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4773发布日期:2018-12-08 06:5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临时公报no.2003-195726中公开有一种其中盒可拆卸地附接到其本体的图像形成设备。根据该公报,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盒包括感光鼓,将色粉供给到感光鼓以在感光鼓上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辊,以及框架。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盒配备有ic存储器。与此同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具有枢转臂,枢转臂可以绕着在正交于盒的可附接/可拆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轴枢转,并且电极被附接到枢转臂。当盒被附接到本体时,枢转臂可以通过盒推动并枢转,并且电极可以接触盒上的ic存储器的端子。因而,盒中ic存储器中的信息可以被传递到图像形成设备。当盒被从本体折卸时,枢转臂可以从盒的压力而被释放,且可以通过弹簧的弹性而枢转,并且电极可以回退,以与ic存储器的端子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已知构造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可能需要诸如枢转臂的可移动结构,以响应于盒的附接或拆卸运动而移动电极,但是可移动结构可能会阻止图像形成设备缩小尺寸。

本公开的利处在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可以省略响应于盒的折卸附接或折卸而移动电极的可移动结构。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连同盒一起操作,盒具有存储器和端子,端子被安置在盒的向下表面上并且与存储器电连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器和支撑器,盒经由开口能够可拆卸地附接到外壳,控制器被安置在外壳内部,支撑器被构造成在附接位置支撑盒。支撑器包括引导部和存储器电极,引导部被构造成引导盒,存储器电极与控制器电连接。引导部被构造成引导被附接到附接位置的盒,以随着盒从开口接近到附接位置而下降。存储器电极在低于盒上端子的位置向上突出,并且具有接触端子的高度,以当盒处于附接位置时将控制器与存储器电连接。

可选地,盒可以包括感光鼓、色粉容器和显影辊,感光鼓被构造成在其上承载图像,色粉容器被构造成含有色粉,显影辊被构造成将色粉容器中的色粉供给到承载在感光鼓上的图像。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片状物传送器、校准辊和转印辊,片状物传送器被构造成朝向处于附接位置的盒中的感光鼓传送片状物,校准辊被构造成相对于感光鼓调节通过片状物传送器传送的片状物的位置,转印辊在传送方向上相对于校准辊被安置在下游以传送片状物,从而将承载在感光鼓上的色粉中的图像转印到片状物。存储器电极可以沿着传送方向被安置在校准辊和转印辊之间的位置。

可选地,存储器电极可以被布置在通过片状物传送器传送的片状物穿过的区域外部。

可选地,支撑器可以包括第一侧向壁和第二侧向壁,在盒通过支撑器支撑的条件下,第一侧向壁和第二侧向壁沿着平行于盒中的感光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被安置成在附接位置上方彼此面对。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联接器和显影偏压电极,联接器被安置在第一侧向壁上并且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供给到盒,显影偏压电极被安置在第二侧向壁上并且被构造成将力供给到显影辊。存储器电极可以被安置在更近于第一侧向壁而不是第二侧向壁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侧向壁可以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被构造成接触通过支撑器支撑的盒并且将盒定位在附接位置。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弹性构件被安置在第二侧向壁上,并且被构造成将通过支撑器支撑的盒按压抵靠定位部。

可选地,弹性构件可以是显影偏压电极。

可选地,盒可以包括新近检测构件,当盒处于未使用过的条件下时,新近检测构件位于预定位置。一旦盒被用来将色粉供给到感光鼓上的图像,新近检测构件可以被构造成移动到不同于预定位置的位置。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新近检测致动器,新近检测致动器被构造成接触新近检测构件并且检测新近检测构件的位置。存储器电极可以被安置在更近于第二侧向壁而不是第一侧向壁的位置。新近检测致动器可以被安置在更近于第一侧向壁而不是第二侧向壁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横向中心处截取的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打印机的处理盒的向左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打印机的处理盒的向右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打印机的处理盒的底视图。

图6是从向左前位置观看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框架的立体图。

图7a是驱动联接器在延伸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框架的局部立体图。图7b是驱动联接器在回退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框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从向左前位置观看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二框架的立体图。

图9是从向右前位置观看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二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向左前位置观看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二框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从向右前位置观看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二框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平面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电气构造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打印机的外部构造>

