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3290发布日期:2018-09-21 21:0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一般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应的彩膜基板、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设于彩膜基板上的上偏光片,现有的显示面板一般在彩膜基板朝向上偏光片一侧设置ITO导电层,通过ITO导电层的设置与阵列基板的接地电极导通,起到防静电的作用,有效保护显示面板避免受到静电损伤。但是,ITO导电层的设置增加了彩膜基板的制作工艺制程,对工艺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而且在ITO导电层需经过彩膜基板边缘处与阵列基板电性连接,ITO导电层轻薄容易发生断裂,断裂后无法实现静电释放,使得显示面板防静电的效果不稳定,容易出现静电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它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彩膜基板通过设置ITO导电层实现静电释放而使得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且ITO导电层容易断裂是静电释放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对应的彩膜基板、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设于所述彩膜基板上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通过导电胶粘接于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导电胶中分散有导电加强粒子;所述导电胶通过导电银浆与所述阵列基板的接地电极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加强粒子为银粒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加强粒子为透明导电加强粒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加强粒子对应于所述彩膜基板的黑矩阵位置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胶设有延伸至彩膜基板外侧的延伸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伸部延伸至与所述阵列基板的接地电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胶包括导电框胶和设于所述导电胶框内的第一液态导电胶和第二液态导电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阵列基板背向彩膜基板一侧还设有下偏光片。

进一步地,提供了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背光单元和压合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FPC。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在彩膜基板与上偏光片之间设置导电胶,从而可以替代ITO导电层起到释放静电的作用,而且在导电胶中设置导电加强粒子,进一步降低导电胶的阻抗,改善导电效率,保证静电释放的效果;而且设置导电加强粒子之后可以优选高透光率而导电性较低的导电胶,实现了高透光率和高导电率,此外,由于导电胶的强度较大,不容易发生断裂,也能有效保证显示面板防静电效果的稳定性,且导电胶的设置仅需在彩膜基板上进行涂布或粘接作业,工艺简单,生产效率快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电胶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电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与所述阵列基板1对应的彩膜基板3、设于所述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3之间的液晶层2和设于所述彩膜基板3上的上偏光片5,所述上偏光片5通过导电胶4粘接于所述彩膜基板3上,所述导电胶4中分散有导电加强粒子6;所述导电胶4通过导电银浆7与所述阵列基板1的接地电极11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1背向彩膜基板3一侧还设有下偏光片8。这样,通过在彩膜基板3与上偏光片5之间设置导电胶4,从而可以替代ITO导电层起到释放静电的作用,而且在导电胶4中设置导电加强粒子6,进一步降低导电胶4的阻抗,改善导电效率,保证静电释放的效果;而且考虑到现有的导电胶4难以同时具备高透光性和高导电性,设置导电加强粒子6之后可以优选高透光率而导电性较低的导电胶4,继而设置导电加强粒子6保证导电效率,实现了高透光率和高导电率,此外,由于导电胶4的强度较大,不容易发生断裂,也能有效保证显示面板防静电效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加强粒子6为银粒子,所述导电加强粒子6对应于所述彩膜基板3的黑矩阵位置设置。将所述导电加强粒子6对应于所述彩膜基板3的黑矩阵位置设置之后,能够有效避免导电加强粒子6的存在影响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保证了显示效果。优选地,所述导电加强粒子6为透明导电加强粒子6,从而减少对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影响,具体地可以是由透明导电性氧化物材料构成的颗粒,如氧化锌、氧化锡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电胶4设有延伸至彩膜基板3外侧的延伸部。将导电胶4延伸至彩膜基板3外侧并形成延伸部可以有效方便滴导电银浆7实现阵列基板1的接地电极11与导电胶4的电性连接,降低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延伸至与所述阵列基板1的接地电极11连接,通过延伸部41直接与接地电极11连接,继而再补充滴导电银浆7,能够更加有效保证静电释放路径的稳定。优选地,所述彩膜基板3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的接地电极11一侧设有圆倒角,避免因此处存在尖角而损伤导电胶4的延伸部,影响静电释放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电胶4包括导电框胶41和设于所述导电框胶41内的第一液态导电胶42和第二液态导电胶43。这样,可以在设置导电加强粒子6时,可以先将导电框胶41粘贴在彩膜基板3上,继而设置涂布第一液态导电胶42,继而分散喷洒导电加强粒子6,继而涂布第二液态导电胶43,继而粘接上偏光片5。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和保证导电加强粒子6在导电胶中的分布,同时保证导电加强粒子6完全被导电胶4覆盖而不会突出于导电胶4的表面,避免导电加强粒子6对上偏光片5或者彩膜基板3表面的损伤。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说明的液态导电胶指涂布时其形态为液态,粘接完成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固化,此为现有技术的内容,在此不作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背光单元和压合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FPC。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