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5865发布日期:2019-04-05 22:2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降噪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降噪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作为与降噪结构有关的技术,例如,已经不同地提出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0-235396号公报、第2002-023598号公报以及第2015-169701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0-235396公报公开了生成噪声的设备(诸如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材料结构。在该结构中,使得两个部件(外构件和内构件)在其间有间隙的情况下彼此相对,以限定密闭结构,在前面提及的外构件与内构件之间形成与发生在操作期间的频率对应的共振空间,并且在内构件中设置连接到设备主体的内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路径。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2-023598号公报中,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设置通风板,在该图像形成设备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潜像并显影潜像且将潜像形成为可视图像之后,图像形成设备将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将所转印的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并且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通风板包括:通道,这些通道由在其间有间隙的情况下彼此相对的表面构件和被设置为分隔表面构件之间的间隙的分隔构件来形成;和随机气孔,这些随机气孔设置在限定通道的表面构件壁面中。通道的表面构件端部侧对外部空气开放。通风板布置在设备主体中,并且空气在设备主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换经由通风板来执行。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15-169701号公报中,在包括装置构件的电气装置中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共振盒和在一端处具有开口的颈部的亥姆霍兹(helmholtz)消音器(arrester),装置构件包括壳体、外盖、内盖和空气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并且还包括驱动源和受驱动源驱动的从动单元。共振箱和颈部中的至少一者与装置构件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方法的目的是使得即使由于尺寸上的限制而难以仅沿一个方向形成共振管也可以形成共振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噪结构,该降噪结构包括:第一共振管,该第一共振管沿第一方向延伸,从吸声口部吸收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并且使得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和第二共振管,该第二共振管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连同第一共振管一起使得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基于第一方面,第一和第二共振管可以被布置为彼此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基于第二方面,第一和第二共振管可以与沿着铅直方向的平面平行地布置为大致l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基于第一方面,第一共振管的吸声口部可以被布置为面向噪声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基于第四方面,第一共振管的吸声口部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共振管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降噪结构,该降噪结构包括:第一共振管,该第一共振管沿第一方向延伸,从吸声口部吸收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并且使得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第二共振管,该第二共振管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连同第一共振管一起使得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以及第三共振管,该第三共振管沿与第一和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延伸,并且连同第一和第二共振管一起使得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基于第六方面,第二和第三共振管可以被布置为中间插入大致板状构件,并且经由设置在大致板状构件中的开口而连接到彼此。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的降噪结构。噪声源是驱动图像形成单元的驱动装置。

凭借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由于尺寸上的限制而难以仅沿一个方向形成共振管,也可以形成共振管。

凭借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布置第一和第二共振管时的自由度增大。

凭借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第一和第二共振管可以通过有效使用沿着铅直方向的平面来布置。

凭借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从吸声口部有效地引入噪声。

凭借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从吸声口部有效地引入噪声。

凭借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三维有效地使用未用空间。

凭借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有效使用位于大致板状构件的两侧上的空间。

凭借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降低从图像形成设备生成的、具有较低频率的噪声。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降噪结构被应用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例示了驱动装置的结构;

图4是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由图像形成设备生成的噪声的频率分布的曲线图;

图6例示了共振管的原理;

图7是例示了二维共振管的声压分布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例示了二维共振管的结构;

图9例示了三维共振管的结构;

图10是右侧框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1是右侧框架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2是右侧框架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右侧框架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右侧框架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共振管的示意图;

图16是共振管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17是共振管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降噪结构被应用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19提供了各示出了共振管的长度与声波的波长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降噪结构被应用于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的结构的示意图。

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例如为单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1例如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该图像形成单元形成通过用由显影剂组成的色调剂执行显影而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图像);送纸单元4,该送纸单元向图像形成单元2供应充当示例性记录介质的记录纸3;传送单元5,该传送单元例如向图像形成单元2传送从送纸单元4一次一张供应的记录纸3;以及定影单元6,该定影单元对上面由图像形成单元2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3执行定影。

图像形成单元2通过执行使用显影剂的电子照相处理来在记录纸3的表面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例如包括:感光鼓21,该感光鼓充当示例性图像承载体;充电装置22,该充电装置对感光鼓21的外周面充电;曝光装置23,该曝光装置将感光鼓21暴露到光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该显影装置向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供应显影剂,并且显影静电潜像;转印装置25,该转印装置将在感光鼓21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3;以及清洁装置26,该清洁装置清洁感光鼓的外周面。转印装置25可以为将色调剂图像从感光鼓21直接转印到记录纸3的转印装置。即,转印装置25可以为经由中间转印体(诸如中间转印带)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3的转印装置。显影剂例如可以包含黑色色调剂。除了黑色色调剂之外,显影剂还可以包含彩色显影剂,诸如黄色色调剂、品红色色调剂以及青色色调剂。