图1所示的打印机1是一种单色激光打印机,并且包括具有矩形箱的近似形状的外壳11。外壳11包括开口13,开口13在侧面12f上方且在上面12t上连续形成。

在以下描述中,将基于每个附图中箭头的指示而叙述与打印机1和包括在打印机1中的每个部分或部件相关的方向。例如,其上形成有开口13的一侧可以称之为向前侧。与向前侧相对的一侧可以称之为向后侧。前到后或后到前方向可以称之为前后方向。为了常规地使用打印机1,用户可以面对侧面12f,用户的右手侧和左手侧可以分别称之为向右侧和向左侧,并且左到右或者右到左方向可以称之为横向方向。上到下或者下到上方向可以称之为竖直方向。

外壳11包括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其可以由树脂制成。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分别侧向安置在开口13的向左侧和向右侧,从而沿着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以越过开口13彼此面对。

在较低位置,如外壳11的底部处,安置有馈送盘16,馈送盘16能够移动以被向外拉出和向内推动。换言之,在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之间的较低区域中,馈送盘16可以在外壳11底部处的附接位置被可移动地附接到外壳11以被向前拉出。馈送盘16可以支撑其上堆叠的一个以上的片状物s。

在相对于处于附接位置的馈送盘16的向前端的较上位置安置有前盖17。前盖17通过前框架200可枢转地支撑,其沿着横向方向安置在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之间。前盖17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在打开位置,前盖17向前转动以露出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之间的开口13。在闭合位置,前盖17覆盖开口13、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的向前表面的上部、以及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的上端表面的向前部。

多用盘18被附接到前盖17。多用盘18能够在未使用位置和可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未使用位置,多用盘18沿着处于闭合位置的前盖17的向前面竖直地站立,在可使用位置,多用盘18向前倾斜以向前更高且向后更低。在可使用位置,多用盘18可以支撑其上堆叠的一个以上的片状物。当多用盘18处于可使用位置时,在前盖17的内侧上,露出有片状物入口(未标记),外壳11的内部和外部经由片状物入口被连接。

外壳11包括上盖19,其可以由树脂制成。上盖19被安置在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上方,以覆盖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的上端表面。在上盖19中的向后和横向中心区域处,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部21。凹部21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式,并且具有倾斜成后面更低且前面更高的底表面22。底表面22连同相对于凹部21的上盖19的上面上的向前区域以及处于闭合位置的前盖17的上面一起,形成排出盘23。

<打印机的内部构造>

如图2所示,在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之间,在相对于馈送盘16的向前部分的较上位置,安置有第一馈送器31。第一馈送器31包括馈送辊32、分离辊33和分离垫34。

馈送辊32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当馈送盘16在外壳11中的附接位置时,馈送辊32的圆周表面可以接触存储在馈送盘16中的片状物中的最上面的片状物的上表面上的向前端区域。

分离辊33相对于馈送辊32被安置在向前位置,并且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当馈送盘16在外壳11中的附接位置时,分离垫34可以在相对于分离辊33的向下前位置接触分离辊33的圆周表面。

在前后方向上的片状物入口的内侧,即,在相对于当多用盘18处于可使用位置时可以露出的片状物入口的向后位置,安置有馈送外壳11内部的多用盘18上的片状物的第二馈送器(未示出)。

在外壳11中,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馈送器31和第二馈送器的内侧,即,在相对于第一馈送器31和第二馈送器的向后位置,安置有处于盒附接位置p的处理盒41。处理盒41其上包括盒框架42,盒框架42保持感光鼓43、充电器44、显影装置45和转印辊46。在以下描述中,感光鼓43、充电器44和显影装置45以及转印辊46的位置和取向可以基于处理盒41位于盒附接位置p的条件。

感光鼓43被可旋转地保持在盒框架42中的向后端位置,以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充电器44相对于感光鼓43被安置在向后上位置。充电器44例如可以是具有导线和电网的电晕充电器(scorotroncharger)。

