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3703发布日期:2019-01-05 10:1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柔性衬底可以弯曲甚至折叠,因此,可以满足消费者将柔性显示装置穿戴在身上、以及方便携带的需求。

传统的显示装置,通常会在阵列基板靠近对置基板一侧设置可弯折电路板(flexibleprintedwiring,简称fpc),并将fpc弯折至阵列基板侧面。若阵列基板的衬底为柔性材料,则在弯折fpc时也会带动阵列基板的衬底随之弯折,因此,如图1所示,通常采用粘结层13将fpc12固定在阵列基板11上,之后,再对fpc12进行弯折。

然而,如图2所示,在设有fpc12的阵列基板11上形成粘结层13时,由于fpc12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在fpc12的侧面会存在一定段差,即,粘结层13不能完全与fpc12的侧面贴合,从而粘结层13在fpc12爬坡位置处的表面为一斜面,沿非显示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所述斜面在柔性衬底上投影宽度较大为0.6~1mm,由于工艺原因,所述斜面的表面凹凸不平,从而导致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射出的部分大角度光线射到粘结层13的所述斜面后,经所述斜面漫反射,若部分光线射到可视区,则该部分光线将不能被油墨区的油墨遮挡,进而从可视区射出,然而,可视区中只有可操作区用于显示,因此,若光线从可视区中除可操作区以外的区域射出,将造成漏光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改善显示装置的漏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还包括绑定于所述绑定区的驱动电路板、及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驱动电路板上的透光层,所述透光层覆盖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透光层中覆盖所述驱动电路板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不超出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所述透光层包括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所述镂空部的一个侧壁由所述驱动电路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界和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界构成。

可选的,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所述镂空部中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侧壁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之间具有最大间距,所述最大间距的范围为0.25~0.5mm。

可选的,所述镂空部中填充有遮光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中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沿不超出所述驱动电路板中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界。

可选的,所述镂空部的侧壁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范围为[45°,135°]。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沿所述阵列基板靠近所述对置基板的方向,所述驱动电路板和所述透光层依次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和/或,沿所述对置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所述驱动电路板和所述透光层依次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上。

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上均设置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情况下,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透光层和位于所述对置基板上的所述透光层共用;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驱动电路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上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异侧。

可选的,在所述对置基板上设置所述驱动电路板、或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上均设置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情况下,所述透光层为偏光片;或者,所述透光层为光学透明胶。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透光层背离所述驱动电路板一侧的刚性固定层。

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上均设置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情况下,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刚性固定层和位于所述对置基板上的所述刚性固定层共用;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驱动电路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上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异侧。

可选的,所述刚性固定层为盖板。

可选的,还包括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所述触控结构与位于所述对置基板上的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衬底上形成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绑定区;在形成有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所述衬底上形成透光层,所述透光层包括镂空部,所述透光层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并覆盖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透光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不超出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所述镂空部位于所述驱动电路板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所述镂空部的一个侧壁由所述驱动电路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界和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界构成。

可选的,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所述镂空部中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侧壁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之间具有最大间距,所述最大间距的范围为0.25~0.5mm;所述在形成有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所述衬底上形成透光层,包括:在形成有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所述衬底上贴附具有所述镂空部的所述透光层。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镂空部中填充遮光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使设置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上的透光层包括镂空部,且镂空部的一个侧壁由驱动电路板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和透光层的第一部分靠近显示区的边界构成,由于镂空部具有一定宽度,因此,镂空部与现有技术的所述斜面至少部分重合,即,镂空部的存在,会减小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斜面的宽度,这样一来,在所述斜面还保留部分宽度的情况下,相较于现有技术,照射到所述斜面的光线减少,进而可改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在所述斜面所在的区域全部被镂空称为镂空部的情况下,将不会有大角度光线照射到所述斜面上,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完全避免大角度光线经所述斜面漫反射造成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b'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显示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显示装置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阵列基板;12-fpc;13-粘结层;21-阵列基板;22-对置基板;23-透光层;231-第一部分;24-驱动电路板;25-遮光结构;26-刚性固定层;27-触控结构;28-偏光片;29-遮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3-10、图13所示,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绑定于绑定区的驱动电路板24、及从显示区延伸至驱动电路板24上的透光层23,透光层23覆盖驱动电路板24;透光层23中覆盖驱动电路板24上的部分为第一部分231,透光层23包括镂空部,镂空部位于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一侧,镂空部的一个侧壁由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和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电路板24,用于连接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pcb)。自身可弯折的驱动电路板24例如可以是膜上芯片(chiponfilm,简称cof),也可以是带载封装(tapecarrierpackage,简称tcp),也可以是载有驱动集成电路(driveintegratedcircuit,简称:驱动ic)的fpc。

