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2778发布日期:2018-10-16 20:4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晶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背光模组中的光源采用led灯条,led(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发射角小于180°,在led的两侧会有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即暗区,在相邻的两颗led之间会产生暗区重叠的区域,此区域的亮度会明显低于led光线能够照射到的区域,人眼观察会有明暗相间的亮暗斑。此现象即为hotspot(亮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避免hotspot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源,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与多个所述光源正对的多个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

每个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光学结构,用于使得相应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光线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内部,一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灯条;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的第二光学结构,用于将入射至所述第二光学结构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包括扩散层,使得入射至所述第二光学结构的光线发散。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散射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包括led灯和包覆于所述led灯外部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使得入射至所述光源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的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结构为覆盖部分所述第一区域的金属膜层,或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金属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粒子通过溅射工艺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膜层或所述金属粒子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为所述第一区域面积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内部具有气泡的透明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填充物的材料为pet、pmma或ms。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使得光线发散的网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和所述第二光学结构的设置,降低不同区域之间的光线比例差异,从而避免hotspot现象。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灯条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结构示意图一;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结构示意图二;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线在气泡表面传播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和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和设置于导光板1入光面一侧的灯条2,所述灯条2包括电路板23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3上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光源21,所述导光板1的入光面包括与多个所述光源21正对的多个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

每个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光学结构11,用于使得相应的所述光源21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光线入射至所述导光板1内部,一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灯条2;

所述电路板23上设置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光源21之间的第二光学结构22,用于将入射至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1的入光面。

现有技术中,由于光源21发出的光线的角度的限制,所述第一区域为亮区,所述第二区域为暗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将光源21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灯条2,从而减弱了所述第一区域的亮度,而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将经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反射后的光线、再次反射至导光板1,且由于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位于与所述第二区域正对的位置,至少部分光线会被反射至所述第二区域,从而增加所述第二区域的亮度,进而可以降低所述导光板1入光面的不同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以避免hotspot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包括扩散层,使得入射至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的光线发散。所述扩散层的设置避免经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反射后的光线的集中出射,可以增大光线照射面积,有效的避免hotspot现象的发生。

所述扩散层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层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3上的散射粒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1包括led灯212和包覆于所述led灯212外部的封装层211,所述封装层211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使得入射至所述光源21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1的反射层。

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层211采用具有反光的材料制成,即所述封装层211即为所述反射层,无需再次单独设置反射层,简化结构。

光源21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后,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所述灯条2,而被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反射的光线中、入射至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的部分再次被反射至导光板1,入射至所述光源21的部分通过所述反射层的设置也被反射回导光板1,减少光损。

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其制作工艺均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为覆盖部分所述第一区域的金属膜层,或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金属粒子,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为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金属粒子,所述金属粒子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金属粒子可以均布于所述第一区域,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或者无规则的散落于所述第一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粒子通过溅射工艺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金属粒子的材料可以为铝或银等,通过溅射工艺以高压惰性气体离子化,打击铝或银等金属材料,使之溅射至导光板1的预设位置以形成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光源21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后,一部分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1、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所述灯条2,所述金属膜层或所述金属粒子覆盖部分所述第一区域,具体的,所述金属膜层或者所述金属粒子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优选的,所述金属膜层或所述金属粒子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为所述第一区域面积的一半,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内部具有气泡的透明填充物。

光线由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表面时,当入射角a大于某个临界值时,光线会发生全反射,小于该临界值时,光线则发生折射,如图5所示。空气的折射率为1,选取折射率大于1的材料制成所述透明填充物,所述光源21发出的光,经过包括气泡的透明填充物后,入射角大于临界值的光线将发生全反射至所述灯条2,入射角小于临界值的光线,部分发生折射进入导光板1,部分发生反射,经所述透明填充物反射后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以及所述光源21的反射层反射回导光板1,另外一部分光线则会直接进入导光板1,实现半反半透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填充物的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ms(甲基丙烯酸甲酯),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泡的数量、以及所述气泡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所述导光板1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使得光线发散的网点。

所述网点的设置可以使得入射至导光板1内的光线均匀的从所述导光板1出光面出射,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1和所述第二光学结构22的设置,降低了所述导光板1入光面的不同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不必增加led数量即可实现避免hotspot现象的目的,且相对于窄边框产品,相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led数量以及设置多层扩散片的方式,都有效的避免了hotspot现象的发生,且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