显影装置45相对于感光鼓43被安置在向前位置。

转印辊46相对于感光鼓43被安置在较低位置,以在竖直方向上面对感光鼓43。转印辊46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在前盖17处于打开位置时,处理盒41可以经由开口13被附接到外壳11中的盒附接位置p,并且从盒附接位置p移除以与外壳11分离。

在外壳11内部,在相对于盒附接位置p的较上位置,安置有曝光装置51。曝光装置51包括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器和多角镜,以根据图象数据在感光鼓43处发射激光束。在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从曝光装置51发射的激光束可以穿过在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处的充电器44和显影装置45之间的区域。

在外壳11内部,进一步,在相对于盒附接位置p的向后位置,安置有定影器52。定影器52包括加热辊53和按压辊54。加热辊53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按压辊54相对于加热辊53被安置在向后下位置,并且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按压辊54的圆周表面接触加热辊53的圆周表面。

进一步,在外壳11内部安置有校准辊55、排出辊56、第一传送辊57和第二传送辊58。

校准辊55相对于感光鼓43和转印辊46被安置在向前位置,以与感光鼓43和转印辊46间隔开预定距离。校准辊55可以包括作为驱动辊61和从动辊62的一对辊。驱动辊61通过外壳11可旋转地保持,以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从动辊62通过处理盒41的盒框架42被可旋转地保持,以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当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在向后上位置的从动辊62的圆周表面可以在向下前位置接触驱动辊61的圆周表面。

外壳11包括壁面63,壁面63从排出盘23的向后端或者从凹部21中的底表面22的向后端向上延伸。在壁面63中,在与排出盘23的向后端间隔开的较上位置,形成有片状物出口64,片状物可以经由片状物出口64在排出盘23排出。

排出辊56相对于片状物出口64被安置在向后位置。排出辊56包括驱动辊65和两(2)个从动辊66,67。驱动辊65和从动辊66,67被安置成在相应的圆周表面彼此接触,并且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相应轴线旋转。

第一传送辊57相对于第一馈送器31被安置在向上前位置。第一传送辊31包括作为驱动辊68和从动辊69的一对辊。驱动辊68和从动辊69被安置成在相应的圆周表面彼此接触,并且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相应轴线旋转。

第二传送辊58相对于定影器52被安置在向后上位置,并且相对于排出辊56被安置在向后下位置。第二传送辊58包括作为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的一对辊。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被安置成在相应的圆周表面彼此接触,并且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相应轴线旋转。

进一步,在外壳11中安置有第一传送路径81、第二传送路径82、第三传送路径83和第四传送路径84。

第一传送路径81经由第一传送辊57从分离辊33和分离垫34之间的位置延伸,并且向后上以近似“u”的形状弯曲。

第二传送路径82从第一传送路径81按所提及的顺序向后连续地延伸通过校准辊55、感光鼓43和转印辊46之间的位置、加热辊53和定影器52中的按压辊54之间的位置。

第三传送路径83从第二传送路径82向后上连续地延伸通过第二传送辊58,以近似“u”的形状向上前弯曲,并且经由排出辊56延伸到片状物出口64。

第四传送路径84从处于可使用位置的多用盘18向后延伸,并且从前侧与第二传送路径82合并。

<打印动作>

为了在打印机1中将图像打印在片状物上,片状物可以从馈送盘16上或者多用盘18上堆叠的片状物被传送,以被馈送到处理盒41。

当片状物从馈送盘16被传送时,第一馈送器31中的馈送辊32从左边观看可以逆时针地旋转(见图2)。随着馈送辊32旋转,与馈送辊32的圆周表面接触的片状物可以向前移动。来自馈送盘16的片状物可以经由分离辊33和分离垫34之间的位置向前,以与堆叠的其他片状物分离。分离后的片状物可以进入第一传送路径81。进入第一传送路径81的片状物可以受到来自第一传送辊57的传送力,并且在以u形弯曲的第一传送路径81中行进,以向后转动并且进入第二传送路径82。

当片状物从多用盘18上堆叠的片状物被传送时,第二馈送器可以向后移动片状物。片状物可以与堆叠的片状物分离,进入第四传送路径84中,并且在其中朝向第二传送路径82行进,并且经由第四传送路径84和第二传送路径82之间的合并点进入第二传送路径82。进入第二传送路径82的片状物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82中向后行进。与此同时,校准辊55可以不旋转而可以保持静止。因此,当片状物的前缘到达校准辊55中成对的辊61,62之间的位置时,片状物可以被停止以在此停留。

