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光纤截面呈扇形状的信号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252发布日期:2019-06-14 22:2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入光纤截面呈扇形状的信号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激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入光纤截面呈扇形状的信号合束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信号合束器制作方法包括了打结法和套管法,打结法通过多孔打结制具,将多根光纤扭结成束,通过熔融拉锥制作光纤束。该方法制作的光纤束,各根光纤处于旋转扭曲状态,锥区处存在应力,容易出现断纤,且光纤扭曲容易引起模式激发。套管法是将多根光纤穿入尺寸合适的石英管中,通过熔融拉锥使石英管塌陷将各根光纤束缚成束;这两种方法制作出的信号合束器容易引起光束质量恶化,导致信号合束器的光承受能力不强,同时在熔融拉锥过程中,输入光纤的内包层内难免会产生空气气泡,而气泡位于输入纤芯周围时,会导致光信号出现折射现象,严重导致光信号的衰减,光束质量恶化,影响光信号在输入纤芯的全反射传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输入光纤截面呈扇形状的信号合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输入光纤截面呈扇形状的信号合束器,包括多根输入光纤、合束光纤和输出光纤,所述输入光纤包括输入纤芯和包裹在输入纤芯外壁的光纤输入包层,所述输出光纤包括输出纤芯和包裹在输出纤芯外壁的光纤输出包层,所述光纤输入包层的截面呈扇形状并沿轴向设有凹槽和凸起,多根所述输入光纤相互嵌套在一起后形成合束光纤,所述合束光纤内的纤芯均与所述输出纤芯连接,所述合束光纤的合束包层与所述输出纤芯或光纤输出包层连接。

其中,所述光纤输入包层通过激光刻蚀设有凹槽和凸起。

其中,所述凹槽和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或T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经过熔融拉锥或酸腐工艺,不破坏输入纤芯的结构,有效避免模式激发导致的光束质量恶化,输入光纤的光纤输入包层内不会产生空气气泡,保障信号在输入光纤内进行全反射传递,信号光承受能力更强,利于传递高功率信号,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另外,多根输入光纤是通过相互嵌套在一起后形成合束光纤,不仅解决了气泡问题,还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具备了更好的散热效果,其原因在于,凹槽与凸起配合时,有非常小的间隙,空气分子可以穿过,并形成温度差,形成一定的空气气流,能带走合束光纤内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入光纤带方形凹槽和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输入光纤在图1中A-A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入光纤带T形凹槽和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输入光纤在图1中A-A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带方形凹槽和凸起的合束光纤在图1中B-B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带T形凹槽和凸起的合束光纤在图1中B-B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输入光纤;11-输入涂覆层;12-光纤输入包层;121-凹槽;122-凸起;13-输入纤芯;20-合束光纤;30-输出光纤;31-输出纤芯;32-光纤输出包层;33-输出涂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输入光纤截面呈扇形状的信号合束器,包括多根输入光纤10、合束光纤20和输出光纤30,所述输入光纤10包括输入纤芯13和包裹在输入纤芯13外壁的光纤输入包层12,所述输出光纤30包括输出纤芯31和包裹在输出纤芯31外壁的光纤输出包层32,所述光纤输入包层12的截面呈扇形状并沿轴向设有凹槽121和凸起122,多根所述输入光纤10相互嵌套在一起后形成合束光纤20,所述合束光纤20内的纤芯均与所述输出纤芯31连接,所述合束光纤20的合束包层与所述输出纤芯31或光纤输出包层32连接;本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输入包层12通过激光刻蚀设有凹槽121和凸起122;本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凹槽121和凸起122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或T形。

具体地,每根所述输入光纤10还包括包裹在光纤输入包层12外壁的输入涂覆层11,所述输出光纤30还包括包裹在光纤输出包层32外壁的输出涂覆层33;将所述输入光纤10的一端输入涂覆层11剥除,使该段输入光纤10的光纤输入包层12裸露,通过激光对该裸露的光纤输入包层12进行刻蚀形成刻蚀平面,同时使该光纤输入包层12的截面形状呈扇形,每根所述输入光纤10的光纤输入包层12的刻蚀平面沿轴向设置有方形或T形的凹槽121和凸起122,该凹槽121和凸起122错开设置,然后通过机械夹具将多根扇形状的输入光纤10相互嵌套在一起形成合束光纤20,将合束光纤20的端面切平后与输出光纤30进行熔接,完成制作高功率信号合束器。

如图1至图7所示,进一步地,输入光纤10的数量为4根,即4X1信号合束器,输入涂覆层11直径为550um,光纤输入包层12直径为400um,输入纤芯13直径为20um。输出涂覆层33直径为480um,光纤输出包层32直径为360um,输出纤芯31直径为100um;然后通过激光对裸露的光纤输入包层12进行刻蚀形成刻蚀平面,并且使输入纤芯13不会裸露在外,同时在刻蚀平面设置方形或T形的凹槽121和凸起122;将4根刻蚀或的输入光纤10通过凹槽121与凸起122的配合相互嵌套在一起形成合束光纤20,然后将合束光纤20的的端面切平后与输出光纤30进行熔接,完成高功率信号合束器的制作。

当然,本实施例中,合束光纤20还可通过点胶方式进一步固定、或将合束光纤20套设于胶管、金属管或玻璃管内,使合束光纤20结构更牢固。

采用本实施例的高功率信号合束器,无需经过熔融拉锥或酸腐工艺,不破坏输入纤芯13的结构,有效避免模式激发导致的光束质量恶化,输入光纤10的光纤输入包层12内不会产生空气气泡,保障信号在输入光纤10内进行全反射传递,信号光承受能力更强,利于传递高功率信号,且本实施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另外,多根输入光纤10是通过相互嵌套在一起后形成合束光纤20,不仅解决了气泡问题,还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具备了更好的散热效果,其原因在于,凹槽121与凸起122配合时,有非常小的间隙,空气分子可以穿过,并形成温度差,形成一定的空气气流,能带走合束光纤20内的热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多根输入光纤10的部分输入涂覆层11剥除,使该部分输入光纤10的光纤输入包层12裸露;将输出光纤30的部分输出涂覆层33剥除,使该部分输出光纤30的光纤输入包层12裸露;

步骤二、然后对裸露的光纤输入包层12通过激光刻蚀形成刻蚀平面,使该部分光纤输入包层12的截面呈扇形状并在刻蚀平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凹槽121和凸起122;

步骤三、将多根输入光纤10上的凹槽121与凸起122之间进行相互嵌套配合,形成合束光纤20;

步骤四、将合束光纤20端面切平后与裸露出光纤输出包层32的输出光纤30进行连接,完成高功率信号合束器的制作。

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仅对光纤输入包层12进行激光刻蚀,不会对输入纤芯13产生破坏及不会对光纤输入包层12内部结构产生影响,保障输入光纤10内不会产生气泡问题;同时通过机械夹具将多根输入光纤10进行相互嵌套配合,保护输入光纤10不会受到挤压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