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片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9378发布日期:2020-04-24 20: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光片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光片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oled显示面板中一般包含金属层,例如,顶发光oled显示面板中的阳极,底发光oled显示面板中的阴极等。而为了降低金属层的表面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可在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设置偏光片。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偏光片弹性模量高,脆性大,不利于弯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光片和显示面板,能够降低偏光片的厚度和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偏光片,包括:

层叠设置的偏光结构和第一粘结层,以及围设在所述偏光结构侧面的第二粘结层;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分别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所述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

其中,所述偏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和相位差层。

其中,所述偏光结构还包括第三粘结层,所述第三粘结层位于所述线偏光膜与所述相位差层之间,所述第三粘结层与所述第二粘结层接触,且所述第三粘结层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所述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

其中,所述相位差层包括层叠设置的1/4相位差膜、1/2相位差膜,所述1/2相位差膜相对所述1/4相位差膜靠近所述线偏光膜,所述1/4相位差膜、所述1/2相位差膜之间设置有抗干扰层。

其中,所述抗干扰层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所述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

其中,所述抗干扰层为非晶硅层。

其中,所述阻水颗粒包括三醋酸纤维素、环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相位差层远离所述线偏光膜一侧的第四粘结层,所述第四粘结层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相接触,且所述第四粘结层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所述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偏光片。