与此同时,感光鼓43从左边观看可以顺时针地旋转(见图2)。随着感光鼓43旋转,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可以通过充电器44均匀地充电并且选择性地曝光于来自曝光装置51的激光束。暴露于激光束的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上的区域中的潜势可以被降低,以在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通过显影装置45或者稍后将详细描述的显影辊112供给的带正电荷的色粉可以粘附到携带在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从而静电图像可以被显影成色粉图像并且被承载在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上。

通过调节校准辊55的行为,在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与片状物的传送同步。一旦停止旋转的校准辊55可以在预定时刻开始旋转以传送片状物,从而当感光鼓43上的色粉图像面对转印辊46时,片状物可以到达感光鼓43和转印辊46之间的位置。与此同时,转印偏压被施加于转印辊46。因此,随着片状物行进通过感光鼓43和转印辊46之间的位置,由于转印偏压的效果,色粉图像可以从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被转印到片状物的上表面。

其上转印有色粉图像的片状物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82中进一步向后行进以进入定影器52。在定影器52中,在色粉图像可以通过来自加热辊53和按压辊54的热和压力定影到片状物上时,片状物行进通过加热辊53和按压辊54之间的位置。利用施加与此的热和压力,可以完成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可以离开第二传送路径82并且进入第三传送路径83。

进入第三传送路径83的片状物可以受到来自第二传送辊58的传送力,并且在第三传送路径83中行进用于排出辊56。到达排出辊56的片状物可以通过来自排出辊56的传送力传送并且经由片状物出口64排出以被释放在排出盘23中。

因而,为了在片状物上打印图像,片状物可以从馈送盘16或者多用盘18经由以两个“u”或“s”弯曲的传送路径,即,经由第一传送路径81、第二传送路径82和第三传送路径83被传送,并且在具有其上形成的图像之后,片状物可以被排出到外壳11外部,并且被释放在排出盘23中。

<处理盒>

处理盒41的盒框架42包括向左壁91(图3)、向右壁92(图4)、上壁93(图3,4)、后底壁94(图5)和前底壁95(图5)。

如图5所示,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被安置成沿着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以彼此面对。柱形形状的感光鼓43安置在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的向后端部之间的中间区域中。感光鼓43能够相对于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绕着鼓轴101旋转,鼓轴101在感光鼓43的旋转轴线上延伸。鼓轴101的横向端经由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向外突出,并且通过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保持。鼓轴101可以不能够相对于向左壁91或向右壁92旋转。在感光鼓43的向左端上固定有鼓齿轮102。在向左壁91中,在相对于鼓齿轮102向后下但水平至少部分重合的位置处形成有开口103。鼓齿轮102的圆周表面经由开口103部分露出到向左壁91的外部。

进一步,在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的向后端部之间,转印辊46被可旋转地支撑。

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区域处分别具有辊保持器104,105。辊保持器104,105分别可旋转地保持校准辊55中的从动辊62的向左端和向右端。

如图3和4所示,上壁93被安置成在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之间的中间区域上方连接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的向后端部,以从上方面对感光鼓43并且保持充电器44。

如图5所示,后底壁94被安置成在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之间的中间区域下方连接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的向后端部。如图2所示,后底壁94的向后端位于距离感光鼓43较低、间隔开的位置,并且位于距离转印辊46向后、间隔开的位置。后底壁94从其向后端向前延伸到面对转印辊46的圆周表面的下端的位置,并且进一步向前延伸到更加远离转印辊46的圆周表面,其向后端沿着转印辊46的圆周表面弯曲。

前底壁95被安置成在中间区域下方连接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并且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从向左壁91和向右壁92中的向后位置向前延伸。前底壁95的向后端部在距离后底壁94的向前端部较上、间隔开的位置。换言之,前底壁95和后底壁94分别在向后端部和向前端部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重叠。在前底壁95的向后端部和后底壁94的向前端部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时,如图2和5所示,在横向方向上伸长的狭缝106形成在后底壁94的向前端部和前底壁95的向后端部之间。经由校准辊55传送的片状物可以穿过狭缝106以进入处理盒41,并且朝向感光鼓43和转印辊46之间的位置行进。此后,片状物可以穿过感光鼓46和后底壁94的向后端之间的位置以离开处理盒41。