送纸单元4例如包括:容纳容器41,该容纳容器容纳记录纸3;和送纸辊42,该送纸辊从容纳容器41一次一张地馈送记录纸3。通过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设备主体1a处设置容纳容器41,送纸单元4能够供应被容纳在容纳容器41中的记录纸3。容纳容器41被安装为使得例如能够朝向设备主体1a的前面(朝向用户在用户操作图像形成设备1时所面向的侧面)(即,在所例示示例中为朝向左侧面的侧)抽出容纳容器41。

传送单元5向图像形成单元2和定影单元6传送从送纸单元4馈送的记录纸3,以将上面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3排出到排出部7,该排出部布置在设备主体1a的顶部处。当要在记录纸3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传送单元5在不将已经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3排出到排出部7的情况下将该记录纸再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2,该记录纸3的正面和背面颠倒。

定影单元6通过使用热量和压力熔融由图像形成单元2形成在记录纸3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并且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3。已经由定影单元6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3被排出到排出部7并由其容纳,记录纸3被放置在排出部7上。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0表示对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执行总体控制的控制装置。

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的结构

如图2a例示,图像形成设备1的设备主体1a被形成为外形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设备主体1a包括前盖11、后盖12、左侧和右侧盖13和14以及上盖15。前盖11是覆盖设备主体1a的正面(在图2a中为左侧面)的外体的示例。后盖12是覆盖设备主体1a的背面的外体的示例。左侧盖和右侧盖13和14是与设备主体1a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对应地覆盖它们的外体的示例。上盖15是覆盖设备主体1a的上部的外体的示例。在这些盖中,例如,后盖12和右侧盖14被设置为可视情况打开和关闭。

如去除右侧盖14的图2b例示,设备主体1a包括充当被外体覆盖的示例性内结构体的框架结构构件。框架结构构件例如包括左侧和右侧框架16(未例示左侧框架)和连接框架(未例示)。左侧和右侧框架16与设备主体1a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对应地布置在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连接框架与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16对应地将它们连接在设备主体1a的前面侧和背面侧上。

例如构成图像形成单元2、送纸单元4、传送单元5以及定影单元6的各种构件安装在左侧和右侧框架16上。例如驱动图像形成单元2、送纸单元4以及传送单元5的驱动装置80安装在右侧框架16上。此外,如图11例示,排气扇165和进气扇(未例示)附接到右侧框架16。排气扇165充当将设备主体1a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示例性送风单元。进气扇(未例示)充当将外部空气引入到设备主体1a中的示例性送风单元。在图2a中,附图标记142表示与进气扇(未例示)对应的百叶窗,并且附图标记143表示与排气扇165对应的百叶窗。

如图3例示,驱动装置80例如包括驱动马达81和多个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驱动马达81充当驱动源。多个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将驱动马达81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体,诸如图像形成单元2的感光鼓21和显影装置24、送纸单元4、传送单元5以及定影单元6。

如图1例示,作为由驱动装置80旋转地驱动的旋转体,存在例如具有各种外部直径、由各种材料制成且具有各种重量的旋转体,诸如感光鼓21、显影装置24的显影辊以及搅拌和传送构件、送纸单元4的送纸辊42、传送单元5的传送辊以及定影单元6的加热辊。在这些旋转体中,具有最大外部直径和重量的旋转体是感光鼓21。在基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处理速度确定的各旋转体的速度(圆周速度)固定时,具有最大外部直径的感光鼓21的转速最低。因此,在传递驱动马达81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齿轮中,如图4例示,向感光鼓2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齿轮831的外部直径组大。因此,例如从向感光鼓21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齿轮831生成的驱动声音的频率变成最低,使得驱动声音变成具有1000hz(1khz)或更小的较低频率的声音。

