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5696发布日期:2020-02-18 13: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窥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是采用在背光模组中设置防窥膜实现将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出光角度控制在比较小的角度范围内。这种结构的显示模组无法实现防窥态(即出光角度范围较小的状态)与非防窥态(即出光角度范围比较大的状态)之间的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无法实现防窥态与非防窥态之间切换的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一种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匀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匀光板的板面一侧的多个发光件,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灯罩,每个所述发光件对应一个灯罩,所述灯罩具有一出光口,所述灯罩内侧表面至少部分区域为反光面,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能够相对运动;所述发光件与所述灯罩配置为:当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的相对运动至第一状态时,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整体的出光角度为第一出光角度,当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的相对运动至第二状态时,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整体的出光角度为第二出光角度,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顶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出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出光角度。

可选地,所述发光件相对所述匀光板固定设置,所述灯罩至少能够在所述匀光板的法线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区域呈矩形,所述矩形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边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对边,所述灯罩的出光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灯罩对应多个发光件,所述灯罩对应的发光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灯罩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可选地,当所述发光件与对应的灯罩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每个所述灯罩还能够围绕该灯罩对应的一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每个所述灯罩分别对应一个灯罩支架,所述灯罩支架包括第一转轴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转轴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匀光板的方向移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且转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与对应的灯罩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连接至对应灯罩的相同位置;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桁架,所述连接部还与所述桁架转动连接且其转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桁架连接至对应连接部的相同位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灯罩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桁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均朝向所述第一转轴,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一个所述桁架。

可选地,所述灯罩相对所述背光模组固定设置,所述发光件至少能够在垂直于所述匀光板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匀光板背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摄像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摄像单元用于采集所述显示面板前方的图像,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判断用户相对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并控制所述灯罩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旋转以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处于非防窥态时发光件与灯罩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处于防窥态时发光件与灯罩的位置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处于背光模组处于防窥态且出光方向倾斜状态时发光件与灯罩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控制灯罩处于图4所示状态的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7为控制灯罩处于图5所示状态的实现方式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背板;11、发光件;12、灯板;13、灯罩;14、匀光板;151、第一转轴;152、第一连接杆;153、第二连接杆;16、桁架;21、显示面板;22、上偏光片;23、下偏光片;24、摄像单元;1000、用户;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匀光板14以及位于匀光板14的板面一侧的多个发光件11。该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匀光板14用于将分散的发光件11所发出的光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以提供给被动显示类型的显示面板21(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图6示出了该背光模组的一个应用场景。

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灯罩13,每个发光件11对应一个灯罩13,灯罩13具有一出光口,灯罩13内侧表面至少部分区域为反光面,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能够相对运动。发光件11与灯罩13配置为:当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的相对运动至第一状态时,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整体的出光角度为第一出光角度,当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的相对运动至第二状态时,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整体的出光角度为第二出光角度,第一状态下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状态下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顶端之间的距离,第一出光角度大于第二出光角度。

灯罩13用于收拢发光件11所发出的光。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设置灯罩13的形状。容易理解,当发光件11距离灯罩13较远时,灯罩13对发光件11所发出的光的收拢作用较小或者没有,而当发光件11距离灯罩13较近时,灯罩13对发光件11所发出的光的收拢作用较明显。如此,实现了背光模组所发出的光的出光角度的可控调整。如将该背光模组与被动显示性的显示面板21(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配合时,能实现显示在大视角和窄视角之间切换,即实现了非防窥显示与防窥显示之间的切换。

图3所示的状态例如是第一状态,此时灯罩13对发光件11发出的光没有影响,发光件11与对应灯罩13整体的出光角度例如是150°。图4所示的状态例如是第二状态,此时灯罩13对发光件11发出的光进行收拢,发光件11与对应灯罩13整体的出光角度例如是90°。

可选地,发光件11相对匀光板14固定设置,灯罩13至少能够在匀光板14的法线方向上移动。即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以背光模组水平朝上放置的状态进行说明,通过驱动灯罩13上下移动实现发光件11与灯罩13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灯罩13相对匀光板14固定设置,发光件11至少能够在匀光板14的法线方向上移动。即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以背光模组水平朝上放置的状态进行说明,通过控制发光件11的上下移动实现发光件11与灯罩13之间行对距离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发光件11作为可动的部件还是灯罩13作为可动的部件亦或二者均为可动部件,都需要有动力源驱动这些可动的部件的运动。通常可利用诸如手机中的电机作为动力源。需要电机通过传动部件(未示出)与这些可动部件相连。当然,为此需要在背板10设置开口从而允许这些传动部件将这些可动部件与电极相连。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这些可动部件上增设磁性部件,从而可通过诸如手机主板上的线圈提供可控的磁场来控制这些磁性部件的运动,从而带动背光模组中的这些可动部件的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可做出灵活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以下部分以发光件11相对于匀光板14固定,而灯罩13可运动为例进行介绍。

