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172发布日期:2019-04-13 00:4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膜片配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其主要通过背光模组提供的显示光源而显示图像画面。

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扩散板固定于背板上,光学膜片被配置于背光模组的框架时,所使用技术不外乎,在背板上成形铆柱或卡掣槽,光学膜片通过铆柱或卡掣槽定位于背板上,而后使用双面胶粘贴固定在背板上。或者,光学膜片通过挂耳配套铆柱或利用定位勾勾住背板特定位置而固定在背板上。

然而,在对显示器进行冲击或震动试验时,光学膜片通过铆柱结合双面胶粘贴固定、或是通过挂耳、定位勾的固定方式,会限制了光学膜片的热膨胀。当光学膜片受热膨胀时,光学膜片尺寸发生变化,极易产生翘曲或者拱起而产生波浪状的弯曲,进而影响了液晶显示器的光学品位。同样地,在使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显示器中,也存在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通过磁性吸引方式以固定光学膜片。

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申请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学膜片;背板,包括:底板;侧壁,连接至所述底板并承载所述光学膜片;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边缘与其邻接的所述侧壁之间,使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边缘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边缘设置有第一磁性单元,所述侧壁配置有第二磁性单元,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位置邻接所述第一磁性单元,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为相异位置,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吸引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使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边缘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为薄膜状而贴覆于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边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为磁性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中其一为磁性材料,另一为金属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为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为电磁铁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材料选自于由铁、钴、镍及其合金所组成的族群。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材料的粒径小于100微米。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多层膜片,局部或全部的所述多层膜片的第二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二磁性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多层膜片,所述多层膜片包括顶层膜片与底层膜片,所述顶层膜片设置有第三磁性单元,所述底层膜片设置有第四磁性单元,所述第三磁性单元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三磁性单元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磁性相互吸附,使所述多层膜片限制固定于所述顶层膜片与所述底层膜片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边缘具有凸耳,所述第一磁性单元配置于所述凸耳。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层膜片的第二边缘具有多个凸耳,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与所述第三磁性单元穿插配置于所述多个凸耳。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性单元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为薄膜状而分别贴覆于所述顶层膜片与所述底层膜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多层膜片,多个第五磁性单元设置于所述多层膜片上,所述多个第五磁性单元相互吸附,使所述多层膜片彼此之间位置相互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为以薄膜状贴覆于所述光学膜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为透明磁性材料制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覆于整个所述光学膜片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覆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四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覆于所述光学膜片的中间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边缘为所述光学膜片的顶边,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边缘包括所述光学膜片的侧边与底边至少其一者。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学膜片,包括多层膜片,所述多层膜片包括顶层膜片与底层膜片;背板,包括:底板;侧壁,连接至所述底板并承载所述光学膜片;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边缘与其邻接的所述侧壁之间,使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边缘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边缘设置有第一磁性单元,所述侧壁配置有第二磁性单元,所述顶层膜片设置有第三磁性单元,所述底层膜片设置有第四磁性单元,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位置邻接所述第一磁性单元,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为相异位置,所述第三磁性单元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吸引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使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边缘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三磁性单元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磁性相互吸附,使所述多层膜片限制固定于所述顶层膜片与所述底层膜片之间。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先前所述任一种背光模块。

本申请较能避免光学膜片翘曲或拱起的情况,以避免造成画面亮暗不均的问题;其次,本申请可应用于各种具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范例性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1b为范例性的通过定位勾固定光学膜片在背板的示意图。

图1c为图1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d为范例性的通过铆柱固定光学膜片在背板的示意图。

图1e为范例性的光学膜片构造示意图。

图1f为范例性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1g为范例性的光学膜片翘曲示意图。

图2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c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e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f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g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h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i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j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k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将理解的是,当例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

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

图1a为范例性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配置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10与显示面板20。

所述背光模块10包括背板11、背光源12、反射片13、扩散板14、设于扩散板14上的光学膜片40及扣设于所述背板11上的中框15。所述背板11包括底板111及垂直连接于底板111的侧壁112,所述侧壁112与底板111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背光源12、所述反射片13、所述扩散板14与所述光学膜片4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背光源12设置于所述背板11的底板111,所述反射片13同设置于所述底板111且邻接所述背光源12。所述扩散板14固定设置于所述背光源12上方,所述光学膜片40设置于扩散板14上。所述中框15设于所述背光模块10上方,形成与所述背板11相配套而形成卡掣关系。所述中框15设有容置部,所述显示面板20容置于该容置部内。

图1b为范例性的通过定位勾固定光学膜片在背板的示意图,图1c为图1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定位勾17为双边勾,一端贯穿勾住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另一端勾住所述背板11的边框部分。所述光学膜片40通过所述定位勾17而固定在所述背板11上。

图1d为范例性的通过铆柱固定光学膜片在背板的示意图,图1e为范例性的光学膜片构造示意图。所述铆柱113成形在背板11上,所述光学膜片40的边缘配置有凸耳43,所述凸耳43开设有穿孔44供铆柱113穿过,或是将所述凸耳43设计成挂耳构造,使所述光学膜片40通过挂、扣或其相关技术组合等方式而固定在所述背板11上。

图1f为范例性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配置结构示意图,请配合图1a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1f,所述背光源12设置于所述背板11或中框15的内侧面上,所述扩散板14改以导光板16取代。

