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收容装置及具备此片材收容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8061发布日期:2019-05-15 22:1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收容装置及具备此片材收容装置的复写机、复合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具备收容记录用纸等片材的片材收容装置(具体来说为供纸盒或供纸托盘),当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利用片材供给构件(具体来说为搓纸辊(pick-uproller))将片材收容装置中所收容的片材从片材收容装置中逐张供给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并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进行图像形成。

片材收容装置中,有时具备板构件和施力构件,所述板构件装载片材并绕轴线转动,其中所述轴线沿着与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所述施力构件将板构件朝向片材供给构件上推。此种片材收容装置中,随着片材的尺寸变大(也就是随着片材的重量变重),施力构件将片材推压到片材供给构件的推压力变小,因此容易产生空送。另一方面,随着片材的尺寸变小(也就是随着片材的重量变轻),施力构件将片材推压到片材供给构件的推压力变大,因此容易产生重送。

关于此方面,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经设为以下构成的片材收容装置:具备载置片材的第一板构件、将第一板构件上推的第一施力构件、配设在第一板构件的与载置片材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板构件、及将第二板构件上推的第二施力构件,且利用第一施力构件将第一板构件上推,或利用第一施力构件及第二施力构件这两者将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这两者上推。此片材收容装置中,根据片材的尺寸使对第一板构件的上推力变化,使将片材推压到片材供给构件的推压力适当,由此与片材的尺寸无关而防止空送或重送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638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是设置在片材收容装置的主体侧(壳体)的同轴的支点轴上。因此,需要将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分别安装在片材收容装置的主体侧,因此板构件对片材收容装置的主体侧的组装作业性劣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板构件对片材收容装置的主体侧的组装作业性提高的片材收容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片材收容装置具备:载置片材的第一板构件、将所述第一板构件上推的第一施力构件、配设在所述第一板构件的与载置所述片材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板构件、及将所述第二板构件上推的第二施力构件,所述片材收容装置构成为,根据所述片材的尺寸,利用所述第一施力构件将所述第一板构件上推,或利用所述第一施力构件及所述第二施力构件这两者将所述第一板构件及所述第二板构件这两者上推,所述片材收容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构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二板构件绕第一支点轴线转动自如,其中所述第一支点轴线沿着与供给所述片材的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板构件设置成相对于此片材收容装置的主体侧绕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二支点轴线转动自如。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本发明的片材收容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使板构件对片材收容装置的主体侧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看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中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看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中将片材供给装置除去且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中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中因第一上推动作而第一板构件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中因第二上推动作而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7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中的第一板构件、第二板构件、第一施力构件、第二施力构件、宽度限制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9为表示第一板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二板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1为沿着图8所示的a-a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12为表示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的另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一板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4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二板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5为表示第一板构件及第二板构件的又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6为从片材载置侧观看宽度限制构件的概略侧面图。

图17为从正面侧的斜下方观看片材供给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式一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成]

图1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1中,符号x、y、z分别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右方向、纵深方向及上下方向。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具备未图示的像承载体(具体来说为感光鼓),根据从外部传递来的图像数据在未图示的记录用纸等片材(具体来说为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和图像读取装置120。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中设有图像形成部101和片材传送系统102。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收容片材的片材收容装置200(具体来说为供纸盒或供纸托盘)。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利用片材供给构件(具体来说为搓纸辊271,图1中未图示,参照下文将述的图2、图17)将片材收容装置200中收容的片材从片材收容装置200中逐张供给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并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上进行图像形成。

[片材收容装置]

图2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看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看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将片材供给装置270除去且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因第一上推动作而第一板构件210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因第二上推动作而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7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收容装置200的第一板构件210、第二板构件220、第一施力构件230、第二施力构件240、宽度限制构件250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表示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9为表示第一板构件210的概略俯视图。图10为表示第二板构件220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11为沿着图8所示的a-a线的概略截面图。

(第一实施形态)

