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6067发布日期:2018-09-29 01:0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面板,特别是液晶显示面板,边框存在驱动器件、大量金属走线以及较宽的框胶区域等,因此在多块显示面板搭接后,搭接后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很难实现无缝显示,尤其在近距离观看时,显示面板的边界尤为明显,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式可以实现搭接后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无缝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搭接后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无缝显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数个显示面板,每个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设于所述显示区域周缘的边缘区域,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显示面板搭接形成一搭接区域,所述搭接区域内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均搭接于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上,且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在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位于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一侧,每个所述边缘区域透光,以使光线可穿过所述边缘区域照射到所述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边缘区域上设有金属走线以及驱动器件,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金属走线之间以及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驱动器件之间设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光线透过。

其中,所述透光区的间距在所述金属走线宽度的五分之四到五分之六之间。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搭接区域内两个所述显示面板彼此相对的表面。

其中,所述搭接区域内的每两个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宽度尺寸相同。

其中,所述搭接区域的宽度尺寸等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内的两个所述边缘区域的宽度尺寸之和。

其中,所述搭接区域的宽度尺寸大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内的两个所述边缘区域的宽度尺寸之和。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增透膜,所述增透膜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上。

其中,其中一个所述显示面板同一表面的边缘区域上搭接有两个所述显示面板,其余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边缘区域上搭接有两个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胶层,所述胶层用于粘接所述搭接区域内两个所述显示面板彼此相对的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搭接区域内的所述边缘区域透光,以使光线可穿过所述边缘区域照射到所述显示区域上实现了当两个所述显示面板搭接时,由于所述边缘区域对光线的影响较小,进而照射到所述搭接区域内的所述显示区域的光线受所述边缘区域的影响较小,进而搭接后的所述显示面板所形成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无缝显示,且在近距离观看时,所述显示装置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边框界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搭接区域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搭接区域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安装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数个显示面板10,每个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域101以及设于所述显示区域101周缘的边缘区域102,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显示面板10搭接形成一搭接区域20,所述搭接区域20内每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102均搭接于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1上,且每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102在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投影位于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102的一侧,每个所述边缘区域102透光,以使光线可穿过所述边缘区域102照射到所述显示区域101。

本发明搭接区域20内的所述边缘区域102透光,以使光线可穿过所述边缘区域102照射到所述显示区域101上实现了当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搭接时,由于所述边缘区域102对光线的影响较小,进而照射到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所述显示区域101的光线受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影响较小,进而搭接后的所述显示面板10所形成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无缝显示,且在近距离观看时,所述显示装置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边框界限。

具体为,所述边缘区域102上设有金属走线以及驱动器件,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金属走线之间以及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驱动器件之间设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光线透过。在普通的显示面板设计中,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102上设有驱动器件以及金属走线,且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金属走线之间以及所述驱动器件与所述金属走线之间的间距较小,再加上所述边缘区域102设有黑矩阵,因此在显示面板搭接后,光线到达所述边缘区域102时,光线无法穿过所述边缘区域102。在本发明中,通过加宽所述边缘区域102,以较大的面积来分散所述边缘区域102上的所述驱动器件以及金属走线,同时将所述边缘区域102的黑矩阵取消,进而排布在所述边缘区域102上的所述驱动器件以及金属走线之间产生透光区,光线可穿过所述透光区照射到所述显示区域101,且在重新排布所述驱动器件以及所述金属走线时,可设置所述透光区为均匀的透光区,进而穿过所述边缘区域102的透光区的光线为较均匀的光线,且所述光线的透光率较高,实现了搭接后的所述显示面板10所形成的显示装置可以无缝显示,且在近距离观看时,所述显示装置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边框界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区的间距在所述金属走线宽度的五分之四到五分之六之间。具体为,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显示区域101的设计中,像素的面积大致为所述显示区域面积的45%-55%,即所述显示区域101的开口率为45%-55%之间,为了使得所述显示区域101的开口率与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开口率相同,则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开口率也需要设计为45%-55%,本发明中所述透光区的间距在所述金属走线宽度的五分之四到五分之六之间即可实现所述透光区的面积为所述边缘区域102面积的45%-55%,即所述显示区域101的开口率与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开口率相同,且在其中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边缘区域102搭接于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显示区域101上时,每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显示区域101的显示画面可与其自身的所述边缘区域102的显示画面相同,进而搭接后的所述显示面板10所形成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无缝显示,且在近距离观看时,所述显示装置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边框界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每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102的宽度尺寸相同。具体为,由于每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102的宽度尺寸相同,在所述显示面板10搭接过程中,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边缘区域102可以较快较完整地搭接在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显示区域101上,且在搭接完成后,由于相同尺寸的所述边缘102使得搭接的过程只需按照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尺寸进行搭接即可,节约了搭接时间,提高了搭接效率;同时避免了由于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宽度尺寸不相同所导致的所述显示面板10搭接错位。

