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164发布日期:2019-04-13 00:4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由显示面板及设置在显示面板背面、且为显示面板提供亮度的背光模组组成。随着显示装置朝向薄型化、窄边框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小尺寸的显示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常采用单侧入光的背光结构,即侧入式背光模组。

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源、位于侧入式背光源出光侧的导光板、以及堆叠设置的光学膜片,将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为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面光源。而现在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多功能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需要额外配置电子组件,例如配置摄像头、听筒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显示装置上开口或者挖孔用于放置这些电子组件。当在显示装置上开口或者挖孔放置电子组件后,由于电子组件阻隔了侧入式光源发出的光线,因此,在开口或者挖孔距离侧入式光源较远的一侧会出现暗区,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亮度不均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光源、导光板、补偿光源;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所在平面和出光面所在平面相交;侧入式光源位于入光面的一侧;导光板还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出光面以及入光面均相交;第二侧面包括至少一段子侧面,子侧面向导光板内部凹陷形成凹陷结构,导光板还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位于凹陷结构远离侧入式光源的一侧;补偿光源位于第一侧面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补偿光源的出光面为第一出光面,第一出光面朝向第一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加补偿光源、并且补偿光源的第一出光面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式,在不改变背光模组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当侧入式光源点亮时,补偿光源能够一起点亮,从而避免或者降低由于凹陷结构导致的第一区域较暗的情况,补偿第一区域的亮度,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提高背光模组出光的均一性,改善背光模组的出光性能,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xx’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yy’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提升显示装置亮度的均一性,发明人对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请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01,背光模组01包括光源03和边缘y11,部分边缘y11向背光模组01凹陷形成凹陷区域02。当光源03发出的光线l在导光板内传播时,由于凹陷区域02挡住了部分光线l的传播,从而使得凹陷区域02存在暗区dd。在暗区dd,能够到达的光线l较少,因此,暗区dd的亮度比其他区域的亮度低,从而对显示装置的显示造成影响,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品质。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关于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以下将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2-图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xx’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侧入式光源1、导光板2、补偿光源3;导光板2包括入光面r和出光面c;入光面r所在平面和出光面c所在平面相交;侧入式光源1位于入光面r的一侧;导光板2还包括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第一侧面21与出光面c相对设置,第二侧面22与第一侧面21、出光面c以及入光面r均相交;第二侧面22包括至少一段子侧面220,子侧面220向导光板2内部凹陷形成凹陷结构q,导光板2还包括第一区域d1,第一区域d1位于凹陷结构q远离侧入式光源1的一侧;补偿光源3位于第一侧面21背离出光面c的一侧,补偿光源3的出光面为第一出光面30,第一出光面30朝向第一区域d1。

可选的,请继续参见图3,该补偿光源3与侧入式背光源1同时点亮。

具体的,如图2-3所示,导光板2包括凹陷结构q,第一区域d1位于凹陷结构q远离侧入式光源1的一侧,因此侧入式光源1发出的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第一区域d1,如果不设置补偿光源3,则第一区域d1的亮度会比较暗,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设置了补偿光源3,补偿光源3第一出光面30朝向第一区域d1,即补偿光源3发出的光线l可以照射到第一区域d1,从而提高第一区域d1的亮度。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2中的导光板2没有设置填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加补偿光源、并且补偿光源的第一出光面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式,在不改变背光模组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当侧入式光源点亮时,补偿光源能够一起点亮,从而避免或者降低由于凹陷结构导致的第一区域较暗的情况,补偿第一区域的亮度,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提高背光模组出光的均一性,改善背光模组的出光性能,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可选的,请参见图4-图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yy’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元件4,反射元件4与子侧面220至少部分重叠,且沿垂直于背光模组100的方向上,反射元件4与补偿光源3至少部分重叠,反射元件4包括反射面40,反射面40朝向补偿光源3的第一出光面30。