片材收容装置200具备第一板构件210(参照图2~图9、图11)、第一施力构件230(参照图5~图7)、第二板构件220(参照图2~图8、图10、图11)及第二施力构件240(参照图6及图7)。第一板构件210载置片材。第一施力构件230是设置在第一板构件210与壳体201(参照图2、图3)的底构件201b(参照图2、图3)之间,将第一板构件210上推。第二板构件220是配设在第一板构件210的与载置片材侧相反的一侧。第二施力构件240是设置在第二板构件220与壳体201的底构件201b之间,将第二板构件220上推。由此,第二施力构件240能将经第一施力构件230上推的第一板构件210与第一施力构件230一起上推。片材收容装置200是设为以下构成:根据片材的尺寸,利用第一施力构件230将第一板构件210上推,或利用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这两者将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上推。也就是说,片材收容装置200是设为能根据片材的尺寸来切换第一上推动作与第二上推动作的构成。第一上推动作利用第一施力构件230将第一板构件210上推。第二上推动作利用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这两者将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上推。详细来说,第二上推动作利用第二施力构件240将第二板构件220上推,并利用第二板构件220将经第一施力构件230上推的第一板构件210辅助上推。若这样设定,则能根据片材的尺寸使对第一板构件210的上推力变化。由此,能使对片材供给构件[具体来说为搓纸辊271(参照图2)]的推压力适当。因此,能与片材的尺寸无关而防止空送或重送的产生。本示例中,当片材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本示例中为a4尺寸)时,在第一上推动作中利用第一施力构件230将第一板构件210上推,当片材的尺寸为预定尺寸(本示例中为a4尺寸)以上时,在第二上推动作中利用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这两者将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上推。

第一板构件210是设置成相对于第二板构件220绕第一支点轴线α(参照图4)转动自如,其中所述第一支点轴线α沿着与供给片材的片材供给方向w正交的宽度方向h。第二板构件220是设置成相对于片材收容装置200的主体侧(具体来说为壳体201)绕沿着宽度方向h的第二支点轴线β(参照图4)转动自如。通过这样设定,仅将第二板构件220安装在片材收容装置200的壳体201上便可,因此能提高板构件对壳体201的组装作业性。

详细来说,第一板构件210通过凹凸卡合而相对于第二板构件220转动。另外,第二板构件220通过凹凸卡合而相对于壳体201转动。具体来说,在第一板构件210的后端侧的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设有后端缺口部210b(参照图4~图9、图11)。在第二板构件220的后端侧的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也同样地设有后端缺口部220b(参照图4~图7、图10、图11)。在设于第二板构件220的后端缺口部220b的宽度方向h的两侧的支撑片220c、220c(参照图7、图10)中,设有沿着宽度方向h贯通的贯通孔220d、220d(参照图7)。在第一板构件210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h的两侧的外壁,设有沿着宽度方向h的内侧延伸的支撑轴210c、210c(参照图7、图9)。第一板构件210是将支撑轴210c、210c穿插到第二板构件220的贯通孔220d、220d中绕第一支点轴线α转动自如地受到支撑。在壳体201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h的两侧的内壁,设有沿着宽度方向h的内侧延伸的支撑轴201a、201a(参照图5)。在设于第二板构件220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h的两侧的支撑片220e、220e(参照图4~图8、图10、图11)中,设有沿着宽度方向h的内侧贯通的贯通孔220f、220f(参照图4~图7)。第二板构件220是在贯通孔220f、220f中穿插壳体201的支撑轴201a、201a绕第二支点轴线β转动自如地受到支撑。

再者,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也可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但此情况下,由于将第一板构件210重叠在第二板构件220上,所以第一板构件210的从片材供给方向w观看的形状、与第二板构件220的从片材供给方向w观看的形状(本示例中为l字形状)大致相同,因此导致第一板构件210的大型化。因此,期望第一板构件210小型化。

