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9383发布日期:2020-04-24 20:53阅读:10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材料设计开发及制造行业,特别涉及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



背景技术:

amoled面板表面需要贴附一层圆偏光片,用于抑制amoled面板对于环境光的反射,oled面板息屏状态下全波段光线反射率越低,代表面板显示效果越佳,在复杂光环境下可视性越好,息屏不点亮时,面板越接近纯正黑态,越会带来更高级的视觉感官体验,目前主流amoled用圆偏光片有效结构设计如下:

该工艺有如下缺陷需要克服:

工序繁复,四分之一波片在切接过程中极易造成品质不良;

大量手动操作介入,贴合精度与品质保证性较差;

成品卷材完整性不足,表面以固定频次出现的接缝将造成利用率损失;

整体加工效率较低,单位产出不高。

产品有效结构胶厚,难以满足高端柔性oled面板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定向延伸”制作的二分之一波片与四分之一波片,采用与pva薄膜直接“内贴附”的工艺制程,直接加工为oled用圆偏光片。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包括线偏光片、二分之一波片、压敏胶、四分之一波片、圆偏光片,所述线偏光片由tac薄膜与pva薄膜组成,其中tac薄膜通过pvc薄膜与二分之一波片连接,二分之一波片通过压敏胶粘贴在四分之一波片上,四分之一波片底部通过压敏胶粘贴在圆偏光片粘贴。

作为优选,所述tac薄膜表面采用硬化处理。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贴合图。

图中,线偏光片1、二分之一波片2、压敏胶3、四分之一波片4、圆偏光片5、tac薄膜6、pva薄膜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包括线偏光片1、二分之一波片2、压敏胶3、四分之一波片4、圆偏光片5,所述线偏光片1由tac薄膜6与pva薄膜7组成,其中tac薄膜6通过pvc薄膜7与二分之一波片2连接,二分之一波片2通过压敏胶3粘贴在四分之一波片4上,四分之一波片4底部通过压敏胶3与圆偏光片5粘贴,所述tac薄膜6表面采用硬化处理。

实际工作时,直接将表面硬化处理后的tac薄膜6与pva薄膜7结合在一起形成线偏光片1,然后将线偏光片1分别与二分之一波片2以及四分之一波片4进行直接贴合,然后与圆偏光片5进行粘贴。

该实用新型将具备以下优点:

工序简单,多层膜材无需引入额外手动工序加工即直接贴合,提升整体产出效率;

无大量手动操作介入,直接贴合精度与品质保证性较好;

成品卷材表面无接缝,不会造成利用率损失;

省去一层tac薄膜结构,降低单位成本;

有效厚度减薄20%;

反射率、视角、色偏各项性能可满足高端客户需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包括线偏光片(1)、二分之一波片(2)、压敏胶(3)、四分之一波片(4)、圆偏光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偏光片(1)由tac薄膜(6)与pva薄膜(7)组成,其中tac薄膜(6)通过pvc薄膜(7)与二分之一波片(2)连接,二分之一波片(2)通过压敏胶(3)粘贴在四分之一波片(4)上,四分之一波片(4)底部通过压敏胶(3)与圆偏光片(5)粘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tac薄膜(6)表面采用硬化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贴附COP位相差膜的OLED用圆偏光片,包括线偏光片、二分之一波片、压敏胶、四分之一波片、圆偏光片,所述线偏光片由TAC薄膜与PVA薄膜组成,其中TAC薄膜通过PVC薄膜与二分之一波片连接,二分之一波片通过压敏胶粘贴在四分之一波片上,四分之一波片底部通过压敏胶粘贴在圆偏光片粘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裴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怡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