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在垂直于背光模组100的方向上,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40与补偿光源3的第一出光面30相对设置,从而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40能够将补偿光源3的光线l反射到第一区域d1。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设置的反射元件能够将补偿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到导光板的第一区域,不仅能够点亮第一区域,而且经过反射元件反射的光线更均匀,光线的利用率更高;又由于相对于补偿光源发出的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区域而言,反射元件反射的光能够到达的区域更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区域的亮度,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的出光更均匀,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可选的,请参见图6-图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7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胶框5与铁框6,胶框5与铁框6相嵌合,铁框6位于补偿光源3靠近导光板2的一侧;在凹陷结构q所在区域,反射元件4位于导光板2与胶框5之间;铁框6包括镂空部k,沿垂直于背光模组100的方向上,镂空部k与补偿光源3至少部分重叠。

具体的,如图6-7所示,补偿光源3位于铁框6远离导光板2的一侧,铁框6上有镂空部k、以使得补偿光源3发出的光线l能够从铁框6穿过到达反射元件4。可选的,镂空部k与补偿光源3沿垂直于背光模组100的方向上完全重叠。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在铁框上设置一镂空部、且补偿光源的光线能够穿过该镂空部到达反射元件,反射元件再将光线反射到第一区域,从而能够提升第一区域的亮度,使得整个背光模组中的光线分布更均匀。

可选的,请参见图8,图8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膜7与扩散膜8,反射膜7位于导光板2靠近铁框6的一侧,扩散膜8位于导光板2背离铁框6的一侧;与反射元件4重叠的部分子侧面220与第一侧面21、出光面c均相接,且子侧面220的延伸方向f1与胶框5的延伸方向f2相交;反射元件4位于反射膜7与扩散膜8之间,且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40与第一侧面21之间的夹角θ小于90°。

具体的,如图8所示,导光板2靠近铁框6的一侧设有反射膜7,导光板2远离铁框6的一侧设有扩散膜8,反射元件4的延伸方向f1与第一侧面21相交,即导光板2的子侧面220的延伸方向f1不是垂直于第一侧面21,而是与第一侧面21之间存在夹角θ、且夹角θ是锐角。反射元件4贴合子侧面220设置,即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40与第一侧面21的夹角即为夹角θ。反射元件4的一端与导光板2的第一侧面21齐平,反射元件4的另一端与导光板2的出光面c齐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与第一侧面之间存在夹角、且夹角为锐角,能够将更多的补偿光源的光线反射到第一区域,增加第一区域的亮度;反射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的第一侧面、导光板的出光面齐平,避免反射元件超出第一侧面21和出光面c的部分将光线反射到导光板2之外,降低光线的损耗,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第一区域的亮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40与第一侧面2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者钝角时,由于补偿光源3位于远离铁框的一侧,当补偿光源3的光线l从远离铁框的一侧照射时,反射元件4无法对光线l进行反射,光线l会从导光板2的子侧面220出射,从而无法有效提高第一区域d1的亮度。

可选的,请参见图9,图9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膜7与扩散膜8,反射膜7位于铁框6靠近导光板2的一侧,扩散膜8位于导光板2背离铁框6的一侧;子侧面220的延伸方向f1与胶框5的延伸方向f2相同;反射元件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反射部41和第二反射部42,第一反射部41位于扩散膜8靠近导光板2的一侧、且第一反射部41的反射面朝向铁框6,第一反射部41与铁框6平行设置,第二反射部42与胶框5相邻设置、且第二反射部42的反射面朝向导光板2,第二反射部42与胶框5平行设置。

具体的,如图9所示,在导光板2与胶框5之间设有第一反射部41和第二反射部42,补偿光源3发出的光线l经第二反射部42反射至第一反射部41,再经第一反射部41反射至第一区域d1,从而点亮第一区域d1、消除暗区,使得整个背光模组中的光线分布更均匀。

可选的,请参见图10,图10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导光条9,导光板2、导光条9、第二反射部42、胶框5沿第一方向x1依次排布,导光条9位于第一反射部41朝向铁框6的一侧;沿垂直于背光模组的方向上,导光条9与镂空部k至少部分重叠。

