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6894发布日期:2019-11-20 01:3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随着科技技术的演进与创新,一直不断地在进步。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将照明系统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藉由光阀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将影像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到投射目标物(例如:荧幕或墙面上),以形成投影画面。

此外,照明系统也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一路从超高效能灯泡(ultra-high-performancelamp,uhplamp)、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一直进化到目前最先进的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光源。但在照明系统中,目前产生红绿光较符合成本的做法为,使用蓝光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轮的荧光粉来产生黄绿光。接着,再经由光学元件将所需的红光或绿光滤出以使用。

然而,于公知的照明系统架构中,通常配置有荧光色轮、扩散色轮等两个以上的色轮(wheel),而配置两个以上色轮意味着马达装置、驱动模块、电路等等对应的部件都需要两组以上。如此一来,将使成本居高不下,且使体积无法缩小,同时亦有散热不佳的问题。

“背景技术”部分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部分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可简化结构并缩小体积。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系统,包括一蓝光光源、一激发光源、一第一分光元件以及一波长转换元件。蓝光光源用于提供一蓝光光束。激发光源用于提供一激发光束。第一分光元件配置于蓝光光束及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蓝光光束及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包括一扩散区及一波长转换区。照明系统具有一第一时序及一第二时序,其中在第一时序时,激发光束经第一分光元件至波长转换区以转换为一受激发光束。在第二时序时,蓝光光束通过扩散区至第一分光元件,受激发光束包括一第一红光光束及一绿光光束。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用于提供一投影光束。投影装置包括一照明系统、至少一光阀以及一镜头模块。照明系统提供一照明光束,包括一蓝光光源、一激发光源、一第一分光元件以及一波长转换元件。蓝光光源用于提供一蓝光光束。激发光源用于提供一激发光束。第一分光元件配置于蓝光光束及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蓝光光束及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包括一扩散区及一波长转换区。至少一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成至少一影像光束。镜头模块配置于至少一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至少一影像光束转换成投影光束,其中照明系统具有一第一时序及一第二时序,其中在第一时序时,激发光束经第一分光元件至波长转换区以转换为一受激发光束。在第二时序时,蓝光光束通过扩散区至第一分光元件,受激发光束包括一第一红光光束及一绿光光束。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提供如前述的照明系统;在第一时序时,关闭或节电蓝光光源,且开启激发光源,以产生第一红光光束及绿光光束;以及在第二时序时,关闭或节电激发光源,且开启蓝光光源,以产生蓝光光束。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提供如前述的投影装置;在第一时序时,关闭或节电蓝光光源,且开启激发光源,以产生第一红光光束及绿光光束;以及在第二时序时,关闭或节电激发光源,且开启蓝光光源,以产生蓝光光束。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蓝光光束及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包括扩散区及波长转换区。因此照明系统可不用额外配置色轮装置以提供照明光束,进而简化投影装置的结构并缩小其体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

图3a及图3b分别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滤光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c分别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6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第二分光元件光谱图。

图7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

图9a及图9b分别为图8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分别为图8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投影装置的时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投影装置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

图15为图13的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用于提供一投影光束lp。具体而言,投影装置10包括一照明系统100、至少一光阀50、一镜头模块60以及匀光元件70,且照明系统100用于提供一照明光束lb。光阀50配置于照明光束lb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照明光束lb转换成至少一影像光束li。换句话说,所谓照明光束lb是指照明系统100在任意时间提供至光阀50的光束,例如是由蓝色光源提供的蓝光光束l1、由波长转换装置140所转换的受激发光束l3或其组合。镜头模块60配置于影像光束li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影像光束li转换成投影光束lp,而投影光束lp用于被投射至一投影目标(未绘示),例如一荧幕或一墙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阀50例如是液晶覆硅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panel,lcospanel)、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等反射式光调变器。于一些实施例中,光阀50也可以是透光液晶面板(transparentliquidcrystalpanel),电光调变器(electro-opticalmodulator)、磁光调变器(maganeto-opticmodulator)、声光调变器(acousto-opticmodulator,aom)等穿透式光调变器。本发明对光阀50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光阀50将照明光束lb转换为影像光束li的方法,其详细步骤及实施方式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光阀50的数量为一个,例如是使用单数字微镜元件(1-dmd)的投影装置1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则可以是多个,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投影镜头60例如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或多个光学镜片的组合,例如包括双凹透镜、双凸透镜、凹凸透镜、凸凹透镜、平凸透镜以及平凹透镜等非平面镜片的各种组合。于一实施例中,投影镜头60也可以包括平面光学镜片,以反射或穿透方式将来自光阀50的影像光束li投射至投影目标。本发明对投影镜头60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匀光元件70配置于照明光束lb的传递路径上,用以调整照明光束lb的光斑形状,以使照明光束lb的光斑形状能配合光阀50之工作区的形状(例如:矩形),且使光斑各处具有一致或接近的光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匀光元件70例如是积分柱,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匀光元件70也可以是其它适当型态的光学元件,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聚光元件(未绘示)及反射元件90。聚光元件及反射元件90用以将照明系统100发出的照明光束lb引导至光阀5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利用其它光学元件将照明光束lb引导至光阀50。