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图像形成设备1由于驱动装置80旋转地驱动例如图像形成单元2、送纸单元4、传送单元5以及定影单元6而生成驱动声音。另外,如图5例示,图像形成设备1生成例如静电放电声音或机械滑动摩擦声音,这些声音在执行各步骤(诸如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执行充电步骤、显影步骤、转印步骤、送纸步骤以及传送步骤)时生成;并且生成排气扇165和进气扇的旋转声音。例如,由图像形成设备1生成的各种驱动声音、放电声音、滑动摩擦声音以及旋转声音泄漏到设备主体1a的外部并变成噪声。在由图像形成设备1生成的各种噪声中,主要噪声是由驱动装置80生成的机械驱动声音和排气扇165的旋转声音。在由驱动装置80生成的机械驱动声音中,具体地,具有1000hz(1khz)以下的较低频率的声音难以在例如具有所需厚度且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前盖11、后盖12、侧盖13和14以及上盖15处充分衰减(参照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0-235396号公报的段落【0012】)。

在被列为背景技术文献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0-235396号公报中,在外构件与内构件之间形成与在操作期间生成的频率对应的共振空间。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0-235396号公报中的共振空间构成如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亥姆霍兹共振器。众所周知,亥姆霍兹共振器是在具有开口部的容器中存在的空气充当弹簧并共振的装置,并且由于共振空气振动穿过开口部而具有衰减声音的消声效果。

然而,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技术问题在于:因为在容器中存在的空气充当弹簧,所以装置往往较大;并且在于:因为通过使用开口部产生衰减效果,所以不容易充分产生消声效果。具体地,在亥姆霍兹共振器用于吸收具有低频的声音时,装置的尺寸增大。

关于这种技术问题,被列为背景技术文献并提供包括亥姆霍兹消音器的电气装置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15-169701号公报中的段落【0007】陈述了“然而,在ptl2所描述的情况下,实际获得的降噪效果低于预期的降噪效果”。附带地,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15-169701号公报中的段落【0007】中讨论的ptl2涉及类似地使用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3-43861号公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关注作为在形成有管状等的空间中生成特定频率的声音的驻波的共振管的功能,而不是关注在具有开口部的容器中存在的空气充当弹簧的亥姆霍兹共振器。而且,这基于以下新技术思想:代替将共振管形成为简单笔直延伸的结构体,形成二维或三维布置的共振管。

图6示意性例示了共振管的基本原理。

当声音在一端201开口且另一端202封闭的管200(下文中被称为“共振管”)上从在另一端202处开口的吸声口部203入射时,共振以依赖共振管200的长度l的频率发生。因此,通过酌情设置共振管200的长度l,可以使得具有目标频率的声音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另外,当在共振管200中(颗粒速度的波腹或声压的波腹)设置吸声材料或吸声机构时,可以提高降低入射声音的降噪效果。一端201可以封闭,在这种情况下,该一端201的声压分布变成节点。通常,在该一端201封闭时,共振管200的长度l可以为l=λ/4,该长度短于在一端201开口时共振管200的长度l=λ/2。

在使得噪声共振的共振管200中,声音的波长λ在声音为频率较低的低频声音时增大,因此,需要以大值设置共振管200的长度l。

然而,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可能由于设备主体1a的尺寸减小和各种构件的布局而难以仅沿一个方向确保与较低频率的目标低频声音对应的共振管200的长度l。

鉴于此,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即使由于尺寸上的限制而难以仅沿一个方向形成共振管200也形成与较低频率的低频声音对应的共振管,设置:第一共振管,该第一共振管沿第一方向延伸,从吸声口部吸收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并且使得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和第二共振管,该第二共振管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连同第一共振管一起使得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同样,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三共振管,该第三共振管沿与第一和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延伸,并且连同第一和第二共振管一起使得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

图7渐变地示意性例示了在二维形成的共振管210中的声压的分布。图8a和图8b示意性例示了二维形成的共振管210的内部结构。图9示意性例示了三维形成的共振管210。

共振管210形成有具有矩形横截面并弯曲成l形或大致l形的管状。共振管210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并且可以为圆形。共振管210在沿共振管210的纵向方向上封闭的一个端部的表面中具有吸声口部211。同样,共振管210在沿纵向方向与吸声口部211相对的端部处具有开口212。同样,在与颗粒速度的波腹对应的位置处布置吸声材料213(如果需要)。可以封闭与吸声口部211相对的端部。

