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735发布日期:2019-08-31 02:3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包括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而成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非显示侧、且用于提供光源的背光源(Back Light Unit;BLU);其中,背光源包括:灯条(Light Bar)、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背板(Back Cover)和膜片。

目前,为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常采用侧入式背光源,即将灯条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进一步地,随着市场对窄边框产品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还通过按压的方式将灯条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贴合,以将灯条与导光板组装在一起,在此组装过程中,常因导光板组装不规范而导致导光板与灯条的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亮度偏暗,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显示效果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出光面与底面,以及连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其中,

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侧具有凹槽,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凹槽中,用于向背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发光。

优选的是,还包括:支撑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光源连接,用于支撑光源。

优选的是,沿着凹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组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支撑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多个卡合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相互连接,以组成一个封闭图形,所述第三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封闭图形中,且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为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弹性件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端为第二支撑件与第二弹性件连接的位置;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卡合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卡合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卡合连接;其中,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固定组件的卡合件与第二固定组件的卡合件构成一组卡合组件,支撑组件与不同组的卡合组件连接,用以改变所述光源在所述凹槽内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卡合件的形状包括三角形。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卡合件的材料均包括:金属材料、锌铝合金、聚丙烯。

优选的是,还包括:沿着所述出光面指向所述底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光源两相对侧的反射膜。

优选的是,反射膜的材料包括银。

优选的是,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其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锌铝合金、聚丙烯。

优选的是,所述光源包括:LED灯条。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第一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光源、柔性电路板、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导光板;2、灯珠;3、支撑组件;4、第一固定组件;41、第一支撑件;42、第二支撑件;43、第一弹性件;44、第二弹性件;45、第三支撑件;46、卡合件;5、第二固定组件;6、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光源包括:LED灯条,如图1-3所示,该LED灯条由多个灯珠所组成。当然,本实施例的光源并不局限于LED灯条,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LED灯条;导光板1具有相对设置的出光面与底面,以及连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特别的是,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的入光面侧具有凹槽,LED灯条设置在凹槽中,用于向背离入光面的方向发光。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LED灯条是直接设置在导光板1的凹槽内的,这样一来,即可省去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挤压的方式将LED灯条与导光板1组装在一起的步骤,从而避免了LED灯条与导光板1互相挤压所导致的,LED灯条受损的情况;同时,还避免了因导光板1与LED灯条的组装不规范所导致的,导光板1与LED灯条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组件3,其设置在凹槽内,且与LED灯条连接,用于支撑LED灯条。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LED灯条是通过设置在支撑组件3上,以设置在导光板1的凹槽内的,该种结构设置增强了LED灯条在导光板1中的稳定性。

为便于清楚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意图,以下对支撑组件3与凹槽的连接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的,如图1所示,沿着凹槽的长度方向,导光板1的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5;支撑组件3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组件4连接,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组件5连接。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通过与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固定组件4、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固定组件5相连接的方式,以设置在导光板1的凹槽中。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组件5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件43、第二弹性件44,第三支撑件45,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件42上的多个卡合件46。

具体的,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第一弹性件43、第二弹性件44相互连接,以组成一个封闭图形,第三支撑件45设置在该封闭图形中,且第三支撑件45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端为第一支撑件41与第一弹性件43连接的位置,第二连接端为第二支撑件42与第二弹性件44连接的位置;第一固定组件4的第一支撑件41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二固定组件5的第一支撑件41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固定组件4的卡合件46与支撑组件3的第一端卡合连接,第二固定组件5的卡合件46与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卡合连接;其中,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固定组件4的卡合件46与第二固定组件5的卡合件46构成一组卡合组件,支撑组件3与不同组的卡合组件连接,用以改变LED灯条在凹槽内的位置。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3通过与第一固定组件4中的卡合件46、第二固定组件5中的卡合件46相连接的方式,以设置在导光板1的凹槽中。在此应当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由于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固定组件4的卡合件46与第二固定组件5的卡合件46可构成一组卡合组件,且支撑组件3能够与不同组的卡合组件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3在凹槽中的位置是可改变的,也即设置在支撑组件3上的LED灯条在凹槽内的位置也是可改变的。此时,需要说明的是,LED灯条在凹槽内的位置一旦发生变化,该LED灯条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相应的,A/P值(即LED灯条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距离,与LED灯条中任意两相邻灯珠2之间的距离(即图3中示出的距离P)的比值)也会变化,其中,A/P值较小时,显示面板在进行显示时,其上极易出现明暗相间的细纹,该细纹极易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为解决前述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情况,调整支撑组件3在凹槽中的位置,也即调整LED灯条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距离,以此来调整A/P的值的大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出现明暗相间的细纹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增强用户使用该显示面板的体验度。