其中,还包括封装层,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偏光结构之间的非晶硅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偏光结构、第一粘结层,以及围设在偏光结构侧面的第二粘结层,且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光学胶种的阻水颗粒。上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设计方式,不仅可以将偏光结构中各个功能层的位置固定,还可以降低外部水分和空气对偏光结构的侵蚀,进而达到延长偏光片使用寿命的目的。此外,该设计方式相当于将传统偏光片中的保护层和胶层合二为一,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偏光片的厚度的目的;且由于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质软,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可以降低偏光片的刚性,进而有利于弯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偏光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偏光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偏光结构10和第一粘结层12,以及围设在该偏光结构10侧面的第二粘结层14;其中第一粘结层12和第二粘结层14分别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该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胶具有无色透明、较高的光透过率、良好的粘结性、固化后收缩性小等优点;光学胶可以为天然树脂光学胶或合成树脂光学胶。阻水颗粒包括三醋酸纤维素、环烯烃聚合物中至少一种。阻水颗粒的粒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且其形状可以规则(例如,球体、椭球体、立方体等)或者不规则。上述第一粘结层12和第二粘结层14的设计方式,不仅可以将偏光结构10中各个功能层的位置固定,还可以降低外部水分和空气对偏光结构10的侵蚀,进而达到延长偏光片使用寿命的目的。此外,该设计方式相当于将传统偏光片中的保护层和胶层合二为一,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偏光片的厚度的目的;且由于第一粘结层12和第二粘结层14质软,第一粘结层12和第二粘结层14可以降低偏光片的刚性,进而有利于弯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将光学胶进行分子改性,使其本身具有阻水性能,从而降低阻水颗粒的填充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光结构10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100和相位差层102。线偏光膜100是偏光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同时也影响偏光片的色调和光学耐久性。线偏光膜100的材质可以为聚乙烯醇等,例如,可以通过聚乙烯醇薄膜染色和拉伸后形成线偏光膜100。当偏光片应用于显示面板时,由于光线经过显示面板的各个功能层后会发生多次折射,引起光干涉,进而影响显示效果。因此,一般需要引入相位差层102对此进行光学补偿,以降低光干涉对显示色彩的影响。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1,偏光结构10还可以包括第三粘结层104,位于相位差层102与线偏光膜100之间。该第三粘结层104与第二粘结层14接触,且第三粘结层104也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该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该第三粘结层104的设计不仅可以利用光学胶的粘性使得相位差层102和线偏光膜100的连接更为紧密,并且第三粘结层104与第二粘结层14相接触,在线偏光膜100周围构成密封空间,可以利用阻水颗粒的阻水性能更好地降低外部水分和空气对线偏光膜100的侵蚀。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线偏光膜100两侧的第一粘结层12和第三粘结层104中阻水颗粒的含量大于第二粘结层14中阻水颗粒的含量。此处所说的阻水颗粒的含量可以是平均质量含量,也可以是平均体积含量。一般而言,阻水颗粒的含量越高,阻水性能越好,但相应的光学胶的粘性下降。而上述设计方式可以很好地平衡阻水性和粘性,且降低阻水颗粒的用量,降低成本。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对线偏光膜100的阻水阻氧保护,第二粘结层14中阻水颗粒各个位置的含量可以各不相同;例如,第二粘结层14与线偏光膜100接触的区域的阻水颗粒的含量大于其他区域中阻水颗粒的含量。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再次参阅图1,上述相位差层102包括层叠设置的1/4相位差膜1020、1/2相位差膜1022;其中,1/2相位差膜1022相对1/4相位差膜1020靠近线偏光膜100,1/4相位差膜1020、1/2相位差膜1022之间设置有抗干扰层1024;其中,该抗干扰层1024可以降低1/2相位差膜1022与1/4相位差膜1020之间的极性干扰。且该1/2相位差膜1022与1/4相位差膜1020联用的方式可以使得后续形成的显示面板一体黑效果更好;即后续形成的显示面板的盖板的边缘为黑色,显示区不点亮时也为黑色,该相位差层102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盖板边缘与显示区之间黑色过渡不明显。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位差层102也可仅包括1/4相位差膜1020、或者仅包括1/2相位差膜1022、或者包括多个1/4相位差膜1020、多个1/2相位差膜1022,以满足自然光反射光路与入射光路垂直,反射光被线偏光膜100阻止无法出射的需求。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抗干扰层1024中也可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该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以进一步降低外部水汽的侵蚀。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粘结层12中阻水颗粒的含量大于抗干扰层1024内阻水颗粒的含量。一般而言,阻水颗粒的含量越高,阻水性能越好,但相应的光学胶的粘性下降。而上述设计方式可以很好地平衡阻水性和粘性,且降低阻水颗粒的用量,降低成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抗干扰层1024也可为非晶硅层;该非晶硅层具有良好的粘结作用、较高的透光性以及抗干扰作用,且能够充分吸收渗入的水和氧。此外,请继续参阅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偏光片还可以包括第四粘结层16,位于相位差层102远离线偏光膜100一侧;第四粘结层16与第二粘结层14相接触,且第四粘结层16中包括光学胶和分散在该光学胶中的阻水颗粒。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粘结层16内阻水颗粒的含量可以较低。后续可以在该第四粘结层16以及第一粘结层12的一侧设置离型膜,以使得该偏光片可以独立流转。当在组装显示面板时,可将偏光片两侧的离型膜去除,将偏光片的第四粘结层16一侧与封装层贴合,将偏光片的第一粘结层12一侧与盖板贴合。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第四粘结层16,和/或,相位差层102,和/或,线偏光膜100,和/或,第一粘结层12,和/或,第二粘结层14由涂布方式形成。涂布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精度可控,可以使得各层之间结合更为紧密,密封性较好,不易被水汽入侵。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micro-oled显示面板等,该显示面板具体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偏光片1。

