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散热的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2814发布日期:2018-10-12 23:2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VR眼镜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循环散热的VR眼镜。



背景技术:

VR眼镜也称作虚拟现实眼镜,它可以给使用者提供360°沉浸式体验,受到越来越多玩家的追捧。由于VR眼镜是电子产品,在使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热量,热量集中在VR眼镜内壁密闭的空间内,长时间使用会对使用者产生不适感,同时热量不能快速导出去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产品中,大多数是采用风机对VR眼镜内部进行吹风,以导出内部热量。这种方式虽然能降低眼镜内部温度,但是同时也会带入大量灰尘进入VR眼镜内部,损害内部零件,特别是对精密零件的损害更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用于刷边角的油漆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循环散热的VR眼镜,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前侧设有显示器;所述外壳体后侧设有与使用者配合的观察部;所述外壳体内部位于显示器和观察部之间嵌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位于内壳体表面设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穿过外壳体顶部,并与固定在外壳体顶部的水泵相连;所述内壳体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是:所述外壳体顶部固定设有保护罩;所述水泵设置在保护罩内;所述循环水管进水端和出水端伸入保护罩内,并与水泵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前侧表面设有出风口,后侧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保护罩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出风口处。

优选的是: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灰尘的过滤网。

优选的是:所述循环水管为铜管,沿着内壳体表面均匀分布。

优选的是:所述观察部与外壳体卡扣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水循环散热的VR眼镜,采用设置在内外壳体夹层之间的循环水管循环带走眼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并在眼镜外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对循环水管中的水介质进行吹风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水循环过程中散热的效率;同时整体散热结构处于密封状态,散热时灰尘不会进入设备内部,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VR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VR眼镜的主视图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VR眼镜的侧视图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VR眼镜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壳体和循环水管配合示意图;

其中:1、外壳体;2、显示器;3、内壳体;4、循环水管;5、观察部;6、保护罩;61、出风口;62、进风口;7、水泵;8、风机;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5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散热的VR眼镜,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内部前侧设有显示器2;外壳体1后侧设有与使用者配合的观察部5;观察部5与外壳体通过卡扣连接;外壳体1内部位于显示器2和观察部5之间嵌设有内壳体3;内壳体3和外壳体1之间形成夹层;夹层内位于内壳体3表面设有循环水管4;如图5所述,循环水管4为铜管,沿着内壳体3表面均匀分布;根据实际需求,循环水管4可缠绕在内壳体3外表面,亦可以交叉分布的形式均匀分布在内壳体3的表面;循环水管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穿过外壳体1顶部,并与固定在外壳体1顶部的水泵7相连;水泵7驱动循环水管4中的水介质在管路内循环运动;内壳体3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优选为金属材料;固定设有保护罩;水泵7固定在外壳体1顶部的保护罩6内;循环水管4进水端和出水端伸入保护罩6内,并与水泵7相连;保护罩7前侧表面设有出风口61,后侧表面设有进风口61;保护罩7内固定有风机8;风机8位于出风口61处,促进气流从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排出;进风口62和出风口61处均设置有过滤灰尘的过滤网9。在外壳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眼镜的固定带。

使用时,使用者脸部贴合观察部5,并用固定带固定住,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眼镜内部温度较高时,启动水泵7工作,进而利用水介质的流动性带走热量,若环境温度较高,亦可开启风机8同时进行工作,提高散热效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水循环散热的VR眼镜,采用设置在内外壳体夹层之间的循环水管循环带走眼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并在眼镜外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对循环水管中的水介质进行吹风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水循环过程中散热的效率;同时整体散热结构处于密封状态,散热时灰尘不会进入设备内部,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