具体的,如图10所示,沿平行于背光模组100的第一方向x1上,在导光板2与第二反射部42之间设有导光条9。补偿光源3发出的光线l在导光条9的内部呈无规律的扩散,再经过第一反射部41和第二反射部42反射后到达第一区域d1,从而反射的光线较为均匀。可选的,导光条9可以采用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等基材基础中添加无机或有机光扩散剂、或者通过基材表面的微特征结构的阵列排列人为调整光线、使光线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从而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色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pmma、pc为例对导光条进行示意性说明,本发明对导光条具体由何种基材制作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在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与导光板形成的空间中嵌设了导光条,不仅能够将补偿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区域,而且经过导光条反射的光线更均匀、光线的利用率也更高,从而第一区域的亮度更均匀,提高背光模组中的光线分布的均一性。

可选的,请参见图11,图11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补偿光源3通过胶带10固定至铁框6。可选的,补偿光源3包括底座31,底座31不仅可以用来固定补偿光源3,而且补偿光源3的电路可以设计在底座31上,便于后续与其他电子组件进行电连接,胶带10的一侧贴附至底座31、胶带10的另一侧贴附至铁框6。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补偿光源通过胶带固定到铁框上,工艺简单可行,避免出现由于补偿光源错位、而造成光线无法准确反射到第一区域的情况。

可选的,请参见图12,图12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主柔性电路板12与辅柔性电路板11,补偿光源3与辅柔性电路板11电连接,辅柔性电路板11与主柔性电路板12电连接。可选的,辅柔性电路板11和主柔性电路板12均使用柔性耐弯折材料制作基底,即辅柔性电路板11和主柔性电路板12均可以弯折、卷曲或者拉伸,可以便于将辅柔性电路板11与主柔性电路板12进行电连接。可选的,补偿光源3包括底座31,胶带10的一侧贴附至底座31、胶带10的另一侧贴附至铁框6,底座31焊接在辅柔性电路板1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包括主柔性电路板和辅柔性电路板,补偿光源通过辅柔性电路板与主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能够降低主柔性电路板的面积,提高背光模组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请参见图13,图13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辅柔性电路板11与电路主板13,补偿光源3与辅柔性电路板11电连接,辅柔性电路板11焊接至电路主板13。可选的,辅柔性电路板11使用柔性耐弯折材料制作基底,即辅柔性电路板11可以弯折、卷曲或者拉伸,可以便于将辅柔性电路板11与电路主板13进行电连接。可选的,补偿光源3包括底座31,胶带10的一侧贴附至底座31、胶带10的另一侧贴附至铁框6,底座31直接焊接在辅柔性电路板1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包括辅柔性电路板和电路主板,补偿光源通过辅柔性电路板直接与电路主板焊接,工艺较简单,而且通过辅柔性电路板直接与电路主板焊接能够减少异物通过补偿光源所在位置进入电路主板,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可选的,请参见图14,图14是图6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剖面线zz’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电路主板13,补偿光源3焊接在电路主板13上。可选的,电路主板13使用硬质材料制作基底,具有一定的刚性,可以为补偿光源3提供稳定的支撑。可选的,补偿光源3包括底座31,胶带10的一侧贴附至底座31、胶带10的另一侧贴附至铁框6,底座31直接焊接在电路主板13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补偿光源直接焊接在电路主板上,工艺更简单,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制作效率,降低背光模组的制作成本。

请参见图15-图16,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与背光模组100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200。具体的,如图15-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相对设置,显示面板200的形状与背光模组的形状相同,也包括凹陷结构。可选的,显示装置200还包括摄像头300,摄像头300位于凹陷结构内。可选的,显示面板2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手表、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背光模组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加补偿光源、并且补偿光源的第一出光面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式,在不改变背光模组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当侧入式光源点亮时,补偿光源能够一起点亮,从而避免或者降低由于凹陷结构导致的第一区域较暗的情况,补偿第一区域的亮度,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提高背光模组出光的均一性,改善背光模组的出光性能,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