请参阅图2,所述搭接区域20的宽度尺寸等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两个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宽度尺寸之和。具体为,所述搭接区域20内其中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域a1和第一边缘区域b1;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a2和第二边缘区域b2。由于所述搭接区域20的宽度尺寸等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的宽度尺寸之和,则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相邻接,进而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相互搭接时,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第二所述边缘区域b2刚好无重叠。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刚好无重叠不仅实现了穿过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的光线可照射到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穿过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的光线可照射到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a1上,而且实现了避免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所述边第二缘区域b2的重叠所带来的搭接后的所述显示装置无画面显示。

请参阅图3,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所述搭接区域20的宽度尺寸大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两个所述边缘区域102的宽度尺寸之和。具体为,所述搭接区域20内其中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域a1和第一边缘区域b1;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a2和第二边缘区域b2。由于所述搭接区域20的宽度尺寸大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的宽度尺寸之和,则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相间隔,进而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相互搭接时,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第二所述边缘区域b2无重叠。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无重叠不仅实现了穿过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的光线可照射到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穿过所述第二边缘区域b2的光线可照射到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a1上,而且实现了避免所述第一边缘区域b1和所述边第二缘区域b2的重叠所带来的搭接后的所述显示装置无画面显示。

所述搭接区域20内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均为粗糙面。具体为,每个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表面103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03相对的第二表面104,其中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103与另一个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表面104相对,且位于所述搭接区域20内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表面103与所述第二表面104均为粗糙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固定部30,所述固定部30用于固定所述搭接区域20内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彼此相对的表面。具体为,由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20内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表面103与所述第二表面104均为粗糙面,进而在所述固定部30固定彼此搭接的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时,所述搭接区域20内彼此相对的粗糙的所述第一表面103与粗糙的所述第二表面104提高了所述固定部30与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所述第一表面103以及所述第二表面104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的搭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30为胶层,所述胶层用于粘接所述搭接区域20内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彼此相对的表面。且所述胶层为透明胶层。所述透明胶层具有较好的光学透过性,所述透明胶层不会影响所述光线的透过率,进而所述光线可穿过所述透明胶层照射到所述显示区域101上。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增透膜(图中未示出),所述增透膜设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缘区域102上。具体为,所述增透膜设于位于所述搭接区域20内所述边缘区域102朝向所述显示区域101的表面,当光线穿过所述边缘区域102时,由于所述增透膜可实现对反射光以及透射光重新分配,进而使得透射光的含量增大,进而改变光的透过率,提高了透射光的光强,进而照射到所述显示区域101的光较强,进一步实现了搭接后的所述显示面板10所形成的显示装置可以无缝显示,且在近距离观看时,所述显示装置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边框界限。

请继续参阅图1,每个所述显示面板10朝向所述背光模组40的表面与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上均设有一个偏光片50,两个所述偏光片50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错位设置,且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彼此相对表面上的两个所述偏光片50均延伸至所述搭接区域20的外周缘。具体为,两个所述偏光片50分别为第一偏光片501以及与所述第一偏光片501相对的第二偏光片502,所述第一偏光片501设于所述背光模组40与所述显示面板10之间,所述第二偏光片502设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偏光片501设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3,所述第二偏光片502设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04上,且所述第一偏光片501沿着朝向所述搭接区域20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搭接区域20,所述第二偏光片502沿着朝向所述搭接区域20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搭接区域20,进而在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搭接时,所述第一偏光片501与所述第二偏光片502均不会影响所述搭接区域20内的所述显示面板10的搭接,且搭接后的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两个表面上均有偏光片50覆盖。

请参阅图4,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40,数个所述显示面板10搭接后设于所述背光模组40上。具体为,所述背光模组40中设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10提供光源。

请参阅图1、图4、图5,在本发明中,其中一个所述显示面板10同一表面的边缘区域102上搭接有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其余所述显示面板10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边缘区域102上搭接有两个所述显示面板10。具体为,位于所述显示装置中间位置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为第一显示面板105,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5两侧的显示面板为第二显示面板106,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5的第一表面103上的边缘区域102搭接有两个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6,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5两侧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6关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5的中心轴对称。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6的搭接过程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3的边缘区域102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搭接,每一个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04的所述边缘区域102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搭接。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6关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5的中心轴对称实现了根据所述显示面板10的搭接角度,所述显示装置既可以做成平面状,也可以做成曲面状,且当所述显示面板10的搭接角度为0度时,所述显示装置为平面状,如图1、图4所示;且当所述显示面板10的搭接角度为锐角时,所述显示装置为曲面状,如图5所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