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及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656发布日期:2019-11-12 22:24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及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视力矫正眼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及双视区近视防控镜。



背景技术:

近视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能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其中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称为曲率性近视)。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

目前,当近视发生后,常规的是佩戴近视眼镜。戴镜后, 虽解除了视远问题, 但在近距离读写时近视镜片却使物象焦点更加后移, 恰恰加重了近距离用眼的负担, 从而加剧近视的发展, 这就导致戴镜促使视近作业用眼负担加重, 进而造成视力进一步下降, 而后更换更高度的近视镜片的恶性循环, 从而使近视不断加深,尤其调节力很强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近视后佩戴近视眼镜不能有效地控制近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能更好的矫正视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该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可使调节放松,解决调节与集合的矛盾,有效控制眼轴延长,对调节性及混合性近视有防控作用,对轴性近视,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发展,从而避免了因近视后佩戴近视眼镜而不能有效地控制近视的进一步发展的弊端,使青少年在学习同时,实现双眼望远放松状态,达到学治同步;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是:所述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包括圆状的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的沿左右延伸的中心线为分界线,所述分界线将镜片本体分为上功能区和下功能区,所述上功能区为用于看远处目标的视远区,所述下功能区为用于看近处目标的视近区,所述视远区为+3.0~+4.0D的凸透镜,所述视近区为+1.0~+1.5D的凸透镜,所述视远区和视近区的折射率均为1.5~1.6;所述镜片本体的直径为50~60mm,阿贝数为34.7;所述镜片本体的中心厚度≥1mm。

所述镜片本体的直径为55mm。

所述视远区为+3.0 D的凸透镜,所述视近区为+1.5D的凸透镜。

所述视远区和视近区的折射率均为1.5。

所述镜片本体的中心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双视区近视防控镜,包括镜腿和镜框,所述镜框上安装有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所述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包括圆状的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的沿左右延伸的中心线为分界线,所述分界线将镜片本体分为上功能区和下功能区,所述上功能区为用于看远处目标的视远区,所述下功能区为用于看近处目标的视近区,所述视远区为+3.0~+4.0D的凸透镜,所述视近区为+1.0~+1.5D的凸透镜,所述视远区和视近区的折射率均为1.5~1.6;所述镜片本体的直径为50~60mm,阿贝数为34.7;所述镜片本体的中心厚度≥1mm。

所述镜片本体的直径为55mm。

所述视远区为+3.0 D的凸透镜,所述视近区为+1.5D的凸透镜。

所述视远区和视近区的折射率均为1.5。

所述镜片本体的中心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镜片本体设有上、下两个功能区,即视远区和视近区,视远区和视近区的结合使用,有助于眼睛内部晶状体、睫状体及眼扩肌的调节,减少眼睛内在的自我调节与集合,并起到缓解眼睛疲劳,使得抑制近视度数增加、预防和控制假性近视的效果更加明显。尤其是下功能区即视近区的使用,使青少年在读写学习中不知不觉即可达到预防和控制近视之功效,克服了常规佩戴近视眼镜的弊端。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屈光不正者,也适用于视力正常人,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双视区近视防控镜包括镜腿1和镜框2,镜框2上安装有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包括镜片本体3,镜片本体3呈圆状,镜片本体3的沿左右延伸的中心线30为分界线,分界线将镜片本体3分为上、下两个功能区,两个功能区分别为上功能区和下功能区。上功能区为视远区31,用于看远处目标(5m以外的目标);下功能区为视近区32,用于看近处目标(读写时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视远区31为+3.0D的凸透镜,视近区32为+1.5D的凸透镜。视远区31和视近区32的折射率均为1.5。

本实施例中,镜片本体3的直径为55mm,阿贝数为34.7。镜片本体3的中心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根据雾视疗法的原理,并把远雾视疗法和近雾视疗法相结合,通过对镜片本体3上的上、下两个功能区,即视远区21和视近区32的结合使用,近视患者在看物体时,物体发射的光线经凸透镜收敛,经晶状体聚焦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成像模糊不清,眼前产生“云雾”的感觉,由于人眼的生理性适应功能,会自动通过神经反射调节睫状肌放松,使睫状肌肌环变大,睫状韧带牵引晶状体,晶状体张力减小,变薄,凸度变小,使像点后移至视网膜成较清晰图像。

本实用新型的近视防控机理:用视远区31看远处时(5M以外),视物模糊,眼前产生“云雾”的感觉,眼睛要想看清远处的模糊目标,必然强迫睫状肌放松,从而起到提升视力的作用。用视近区31看近处时,则替代睫状肌的调节甚或迫使睫状肌反向调节, 强制放松睫状肌, 促使成象交点前移, 解除近距离用眼负担。由于正常人眼在33cm处近目标所需调节为+3.0D,此时带上+1.5D的眼镜,那么在读写时会减少+1.5D的调节负担,睫状肌的紧张度大为降低,肌肉的痉挛大为减少,晶状体曲率变小、变平,角膜也变平,消除了屈光性近视。并且,佩戴本实用新型时相当于眼前置一个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因光线向底部屈折,注视目标必须放松集合,故双内直肌需放松,减少了对眼球壁的压迫,阻止眼轴加长,可阻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既可防止和治疗假性近视,又可防止向真性近视的发展。在使用本本实用新型时,视远区和视近区配合使用更能加强预防及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作用,只需学习和治疗时配戴,,平时不戴, 易于做到长期坚持, 巧妙地在学习和休息时治疗近视, 使视力逐步得到恢复和提高, 避免了其他疗效因学习而抵消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使用视远区31远眺(至少5M),每日至少1次,每次至少15分钟;平素看书写作业时使用视近区31,视物距离约为33cm,以能看清字体为标准。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镜片本体的之间也可为50mm、60mm。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视远区也为可+4.0D的凸透镜,所述视近区也可为+1.0的凸透镜;所述视远区和视近区的折射率也可均为1.6。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镜片本体的中心厚度为1mm、1.1mm、1.3mm等除1.2mm而大于1mm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的实施例与上述一种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的各实施例中的双视区近视防控镜片的实施例相同,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临床试验

试验例1:

选取视力正常的青少年100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视区近视防控镜12个月后,效果对比如下:

正常组效果比较

试验例2:

选取近视的青少年240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视区近视防控镜12个月后,效果对比如下:

近视组效果比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