第二,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当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器时,背光源提供给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的光源。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1、对置基板(即,对盒基板)22、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21可以包括tft(thinfilmtransistor,简称薄膜晶体管),与tft的漏极电连接的像素电极;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对置基板22可以包括黑矩阵和彩膜。此处,彩膜可以设置在对置基板22上,也可设置在阵列基板21上;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21上,也可设置在对置基板22上。在此基础上,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靠近和远离背光源侧的偏光片。

当显示装置为oled时,由于oled为自发光装置,可提供给自身用于显示的光源。oled包括阵列基板21和对置基板(即,封装基板)22。其中,阵列基板21可以包括tft,与tft的漏极电连接的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

图3和图7中的阵列基板21与对置基板22仅为示意。

其中,如图3-6所示,驱动电路板24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21靠近对置基板22一侧;或者,如图7-10所示,驱动电路板24也可以设置在对置基板22背离阵列基板21一侧;或者,如图13所示,驱动电路板24可以同时设置在阵列基板21靠近对置基板22一侧,和对置基板22背离阵列基板21一侧。

第三,如图3和图7所示,透光层23从显示区延伸至驱动电路板24上,即,透光层23为从显示区延伸至绑定区的一整层。

沿显示区指向绑定区的方向,透光层23可以完全覆盖驱动电路板24中位于绑定区的部分,也可以部分覆盖驱动电路板24中位于绑定区的部分。例如,当驱动电路板24设置于阵列基板21上时,透光层23的边沿不超出阵列基板21的边沿;或者,当驱动电路板24设置于对置基板22上时,透光层23的边沿不超出对置基板22的边沿。

其中,绑定区为位于显示区的外围,且用于走线与驱动电路板24进行绑定的区域。

第四,透光层23可以固定在驱动电路板24上,也可以仅覆盖驱动电路板24,具体的,与制备透光层23的工艺及产品的实际需求有关。

考虑到将透光层23同时固定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时,透光层23可以起到固定驱动电路板24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透光层23固定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

其中,透光层23可以以粘贴的方式直接固定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即,透光层23中至少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具有粘附性,以使得透光层23可以粘接于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从而将驱动电路板24固定于显示面板上。

第五,不对透光层23的材料进行限定,只要其可以使光透过,且光透过率不影响显示画面的正常显示即可。同时,若透光层23以粘贴的方式直接固定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则透光层23中至少靠近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一侧表面具有粘附性。例如,透光层23的材料可以是光学透明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简称oca)。

具体的,若透过层23除了将驱动电路板24固定于显示面板上的作用以外,还具有其他作用,则透光层23的材料还应与其他作用有关。

示例的,下文公开了透光层23还可以复用作偏光片,则在满足透光、至少靠近显示面板一侧表面具有粘附性以外,透光层23的材料还应该是可以作为偏光片的材料。

第六,不对镂空部的形状进行限定,具体的,镂空部的形状与镂空部的侧壁有关。

如图4和图8所示,镂空部中靠近显示区的第一侧壁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为90°,镂空部中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也为90°。

如图5和图9所示,镂空部中第一侧壁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为90°,第二侧壁由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和透光层23的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构成,其中,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通常为90°,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与显示面的夹角不为90°。第一部分231中靠近显示区的边沿可以超出驱动电路板24中靠近显示区的边界,也可以不超出驱动电路板24中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图5和图9仅示出第一部分231中靠近显示区的边沿不超出驱动电路板24中靠近显示区的边界的情况。

如图6和图10所示,镂空部中第一侧壁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不为90°,第二侧壁由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和透光层23的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构成,其中,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通常为90°,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与显示面的夹角不为90°。

