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190发布日期:2019-04-13 00:4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miniled背光源中,直接将led芯片以较高的密度贴片安装在灯板上,由于贴片设备和良率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灯板的尺寸具有上限,这就导致一个背光源通常需要2块以上的灯板进行拼接,才能覆盖整个显示模组的显示区。

然而,在灯板的拼接位置处会形成拼缝,拼缝处会形成暗线或者亮线,导致影响显示画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部;

用于遮挡所述间隙部的遮挡构件;和

位于所述遮挡构件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扩散板,

其中,所述遮挡构件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遮挡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间隙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并且其中,所述遮挡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倾斜的第一斜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沿朝向出光侧的方向汇聚,用于将入射到其上的光朝向所述出光侧反射。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遮挡部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透明部,所述透明部包括位于所述透明部远离所述遮挡部一侧上的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接触所述扩散板。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面向所述透明部的面上设置有光扩散结构。

可选地,所述光扩散结构包括多个突起。

可选地,所述透明部包括多个凹部,所述多个凹部分别与所述多个突起配合。

可选地,所述透明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倾斜的第三斜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倾斜的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沿朝向所述出光侧的方向汇聚。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包括面向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面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还包括面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连接部;并且其中,所述基板上形成有配合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连接部配合,以将所述遮挡构件连接在所述基板上,或者,

其中,所述遮挡部还包括面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粘结层。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基板面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撑部分面向所述扩散板的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距离,和/或,

在垂直于所述基板面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基板面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粘结层。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包括白色材料。

可选地,所述遮挡构件包括形成为一体结构的所述遮挡部和所述透明部。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一光源;和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二光源,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光源和所述多个第二光源中的每一个为迷你发光二极管。

在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在上述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通过在电路板之间的间隙部处设置用于遮挡间隙部的遮挡构件,可以避免在间隙部处形成亮线或暗线,从而改善显示画质。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图1是具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遮挡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和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结构或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在......上”、“在......上形成”和“设置在......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

为了便于描述,空间关系术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可以在此被使用,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如图中所示的关系。应理解,空间关系术语意在涵盖除了图中描述的取向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其它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颠倒,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或“上面”。

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因而,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第二构件、第二元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

在本文中,“迷你发光二极管(又称为迷你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可以指代尺寸在100μm~300μm之间、或约100μm的发光二极管,它的尺寸介于传统led与microled之间。

在本文中,表述“透明部”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部件或部分。

表述“一体结构”指的是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例如注塑成型、一体铸造工艺、一体3d打印工艺等)形成的结构。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如图1所示,示出了具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液晶显示面板200。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例如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简称为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为led)的背光源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后方,即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光线经扩散板等均匀化后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基板1和设置在基板1上的电路板2。例如,基板1可以是背光模组的背板,电路板2可以是用于承载光源的灯板,例如ipcb、fcp等。

例如,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并排设置在基板1上的多块电路板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背光模组100包括2块电路板,为了方便描述,这2块电路板分别标记为电路板2a和电路板2b,应该理解,图中的电路板的数量仅为示例性的,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电路板。受限于贴片设备和良率等因素,每一块电路板的尺寸具有上限,例如,每一块电路板的长度可能在300mm以下。有利地,包括多块电路板2的背光模组100可以应用于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