关于此方面,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是设置在从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上偏离的位置上。通过这样设定,能使第一板构件210的从片材供给方向w观看的形状与第二板构件220的从片材供给方向w观看的形状(本示例中为l字形状)为不同形状,由此能实现第一板构件210的小型化。

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相对于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而向下侧偏离。通过这样设定,能在将第一板构件210重叠在第二板构件220上的状态下,将第一板构件210的从片材供给方向w观看的形状设为直线形状。

本实施形态中,当第二板构件220位于最下位置时,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及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在上下方向z上(从上下方向z观看)重叠。通过这样设定,能在切换第一上推动作与第二上推动作时,减少由第二板构件220的转动所致的第一板构件210与第二板构件220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再者,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若位于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时的第一板构件210的片材载置面210a(参照图2~图9、图11)的位置、或较第一板构件210的片材载置面210a的下侧的位置,则第二上推动作中由第二板构件220向上方转动所致的第一板构件210上载置的片材的前端轨迹远离壳体201的片材出口,因此片材的供给距离变长。因此,期望减小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片材的供给距离。

关于此方面,本实施形态中,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位于较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时的第一板构件210的片材载置面210a靠上侧的位置。通过这样设定,能使第二上推动作中由第二板构件220向上方转动所致的第一板构件210上载置的片材的前端轨迹靠近壳体201的片材出口,由此能减小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片材的供给距离。

此外,若与第二板构件220重叠时的第一板构件210的上表面与第二板构件220的上表面的阶差大,则因此而容易产生如下不良状况:片材的宽度方向h的两端部弯曲,在第二上推动作中供给片材时卡在导件(未图示)上等。这尤其在第一板构件210的上表面低于第二板构件220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片材的宽度方向h的两端部向上方弯曲,容易产生角部的弯折(所谓边缘弯折)等不良状况。因此,期望抑制在供给片材时卡在导件上等不良状况。

关于此方面,本实施形态中,在第二板构件220中设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221(参照图4~图8、图10、图11)。第一板构件210进入第二板构件220的凹部221内。通过这样设定,能尽可能减小或消除重叠在第二板构件220上时的第一板构件210的上表面与第二板构件220的上表面的阶差。由此,能抑制在第二上推动作中供给片材时卡在导件上等不良状况。这尤其在以下情况下有效,即,如图11所示那样,重叠在第二板构件220上时的第一板构件210的片材载置面210a与第二板构件220的片材载置面220a(参照图4~图8、图10、图11)为相同高度,或仅比第二板构件220的片材载置面220a高预定的量(例如高0.5mm~1mm左右)。

详细来说,第二板构件220通过与第一板构件210重叠的区域向下方屈曲而形成凹部221。凹部221是设置在至少包含片材载置面的区域中。

再者,在第一上推动作中将第一板构件210上推的第一施力构件230(具体来说为压接弹簧)、及在第二上推动作中将第二板构件220与经第一施力构件230上推的第一板构件210一起上推的第二施力构件240(具体来说为压接弹簧)例如能如以下那样选定。也就是说,在选定第二施力构件240之前,选自在第一上推动作中具有预定上推力的构件作为第一施力构件230。也就是说,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构件230的上推力为在第一上推动作中成为如下推压力的上推力,即,将载置在第一板构件210上的最大收容尺寸(本示例中为16k尺寸)的片材以载置在第一板构件210上的状态经由第一板构件210适当(不产生空送或重送的程度)推到搓纸辊271的推压力。然后,考虑到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构件230的上推力,选定在第二上推动作中具有预定上推力的构件作为第二施力构件240。也就是说,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施力构件240的上推力为在第二上推动作中成为如下推压力的上推力,即,为了将载置在第一板构件210上的最大收容尺寸(大于第一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的尺寸,本示例中为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以载置在第一板构件210上的状态经由第二板构件220适当推到搓纸辊271,对于第一施力构件230的推压力来说不足部分的推压力。

