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9398发布日期:2020-04-24 20:5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主要是由位于前端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后端的背光模块所组成,而背光模块依照入光方式不同可区分为侧入式入光模块与直下式入光模块两种。以侧入式的背光模块为例,通常包括一导光板及多个位于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光源,由光源发出的点状光线,透过导光板转换成为均匀的面状光线,由此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平面光源。

导光板是背光模块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是通过在透明板材的一个面印刷网点油墨制得,然后配合侧入式的光源,在通常状态下,如图1~3所示,导光板1表面平整光滑,导光板1的一端面印刷均匀的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网点油墨6,光源2发出的光线,透过导光板1转换成为均匀的面状光线。

然而,导光板按材质可分为亚力克导光板和玻璃导光板,对于玻璃导光板来说,如图4~6所说,由于部分玻璃成型后表面会形成若干条拉伸条纹3,第二网点油墨6印刷后,当光源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拉伸条纹3位置时,光线汇聚,在拉伸条纹3正上方的位置容易聚光,从而影响画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模组,出光光线均匀,导光效果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导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边一侧的光源,所述导光板上端面为出光面,下端面为导光面,所述导光面上具有n个成型后所形成的拉伸条纹,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所述拉伸条纹的区域划分出第一网点区域,在所述导光面的其余区域划分为第二网点区域,所述第一网点区域内印刷有若干呈随机分布的第一网点油墨,所述第一网点油墨呈拉伸状结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的拉伸方向与所述拉伸条纹形成的角度为45°~90°,所述第二网点区域内印刷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网点油墨。

具体的,所述导光板为玻璃导光板。

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的单个面积为0.1μm2~2μm2,所有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在所述第一网点区域内的覆盖率为40%~70%。

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的拉伸方向与所述拉伸条纹形成的角度为90°。

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为椭圆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二网点油墨呈圆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模组,在拉伸条纹的区域划分出第一网点区域,在第一网点区域内印刷有若干呈随机分布的、呈拉伸状结构的第一网点油墨,能够将该位置的入射光线打散,从而避免了对应于拉伸条纹正上方位置产生的聚光现象,使得出光面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导光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通常状态下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导光板成型后表面平整光滑。

图2为在图1的导光板一端面印刷第二网点油墨后,配合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光线模拟图。

图4为

本技术:
使用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导光板成型后表面具有多个拉伸条纹。

图5为在图4的导光板一端面印刷第二网点油墨后,配合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光线模拟图。

图7为在图4的导光板一端面的第一网点区域内印刷第一网点油墨、第二网点区域内印刷第二网点油墨后,配合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7的光线模拟图。

图10为图9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导光板1、出光面11、导光面12、光源2、拉伸条纹3、第一网点区域4、第一网点油墨5、第二网点油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7-10所示:

一种导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以及位于导光板1入光边一侧的光源2,导光板1上端面为出光面11,下端面为导光面12,导光面12上具有n个成型后所形成的拉伸条纹3,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拉伸条纹3的区域划分出第一网点区域4,在导光面12的其余区域划分为第二网点区域,第一网点区域4内印刷有若干呈随机分布的第一网点油墨5,第一网点油墨5呈拉伸状结构,第一网点油墨5的拉伸方向与拉伸条纹3形成的角度为45°~90°,第二网点区域内印刷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网点油墨6。

优选地,导光板1为玻璃导光板1,由于玻璃材料在加工过程需要经过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在池炉中熔制过程中,特别是池炉中突然缩小的地方容易形成涡流,每一个独立的涡流中所溶解的物质就可能不同,该位置形成的虽然是暂时的玻璃层,但交界处容易形成条纹,因而次品的玻璃板表面大多具有拉伸条纹3,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次品玻璃板,改善由于拉伸条纹3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有必要。

优选地,第一网点油墨5的单个面积为0.1μm2~2μm2,为了使第一网点油墨5在第一网点区域4具有较好的光扩散效果,所有的第一网点油墨5在第一网点区域4内的覆盖率为40%~70%。

优选地,由于拉伸条纹3位置会产生聚光效果,即光线多为靠向内侧聚拢,为了使该位置的光线靠向外侧发散,从而减少聚光,可将第一网点油墨5设计成呈拉伸状的结构,并且,为了使该位置的光发生效果更佳,第一网点油墨5的拉伸方向与拉伸条纹3形成的角度为90°。

优选地,第一网点油墨5为椭圆形结构。

优选地,第二网点油墨6呈圆形或矩形。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1)入光边一侧的光源(2),所述导光板(1)上端面为出光面(11),下端面为导光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面(12)上具有n个成型后所形成的拉伸条纹(3),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所述拉伸条纹(3)的区域划分出第一网点区域(4),在所述导光面(12)的其余区域划分为第二网点区域,所述第一网点区域(4)内印刷有若干呈随机分布的第一网点油墨(5),所述第一网点油墨(5)呈拉伸状结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5)的拉伸方向与所述拉伸条纹(3)形成的角度为45°~90°,所述第二网点区域内印刷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网点油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为玻璃导光板(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点油墨(5)的单个面积为0.1μm2~2μm2,所有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5)在所述第一网点区域(4)内的覆盖率为4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点油墨(5)的拉伸方向与所述拉伸条纹(3)形成的角度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点油墨(5)为椭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点油墨(6)呈圆形或矩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边一侧的光源,所述导光板上端面为出光面,下端面为导光面,所述导光面上具有n个成型后所形成的拉伸条纹,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所述拉伸条纹的区域划分出第一网点区域,在所述导光面的其余区域划分为第二网点区域,所述第一网点区域内印刷有若干呈随机分布的第一网点油墨,所述第一网点油墨呈拉伸状结构,所述第一网点油墨的拉伸方向与所述拉伸条纹形成的角度为45°~90°,所述第二网点区域内印刷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网点油墨。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模组,出光光线均匀,导光效果优异。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张宽;周富强;汪剑飞;向雄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