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路板2上的多个光源3,例如,该光源可以是led。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光源3是miniled(迷你发光二极管),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一块电路板2上都设置有多个光源(例如miniled)3,多个光源3成阵列地布置在电路板2上,如图2所示,多个光源3成行成列地布置在电路板2上,两行相邻的光源3间隔的距离为行间距gr,两列相邻的光源3间隔的距离为列间距gc。在该结构中,每一个miniled3可以视为点光源,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成阵列布置的多个miniled3,形成了led面光源。这样,背光模组100可以是miniled背光模组,在miniled背光模组中,可以通过局部调光(localdimming)设计达到高动态范围(hdr)的显示效果,呈现更细致的显示画质,而且,通过采用miniled背光模组,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多个光源3上方的扩散板4和设置在扩散板4上的光学膜层5。扩散板4和光学膜层5设置在多个光源3的出光侧,用于对多个光源3发射的光线产生作用。例如,扩散板4用于扩散从多个光源3发射的光线。光学膜层5可以包括荧光粉层或量子点层,用于转换从多个光源3发射的光的颜色。示例性地,光源3可以为发射蓝光的miniled,光学膜层5可以包括受蓝光激发发射红光的红色量子点和受蓝光激发发射绿光的绿色量子点,光学膜层5可以将光源3发射的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实现光线的扩散,这样,蓝光、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使得背光模组100发射出均匀的白光。例如,在出光方向上,即,在垂直于基板1面向电路板2的表面的方向上,扩散板4与多个光源3相距预定的距离,该距离称为混光距离,以便于从多个光源3发射的光线的混光。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背光模组100的制造过程中,多个电路板2逐一放置在基板1上进行拼接,在拼接处会形成拼缝,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电路板2a和第二电路板2b之间会形成间隙部g。该间隙部g可能导致在间隙部g处形成亮线或暗线,从而会不利地影响显示画质。例如,当拼缝两侧的光源(例如led)距离较近时,两个光源发出的光会在拼缝处交叠,导致拼缝处比别的部分亮,从而形成亮线;当拼缝两侧的光源距离较远时,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拼缝处不足,导致拼缝处比别的部分暗,从而会在拼缝处形成暗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遮挡间隙部g的遮挡构件6。例如,遮挡构件6可以呈遮挡条的形式,例如结合图2所示,遮挡构件6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中沿上下方向延伸,从而呈遮挡条的形式。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遮挡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遮挡构件6可以包括遮挡部61,遮挡部6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间隙部g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和设置在遮挡部61远离基板1一侧的透明部62,透明部62可以由例如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的透明材料制成。由于遮挡部6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间隙部g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所以遮挡部61可以遮挡住间隙部g。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如果遮挡部不遮盖拼缝,那么,未遮盖的拼缝反射的光线会与其它地方反射的光线不一样,导致未遮盖的拼缝处的发光与其它地方的发光不一样,一般呈现为,未遮盖的拼缝处会产生暗影。