第一侧壁中,从靠近阵列基板21的边沿至与靠近阵列基板21的边沿相对的边沿,逐渐向靠近驱动电路板24的方向倾斜;或者,如图6或图10所示,第一侧壁中,从靠近阵列基板21的边沿至与靠近阵列基板21的边沿相对的边沿,逐渐向远离驱动电路板24的方向倾斜。第一部分231中靠近显示区的边沿可以超出驱动电路板24中靠近显示区的边界,也可以不超出驱动电路板24中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图6和图10仅示出第一部分231中靠近显示区的边沿不超出驱动电路板24中靠近显示区的边界的情况。

对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第一部分231中靠近显示区的边沿超出驱动电路板24中靠近显示区的边界的情况下,第一部分231不可能将镂空部完全填充。

在上述基础上,镂空部中邻接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侧壁可以是任意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为了简化制备工艺,镂空部的侧壁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夹角范围为[45°,135°]。

第七,以非显示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镂空部的宽度进行限定,如图4-6、图8-10所示,镂空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斜面在衬底上的投影的宽度,即,透光层23不包括所述斜面;或者,如图11所示,透光层23的宽度小于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斜面在衬底上的投影的宽度。

第八,不对制备透光层23的工艺进行限定,具体的,与透光层23的材料即产品的实际需求有关。

示例的,透光层23的材料为oca,可以先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通过涂覆的方式形成透光薄膜,之后,再对所述透光薄膜进行曝光、显影,形成包括镂空部的透光层23。

或者,透光层23的材料为oca,预先形成包括镂空部的透光层23,之后,再通过精准对位,将具有镂空部的透光层23贴附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

或者,透光层23的材料为sinx或siox,可以先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通过沉积的方式形成透光薄膜,之后,再对所述透光薄膜进行曝光、显影、刻蚀,形成包括镂空部的透光层23。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透光层23,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使设置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的透光层23包括镂空部,且镂空部的一个侧壁由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和透光层23的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构成,由于镂空部具有一定宽度,因此,镂空部与现有技术的所述斜面至少部分重合,即,镂空部的存在,会减小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斜面的宽度,这样一来,在所述斜面还保留部分宽度的情况下,相较于现有技术,照射到所述斜面的光线减少,进而可改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在所述斜面所在的区域全部被镂空称为镂空部的情况下,将不会有大角度光线照射到所述斜面上,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完全避免大角度光线经所述斜面漫反射造成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

可选的,如图12所示,沿显示区指向非显示区的方向,镂空部中靠近显示区的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具有最大间距,最大间距的范围为0.25~0.5mm。

此处,可以预先形成包括镂空部的透光层23,之后,再通过精准对位,将具有镂空部的透光层23贴附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这样一来,即可避免产生现有技术的所述斜面。

需要说明的是,沿显示区指向非显示区的方向,镂空部的第一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最大间距d的范围为0.25~0.5mm,是指:如图12所示,若第一侧壁与显示面的夹角为90°,则第一侧壁上的任意位置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均为d;如图13所示,第一侧壁与显示面之间的夹角不为90°,则第一侧壁中仅距离驱动电路板24最远的部分,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为d,其他部分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均小于d。

此处,第一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为垂直间距。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fpc12和粘结层13具有一定厚度,若直接形成一整层粘结层13,则在粘结层13与显示面板直接接触、且最靠近非显示区的部分可能出现气泡线不良问题,大角度的光线照射到气泡上后,经气泡漫反射,则经气泡漫反射的光线也可能从可视区中除可操作区以外的区域射出,进而造成漏光现象;并且,部分光线照射到第一侧壁后,也可能经第一侧壁反射至可视区中除可操作区以外的区域,进而造成漏光现象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直接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形成包括镂空部的透光层23,使透光层23与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精准对位,而非先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形成透光薄膜,之后对透光薄膜进行构图工艺形成透光层23,这样一来,即可避免现有技术因爬坡导致透光层23与驱动电路板24不能完全贴合的问题,进而也不会出现现有技术因气泡线导致的漏光问题以及所述斜面;进一步的,由于镂空部的第一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最大间距d的范围可控制在0.25~0.5mm,因此,一方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斜面在柔性衬底上投影宽度0.6~1mm,照射到镂空部的第一侧壁上的光更少,进而经第一侧壁反射的光线更少,从而改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所述斜面中与显示面板接触的边沿到显示区的距离,第一侧壁距离显示区的距离更大,因此,如图14所示,经第一侧壁反射后,现有技术中原本从可视区中除可操作区以外的区域射出的光线,将被油墨区的遮光层29吸收,从而改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图14中带箭头的虚线为光线在显示装置中的路径)。

