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结构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7827发布日期:2019-06-13 13: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光学片结构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片结构物,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使通过的光的光学特性降低的情形最小化的情况下,保持光学片间的粘结力,从而能够确保一定水平以上的坚固程度的光学片结构物。



背景技术:

近来,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的光学显示器应用于移动电话、个人便携终端、掌上计算机、显示器以及电视等多样的应用装置中。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有用于沿着液晶面板方向照射光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包括多样的种类的光学片,所述光学片用于对光进行折射、集光及扩散,以使从光源生成的光向液晶面板的前表面均匀地入射。

尤其是,为了将光沿着液晶面板方向进行集光,所述光学片设置有具有三角截面的棱镜图案的两张光学片,该两张光学片以使各自的棱镜图案彼此交叉的方式上下层积。在这样的层积过程中,为了保持坚固的层积结构,在具有棱镜图案的两张光学片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在现有技术中,粘结层形成于位于上部的棱镜图案光学片下表面的全表面。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的粘结层中,由于粘结层设置于具有棱镜图案的两张光学片之间的全表面,在现有技术的光学片结构物中,发生有基于粘结层的光路径变更及亮度减小等光学特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片结构物,在使通过的光的光学特性降低的情形最小化的情况下,保持光学片间的粘结力,从而能够确保一定水平以上的坚固程度。

作为用于实现以上所述的目的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片结构物,包括:第一光学片,在其一面具有结构化表面;多个粘结层,在所述第一光学片的结构化表面上形成为线形;以及第二光学片,以夹设所述粘结层的方式接合于所述第一光学片。

作为用于实现以上所述的目的的另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片结构物制造方法,包括:配备在一面具有结构化表面的第一光学片以及在至少一面具有平坦面的第二光学片的步骤;配备具有形成有呈线形的多个阳刻结构的一面的印模,并在所述印模的形成有阳刻结构的面涂覆粘结剂的步骤;对涂覆于所述印模的粘结剂进行压印,以将所述粘结剂转印于所述第一光学片的结构化表面或者所述第二光学片的平坦面而形成粘结层的步骤;以及以夹设所述粘结层的方式彼此接合所述第一光学片的结构化表面和所述第二光学片的平坦面的步骤。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光通过的光学片的表面一部分提供粘结剂,由此,能够使基于光学片结构物的光学特性的变动最小化,与此同时,能够以一定水平以上确保光学片结构物的坚固程度。

并且,通过以接合多个光学片的结构物的形态进行封装化,能够抑制超薄型棱镜片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弯曲现象、变形及扭曲等问题。据此,能够使用更薄的厚度的光学片,从而能够减小整个背光单元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粘结层形状的俯视图。

图4A及图4B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中采用的粘结剂的被涂覆的宽度的剖视图。

图5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中通过改变粘结层的厚度和粘结层在整个光学片结构物中占据的面积的比来对所透过的光的亮度进行检测并示出的图表。

图6A至图6D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制造方法的工艺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可以变形为多种其它形态,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形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为了向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更加完全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提供。并且,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所定义的术语是考虑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给出,其可以根据从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意图或者惯例等而改变,因此,不应将其理解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结构要素的含义。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剖视图。

如图1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液晶显示器可以包括:光源111;导光板110,将光源中产生的光沿着液晶显示面板170方向传递;光扩散板120,对从导光板110传递的光进行扩散;第一棱镜片130,具有截面形成为三角形并沿着一方向形成的多个棱镜结构;第二棱镜片150,具有沿着与形成于第一棱镜片130的棱镜结构垂直的方向形成的棱镜结构;粘结层140,夹设于第一棱镜片130和第二棱镜片150之间,向两个棱镜片130、150间提供粘结力;偏振板160,配置于第二棱镜片150上;以及液晶显示面板170,配置于偏振板160上。

如上所述,向液晶显示器提供的多样的光学片层积于导光板110和液晶显示面板170之间。该光学片的层积结构物得到最优化,以获得所目的的特别的光学性能,并且根据需要可以附加或省去追加的构件。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前述的液晶显示器中采用的光学片之间夹设粘结层140,对两个以上的光学片进行集束(bundling)而封装化的层积结构物。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可以包括:第一光学片130;第二光学片150;以及多个粘结层140,夹设于两个光学片130、150之间。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中,第一光学片130和第二光学片150可以利用多个粘结层140以部分的方式进行粘结。

所述粘结层可以使用为了PVA树脂薄膜的层积而使用的紫外线或者可视光硬化性丙烯酸系粘结剂或者二液硬化型粘结剂等,但是,只要是光学片的层积粘结剂,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特别进行限定。

在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在第一光学片130的一面形成有沿着一方向形成的诸如多个棱镜结构的结构化表面,第二光学片150的一面可以形成为平坦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中,第一光学片130的结构化表面和第二光学片150的平坦面可以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光学片130的结构化表面和第二光学片150的平坦面之间可以夹设多个粘结层140。

与第一光学片130相向的第二光学片150的一面并不局限于平坦面,虽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波形形状的面,或者透镜面、进行微珠处理(bead treatment)的微珠面或者刮擦面等。

并且,虽然图2的实施形态中图示出将第一棱镜片130和第二棱镜片150封装为一个结构物的例,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形态中,第二光学片也可以是偏振片或者扩散片等。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粘结层形状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中,具有配置于第一光学片130的结构化表面上的多个粘结层140。所述多个粘结层140将第一光学片130和第二光学片彼此以部分的方式进行接合,从而提供两个光学片间的结合力。

所述多个粘结层140可以形成为多个线形结构,从而实现部分接合。所述多个线形结构可以彼此按照预定间隔平行。所述多个粘结层140可以具有沿着第一光学片130的结构化表面,即与形成有棱镜图案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线形结构。