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透明部62,如图3和图4所示,透明部62还可以包括位于透明部62背离遮挡部61一侧上的支撑部分624,支撑部分624接触扩散板4,用于支撑扩散板4。具体地,在垂直于基板1面向第一电路板2的表面(即图3中所示的基板1的上表面)的方向(即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第一表面614与支撑部分624面向扩散板4的一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扩散板4与电路板2之间的距离,即等于第一电路板2a面向扩散板4的表面与扩散板4面向第一电路板2a的表面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扩散板得到较好的支撑。而且,混光距离由遮挡构件6的厚度决定,所以,通过设计遮挡构件6本身的厚度,就可以实现需要的混光距离,有利于实现需要的混光距离。并且,由于设置有透明部,所以可以避免在遮挡构件处形成暗影。这样,通过在间隙部g处设置用于遮挡间隙部g的遮挡构件,可以避免在间隙部g处形成亮线或暗线,从而改善显示画质。示例性地,图3中示出了光路l1、l2和l3。例如,从光源3发出的光线l1可以入射至遮挡部61的表面,经遮挡部61的表面反射后,光线l1朝间隙部g所在的位置偏转并且朝向出光侧射出。再例如,从光源3发出的光线l2可以入射至扩散板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光线并不会百分之百地透射通过扩散板4,部分光线可能被扩散板4反射回来,光路l2即表示的这种情况。入射至扩散板4的光线l2被扩散板4反射回来,入射至遮挡部61的表面,经遮挡部61的表面反射后又入射至扩散板4,经扩散板4反射后入射至透明部62。由于透明部62是透明的,所以光线l2可以通过透明部62入射至遮挡部61与透明部62的交界面,经该交界面的光学作用(例如反射、散射等)后,朝向出光侧射出。又例如,从光源3发出的光线l3可以入射至遮挡部61的表面,经遮挡部61的表面反射后,光线l3入射至扩散板4,经扩散板4反射后入射至透明部62。由于透明部62是透明的,所以光线l3可以通过透明部62入射至遮挡部61与透明部62的交界面,经该交界面的光学作用(例如反射、散射等)后,朝向出光侧射出。由此可见,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被遮挡部反射或者在扩散板和遮挡部之间被多次反射,并且由于透明部的存在,这部分光线能够在对应间隙部的位置处射出,即在拼缝处射出,从而能够避免在对应间隙部的位置处形成暗影。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遮挡构件6的顶端设置成透明的,所以,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一部分可以从透明部62中射出,例如上文描述的光线l2、l3都可以从透明部62中射出,特别地,光线l2、l3基本上可以从遮挡构件6与扩散板的接触部分处射出。相比较而言,如果遮挡构件6的顶端不设置透明部62,即,遮挡构件6的顶端是不透明的,那么,从光源发出的光线不能像上文描述地那样透射通过遮挡构件的顶端部分而入射至交界面,这样,没有光线从遮挡构件的顶端部分中射出,特别地,没有光线可以从遮挡构件与扩散板的接触部分处射出,这会导致从遮挡构件与扩散板的接触部分处射出的光线远少于从扩散板的其它部分处射出的光线,从而导致遮挡构件与扩散板的接触部分处形成暗影。应该理解,虽然图4中示出遮挡构件6的顶端处相交于一点,即遮挡构件6与扩散板的接触部分为一条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实际加工工艺、支撑效果等因素,遮挡构件6的顶端可能成弧形或平面,即遮挡构件6与扩散板的接触部分可能为一个面,此时,将遮挡构件6的顶端设置为透明的是特别有利的,可以避免该接触面处形成暗影。

可选地,上述透明部62也可以是空气间隙,例如,遮挡部61与扩散板4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在垂直于基板面向电路板的表面的方向上,遮挡部61与扩散板4之间存在间隙,以在遮挡部61与扩散板4之间形成空气间隙部。与上述透明部62类似,空气间隙部对避免形成暗影也是特别有利的。

例如,可以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形成遮挡部和透明部,从而形成具有一体结构的遮挡构件。例如,遮挡部61可以由白色塑料材料形成,透明部62由透明塑料材料形成,例如,遮挡部61和透明部62两者都可以由亚克力材料形成,遮挡部61由白色亚克力材料形成,透明部62由透明亚克力材料形成,这样,有利于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形成遮挡构件6,不仅简化了制造工艺,还能够提高二者的结合强度。而且,由于遮挡部61由白色材料形成,所以,遮挡部61反射入射到其表面上的光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光在遮挡部处的扩散。

如图4所示,遮挡部61面向透明部62的一面上设置有光扩散结构。例如,该光扩散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突起612,多个突起612布置在遮挡部61面向透明部62的一面上,即多个突起612沿平行于遮挡部61面向透明部62的面的方向间隔分布。相应地,透明部62可以包括多个凹部622,该多个凹部622位于透明部62面向遮挡部61的一面上,多个凹部622分别与多个突起612配合。这样,当从光源3发射的光入射到突起612上时(例如,图3中的光线l2、l3),光可以朝各个方向偏转,实现扩散光线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得显示画质更均匀。而且,多个突起和多个凹部的相互配合,使得遮挡部和透明部的结合更牢固,有利于二者的注塑成型。

结合图3和图4所示,遮挡部61可以包括面向第一电路板2a和第二电路板2b的第一表面614,第一表面614接触第一电路板2a和第二电路板2b的背离基板1的表面(即图3中所示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遮挡部61可以包括面向第一电路板2a的第一斜面611和面向第二电路板2b的第二斜面613,例如,第一斜面611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a倾斜,第二斜面613相对于第二电路板2b倾斜,第一斜面611和第二斜面613沿朝向出光侧(图3中所示的上侧)的方向汇聚,即第一斜面611和第二斜面613沿朝向出光侧(图3中所示的上侧)的方向收拢,用于将入射到其上的光朝向出光侧反射。如图3所示,从光源3a发射的部分光线l1、l2和l3可以在间隙部所在的位置处朝向出光侧射出。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在间隙部所在的位置处也存在朝向出光侧射出的光线,从而可以避免形成暗线。需要说明的是,遮挡部61由白色材料形成,有利于形成用于反射光的表面,可以保证较多的光线在间隙部所在的位置处朝向出光侧射出。