可选地,参见图2,背光模组的出光区域呈矩形,该矩形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对边和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对边,灯罩13的出光口沿第一方向d1延伸,每个灯罩13对应多个发光件11,灯罩13对应的发光件11沿第一方向d1排布,灯罩13沿第二方向d2排布。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一排发光件11作为一个整体,每个灯罩13的运动会影响一排发光件11发出的光的出光角度。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为每一个发光件11单独配备一个灯罩13,各灯罩13彼此独立受控。如此,会增加控制这些灯罩13的传动装置设计的复杂度。

可选地,当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处于第二状态时,每个灯罩13还能够围绕该灯罩13对应的一第一轴线旋转,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d1。即例如通过设计从电机到灯罩13之间传动结构的特性,使得灯罩13能够旋转,从而改变发光件11所发出的光的指向,由此实现显示的显示方向的控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灯罩13仅具有一个旋转轴,对应的防窥的方向也是在一个平面内调整。例如以图1当前视角,可以灵活调整显示的出光朝左或者朝右。当然,灯罩13的转动的控制也可是在更大的维度内进行控制,由此导致传动部件的设计会更复杂。以显示装置平放于桌面而用户1000围坐四周的状态进行说明,显示的出光的方向例如可以是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调整。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7,每个灯罩13分别对应一个灯罩13支架,灯罩13支架包括第一转轴151和连接部,第一转轴151能够沿垂直于匀光板14的方向移动,连接部与第一转轴151转动连接且转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连接部与对应的灯罩13固定连接,每个连接部连接至对应灯罩13的相同位置;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桁架16,连接部还与桁架16转动连接且其转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每个桁架16连接至对应连接部的相同位置。

第一转轴151能够沿垂直于匀光板14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灯罩13与对应的发光件11在垂直于匀光板14的方向上的距离的调整。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实现防窥显示与非防窥显示之间的调整。连接部的转动能够带动灯罩13的转动,从而实现出光方向的改变。以图7当前视角为例,相对于图6所示状态,灯罩13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转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特别地,所有连接部的转动是通过桁架16统一控制的,由于各个连接部所处的周边环境均相同,各连接部的转动是同步的,在同一时刻各灯罩13的朝向也是相同的。从而实现所有发光件11与灯罩13配合的整体的出光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状态下,还可以同步调整发光件11的朝向,但这会造成背光模组机械系统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大。通常,发光件固定设置在灯板12上。可通过控制灯板12转动从而带动发光件11转动。

可选地,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152,第一连接杆152的第一端朝向第一转轴151,第一连接杆152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灯罩13固定连接。相对而言,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杆152比设置一个连接杆更能保证各灯罩13转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桁架16的数量为两个,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153,各第二连接杆153的第一端均朝向第一转轴151,各第二连接杆15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一个桁架16。相对而言,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杆153比设置一个第二连接杆153更能保证各灯罩13朝向的一致性。

当然,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连接杆152和第二连接杆153之间呈直角排布,二者之间形成的夹角不限于直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灯罩13相对于背光模组固定设置,而发光件11可动的实施方式中,在防窥状态下,发光件11沿前述的第二方向d2移动也会对显示光的朝向造成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1以及根据实施例1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21位于匀光板14背向发光件11的一侧。

具体地,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中还示出了上偏光片22和下偏光片23。

具体的,该显示装置可为液晶显示模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该显示装置可在防窥态与非防窥态之间切换,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窥状态下的显示的光的朝向也是能够调整的。

可选地,参见图9,在背光模组满足:当发光件11与对应的灯罩13处于第二状态时,每个灯罩13还能够围绕该灯罩13对应的一第一轴线旋转,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d1的情况下,显示装置还包括摄像单元24和控制单元(未示出),摄像单元24用于采集显示面板21前方的图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图像判断用户1000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方向并控制灯罩13在第二状态下旋转以使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朝向用户1000。如此,可以在用户1000移动的过程中,显示的出光始终朝向用户1000。当然,对于如何从图像中分辨出特定的用户1000,并分析出用户1000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方向,这些在现有的图像分析技术中已能够实现,本实施例并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