可选的,如图15所示,镂空部中填充有遮光结构2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对遮光结构25的材料进行限定,例如,遮光结构25的材料可以是掺入黑色颜料的树脂。

第二,遮光结构25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可以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也可以低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优选遮光结构25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

本发明实施例中,镂空部中的遮光结构25可以吸收照射到镂空部的第一侧壁的光,被吸收的光将不能再漫反射,尤其是在遮光结构25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遮光结构25可以完全吸收照射到第一侧壁的光线,从而避免显示装置漏光的问题。

可选的,如图16所示,在阵列基板21和对置基板22上均设置驱动电路板24的情况下,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透光层23和位于对置基板22上的透光层23共用;其中,在显示面板的侧部,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和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位于显示面板的异侧。

此处,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透光层23,即,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背离阵列基板21一侧设置的透光层23;位于封装基板22上的透光层23,即,位于封装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背离封装盖板22一侧设置的透光层2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如图16所示,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和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位于显示面板相对的两侧;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和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侧。

第二,显示面板中的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面,均为显示面板的表面,显示面板中除表面以外的面为侧面,显示面板的侧面所在的部分为显示面板的侧部。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阵列基板21和对置基板22上均设置驱动电路板24的情况下,通过共用透光层23,可以节省制备显示装置的成本。

可选的,在对置基板22上设置驱动电路板24、或阵列基板21和对置基板22上均设置驱动电路板24的情况下,透光层23为偏光片;或者,透光层23为光学透明胶。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偏光片通常设置在对置基板22背离阵列基板21一侧,因此,可使得透光层23复用作偏光片,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或者,显示装置还包括盖板,盖板可通过光学透明胶与其他结构(例如显示面板)粘接,这样一来,透光层23不但可以用于固定驱动电路板24,还可以粘接盖板。

当然,在透光层23不作为偏光片使用时,如图17所示,偏光片28设置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一侧。

可选的,参考图14所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透光层23背离驱动电路板24一侧的刚性固定层26。

需要说明的是,不对刚性固定层26的材料进行限定,为了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刚性固定层26应为高硬度的透光材料。

其中,刚性固定层26可以是显示装置中的盖板,例如玻璃盖板,通过将显示装置中的盖板用作刚性固定层26,可节省显示装置的制备成本及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透光层23背离驱动电路板24一侧设置刚性固定层26,当透光层23用于固定驱动电路板24时,可进一步通过透光层23将驱动电路板24固定在显示面板上。

进一步可选的,显示面板为柔性oled显示面板,在柔性oled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21的衬底和对置基板22均为柔性材料,其材料例如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为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情况下,通过在透光层23背离驱动电路板24一侧设置刚性固定层26,可进一步对驱动电路板24起到固定作用,以避免弯折驱动电路板24时,柔性oled显示面板随着驱动电路板24的弯折而变形。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18所示,在阵列基板21和对置基板22上均设置驱动电路板24的情况下,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刚性固定层26和位于对置基板22上的刚性固定层26共用;其中,在显示面板的侧部,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和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位于显示面板的异侧。

此处,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刚性固定层26,即,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背离阵列基板21一侧设置的刚性固定层26;位于对置基板22上的刚性固定层26,即,位于封装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背离封装基板22一侧设置的刚性固定层2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在阵列基板21上的刚性固定层26和对置基板22上的刚性固定层26共用的情况下,位于阵列基板21上的透光层23和位于对置基板22上的透光层23可以共用,也可以不共用,图18仅示出共用的情况。

第二,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和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位于显示面板相对的两侧;阵列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板24和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阵列基板21和对置基板22上均设置驱动电路板24的情况下,通过共用刚性固定层26,可以节省制备显示装置的成本。

可选的,如图17所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结构27,触控结构27设置于对置基板22远离阵列基板21一侧即,oncelltouch(表面式触控),触控结构27与位于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电连接。

其中,触控结构27包括触控电极和触控电极引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触控结构27设置于对置基板22背离阵列基板21一侧时,通过将触控结构27与位于对置基板22上的驱动电路板24电连接,以对触控结构27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如图19所示,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11、如图20所示,在显示面板的衬底上形成驱动电路板24,驱动电路板24位于绑定区。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的衬底可以是阵列基板21的衬底,也可以是对置基板22的衬底。

s12、如图4-6、图8-10、以及图13所述,在形成有驱动电路板24的衬底上形成透光层23,透光层23包括镂空部,透光层23从显示区延伸至驱动电路板24上,并覆盖驱动电路板24。