在前底壁95上方的位置安置有显影装置45。显影装置45包括显影外壳111以存储色粉。换言之,色粉可以被存储在显影外壳111中。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45包括显影辊112、供给辊113和拌搅器114。

显影辊112包括柱形形状的辊本体115和在显影辊112的旋转轴线上延伸通过辊本体115的辊轴116。辊本体115安置在显影外壳111的向左壁117(见图3)和向右壁118(见图4)之间。辊本体115的圆周表面从显影外壳111部分向外露出,以接触感光鼓43的圆周表面。辊轴116的横向端通过向左壁117和向右壁118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2所示,供给辊113被安置在显影外壳111内部。供给辊113的圆周表面接触显影辊112的圆周表面的向下前区域。

拌搅器114相对于供给辊113被安置在向前位置,并且被附接到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搅拌器轴119。搅拌器轴119的横向端通过显影外壳111的向左壁117和向右壁118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3所示,在显影外壳111中的向左壁117的向左面上,在相对于辊轴116的向上前位置安置有被动联接器121。被动联接器121具有其旋转轴线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柱形形式。

如图4所示,在显影外壳111中的向右壁118的向右面上安置有显影偏压端子123和供给偏压端子124。

显影偏压端子123可以由导电的树脂制成,并且一体地包括接触部125、连接部126和紧固部127。显影偏压端子123与显影辊112电连接。接触部125相对于辊轴116位于向前位置,并且具有在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展开的平面。连接部126从接触部125向后延伸,并且包括插入有辊轴116的插入孔128。紧固部127从接触部125向上延伸,并且通过螺栓129紧固至向右壁118。

供给偏压端子124可以由导电的树脂制成,并且相对于显影偏压端子123被安置在向上前位置。供给偏压端子124与供给辊113电连接。

进一步,在向右壁118上,在相对于供给偏压端子124的向前位置安置有新近检测齿轮131。新近检测齿轮131包括齿脱失齿轮,在该齿脱失齿轮中,其圆周表面的一部分没有形成齿而是具有平滑的圆形表面。新近检测齿轮131能够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与此同时,如图5所示,在盒框架42中的向左壁91的向下表面上,在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向后位置安置有存储器端子132。

<第一框架>

如图6所示,第一框架14包括引导部133,引导部133可以引导附接到外壳11或者从外壳11折卸的处理盒41。引导部133包括上壁134、下壁135和端壁136,其从第一框架14的向右表面14r向右突出。

上引导壁134包括第一壁表面141、第二壁表面142和第三壁表面143,其可以连续为一块。第一壁表面141从第一框架14的向右表面14r上的向上前位置向后下延伸。第二壁表面142从第一壁表面141的向后端向后延伸。第三壁表面143从第二壁表面142的向后端向后下延伸。

下引导壁135包括第四壁表面144、第五壁表面145和第六壁表面146。第四壁表面144在相对于上引导壁134的第一壁表面141的较下、间隔开的位置近乎平行于上引导壁134中的第一壁表面141地延伸。第五壁表面145在相对于上引导壁134的第二壁表面142的较下、间隔开的位置向后下延伸。第六壁表面146在相对于上引导壁134的第三壁表面143的向后下、间隔开的位置近乎平行于上引导壁134中的第三壁表面143地延伸。

端壁136在上引导壁134的第三壁表面143的向后端和下引导壁135的第六壁表面146的向后端之间竖直地延伸。

在第一框架14上,在相对于引导部133的向后端的向后下、间隔开的位置安置有驱动齿轮147,其可以与处理盒41中的鼓齿轮102啮合。驱动齿轮147通过第一框架14可旋转地支撑,以绕着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驱动齿轮147可以通过来自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旋转,马达被安置在第一框架14的向左侧。