图1g为范例性的光学膜片翘曲示意图。在对液晶显示器进行冲击或震动试验时,光学膜片40通过铆柱113结合双面胶(图未绘示)粘贴固定,或是通过挂耳、定位勾17的固定方式,会限制了光学膜片40的热膨胀。当光学膜片40受热膨胀时,光学膜片40尺寸发生变化,极易产生翘曲或者拱起而产生波浪状的弯曲,进而影响了液晶显示器的光学品位。虽图1g是以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绘示,但不论是侧入式背光模块或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都存在此类问题。

图2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相关显示装置结构请配合图1a至图1g以利于理解。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种背光模块10,包括:光学膜片40、背板11、固定结构。所述背板11包括:底板111与侧壁112。所述侧壁112连接至所述底板111并承载所述光学膜片40。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与其邻接的所述侧壁112之间,使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但不以此为限的为铆柱113与穿孔44的组合。

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二边缘42设置有第一磁性单元51,所述侧壁112配置有第二磁性单元52,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的位置邻接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与第二边缘42为相异位置,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磁性吸引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使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二边缘42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为磁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中其一为磁性材料,另一为金属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为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为电磁铁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材料选自于由铁、钴、镍及其合金所组成的族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材料的粒径小于100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为薄膜状而贴覆于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二边缘42。

图2c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请配合图1a至图2b以利于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包括但不限于扩散板14(diffusion)、菱镜片(prism)、遮光片(shieldingtape)…等多层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包括多层膜片,如图2c所示,局部的所述多层膜片的第二边缘42设置有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的所述多层膜片的第二边缘42设置有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

图2d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包括多层膜片,所述多层膜片包括顶层膜片40a与底层膜片40b,所述顶层膜片40a设置有第三磁性单元53,所述底层膜片40b设置有第四磁性单元54,所述第三磁性单元53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54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三磁性单元53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54磁性相互吸附,使所述多层膜片限制固定于所述顶层膜片40a与所述底层膜片40b之间。如图2d所绘示,虚线是代表磁性相互吸附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性单元53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54为薄膜状而分别贴覆于所述顶层膜片40a与所述底层膜片40b。

图2e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二边缘42具有凸耳43,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配置于所述凸耳43。

图2f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层膜片40a的第二边缘42具有多个凸耳43,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与所述第三磁性单元53以交替方式配置于所述多个凸耳43,且不限于连续交替或间断交替方式。

图2g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包括多层膜片,多个第五磁性单元55设置于所述多层膜片上,所述多个第五磁性单元55相互吸附,使所述多层膜片彼此之间位置相互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为以薄膜状贴覆于所述光学膜片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为透明磁性材料制成。

如图2g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覆于整个所述光学膜片40的表面。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覆于所述光学膜片40表面的部位,选择性的包括或不包括其它磁性单元的部位。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依据覆盖位置,依据设计人员需求而选择性具备其它磁性单元的对应功能。

图2h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覆于所述光学膜片40的中间区域。如图2h所示,多个磁性膜层(即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以9点法方式设置在光学膜片40中间区域,形状包括但不限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配置方式还包括但不限如5点法、6点法等。

图2i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覆于所述光学膜片40的四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磁性单元55是以连续或不连续方式覆于所述光学膜片40四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为所述光学膜片40的顶边,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配置的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二边缘42,包括所述光学膜片40的侧边与底边至少其一者。如图2e所示,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配置在所述光学膜片40的底边。

图2j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配置在所述光学膜片40的侧边。

图2k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配置在所述光学膜片40的底边与侧边。

虽前述图示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所述第三磁性单元53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54依需求而配置于凸耳43上,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的底边与侧边不设置凸耳43,相关磁性单元配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方式,适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

虽前述图示是以直下式背光模块绘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配置磁性单元的方式,适用于侧入式背光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块10,包括:光学膜片40,包括多层膜片,所述多层膜片包括顶层膜片40a与底层膜片40b;所述背板11包括:底板111与侧壁112。所述侧壁112连接至所述底板111并承载所述光学膜片40;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与其邻接的所述侧壁112之间,使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11上;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二边缘42设置有第一磁性单元51,所述侧壁112配置有第二磁性单元52,所述顶层膜片40a设置有第三磁性单元53,所述底层膜片40b设置有第四磁性单元54,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的位置邻接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一边缘41与第二边缘42为相异位置,所述第二磁性单元52磁性吸引所述第一磁性单元51,使所述光学膜片40的第二边缘42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背板11上,所述第三磁性单元53与所述第四磁性单元54磁性相互吸附,使所述多层膜片限制固定于所述顶层膜片40a与所述底层膜片40b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10与显示面板20。其中,所述背光模块10如先前所述任一种背光模块。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显示面板可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然不限于此,其亦可为曲面型显示面板或其他相关类型的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亦可例如为tn(扭曲向列,twistednematic)、stn(超扭曲向列,supertwistednematic)、ocb(光学补偿弯曲排列,opticallycompensatedbirefringence)显示面板。

本申请较能避免光学膜片翘曲或拱起的情况,以避免造成画面亮暗不均的问题;其次,本申请可应用于各种具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及“在各种实施例中”等用语被重复地使用。所述用语通常不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但它也可以是指相同的实施例。“包含”、“具有”及“包括”等用词是同义词,除非其前后文意显示出其它意思。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