照明系统100包括一蓝光光源110、一激发光源120、一第一分光元件130、一波长转换元件140以及一滤光元件160。反射元件150则可选择性配置用以引导光路。详细而言,蓝光光源110提供一蓝光光束l1,且激发光源120提供一激发光束l2。在本实施例中,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为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体而言,依实际设计上符合需求的光源皆可实施,本发明对蓝光光源110、激发光源120及后续说明中的其他光源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蓝光光束l1例如是波长为460纳米蓝光光束,而激发光束l2例如是波长为445纳米蓝光光束。换句话说,蓝光光束l1的波长大于激发光束l2的波长,在其他实施例中,蓝光光束l1的波长也可等于激发光束l2的波长,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将蓝光光束l1用于提供投影光束lp的蓝光部分,而将激发光束l2用于激发波长转换元件140的波长转换材料以提供投影光束lp的黄、绿、红光部分。如此一来,可避免所提供的蓝光部分偏紫而造成画面偏紫的问题,进而提升投影装置10的光学品质。在本实施例中,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分别位于波长转换元件140的相对两侧。

图2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请参考图1及图2,第一分光元件130配置于蓝光光束l1及激发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光元件130为反射黄光分光镜(dichroicmirrorwithyellowreflect,dmy)。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分光元件130也可以为其他种类或形态,以下将于后续段落配合其他实施例说明。

图3a及图3b分别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元件的俯视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及图3a,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140配置于蓝光光束l1及激发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且包括一扩散区142及一波长转换区144,其中扩散区142及波长转换区144以同心圆方式分布于波长转换元件140。波长转换元件140上具有波长转换材料以转换激发光束l2为一受激发光束l3。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区142用以使通过的蓝光光束l1达到扩散均匀化。波长转换区144包括一第一转换区144_1、一第二转换区144_2以及一非激发区144_3,第一转换区144_1例如为黄光转换材料,用以使激发光束l2转换为呈现黄光的受激发光束l3。第二转换区144_2例如为绿光转换材料,用以使激发光束l2转换为呈现绿光的受激发光束l3,非激发区144_3例如为非具有波长转换材料的区域,因此可进一步节省波长转换材料,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4a及图4b分别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滤光元件的俯视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及图4a,滤光元件160配置于蓝光光束l1及受激发光束l3的传递路径上,受激发光束l3传递至第一分光元件130并反射至滤光元件160以产生红光、绿光或黄光部分。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元件160包括一第一滤光区162、一第二滤光区164以及一透光区166,第一滤光区162例如为红光滤光区,用以使受激发光束l3的红光部分通过以产生第一红光光束l4。第二滤光区164例如为绿光滤光区,用以使受激发光束l3的绿光部分通过以产生绿光光束l5。换句话说,照明系统100将公知的扩散色轮与荧光色轮结合,因此可不用额外配置色轮装置以提供照明光束lb,进而简化投影装置10的结构并缩小其体积。

图5a至图5c分别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时序图。请先参考图1、图3a、图4a及图5a,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具有一第一时序(t0-t2)以及一第二时序(t2-t3),且在第一时序时,激发光束l2通过第一分光元件130至波长转换区144以转换为受激发光束l3,其中受激发光束l3包括第一红光光束l4及绿光光束l5。在第二时序时,蓝光光束l1通过扩散区142及一分光元件130。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还具有一第三时序(t3-t4),且第一时序包括一第一子时序(t0-t1)及一第二子时序(t1-t2),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分别依据这些时序变更为开启、关闭或节电状态,进而使光阀50所接收到的光束(即光源系统100所提供的照明光束lb)依时序而变化,如图4a所绘示。

详细而言,在第一时序时,蓝光光源110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且在第一子时序时,由激发光源120发出的激发光束l2通过第一分光元件130至波长转换元件140的第一转换区144_1以产生受激发光束l3的一部分(即第一受激发光束)。而由波长转换元件140所产生的受激发光束l3的一部分(第一受激发光束)传递至第一分光元件130,且由第一分光元件130反射并通过滤光元件160的第一滤光区162以产生照明光束lb的红光部分(即第一红光光束l4)。