第一框架14进一步包括可以是圆形开口的联接端口148,当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联接端口148经由第一框架14在横向方向上形成在与被动联接器121一致的位置。经由联接端口148,驱动联接器149可以在延伸位置(见图7a)和回退位置(见图7b)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移动,在延伸位置,驱动联接器149向右延伸到第一框架14的向右侧,在回退位置,驱动联接器149向左回退以保留在联接端口148的横向厚度内。驱动联接器149例如通过弹簧(未示出)朝向延伸位置向右推动。驱动联接器149可以通过从马达(未示出)传输的驱动力旋转,马达被安置在第一框架14的向左侧。

臂150经由第一框架14的向前表面被插入在第一框架14的横向厚度中。臂150在前后方向上纵向地延伸。臂150的向前端经由连杆装置(未示出)与前盖17联接,从而臂150可以连同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的前盖17一起向前和向后移动。

臂150具有未示出的孔,孔经由臂150在横向方向上形成并且在其向后端处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并且驱动联接器149经由伸长孔插入。在围绕伸长孔的向后端的周边区域处形成有回退部,在围绕伸长孔的向前端的周边区域处形成有延伸部,回退部在横向方向上更厚,延伸部在横向方向上更薄。当前盖17处于打开位置时,臂150可以被向前拉动,并且臂150可以在更厚的回退部处接触驱动联接器149。因此,驱动联接器149可以移动到图7b所示的回退位置。另一方面,当前盖17处于闭合位置时,臂150可以被向后推动,并且臂150可以在更薄的延伸部处接触驱动联接器149。因此,驱动联接器159可以通过弹簧的推动力移动到图7a所示的延伸位置。

<第二框架>

如图8所示,第二框架15包括引导部151,引导部151可以引导附接到外壳11或者从外壳11折卸的处理盒41。引导部151包括上壁152、下壁153和端壁154,其从第二框架15的向左表面向左突出。

上引导壁152包括第一壁表面161、第二壁表面162和第三壁表面163,其可以连续为一块。第一壁表面161相对于第二框架15的竖直中心从第二框架15上的向左表面的较上位置向后延伸。第二壁表面162从第一壁表面161的向后端向后下延伸。第三壁表面163以相比于第二壁表面162更加急剧的倾斜度从第二壁表面162的向后端向后下延伸。

下引导壁153包括第四壁表面164、第五壁表面165和第六壁表面166。第四壁表面164在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61较下、间隔开的位置近乎平行于上引导壁152的第一壁表面161地延伸。第五壁表面165在相对于第二壁表面162的较下、间隔开的位置近乎平行于上引导壁152的第二壁表面162地向后下延伸。第六壁表面166在相对于第三壁表面163较下、间隔开的位置近乎平行于上引导壁152中的第三壁表面163地延伸。

端壁154在上引导壁152的第三壁表面163的向后端和下引导壁153的第六壁表面166的向后端之间竖直地延伸。

在第二框架15上,在相对于下引导壁153的第五壁表面165的较下位置安置有显影偏压电极167,其可以将显影电能经由显影偏压端子123供给到显影辊112。与此同时,在相对于上引导壁152的第一壁表面161的较上位置安置有供给偏压电极168。如图9所示,在第二框架15的向右表面上形成有管状形式的电极外壳171,172,以分别存储显影偏压电极167和供给偏压电极168。作为金属线的显影偏压电极167包括盘绕部173和接触部174(见图8),其在盘绕部173的向左侧形成为圆形形状,连续为一块。作为金属线的供给偏压电极168包括盘绕部175和接触部176(见图8),其在盘绕部173的向左侧形成为圆形形状,连续为一块。接触部分174,176被安置成经由第二框架15向左突出以在第二框架15的向左表面上向左露出。盘绕部173,175的向右端分别固定到电极外壳171,172。

如图8所示,新近检测致动器181在相对于供给偏压电极168的向上前位置附接到第二框架15。如图10所示,新近检测致动器18包括基部182和致动部183,基部182在横向方向上柱形地延伸,致动部183从基部182向下延伸,其连续为一块。如图11所示,新近检测致动器181进一步包括形成为与基部182连续为一块的光阻断器184。当处理盒41不在盒附接位置p时,光阻断器184从基部182向后上延伸。在相对于光阻断器184的向前位置安置有光发射器185和光传输光电传感器187,光发射器185发射光,光传输光电传感器187具有光接收器186以从光发射器185接收光。

