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7823发布日期:2019-06-13 13:5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驱动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朝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降低移动设备的厚度,移动设备的显示触控模组采用触摸面板与液晶面板一体化设计,即显示触控一体屏。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结构参考图1所示,液晶面板需要分别采用两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1、2,实现显示驱动、触控功能,液晶面板的高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液晶显示驱动面板,采用单片柔性电路板,实现液晶面板显示、触控的一体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驱动面板,包括:

下基板,设置有LCD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驱动芯片,包括触控驱动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

单片柔性电路板,所述单片柔性电路板上不设置触控驱动的芯片;

上基板,对应于LCD的显示区。

可选的,所述驱动芯片位于LCD非显示区,并电性键合于下基板。

可选的,所述驱动芯片的显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于LCD显示区。

可选的,所述单片柔性电路板分别与下基板和上基板电性键合。

可选的,所述下基板为TFT基板,上基板为触控基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驱动面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驱动芯片包括触控驱动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驱动芯片同时实现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显示、触控功能,实现一体化的显示、触控面板,减少液晶面板的引线接口。并且,液晶显示面板采用单片柔性电路板,单片柔性电路板上不设置触控驱动的芯片,降低液晶面板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驱动面板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驱动面板包括:下基板10、单片柔性电路板40、驱动芯片50、上基板(图中未示出)。

其中,下基板10设置有彼此相邻的LCD的显示区20和非显示区30,所述驱动芯片50位于LCD非显示区30,并电性键合于下基板10。驱动芯片50包括触控驱动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图中未示出),例如,驱动芯片50可以为TODI芯片。所述驱动芯片50的显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于LCD显示区,用于LCD显示区20的驱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下基板10为TFT基板。

上基板对应于LCD的显示,20。本实施例中的上基板为触控基板(Touch Panel)。驱动芯片50的触控驱动模块实现上基板的触控驱动,从而驱动芯片50同时实现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显示、触控功能,实现一体化的显示、触控面板。

所述单片柔性电路板40分别与下基板10和上基板电性键合,所述单片柔性电路板40上不设置触控驱动的芯片。本实用新型的液晶面板采用单片柔性电路板,能够降低液晶面板高度。

参考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首先,进行步骤S1,提供下基板10、上基板、单片柔性电路板40、驱动芯片50。其中,下基板10设置有LCD的显示区20和非显示区30,所述驱动芯片50位于LCD非显示区30,并电性键合于下基板10。驱动芯片50包括触控驱动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芯片50的显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于LCD显示区,实现显示驱动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下基板10为TFT基板。

进一步的,驱动芯片50还包括触控驱动模块,例如,驱动芯片50可以为TODI芯片,从而所述单片柔性电路板40上不设置触控驱动的芯片,触控驱动模块实现液晶面板的触控功能。

其次,进行步骤S2,将单片柔性电路板40先键合于下基板10。

再次,进行步骤S3,再将单片柔性电路板40键合于上基板,本实施例中的上基板为触控基板(Touch Panel)。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驱动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中,驱动芯片包括触控驱动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驱动芯片同时实现液晶显示驱动面板的显示、触控功能,液晶显示面板采用单片柔性电路板,且单片柔性电路板上不设置触控驱动的芯片,降低液晶面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