因此,通常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施力构件240的上推力小于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构件230的上推力。通过这样设定,不仅能在第一上推动作中将片材适当推到搓纸辊271,而且在第二上推动作中也能将片材推到搓纸辊271。

此外,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施力构件240的上推力与压缩长无关,小于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构件230的任一压缩长的上推力。第一施力构件230可为单个,或也可为多个。在本示例中,将第一施力构件230设为两个第一施力构件230、230。在第一施力构件为多个的情况下,优选使上推特性(具体来说为弹簧特性)均相同或大致相同。通过这样设定,能容易地将第一板构件210均等地上推。同样地,第二施力构件240可为单个,或也可为多个。在本示例中,将第二施力构件设为两个第二施力构件240、240。在第二施力构件为多个的情况下,优选使上推特性(具体来说为弹簧特性)相同或大致相同。通过这样设定,能容易地将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均等地上推。

详细来说,在第二板构件220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设有前端缺口部220g(参照图7、图10)。两个第一施力构件230、230是以在第一板构件210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的下方位于前端缺口部220g内的方式配置。由此,两个第一施力构件230、230能将第一板构件210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上推。两个第二施力构件240、240是分别配置在第二板构件220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h的两端部的下方。由此,两个第二施力构件240、240能将第二板构件220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h的两端部上推。

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是以在宽度方向h上对齐的方式并列设置。通过这样设定,能在第二上推动作中以良好的平衡将片材推到搓纸辊271。

具体来说,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是以这些施力构件的轴中心排列在沿着宽度方向h的假想直线上的方式配置。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是在宽度方向h上均等地配置。

本实施形态中,片材收容装置200具备限制片材的尺寸宽度的限制构件(具体来说为宽度限制构件及/或后端限制构件,本示例中为宽度限制构件及后端限制构件这两者)。宽度限制构件250、250(参照图2~图7)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片材的沿着与片材供给方向w正交的片材面的第一方向(宽度方向h)的尺寸宽度。后端限制构件260(参照图2、图3)在长度方向n上限制片材的沿着片材供给方向w的第二方向(长度方向n)的尺寸宽度。

在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中,分别设有允许宽度限制构件250、250移动的宽度缺口部210d、210d(参照图7~图9)及宽度缺口部220h、220h(参照图7、图8、图10)。宽度缺口部210d、210d为一部分开放的凹部。宽度缺口部220h、220h为周围闭塞的孔部。第二板构件220中,设有朝向限制构件(本示例中朝向宽度限制构件250、250而在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222、222(参照图4~图8、图10)。限制构件(本示例中为宽度限制构件250、宽度限制构件250)在限制较预定尺寸(本示例中为a4尺寸)小的尺寸(本示例中为16k尺寸、71/4尺寸、b5尺寸、a5尺寸、51/2尺寸)的片材的尺寸宽度时,配置在延伸设置部222、222上而构成进行第一上推动作的第一上推机构(参照图5)。另一方面,限制构件(本示例中为宽度限制构件250、250)在限制预定尺寸以上的尺寸(本示例中为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的尺寸宽度时,从延伸设置部222、222上退避而构成进行第二上推动作的第二上推机构(参照图6)。通过这样设定,为简单的构成并且能与限制构件的移动连动地根据片材的尺寸可靠地切换第一上推动作与第二上推动作。

详细来说,在宽度限制构件250、250的与第二板构件220的延伸设置部222、222对应的位置,设有穿插延伸设置部222、222的穿插孔251、251(参照图4~图7)。穿插孔251、251是沿着宽度方向h而贯通。