<第三框架>

如图12所示,第三框架191经由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之间的中间区域被安置。如图2所示,第三框架191在相对于盒附接位置p的较下位置在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展开。

如图12所示,存储器电极192被附接到第三框架191。存储器电极192在相对于范围s的向左外部位置安置在第三框架191中的向左端区域中,被传送的片状物可以穿过范围s。当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存储器电极192位于在第三框架191中位于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在转印辊46和校准辊55之间的位置。存储器电极192向上突出到高于第三框架191的上表面。

<打印机的电气构造>

如图13所示,打印机1配备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201、rom202和ram203,以控制打印机1中的部件和装置的行为。

asic201与rom202、ram203以及要通过asic201控制的其他部件和装置连接。asic201包括cpu204,cpu204可以基于输入到asic201的信号而执行存储在rom202中的程序以控制部件和装置。在程序运行时,ram203可以被用作用于cpu204的工作区域。

asic201与存储器电极192电连接。与此同时,处理盒41具有存储器205以存储关于处理盒41的信息,诸如,例如,处理盒41的产品号码。存储器205与附接到盒框架42的存储器端子132连接。

<处理盒的附接和折卸>

当前盖17处于打开位置时,处理盒41可以经由开口13被附接到外壳11中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之间的盒附接位置p。当处理盒41经由开口13进入外壳11时,鼓轴101的向左端可以进入引导部133中上引导壁134和下引导壁135之间的区域,并且鼓轴101的向左端可以进入引导部151中上引导壁152和下引导壁153之间的区域。随着处理盒41被向后推动,鼓轴101的向左端和向右端可以分别沿着引导部133,151移动,从而处理盒41可以向后下下降以接近盒附接位置p。

当鼓轴101的向左端和向右端分别接触端壁136,154时,可以限制处理盒41进一步向后移动。利用该限制,处理盒41可以位于盒附接位置p,在盒附接位置p,处理盒41可以通过第三框架191支撑在较下位置。因而,处理盒41可以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位置p。

在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处理盒41中的鼓齿轮102可以与附接到第一框架14的驱动齿轮147啮合。因此,来自马达的驱动力可以经由驱动齿轮147传输到鼓支承102,从而驱动力可以旋转感光鼓43。

与此同时,鼓轴101的向左端可以接触端壁136的向前表面,并且可以通过下引导壁135从下面支撑,鼓轴101的向右端可以接触端壁154的向前表面并且可以通过下引导壁153中的第六壁表面166从下面支撑。进一步,处理盒41中的显影偏压端子123和供给偏压端子124可以分别弹性地接触第二框架15中的显影偏压电极167和供给偏压电极168,以建立电连接。由于显影偏压电极167和供给偏压电极168的弹性,处理盒41可以被向左推动,并且鼓轴101的向左端可以接触第一框架14的向右表面14r。因此,处理盒41可以在盒附接位置p内相对于第一框架14的向右表面14r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正确的位置。

与此同时,处理盒41上的存储器端子132可以在其向下表面从上方接触附接到第三框架191的存储器电极192。在这点上,在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的情况下,存储器电极192具有实质上的高度以接触处理盒41上的存储器端子132。由此,存储器端子132和存储器电极192可以电连接,并且asic201和处理盒41上的存储器205可以连接以彼此之间交换数据。

与此同时,处理盒41中的被动联接器121处于与在向左侧的第一框架148中的联接端口148一致的位置。随着前盖17从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驱动联接器149可以从回退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并且与被动联接器121联接。由此,来自马达的驱动力可以经由驱动联接器149被输入到被动联接器121。输入到被动联接器121的驱动力可以经由齿轮系(未示出)被分别分配到显影辊112、供给辊113和拌搅器114,以旋转显影辊112、供给辊113和拌搅器114。

