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196发布日期:2019-04-13 00:4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显示装置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液晶面板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分辨率的提高,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却越来越低,导致显示画面的亮度不足,为了保证显示画面的亮度,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led灯珠的数量,然而在同一长度尺寸的灯条上,由于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需要保留一定间距,因此布置led灯珠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led灯珠数量增加会导致灯条的发热量急剧上升,带来灯条散热难的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

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板体的一侧面向外突起;

第一灯珠组,所述第一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一灯珠,多个所述第一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板体电性连接;以及

第二灯珠组,所述第二灯珠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灯珠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二灯珠,多个所述第二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支撑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灯珠于所述板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灯珠交替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灯珠的发光面和所述第二灯珠的发光面朝向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

两支架,两所述支架对称并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分别分布于两所述支架的间隔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灯珠与所述第二灯珠平行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灯珠通过其电极引脚与所述支架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朝向另一所述支架的侧面为斜面,两所述斜面之间的间距从所述第一灯珠的所在侧向所述第二灯珠的所在侧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斜面上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设置为反射所述第一灯珠发出的光线。

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通过印制电路板上的支撑部将第二灯珠组悬挂在第一灯珠组的顶侧,有效地保证了第一灯珠组与第二灯珠组之间具有充足的散热空间,并且由于第二灯珠在板体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交替排列,避免了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之间发生光线的相互阻挡,使得在保证灯珠排列间距的情况下,在同一长度尺寸的灯条上允许布置更多灯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既保证了灯条的散热效能,又提升了灯条的亮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上述灯条,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灯条的出光侧。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灯条,通过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既保证了灯条的散热效能,又提升了背光模组的照明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为为所述液晶面板提供照明。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提供更强的照明,使得液晶面板呈现的画面的亮度提升,满足了高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要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显示装置、10—背光模组、20—液晶面板、11—灯条、12—导光板、111—板体、112—支撑部、113—第一灯珠、114—第二灯珠、1110—第一导电层、1120—支架、1121—第二导电层、1122—斜面、1130—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1140—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11220—反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发明提供的灯条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该灯条11包括印制电路板、第一灯珠组以及第二灯珠组(未标注),其中,该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111和支撑部112,支撑部112从板体111的一侧面向外突起,即支撑部112与板体111一体成型并且形成一个立体架构,支撑部112凸出在板体111的一侧表面上;第一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一灯珠113,多个第一灯珠113间隔设置在板体111上,并且第一灯珠113与板体111电性连接;该第二灯珠组间隔设置在该第一灯珠组的一侧,并且该第二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二灯珠114,多个第二灯珠114间隔设置在支撑部112上,并且第二灯珠114与支撑部112电性连接,同时,请参阅图3,第二灯珠114在板体111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113交替排列,即第一灯珠113与第二灯珠114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上,第二灯珠114在板体111上的投影落入相邻的两个第一灯珠113之间的间隔处或者第一灯珠113的邻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灯珠113等间隔排列,多个第二灯珠114等间隔排列,并且第一灯珠113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灯珠114之间的间距,第二灯珠114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灯珠113之间的间距,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印制电路板的空间,并且保证了第一灯珠113的光能得到充分发挥。当然,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在本发明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灯珠113的宽度可以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灯珠114之间的间距,第二灯珠114的宽度可以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灯珠113之间的间距,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灯条11,采用了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通过印制电路板上的支撑部112将第二灯珠组悬挂在第一灯珠组的顶侧,有效地保证了第一灯珠组与第二灯珠组之间具有充足的散热空间,并且由于第二灯珠114在板体111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113交替排列,避免了第一灯珠113与第二灯珠114之间发生光线的相互阻挡,使得在保证灯珠排列间距的情况下,在同一长度尺寸的灯条上允许布置更多灯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既保证了灯条的散热效能,又提升了灯条的亮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板体111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110,同时,在支撑部11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1121,此处,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1130与第一导电层1110连接,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1140与第二导电层1121连接。具体地,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1130包括第一正极引脚和第一负极引脚,该第一正极引脚和第一负极引脚可以分别分布在第一灯珠113的同一侧,或者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1140包括第二正极引脚和第二负极引脚,该第二正极引脚和第二负极引脚可以分别分布在第二灯珠114的同一侧(如图1),或者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如图2和图3);第一导电层1110包括第一正极连接点和第一负极连接点,该第一正极引脚和第一负极引脚可以通过银浆分别与第一正极连接点和第一负极连接点粘接,并且通过高温烘烤对银浆进行固化;第二导出层1121包括第二正极连接点和第二负极连接点,该第二正极引脚和第二负极引脚可以通过银浆分别与第二正极连接点和第二负极连接点粘接,并且通过高温烘烤对银浆进行固化;这样既提高了灯珠与印制电路板的粘接力和导热率,又节省了焊接金属线工序,既有效地降低了灯条的生产成本,又提升了灯条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灯珠113的发光面和第二灯珠114的发光面朝向板体111的同一侧,即第一灯珠113的发光面和第二灯珠114的发光面朝向灯条11的出光侧,这样可以保证灯条11发光效率的最大化。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部112包括两个支架1120,其中,两个支架1120对称并且间隔分布,第一灯珠113和第二灯珠114分别分布在两个支架1120的间隔处。具体地,两个支架1120与板体111围合形成一个u形槽,第一灯珠113容置在该u形槽内,并且贴附在该u形槽的槽底(板体111)上,第二灯珠11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1120紧固连接,这样保证了第一灯珠113与板体111之间及第二灯珠114与支撑部112之间的粘接强度,并且第二灯珠114既可以容置在u形槽内,又可以固定在u形槽的槽顶上,在空间上第一灯珠113与第二灯珠11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而保证在u形槽内第一灯珠113与第二灯珠114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通道,保障了灯条11的散热效能。