在图8a所例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共振管210包括具有长度l1的第一共振管214和具有长度l2的第二共振管215。在图7所例示的共振管200起到使得500hz频率的声音共振的共振管的作用时,因为声音波长=声音速度/频率,所以如果以λ/4设置长度l,则共振管200的长度l大约为17cm。在共振管200的一端开口的开口管的情况下,以λ/2设置长度l。相比之下,在图8a所例示的共振管210的情况下,第一共振管214和第二共振管215的长度例如可以为10cm和7cm,并且总长度l1+l2可以为大约17cm。在共振管210的一端开口的开口端的情况下,关于存在于共振管210的端部处的波腹,声音比管中的声音的共振更多地共振的端部实际上位于关于管的稍微更外侧处,并且需要将微调执行与开口端部校正值+δl对应的量(在开口管的情况下,为+2δl)。δl在具有半径a的圆柱管的情况下处于外侧乘0.6处。共振管210的总长度(=l1+l2)不限于声音的波长λ的λ/4,并且当然可以以λ/2、1λ、2λ...来设置。同样,开口管和封闭管具有不同的时间间隔。

在将第一至第三共振管721至723进行共振的共振波长与管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公式化时,如图19例示,公式如下。

开口管λn=2l/n(n=1,2,...)

封闭管λn=4l/(2n-1)(λ:波长(=声音速度/频率))

这些公式根据第一至第三共振管721至723的长度如下改写。

开口管l=(λ/2)n

封闭管l=(λ/4)(2n-1)

进一步具体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0和图11例示,排气扇165在背面侧上的、右侧框架16的下端部处通过拧紧等附接到右侧框架16的外侧面。右侧框架16在与排气扇165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排气口166,该排气口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具有在开口166上方开口的多个排气孔167。右侧框架16还在背面侧上的、开口166下方的位置处具有基准孔168,该基准孔细且长,并且在处理右侧框架16时(例如,在组装右侧框架16时)充当基准。

如图10例示,右侧框架16例如通过冲压加工或焊接金属板来形成为具有矩形侧面。右侧框架16通过作为向外弯曲其外周缘161至164的结果使它形成有框体的形状来形成为具有高刚度。例如由金属板或合成树脂制成的驱动装置80的壳体(托架)840以固定状态安装在右侧框架16的外侧面上。驱动装置80的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和831以及支撑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和831的多个旋转轴(未例示)与右侧框架16的表面垂直地布置在驱动装置80的壳体840中。

在驱动装置80的壳体840的中心部处,基准支撑盖(托架)841通过例如拧紧安装在右侧框架16上。基准支撑盖841例如通过使用金属板来形成有大致菱形形状;并且经由轴承构件(未例示)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21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与基准支撑盖841的形状对应的开口部842设置在右侧框架16的与基准支撑盖841对应的区域中。如图4例示,法兰部843例如由冲缘加工形成在基准支撑盖841的外周端缘上。用于旋转地驱动感光鼓21的驱动力传递齿轮831可旋转地布置在基准支撑盖841的下部处。开口844布置在基准支撑盖841的下端部处,用于避免驱动力传递齿轮831与法兰部843之间的干扰。驱动装置80的壳体840的表面和基准支撑盖841的表面形成大致同一平面。

如图12至图14例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一管道构件70附接到右侧框架16。第一管道构件70构成引导部的一部分,该引导部在送纸单元4的容纳容器41在与排气扇165对应的位置处插到右侧框架16的内侧面或从其去除时引导容纳容器41。第一管道构件70还构成排气管道。如图13例示,第一管道构件70形成有箱体,该箱体的侧面例如通过使合成树脂经受注塑成型来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该箱体具有较小深度。第一管道构件70在右侧框架16侧上具有侧面701和上端部702。侧面701和上端部702开口。第一管道构件70在右侧框架16侧的端面设置有三个接合突出部703至705和卡扣配合部706,该三个接合突出部具有大致l状横截面形状。接合突出部703至705使得第一管道构件70不透气地附接到右侧框架16,并且在第一管道构件70与右侧框架16之间形成空间,使得仅空间的上端部部分开口。卡扣配合部706将第一管道构件70定位并固定到右侧框架16。卡扣配合部706具有基端部,该基端部以可弹性变形方式连接到第一管道构件70的侧面。同样,朝向右侧框架16突出的突出部707形成在卡扣配合部706的末端处。第一管道构件70通过使三个接合突出部703至705与右侧框架16的接合孔部708至710(参见图10和图11)接合并使卡扣配合部706的突出部707与右侧框架16的接合孔部711接合来定位并固定。

如图15例示,第一管道构件70包括第一共振管721和第二共振管722。第一共振管721沿充当示例性第一方向的铅直方向延伸,从吸声口部吸收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并且使得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第二共振管722沿充当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连同第一共振管721一起使得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

