集中了薄膜晶体管的设置,不会降低开口率,另一方面,暗子像素能够为隔离柱提供足够的暗区大小,而使隔离柱周围不容易出现漏光,总而言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既能够避免漏光,又不会造成开口率降低。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一个暗子像素sp2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11a、第二薄膜晶体管11b和第三薄膜晶体管11c。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11a用于控制在第二方向x上与暗子像素sp2相邻的一个透光子像素sp11(即附图中蓝色透光子像素b)的显示,具体结合图6和图7,第一薄膜晶体管11a的漏极与蓝色透光子像素b的像素电极相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11b用于控制在第二方向x上与暗子像素sp2相邻的另一个透光子像素sp12(即附图中红色透光子像素r)的显示,具体结合图6和图7,第二薄膜晶体管11b的漏极与红色透光子像素r的像素电极相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11c用于控制在第三方向上y上与暗子像素sp2相邻的一个透光子像素sp13(即附图中绿色透光子像素g)的显示,具体结合图6和图7,第三薄膜晶体管11c的漏极与绿色透光子像素g的像素电极相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暗子像素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分别就近控制一个透光子像素的显示,简化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的连接走线,使得暗子像素的布线简单且面积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一个暗子像素sp2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中,两个薄膜晶体管11连接同一根第一信号线12,两个薄膜晶体管11连接同一根第二信号线13,并且,连接同一根第一信号线12的两个薄膜晶体管11连接不同的第二信号线13,连接同一根第二信号线13的两个薄膜晶体管11连接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2。

也就是说,一个暗子像素sp2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中,任意两个薄膜晶体管11要么连接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2,要么连接不同的第二信号线13,要么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13均不同,没有任何两个薄膜晶体管11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13均相同。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暗子像素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中不存在任何两个薄膜晶体管连接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均相同,三个薄膜晶体管的控制可以相互独立,有助于实现高ppi。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暗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示出了第一像素组spg1中暗子像素的结构,图8示出了第二像素组spg2中暗子像素的结构。在暗子像素内,三个薄膜晶体管中,两个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根第一信号线,两个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根第二信号线,并且,连接同一根第一信号线的两个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第二信号线,连接同一根第二信号线的两个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第一信号线。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在第一像素组spg1中,暗子像素sp2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中,第一薄膜晶体管11a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同一根第一信号线12-1,且第一薄膜晶体管11a连接第二信号线13-3,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第二信号线13-4,第一薄膜晶体管11a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不同的第二信号线;第二薄膜晶体管11b与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同一根第二信号线13-4,且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第一信号线12-1,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第一信号线12-2,第二薄膜晶体管11b和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不同的第一信号线;第一薄膜晶体管11a连接第一信号线12-1和第二信号线13-3,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第一信号线12-2和第二信号线13-4,第一薄膜晶体管11a与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不同的第二信号线和不同的第一信号线。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8,在第二像素组spg2中,暗子像素sp2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中,第一薄膜晶体管11a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同一根第一信号线12-3,且第一薄膜晶体管11a连接第二信号线13-1,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第二信号线13-2,第一薄膜晶体管11a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不同的第二信号线;第一薄膜晶体管11a与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同一根第二信号线13-1,且第一薄膜晶体管11a连接第一信号线12-3,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第一信号线12-2,第一薄膜晶体管11a和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2;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第一信号线12-3和第二信号线13-2,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第一信号线12-2和第二信号线13-1,第二薄膜晶体管11b与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不同的第二信号线和不同的第一信号线。

也就是说,一个暗子像素sp2内的三个薄膜晶体管11中,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的两个薄膜晶体管11,也即第一薄膜晶体管11a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1b,连接同一根第一信号线(即第一信号线12-1或第一信号线12-3),而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x延伸,因此,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的两个薄膜晶体管11连接沿同一根第一信号线,另一个薄膜晶体管11,也即第三薄膜晶体管11c连接的是与其更近的另一根第一信号线(即第一信号线12-2),在布线时,简化三个薄膜晶体管11与第一信号线的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进一步简化薄膜晶体管的布线,减小薄膜晶体管的占用面积,也即减小暗子像素的面积,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9,第一基板10中的薄膜晶体管11包括有源层114、栅极111、源极112和漏极113,透光子像素内设置有像素电极14,栅极111与扫描线(也即图9中的第一信号线12)相连接,源极112与数据线(也即图9中的第二信号线13)相连接,漏极113与像素电极14相连接。