具体的,以下对调整支撑组件3在凹槽中的位置的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当需要缩短LED灯条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距离时,只需将支撑组件3向凹槽的内部进行按压,以将支撑组件3放进凹槽中即可。具体的,由于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组件5的上下两侧分别是由第一弹性件43、第二弹性件44所制成,因此,在将支撑组件3往凹槽内部的方向进行按压时,该压力会使第一固定组件4中的第一弹性件43、第二弹性件44向内弯曲,以及会使第二固定组件5中的第一弹性件43、第二弹性件44向内弯曲,从而带动第一固定组件4中的第二支撑件42向第一支撑件41运动,以及带动第二固定组件5中的第二支撑件42向第一支撑件41运动,此时,第一固定组件4与第二固定组件5之间的间距增大,支撑组件3即可被推进凹槽内部。

当需要增大LED灯条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距离时,只需控制支撑组件3向背离凹槽内部的方向进行运动即可。具体的,分别向第一固定组件4中的第一弹性件43、第二固定组件5中的第一弹性件43施加一个压力,以使第一固定组件4中的第一弹性件43、第二固定组件5中的第一弹性件43均向内弯曲。此时,很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固定组件4和第二固定组件5靠近第一弹性件43的一侧(也即凹槽的开口端处),第一固定组件4和第二固定组件5之间的距离增大,此时,支撑组件3即可向背离凹槽内部的方向进行运动。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卡合件46的形状包括三角形。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卡合件46可以为倒立的直角三角形,其中,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与第二支撑件42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边则用于承载支撑组件3。当然,本实施例的卡合件4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三角形,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简化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优选的,第一固定组件4的第一支撑件41与第一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固定组件5的第一支撑件41与第二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二支撑件42、第三支撑件45、卡合件46的材料均包括:金属材料、锌铝合金、聚丙烯。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这样一来,当第二支撑件42、第三支撑件45,以及卡合件46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制备之后,其也将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增强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的强度。

为避免LED灯条所发出的光从导光板1侧面射出,降低光的利用率,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沿着出光面指向底面的方向,设置在LED灯条两相对侧的反射膜。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反射膜的材料包括银。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6,其设置在LED灯条与支撑组件3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支撑组件3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锌铝合金、聚丙烯。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3还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综上,由于本实施例的LED灯条是直接设置在导光板1的凹槽内的,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挤压的方式将LED灯条与导光板1组装在一起的步骤,进而避免了LED灯条与导光板1互相挤压所导致的,LED灯条受损的情况;同时,还避免了因导光板1与LED灯条的组装不规范所导致的,导光板1与LED灯条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LED灯条主要是通过支撑组件3以设置在导光板1的凹槽内,其中,该凹槽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组件5,该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组件5上均设置有多个卡合件46,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固定组件4的卡合件46与第二固定组件5的卡合件46构成一组卡合组件,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3与不同组的卡合组件连接,以实现支撑组件3在凹槽内的位置可调,也即实现LED灯条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距离可调,从而实现对A/P的值的调整,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出现明暗相间的细纹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增强用户使用该显示面板的体验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1的背光模组。

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故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其中,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或者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例如:液晶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