如图13例示,第一共振管721由第一分隔部731形成,该第一分隔部沿着在第一管道构件70中以大致l形状设置的分隔壁730的铅直方向布置。第一共振管721的上端部向上侧开口,并且构成吸声口部724。同样,第二共振管722由第二分隔部732形成,该第二分隔部沿着在第一管道构件70中以大致l形状设置的分隔壁730的水平方向布置。右侧框架16的以上所描述的基准孔168位于沿着第二共振管722的纵向方向的末端部处。基准孔168构成第二共振管722与第三共振管723(稍后描述)连接所借助的连通孔。

另外,由合成树脂制成并构成排气管道的第二管道构件90在与排气扇165对应的位置处附接到右侧框架16的外侧面。第二管道构件90在排气扇165的下端部处与排气扇165的外体一体形成。第二管道构件90形成有侧向伸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该形状在右侧框架16侧处的侧面开口。第二管道构件90构成第三共振管723,该第三共振管沿与第一和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延伸,并且连同第一和第二共振管721和722一起使得从噪声源生成的声波共振,以减少向外部的泄漏。如图15例示,第三共振管723被布置为在大致水平平面中与第二共振管722相邻,右侧框架16介于其间。

因此,第一共振管721、第二共振管722以及第三共振管723构成单个连续共振管。单个共振管的长度是第一至第三共振管721至723的长度l1、l2以及l3的和。

图像形成设备的作用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即使由于尺寸上的限制而难以仅沿一个方向形成共振管,也可以如下形成共振管。

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在控制装置100接收有关用于图像形成操作(打印)的请求的命令信息时,驱动装置80例如驱动图像形成单元2、送纸单元4、传送单元5以及定影单元6。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与图像形成操作同步地驱动进气扇(未例示)和排气扇165。

如图3例示,在驱动装置80中,旋转地驱动驱动马达81,并且驱动马达81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例如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和831传递到旋转体,诸如图像形成单元2的感光鼓21。

此时,驱动装置80生成因例如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和831的啮合而产生的驱动噪声。在因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和831的啮合而产生的驱动噪声中,具体地,因为具有大外部直径的驱动力传递齿轮831的转速小于具有小外部直径的驱动力传递齿轮的转速,所以因具有大外部直径的驱动力传递齿轮831的啮合而产生的驱动噪声往往具有1000hz以下的低频。

同样,进气扇(未例示)和排气扇165生成因进气扇和排气扇165的驱动而产生的旋转声音。进气扇和排气扇165的旋转声音往往具有1000hz以下的低频。

如图15至图17例示,从例如驱动装置80的驱动力传递齿轮821至830和831生成的噪声经由用作第一管道构件70的吸声口部的开口724而被引入到第一共振管721的内部,并且波长λ的声音共振,波长λ与从第一共振管721继续的第二和第三共振管722和723的长度l1至l3的和对应。因此,虽然第一至第三共振管721至723的单独长度l1、l2以及l3较小,但从驱动装置80和送风声音生成的、具有1000hz以下的频率的噪声在用作单个共振管的第一至第三共振管721至723中共振。防止或减少噪声向图像形成设备1外部的输出。因此,即使对于具有较低频率的噪声难以仅在一个方向上确保单个共振管的长度l,也可以构成总共具有第一至第三共振管721至723的长度l1、l2以及l3的和的共振管,并且减少具有较低频率的噪声。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8示意性例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降噪结构被应用于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

如图18例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作为示例性外体的侧盖14。侧盖14可开闭地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上。侧盖14被布置为覆盖设备主体1a的驱动装置80的外侧面。被倾斜为彼此平行的多个加强肋171至176与侧盖14的内侧面一体形成。由加强肋177封闭由多个加强肋171至176中的每一个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空间。另外,多个加强肋171至176的下端部171a至176a向下弯曲。包括下端部171a至176a的多个加强肋171至176构成共振管。由多个加强肋171至176构成的共振管具有彼此相差了下端部171a至176a的长度的长度,并且使得具有不同频率的多个声音共振。

通过封闭由彼此相邻的多个加强肋171至177形成的空间,封闭开口侧,以构成由封闭空间形成的多个共振管。这样,通过封闭侧盖14,由驱动装置80的壳体840和鼓支撑盖841封闭多个加强肋171至177的开口侧。在使得由多个加强肋171至177形成的多个共振管的长度彼此不同时,可以使得具有不同波长的声音共振。驱动装置80的开口构成各共振管的吸声口部。

虽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黑色色调剂图像的单色图像形成设备被描述为图像形成设备,但图像形成设备的类型不限于此。明显地,作为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以类似地使用形成四个颜色(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

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是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并非旨在对本发明进行穷尽,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而易见的是,很多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选择了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用途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