具体来说,宽度限制构件250、250沿着宽度方向h而移动自如,在宽度方向h的一侧及另一侧彼此连动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壳体201的底构件201b上。宽度限制构件250、250的与片材对向的侧面是以沿着上下方向z的方式形成。本示例中,在宽度限制构件250、250中,设有使宽度限制构件主体250a、250a(参照图7)在宽度方向h上滑动的滑动部252(参照图7)、及使宽度限制构件主体250a、250a(参照图7)彼此连动的连动机构253(参照图7)。滑动部252构成一对滑动轨道252a、252a(参照图7)。滑动轨道252a、252a是分别设置在宽度限制构件主体250a、250a的下端部。滑动轨道252a、滑动轨道252a是以前端侧在长度方向n上彼此对向的方式在宽度方向h上延伸。连动机构253是由齿条253a(参照图7)、及与齿条253a啮合的小齿轮253b(参照图7)所构成。在滑动轨道252a、252a的彼此对向的面上分别形成有齿条253a。小齿轮253b是以经滑动轨道252a、252a的齿条253a、253a夹撑的状态,绕轴线旋转自如地固定在壳体201的底构件201b上。由此,能使宽度限制构件250、250在宽度方向h的一侧及另一侧彼此连动地滑动。

再者,第一板构件210的面积大于第二板构件220的面积。因此,第一板构件210通常比第二板构件220重,因此需要使用上推力大的施力构件作为将第一板构件210上推的第一施力构件230。将第一板构件210上推的第一施力构件230一般来说上推力越大则公差越变大。由此,将片材推压到搓纸辊271的推压力的压力精度劣化。因此,期望提高将片材推压到搓纸辊271的推压力的压力精度。此处,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的面积(从铅垂方向观看的面积)可以说是将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设为水平时的投影面积(从正上方以平衡光照射的情况下出现的阴影的面积)。

关于此方面,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板构件210的面积小于第二板构件220的面积(参照图9及图10)。通过这样设定,能使第一板构件210比第二板构件220轻,因此能使用上推力小的施力构件作为第一施力构件230。第一施力构件230通常来说上推力越小则公差越变小。因此,能提高将片材推压到搓纸辊271的推压力的压力精度。

再者,第二板构件220载置第一板构件210,在其上进一步载置片材,因此容易对第二板构件220施加负重。因此,期望使第一板构件210变轻,另一方面提高第二板构件220的强度。

关于此方面,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板构件210是利用树脂材料构成,第二板构件220是利用金属材料(具体来说为金属板)构成。通过这样设定,能使第一板构件210变轻,另一方面提高第二板构件220的强度。

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板构件210是以总体重叠在第二板构件220上的方式设置。通过这样设定,能在使第一板构件210更轻的状态下可靠地载置片材。

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板构件210的前端侧的预定区域(在片材供给方向w上从前端到预定距离上游侧的区域)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l(参照图8)与第二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本示例中为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相等或大致相等。

通过这样设定,能在第一上推动作及第二上推动作这两者中,以使片材的前端部载置在第一板构件210的连续平面上的前端区域的状态供给片材。由此,能稳定地供给片材。

(第二实施形态)

图12为表示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的另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一板构件210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14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二板构件220的概略俯视图。

第一板构件210的前端侧的预定区域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l不限定于第一实施形态的尺寸,也可如图12所示那样,小于第二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本示例中为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第一板构件210的前端侧的预定区域位于宽度方向h的中央。例如,尺寸l也可为第一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本示例中为16k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部不向下方弯曲的程度的尺寸(例如b5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程度)。

(第三实施形态)

此外,在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位于较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更靠下侧的情况下,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若在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板构件210上载置的片材的前端比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远的位置,则为了在第二板构件220向上方转动时,使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部分不抵接于壳体201的底构件201b,而需要降低壳体201的底构件201b,因此导致片材收容装置200的大型化。因此,期望不降低底构件201b。

图15为表示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的又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形态中,在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板构件210上载置的片材的前端比第二板构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远的位置。通过这样设定,即便不降低壳体201的底构件201b,也能在第二板构件220向上方转动时,避免第一板构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部分抵接于壳体201的底构件201b。由此,能避免片材收容装置200的大型化。