可选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灯珠113与第二灯珠114平行分布,即第一灯珠113的发光面和第二灯珠114的发光面平行并且朝向灯条11的出光侧,这样既保证了灯条11发光效率的最大化,又有利于灯条11的结构设计和加工,而且由于第一灯珠113和第二灯珠114为片状结构,两者平行分布,既保证了灯珠的排列间距,又有利于减小灯条11的体积。

可选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灯珠114通过其电极引脚1140与支架1120紧固连接。具体地,第二灯珠114包括灯珠本体和电极引脚1140,该电极引脚1140从灯珠本体的边缘向外突出,在该灯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发光芯片,该发光芯片是第二灯珠114的主要发热源,当第二灯珠114只通过电极引脚1140与支架1120紧固连接时,避免了灯珠本体与支架1120接触,进而增大了灯珠本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升了第二灯珠114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架1120的朝向另一支架1120的侧面为斜面1122,两个斜面1122之间的间距从第一灯珠113的所在侧向第二灯珠114的所在侧逐渐增大,即两个支架1120与板体111围合形成的u形槽的槽底窄槽顶宽,该u形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呈放射状延伸,这样即使第一灯珠113贴附在该u形槽的槽底上,也可以保证第一灯珠113发出的光线以尽量大的角度范围发射出去,从而保证了灯条11发光效率的最大化。

可选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斜面1122上设置有反光层11220,该反光层11220用于反射第一灯珠113发出的光线。具体地,反光层11220为反射片,覆盖在斜面1122上,可以将位于上述u形槽内的第一灯珠113发出的光线聚集向第二灯珠114的所在侧射出,这样有利于减少第一灯珠113的光能损失,提高了灯条11的发光效率。

请参阅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板12和上述灯条11,其中,导光板12设置在灯条11的出光侧。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10,采用了灯条11,通过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既保证了灯条的散热效能,又提升了背光模组的照明强度。

请参阅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20和上述背光模组10,该背光模组10用于为液晶面板20提供照明。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1,采用了背光模组10,通过背光模组10提供更强的照明,使得液晶面板20呈现的画面的亮度提升,满足了高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要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