第一基板10包括的膜层有:基底层101,通常采用玻璃基板,或者对于柔性显示面板也可以采用pi等柔性材料;第一金属层102,设置于基底层101靠近第二基板一侧,其中,扫描线(也即图9中的第一信号线12)和栅极111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01,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并未示出第二基板,实质上,第二基板的位置在图9中位于在第一方向z上第一基板10的上侧;第二金属层104,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02远离基底层101一侧,其中,数据线(也即图9中的第二信号线13)、源极112和漏极113设置于第二金属层104;半导体材料层103,设置于第二金属层104与基底层101之间,其中,有源层114设置于半导体材料层103,具体地,第一基板10中的薄膜晶体管11可以采用顶栅结构,也可以采用底栅结构,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当薄膜晶体管11采用顶栅结构时,也即薄膜晶体管11的栅极111位于有源层114之上,则半导体材料层103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02与基底层101之间;当薄膜晶体管11采用底栅结构时,也即薄膜晶体管11的栅极111位于有源层114之下,如图9所示,则半导体材料层103设置于第二金属层104与第一金属层102之间;薄膜导电层105,设置于第二金属层104远离基底层101一侧,其中,像素电极114设置于薄膜导电层105。

需要说明的是,基底层101、第一金属层102、半导体材料层103、第二金属层104和薄膜导电层105之间的膜层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项的膜层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暗子像素内的同一薄膜晶体管的各个部分位于不同的膜层,简化薄膜晶体管的布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的基底层上的投影图,请参考图10,各个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在基底层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均为“u形”,以第一薄膜晶体管11a为例,其有源层114a包括第一腿部1141a、第二腿部1142a和连接在第一腿部1141a与第二腿部1142a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143a,第一腿部1141a与漏极113a连接,第二腿部1142a与源极112a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9和图10,仍然以第一薄膜晶体管11a为例,其他两个薄膜晶体管采用相同的设计。源极112a为暗子像素中的第二信号线13的一部分,源极112a在基底层的正投影的形状也为“u形”,源极112a包括第三腿部1121a、第四腿部1122a和连接在第三腿部1121a与第四腿部1122a之间的第二连接部1123a,并且,第二薄膜晶体管11b与第三薄膜晶体管11c共用同一个源极112b。

对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1a,有源层114a的第一腿部1141a和第二腿部1142a、源极112的第三腿部1121a和第四腿部1122a均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有源层114a的第一连接部1143a和源极112的第二连接部1123a均在第三方向y上延伸;对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1b,有源层114b的第一腿部1141b和第二腿部1142b、源极112的第三腿部1121b和第四腿部1122b均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有源层114b的第一连接部1143b和源极112的第二连接部1123b均在第三方向y上延伸;对于第三薄膜晶体管11c,有源层114c的第一腿部1141c和第二腿部1142c均在第三方向y上延伸,有源层114c的第一连接部1143c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

对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1a,有源层114a的第一连接部1143a与源极112a的第二连接部1123a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有源层114a的第二腿部1142a与源极112a的第四腿部1122a在第一方向z上重叠且通过第一过孔va连接;对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1b,有源层114b的第一连接部1141b与源极112b的第二连接部1143b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有源层114b的第二腿部1142b与源极112b的第四腿部1122b在第一方向z上重叠且通过第二过孔vb连接;对于第三薄膜晶体管11c,有源层114c的第二腿部1142c与源极112b的第三腿部1121b通过第三过孔vc连接。

第一薄膜晶体管11a的漏极113a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1a的源极112a的“u形”开口内,第二薄膜晶体管11b的漏极113b位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1b的源极112b的“u形”开口内,第三薄膜晶体管11c的漏极113c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1a的源极112a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1b的源极112b的“u形”开口外。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三个薄膜晶体管的布线紧凑,减小三个薄膜晶体管的占用面积,也即减小暗子像素的大小,提升开口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部分暗子像素内设置隔离柱。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暗子像素sp2内均设置有一个隔离柱50。对于在每个暗子像素内均设置隔离柱的显示面板,在不降低显示面板开口率的同时,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抗压能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将隔离柱50设置于暗子像素sp2的几何中心,例如,对于矩形形状的子像素,隔离柱50设置于矩形对角线的交点。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隔离柱设置于暗子像素的几何中心,能够较好的遮挡由于各个方向挤压隔离柱产生的漏光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曲面显示面板,并且显示面板弯曲后隔离柱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在暗子像素内,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弯曲后隔离柱仍然位于暗子像素内,不用在弯曲方向上扩大黑矩阵在该方向上的宽度就能避免隔离柱对显示面板开口率的影响。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上述显示面板的特征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曲面车载显示器,其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一种新的像素排布和设计方式,将显示面板中的所有薄膜晶体管,每三个集中在一个暗子像素内,同时将隔离柱也设置在该暗子像素内,一方面,仅仅是集中了薄膜晶体管的设置,不会降低开口率,另一方面,暗子像素能够为隔离柱提供足够的暗区大小,而使隔离柱周围不容易出现漏光,总而言之,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既能够避免漏光,又不会造成开口率降低。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