在第二子时序时,由激发光源120发出的激发光束l2通过第一分光元件130至波长转换元件140的第二转换区144_2以产生受激发光束l3的另一部分(即第二受激发光束)。而由波长转换元件140所产生的受激发光束l3的另一部分(即第二受激发光束)传递至第一分光元件130,且由第一分光元件130反射并通过滤光元件160的第二滤光区164以产生照明光束lb的绿光部分(即绿光光束l5)。

在第二时序时,激发光源120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且由蓝光光源110发出的蓝光光束l1依序通过波长转换元件140的扩散区142及第一分光元件130以产生照明光束lb的蓝光部分。因此,照明光束lb的蓝光部分可经由通过扩散区142达到扩散均匀化。

在第三时序时,蓝光光源110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且由激发光源120发出的激发光束l2通过第一分光元件130至波长转换元件140的第一转换区144_1以产生受激发光束l3。而由波长转换元件140所产生的受激发光束l3传递至第一分光元件130,且由第一分光元件130反射并通过滤光元件160的透光区166以产生黄光光束(未绘示)至照明光束lb。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时序时,激发光源120还可进一步提供黄光光束至光阀50,可进一步使投影装置10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p具有较佳的亮度。

另一方面,请参考图5b,在上述的实施例的第三时序时,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可同时为开启状态。具体而言,在此时序中,蓝光光束l1及受激发光束l3同时通过滤光元件160的透光区166以产生白光光束至照明光束lb。换句话说,在第三时序时,由蓝光光源110所提供的蓝光部分以及激发光源120所提供的黄光部分将混合为白光,如图5b所绘示。如此一来,投影装置10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p具有较佳的亮度及光学品质。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1、图3b、图4b及图5c。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中的波长转换元件140可更换为波长转换元件140a,滤光元件160可更换为滤光元件160a,且照明系统100仅具有第一子时序、第二子时序以及第二时序,如图5c所绘示。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在第一时序以及第二时序的执行方式类似于上述图5a或图5b的实施例在第一子时序、第二子时序以及第二时序的执行方式,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元件140a为前述波长转换元件140中扩散区142与波长转换区144交换配置,且滤光元件160a中第一滤光区162与透光区166的配置比例不同于前述的滤光元件160。因此,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在第一子时序、第二子时序以及第二时序分别提供出照明光束lb的红光部分、绿光部分以及蓝光部分。其详细步骤及实施方式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图6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第二分光元件光谱图。图7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请参考图1、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红光光源170以及一第二分光元件180,其中红光光源170提供一第二红光光束l6。第二分光元件180为反射红光分光镜(dichroicmirrorwithredreflect,dmr),如图6所绘示,且配置于蓝光光束l1及第二红光光束l6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分光元件130则选用反射绿橘光分光镜(dichroicmirrorwithgreenandorangereflect,dmgo),如图7所绘示,且第一分光元件130与第二分光元件180分别位于波长转换元件140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红光光源170可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与蓝光光源110的启动状态相同,而使第二红光光束l6由第二分光元件180反射并通过扩散区142,进而提供照明光束lb额外的红光部分。如此一来,在强调色彩表现的情境中(例如是家庭剧院情境),投影装置10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p具有较佳的色彩饱和度及光学品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光元件180亦可选择使用透射红光且反射蓝光的分光镜,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请参考图8。图9a及图9b分别为图8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0a及图10b分别为图8的投影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时序图。请参考图8至图10b,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a类似于图1的投影装置10。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a的至少一光阀50包括一第一光阀52及一第二光阀54,例如是使用双数字微镜元件(2-dmd)的投影装置10a。此外,投影装置10a还包括至少一滤光片80,配置于受激发光束l3的传递路径上,用于让第一红光光束l4及绿光光束l5的其中一者穿过并传递至第一光阀52,而其中另一者经滤光片80反射并传递至第二光阀54。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140b的扩散区142及波长转换区144皆为单一连续区域。换句话说,波长转换区144仅具有单一转换区,如图9a所绘示。因此,可使波长转换元件140b的制作过程简化。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选用波长转换元件140c,其差别为波长转换元件140b中扩散区142与波长转换区144交换配置,如图9b所绘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a具有第一时序(t0-t1)以及第二时序(t1-t2),且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分别依据这些时序变更为开启、关闭或节电状态,进而使第一光阀52及第二光阀54所接收到的光束(即光源系统所提供的照明光束lb)依时序而变化,如图10a、图10b所绘示。