透光层23位于驱动电路板24上的部分为第一部分231,镂空部位于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一侧,镂空部的一个侧壁由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和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构成。

对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解释说明,可参见前述实施例显示装置部分的解释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通过使位于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的透光层23包括镂空部,且镂空部的一个侧壁由驱动电路板24靠近显示区的边界和第一部分231靠近显示区的边界构成,由于镂空部具有一定宽度,因此,镂空部与现有技术的所述斜面至少部分重合,即,镂空部的存在,会减小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斜面的宽度,这样一来,在所述斜面还保留部分宽度的情况下,相较于现有技术,照射到所述斜面的光线减少,进而可改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在所述斜面所在的区域全部被镂空称为镂空部的情况下,将不会有大角度光线照射到所述斜面上,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完全避免大角度光线经所述斜面漫反射造成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

可选的,沿显示区指向非显示区的方向,镂空部中靠近显示区的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具有最大间距,最大间距的范围为0.25~0.5mm;所述在形成有驱动电路板24的衬底上形成透光层23,包括:在形成有驱动电路板24的所述衬底上贴附具有镂空部的透光层23。

此处,可以预先形成包括镂空部的透光层23,之后,再通过精准对位,将具有镂空部的透光层23贴附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这样一来,即可避免产生现有技术的所述斜面。

需要说明的是,沿显示区指向非显示区的方向,镂空部的第一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具有最大间距,最大间距d的范围为0.25~0.5mm,是指:如图12所示,若第一侧壁与显示面的夹角为90°,则第一侧壁上的任意位置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均为d;如图13所示,第一侧壁与显示面之间的夹角不为90°,则第一侧壁中仅距离驱动电路板24最远的部分,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为d,其他部分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均小于d。

此处,第一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间距为垂直间距。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fpc12和粘结层13具有一定厚度,若直接形成一整层粘结层13,则在粘结层13与显示面板直接接触、且最靠近非显示区的部分可能出现气泡线不良问题,大角度的光线照射到气泡上后,经气泡漫反射,则经气泡漫反射的光线也可能从可视区中除可操作区以外的区域射出,进而造成漏光现象;并且,部分光线照射到第一侧壁后,也可能经第一侧壁反射至可视区中除可操作区以外的区域,进而造成漏光现象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直接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形成包括镂空部的透光层23,使透光层23与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精准对位,而非先在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4上形成透光薄膜,之后对透光薄膜进行构图工艺形成透光层23,这样一来,即可避免现有技术因爬坡导致透光层23与驱动电路板24不能完全贴合的问题,进而也不会出现现有技术因气泡线导致的漏光问题以及所述斜面;进一步的,由于镂空部的第一侧壁与驱动电路板24之间的最大间距d的范围可控制在0.25~0.5mm,因此,一方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斜面在柔性衬底上投影宽度0.6~1mm,照射到镂空部的第一侧壁上的光更少,进而经第一侧壁反射的光线更少,从而改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所述斜面中与显示面板接触的边沿到显示区的距离,第一侧壁距离显示区的距离更大,因此,如图14所示,经第一侧壁反射后,现有技术中原本从可视区中除可操作区以外的区域射出的光线,将被油墨区的遮光层29吸收,从而改善显示装置漏光问题(图14中带箭头的虚线为光线在显示装置中的路径)。

可选的,如图15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向镂空部中填充遮光结构2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对遮光结构25的材料进行限定,例如,遮光结构25的材料可以是掺入黑色颜料的树脂。

第二,遮光结构25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可以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也可以低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优选遮光结构25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

第三,不对填充遮光结构25的方式进行限定,具体的,遮光结构25的材料不同,其填充方式也不相同。例如可以采用沉积的方式将遮光结构25填充于镂空部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镂空部中的遮光结构25可以吸收照射到镂空部的第一侧壁的光,被吸收的光将不能再漫反射,尤其是在遮光结构25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与透光层23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齐平的情况下,遮光结构25可以完全吸收照射到第一侧壁的光线,从而避免显示装置漏光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