可选地,透明部62可以包括面向第一电路板2a的第三斜面621和面向第二电路板2b的第四斜面623,例如,第三斜面621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a倾斜,第四斜面623相对于第二电路板2b倾斜,第三斜面621和第四斜面623沿朝向出光侧的方向汇聚,即第三斜面621和第四斜面623沿朝向出光侧的方向收拢。例如,第一斜面611和第三斜面621可以位于同一面内,第二斜面613和第四斜面623可以位于同一面内,这样,如图3和图4所示,遮挡构件6具有类似伞形的形状。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透明部与扩散板的接触部分较小,有利于避免形成暗影,而且,透明部与遮挡部都是这种收拢结构,有利于二者的一体成型。

结合图3和图4所示,遮挡部61还可以包括面向基板1的第二表面615,以及形成在第二表面615上的连接部。相应地,基板1上形成有配合连接部,连接部和配合连接部配合,以将遮挡构件6连接在基板1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为内凹部616,配合连接部为铆柱116,例如,铆柱116可以在其顶端可以具有球体结构,相应地,内凹部616可以具有球形内凹孔,在安装时,铆柱116的球体结构压入内凹部616的球形内凹孔中,从而实现遮挡构件6与基板1的连接。

如图3所示,电路板2被夹在遮挡构件6与基板1之间,具体地,第一电路板2a和第二电路板2b被夹在遮挡部61的第一表面614与基板1的上表面(即基板1的靠近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表面)之间。例如,在垂直于基板1面向第一电路板2a的表面的方向上,第一表面614与基板1面向第一电路板2a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电路板2a的厚度。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被夹在遮挡部的第一表面与基板的上表面之间,达到固定电路板的目的。而且,通过这样的固定方式,使得在电路板与基板之间不需要再设置固定胶带。

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为内凹部,配合连接部位凸起的铆柱,应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连接部、配合连接部可以具有其它结构,例如,连接部可以为凸起的铆柱,配合连接部可以为内凹部。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遮挡部的第二表面615接触基板1的上表面,应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遮挡部的第二表面615也可以不接触基板1的上表面,即,遮挡部的第二表面615与基板1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距。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图,下面,主要说明该背光模组与上文中描述的背光模组的不同之处。

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在遮挡构件上设置连接部、在基板上设置配合连接部,将遮挡构件连接至基板上。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不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遮挡部61的第二表面615与基板1之间的粘结层7,例如,该粘结层7可以包括双面胶,用于将遮挡构件6连接至基板1上。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图,下面,主要说明该背光模组与上文中描述的背光模组的不同之处。

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遮挡部61的第一表面614与电路板2之间的粘结层8,例如,该粘结层8可以包括双面胶,用于将遮挡构件6连接至电路板2上。由于电路板2被夹在基板1上,即电路板被固定在基板1上,所以,这样的连接方式,也实现了遮挡构件6与基板1的连接。具体地,如图6所示,粘结层8设置在第一表面614与第一电路板2a的上表面之间和/或在第一表面614与第二电路板2b的上表面之间。可选地,遮挡部61的第二表面615与基板1之间可以具有间距,即,第二表面615不接触基板1的上表面。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70可以包括背光模组710和显示面板720。背光模组710可以包括多块电路板,在每相邻的两块电路板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遮挡拼缝的遮挡构件。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710包括3块电路板2,在相邻的两块电路板2之间的间隙部(图中示出为2个间隙部)处均设置有遮挡构件6。背光模组71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背光模组100的结构。显示面板72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