为了向第一光学片130和第二光学片150之间提供适当的粘结力,所述多个粘结层140各自优选地与第一光学片130的棱镜图案的顶峰(peak)部分相接触。为此,线形结构的粘结层140各自需要具有适当的宽度。

图4A及图4B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中采用的粘结剂的被涂覆的宽度的剖视图。

如图4A所示,在具有线形结构的一个粘结层141的宽度w1小于第一光学片130(棱镜片)的棱镜图案之间的节距p的情况下,将发生多个粘结层中的一部分无法与棱镜图案的顶峰相接触的情况。

如图4B所示,在具有线形结构的一个粘结层142的宽度w2大于第一光学片130(棱镜片)的棱镜图案之间的节距p的情况下,多个粘结层将全部与棱镜图案的顶峰相接触,从而能够向第一光学片和第二光学片之间提供适当的粘结力。

在具有如前所述的结构的光学片结构物中,粘结层的厚度和面积与通过光学片结构物的光的亮度具有紧密的关系。图5是在接合两张棱镜片时,通过改变粘结层的厚度和粘结层在整个光学片结构物中占据的面积的比来对透过的光的亮度进行检测并示出的图表。在图5所示的图表中,基准亮度表示透过未采用粘结层的两张棱镜片的光的亮度。

如图5所示,可以观察出粘结层的厚度越厚,光的亮度越减小。并且,在粘结层的总面积在整个光学片结构物中占据的面积达到65%以下的情况下,确认出与厚度增加对应的亮度减小现象显著地钝化。

一般而言,光学片结构物以卷形态供应,为了将其使用于显示装置而实施按照适当的大小进行剪切的“冲压”。该冲压工艺是,将光学片结构物置于冲切机的底板和形成有预定形状的剪切框架的上部板之间并进行施压的工艺。此时,主要可能在外轮廓边角部出现两个光学片被分离的剥离现象,这样的剥离现象依赖于粘结层的厚度及面积比。尤其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线形的粘结层,剥离现象与多个线形粘结层各自的宽度及棱镜片的棱镜图案节距也具有关联性。以下的表1是通过改变粘结层的厚度及面积比并实施冲压实验,并且用O标记示出观察到剥离的情况、用X标记示出未发生剥离的情况的结果。并且,以下的表2是通过改变粘结层的宽度及棱镜片的棱镜图案节距并实施冲压实验,并且用O标记示出观察到剥离的情况、用X标记示出未发生剥离的情况的结果。

【表1】

【表2】

根据所述表1可以确认的是,粘结层的厚度越厚且面积比越大,越是不发生剥离,尤其是,在粘结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面积比为5%以上的情况下,在进行冲压时未观察到剥离。

并且,根据所述表2可以确认的是,在粘结层的宽度大于棱镜图案的节距的情况下,在进行冲压时未观察到剥离。

如上所述,当同时考虑图5、表1以及表2所示的亮度特性和剥离特性时,粘结层的面积比优选为整个接合面积的5%以上且65%以下,粘结层的宽度优选地大于棱镜图案的节距。

在采用粘结层的情况下,当在光学片结构物的光透过时用肉眼观察时,可能会发生阴影(shading)现象,即,发生相较于周边较暗地显示的区域。这样的阴影现象由于无法向显示系统的整个区域提供均匀的光而不优选。这样的阴影现象主要依赖于粘结层的宽度和棱镜片的棱镜图案节距。以下的表3是通过改变粘结层的宽度和棱镜节距并用肉眼观察所透过的光,并且用O标记示出观察到阴影现象的情况、用X标记示出未观察到阴影现象的情况的结果。

【表3】

根据所述表3可以确认的是,在粘结层的宽度相较于棱镜图案的节距大致宽10倍以上的情况下,将发生阴影现象。

因此,使粘结层的宽度大于棱镜图案的节距,并且优选地使粘结层的宽度的上限小于棱镜图案节距的10倍。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前述的光学片结构物的制造方法。

图6A至图6D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制造方法的工艺立体图。

首先,如图6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结构物的制造方法从配备通过彼此结合而形成结构物的第一光学片130和第二光学片150的步骤开始。第一光学片130的粘结面可以成为结构化表面,第二光学片150的粘结面成为平坦面。

接着,如图6B所示,配备具有形成有呈线形的多个阳刻结构的一面的印模210(stamp),在该印模210的阳刻结构面涂覆粘结剂240。

接着,如图6C所示,通过对涂覆于所述印模210的粘结剂240进行压印(stamping),以将所述粘结剂240转印于所述第二光学片150的平坦面而形成粘结层140。在另一实施形态中,该进行压印的工艺也可以是,代替第二光学片150的平坦面而在第一光学片130的结构化表面压印粘结剂240的工艺。并且,该进行压印的工艺可以是,将形成于所述印模210的呈线形的多个阳刻结构沿着与所述第一光学片130的棱镜图案相同的方向配置,并通过对涂覆于所述印模210的粘结剂240进行压印以形成粘结层140的工艺。

接着,如图6D所示,以夹设所述粘结层140的方式彼此接合所述第一光学片130的结构化表面和所述第二光学片的平坦面150,从而能够完成光学片结构物。

根据以上所述的光学片结构物及光学片结构物制造方法,仅在光通过的光学片的表面一部分形成粘结层而实现部分接合,由此,能够使基于光学片结构物的光学特性的变动最小化,与此同时,能够以一定水平以上确保光学片结构物的坚固程度。

并且,根据前述的光学片结构物及光学片结构物制造方法,通过以接合多个光学片的结构物的形态进行封装化,能够抑制超薄型棱镜片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弯曲现象、变形及扭曲等问题。据此,能够使用更薄的厚度的光学片,从而能够减小整个背光单元的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