再者,第一施力构件230例如具有在第一上推动作中,将第一板构件210上载置的最大收容尺寸(本示例中为16k尺寸)的片材以载置在第一板构件210上的状态经由第一板构件210适当推到搓纸辊271的上推力。但是,若片材的尺寸过小,则第一板构件210上载置的片材的重量过轻。另外,视第一施力构件230的上推特性(具体来说为弹簧特性)不同,有时第一施力构件230将片材推压到搓纸辊271的推压力变得过大。于是,有时无法将片材适当(以不产生重送的程度)推到搓纸辊271。因此,期望与片材的尺寸无关而将片材适当推到搓纸辊271。

图16为从片材载置侧观看宽度限制构件250的概略侧面图。如图16所示那样,本实施形态中,在宽度限制构件250(一对宽度限制构件250、250中的至少一个)的片材载置侧的侧面,设有表示与片材的多个尺寸分别对应的最大装载量的标示e。第一施力构件230例如随着片材的装载量(具体来说为压缩量)变小而上推力变小。此情况下,能将预定小尺寸以下的尺寸(本示例中为最小收容尺寸的a6尺寸)的片材的最大装载量,设定为较尺寸(本示例中为大于最小收容尺寸的a6尺寸的尺寸)比预定小尺寸大的片材的最大装载量(例如500张)少的预定装载量(例如能将a6尺寸的片材适当推到搓纸辊271的程度的装载量)。也就是说,表示预定小尺寸以下的尺寸的片材的最大装载量(例如200张)的第一标示e1(本示例中为a6max),是设置在低于表示尺寸大于预定小尺寸的片材的最大装载量(例如500张)的第二标示e2(本示例中为max)的位置。由此,能与片材的尺寸无关而将片材适当推到搓纸辊271。

图17为从正面侧的斜下方观看片材供给装置270的概略立体图。本实施形态中,片材收容装置200具备片材供给装置270,此片材供给装置270具有将片材逐张供给的搓纸辊271(参照图2、图17)。而且,片材供给装置270是设置在壳体201上。通过这样设定,能实现具备片材供给装置270的片材收容装置200的精简化。

详细来说,片材供给装置270除了搓纸辊271以外,还具备片材传送构件(具体来说为片材传送辊272)。片材传送辊272与分离构件280(参照图3)(具体来说为分离轮)一起,将由搓纸辊271抽出的片材逐张供给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分离构件280是设置在壳体201上。而且,片材供给装置270是通过螺钉等固定构件sc(参照图17)而固定在壳体201上(参照图2)。此外,搓纸辊271、片材传送辊272及分离构件280的构成与以前众所周知的构成相同,此处省略详细说明。

而且,片材收容装置20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在宽度方向h上滑动,并安装及脱离自如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上。

(其他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中,利用树脂材料来构成第一板构件210,利用金属材料来构成第二板构件220。但是,也可利用金属材料来构成第一板构件210,利用树脂材料来构成第二板构件220。另外,也可利用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来构成第一板构件210及第二板构件220这两者。另外,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均是设为多个,但也可为单个。此情况下,第一施力构件230及第二施力构件240能沿着长度方向n而并列设置。另外,本实施形态中,限制构件是设为宽度限制构件250、250,但也可取而代之或追加设置后端限制构件260。

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形态,能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实施形态在所有方面仅不过为例示,而非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所明示,且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限制。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

110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200片材收容装置

201壳体

201a支撑轴

201b底构件

210第一板构件

210a片材载置面

210c支撑轴

220第二板构件

220a片材载置面

220d贯通孔

220f贯通孔

221凹部

222延伸设置部

230第一施力构件

240第二施力构件

250宽度限制构件(限制构件的一例)

251穿插孔

260后端限制构件

270片材供给装置

271搓纸辊(片材供给构件的一例)

272片材传送辊

280分离构件

e标示

e1第一标示

e2第二标示

h宽度方向

l尺寸

n长度方向

w片材供给方向

α第一支点轴线

β第二支点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