详细而言,在第一时序时,蓝光光源110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且由激发光束l2通过第一分光元件130至波长转换元件140b的波长转换区144以产生受激发光束l3。受激发光束l3由第一分光元件130反射以产生照明光束lb的红光部分及绿光部分。接着,上述的照明光束lb的一部分通过滤光片80以产生第一红光光束l4以及另一部分由滤光片80反射以产生绿光光束l5,其中第一红光光束l4经光学元件导引传递至第一光阀52,而绿光光束l5经光学元件导引传递至第二光阀54,如图10a所绘示。之后,第一光阀52及第二光阀54所产生的第一子影像光束li1及第二子影像光束li2经滤光片80整并为影像光束li的一部分传递至镜头模块60。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照明光束lb的红光部分可经滤光片80反射并传递至第二光阀54,而照明光束lb的绿光部分可通过滤光片80并传递至第一光阀52,如图10b所绘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第二时序时,激发光源120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且由蓝光光源110发出的蓝光光束l1依序通过扩散区142及第一分光元件130以产生照明光束lb的蓝光部分,并通过滤光片80并传递至第一光阀52。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光束lb的蓝光部分可藉由滤光片80反射至第二光阀54,本发明亦不限于此。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投影装置的时序图。请参考图11及图12,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b类似于图8的投影装置10a。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b的至少一光阀50包括第一光阀52、第二光阀54以及一第三光阀56,例如是使用三数字微镜元件(3-dmd)的投影装置10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同时为开启状态、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如图12所绘示。由于蓝光光源110及激发光源120不需依据不同时序的变更而开启、关闭或节电状态,因此光源系统100a所提供的照明光束lb通过匀光元件70后则产生混合光束l7。而混合光束l7可藉由投影装置10b中不同光学元件的分光作用分别形成并提供蓝光光束l1、绿光光束l5以及第一红光光束l4至第一光阀52、第二光阀54以及第三光阀56,进而由第一光阀52、第二光阀54以及第三光阀56分别形成第一子影像光束li1、第二子影像光束li2以及第三子影像光束li3并提供至镜头模块60。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请参考图13。图14为图13的投影装置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图15为图13的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光元件光谱图。请参考图13至图15,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c类似于图1的投影装置10。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c的照明系统100b与图1的照明系统100不同。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b的第一分光元件130为反射蓝光分光镜(dichroicmirrorwithbluereflect,dmb),如图14所绘示。在具有红光光源170及第二分光元件180的实施例中,第一分光元件130则使用反射蓝红光分光镜(dichroicmirrorwithblueandredreflect,dmbr),如图15所绘示。

因此,由蓝光光源110发出的蓝光光束l1通过波长转换元件140的扩散区且由第一分光元件130反射至滤光元件160。由激发光源120发出的激发光束l2由第一分光元件130反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40的波长转换区以产生受激发光束l3。受激发光束l3通过第一分光元件130至滤光元件160。使用投影装置10c时的详细步骤、实施方式及其色光随时序的变化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请参考图16,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d类似于图8的投影装置10a。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d的照明系统100c与图8的照明系统100a不同。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是采用类似于图13的照明系统100b,其差别仅在于波长转换元件是使用扩散区及波长转换区皆为单一连续区域的波长转换元件140b、140c。使用投影装置10d时的详细步骤、实施方式及其色光随时序的变化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请参考图17,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e类似于图11的投影装置10b。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e的照明系统100c与图11的照明系统100a不同。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是采用如图16的照明系统100c。使用投影装置10e时的详细步骤、实施方式及其色光随时序的变化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蓝光光束及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包括扩散区及波长转换区。因此照明系统可不用额外配置色轮装置以提供照明光束,进而简化投影装置的结构并缩小其体积。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题目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投影装置

50:光阀

52:第一光阀

54:第二光阀

56:第三光阀

60:镜头模块

70:匀光元件

80:滤光片

90、150:反射元件

100、100a、100b、100c:照明系统

110:蓝光光源

120:激发光源

130:第一分光元件

140、140a、140b、140c:波长转换元件

142:扩散区

144:波长转换区

144_1:第一转换区

144_2:第二转换区

144_3:非激发区

160、160a:滤光元件

162:第一滤光区

164:第二滤光区

166:透光区

170:红光光源

180:第二分光元件

l1:蓝光光束

l2:激发光束

l3:受激发光束

l4:第一红光光束

l5:绿光光束

l6:第二红光光束

l7:混合光束

lb:照明光束

li:影像光束

li1:第一子影像光束

li2:第二子影像光束

li3:第三子影像光束

lp:投影光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