附接到第二框架15的新近检测致动器181的致动部18定位成相对于处理盒41中的新近检测齿轮131向左。如果当前处于盒附接位置p的处理盒41是未使用过的处理盒41,并且当未使用过的处理盒41中的拌搅器114第一次旋转时,则搅拌器轴119的旋转可以经由附接到搅拌器轴119的向右端部的齿轮(未示出)而被传输到新近检测齿轮131,并且旋转新近检测齿轮131。当新近检测齿轮131旋转到新近检测齿轮131的齿脱失部与搅拌器轴119上的齿轮面对的位置时,搅拌器轴119上的齿轮和新近检测齿轮131可以不啮合,并且新近检测齿轮131可以停止旋转。与此同时,拌搅器114可以继续旋转。

在新近检测齿轮131停止旋转之前,形成在新近检测齿轮131的向右表面上的突起(未标记)可以接触新近检测致动器181中的致动部183。随着新近检测齿轮131继续与接触致动部183的突起一起旋转,新近检测致动器181可以摆动,并且新近检测致动器181中的光阻断器184可以阻断光学传感器187中的光的光路。因此,处于未使用条件的处理盒41可以被检测。

为了从外壳11移除处理盒41,前盖17可以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随着前盖17移动到闭合位置,驱动联接器149可以从延伸位置回退到回退位置,并且驱动联接器149和被动联接器121可以脱离。处理盒41可以从盒附接位置p被向前拉动,并且鼓轴101的向左端和向右端可以分别沿着引导部133,151移动,从而处理盒41可以被引导成在外壳11中上升。当处理盒41经由开口13离开外壳11时,处理盒41可以完全地从外壳11移除。

与此同时,从盒附接位置p移除的处理盒41可以接触新近检测致动器181中的致动部183。通过该接触,新近检测致动器181可以摆动,以将位置转到处理盒41;因此,处理盒41可以继续移动到被移除,而没有与新近检测致动器181干涉。

<益处>

根据上述构造,处理盒41具有感光鼓43、显影外壳111和显影辊112。含有在显影外壳111中的色粉可以经由显影辊112被供给到感光鼓43,从而色粉图像可以承载在感光鼓43上。

处理盒41具有存储器端子132,以与存储关于处理盒41的信息的存储器205电连接,存储器端子132被附接到处理盒41的向下面。与此同时,当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存储器电极192可以接触存储器205的存储器端子132,从而存储器205可以与asic201电连接。因此,当处理盒41被附接到盒附接位置p和从盒附接位置p折卸时,存储器电极192移动是不必要的。换言之,连同处理盒41的附接或拆卸运动一起移动存储器电极192的装置或机构是不必要的。在这点上,打印机1可以被缩小尺寸。

存储器电极192被安置在从范围s向左移位的位置,并且可以不与被传送的片状物干涉,范围s可以是用于被传送的片状物的路径。因此,片状物可以顺利且优选地传送。

在处理盒41处于盒附接位置p时,处理盒41中的显影偏压端子123和供给偏压端子124可以分别弹性地接触第二框架15中的显影偏压电极167和供给偏压电极168。因此,处理盒41可以被向左推动从而鼓轴101可以接触第一框架14的向右表面14r,并且处理盒41可以在盒附接位置p内基于第一框架14的向右表面14r而被放置在正确的横向位置。

在处理盒41可以参考第一框架14而被放置在正确的横向位置时,可以注意到,存储器电极192位于第一框架14附近的位置。在这点上,存储器端子132和存储器电极19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被稳定地维持。因此,存储器端子132和存储器电极192之间的电连接可以被优选地维持。

与此同时,新近检测齿轮131和新近检测致动器18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不必被如存储器端子132和存储器电极192之间的位置关系那样被准确地维持。因此,新近检测齿轮131和新近检测致动器181可以被安置在更近于第二框架15而不是第一框架14的位置,从而打印机1中的部件和装置不会不均匀地被安置在第一框架14附近,而可以相当均匀地被分布在第一框架14和第二框架15之间。相应地,可以改进打印机1中的部件和装置布局时的自由度。

<更多示例>

虽然描述了实行该发明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阐述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存在对图像形成设备的众多变型和变换。应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主题不必局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作用。相反地,上述具体特征和作用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

例如,本公开可以不必具化为为单功能的打印机1,而可以具化为多功能的图像处理设备,诸如传真机或具有图像形成功能和图像读取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