请继续参阅图2,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20,偏光片1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封装层20与偏光片1层叠设置,且按照封装层20、相位差层102、线偏光膜100的顺序依次层叠。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其他结构,例如,盖板22,与第一粘结层12远离偏光结构10一侧连接;柔性衬底,位于封装层20远离偏光结构10一侧;发光层,位于柔性衬底与封装层20之间,封装层20可以为有机-无机薄膜封装层等,且封装层20靠近偏光片的一侧为无机封装层,该无机封装层可以由氮化硅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2,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偏光片1包括第四粘结层16时,封装层20可通过该第四粘结层16与偏光片1固定连接。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与图2中显示面板的差异在于,图2中第四粘结层16更替为非晶硅层30,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非晶硅层30位于封装层20和偏光结构10之间;其中,非晶硅层30由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封装层20上形成。一方面,由于封装层20一般包含氮化硅无机层,非晶硅层30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形成于封装层20上时与封装层20中的氮化硅结合较为紧密;此外,由于非晶硅层30中存在大量的氢键,其与偏光结构10之间可以通过氢键连接,因此,非晶硅层30可以增强封装层20和偏光结构10之间的粘附力。另一方面,非晶硅层30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再一方面,非晶硅层30密度较低,非晶硅分子内有大量悬挂键和空洞,可以充分吸收渗入的水和氧,进而降低封装层20封装失效的概率。又一方面,非晶硅层30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例如,较高光吸收系数和较高折射率,因此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同时,非晶硅层30由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形成,制备工艺成熟,操作简单,且易于实现。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非晶硅层30也可直接位于图2中第四粘结层16与封装层20之间。下面从工艺制备流程方面,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作进一步说明。

以图2中显示面板为例,其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a、在第一离型膜的一侧表面涂布形成连续的第四粘结层16。

b、根据需求进行定位涂布,在第四粘结层16上涂布形成多个间隔排布的1/4相位差膜1020。

c、在第四粘结层16表面涂布形成抗干扰层1024,该抗干扰层1024覆盖多个1/4相位差膜1020以及相邻1/4相位差膜1020之间的间隔区域;此时抗干扰层1024的材质可以为掺杂有阻水颗粒的光学胶;而当抗干扰层1024的材质为非晶硅层时,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形成。

d、在抗干扰层1024表面对应多个1/4相位差膜1020的位置涂布形成多个1/2相位差膜1022。

e、在抗干扰层1024表面涂布形成第三粘结层104,且第三粘结层104覆盖多个1/2相位差膜1022以及相邻1/2相位差膜1022之间的间隔区域。

f、在第三粘结层104表面对应1/2相位差膜1022的位置涂布形成多个线偏光膜100。

g、在第三粘结层104表面涂布形成第一粘结层12,且第一粘结层12覆盖多个线偏光膜100以及相邻第一粘结层12之间的间隔区域。

h、在第一粘结层12一侧设置第二离型膜。

i、切割相邻线偏光膜100之间的区域,以获得单个偏光片;此时,偏光结构10侧边保留的粘结层形成第二粘结层1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先切割,后设置第二离型膜;

j、提供已经层叠设置完的柔性衬底、发光层、封装层20,去除第一离型膜,将第四粘结层16与封装层20贴合,去除第二离型膜,将盖板22与第一粘结层12贴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图2中显示面板的方式也可为其他。

例如:

a、在第一离型膜表面涂布形成连续的第四粘结层16。

b、根据需求进行定位涂布,在第四粘结层16表面涂布形成多个间隔排布的1/4相位差膜1020。

c、在对应1/4相位差膜1020的表面涂布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抗干扰层1024。

d、在对应抗干扰层1024的表面涂布形成1/2相位差膜1022;在对应1/2相位差膜1022表面涂布形成第三粘结层104。

e、在对应第三粘结层104表面涂布形成线偏光膜100。

f、在对应线偏光膜100表面涂布形成第一粘结层12。

g、在形成的相邻偏光片之间的间隔区域填涂形成第二粘结层14。

h、切割相邻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粘结层14,以获得单颗偏光片;

i、提供已经层叠设置完的柔性衬底、发光层、封装层20,去除第一离型膜,将第四粘结层16与封装层20贴合,去除第二离型膜,将盖板22与第一粘结层12贴合。

又例如:

a、在第一离型膜表面涂布形成连续的第四粘结层16。

b、根据图案化定位,在第四粘结层16表面涂布形成多个间隔排布的1/4相位差膜1020。

c、在相邻1/4相位差膜1020之间填涂第一子粘合层,且第一子粘合层与1/4相位差膜1020齐平。

d、在对应1/4相位差膜1020的表面涂布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抗干扰层1024。

e、在相邻抗干扰层1024之间填涂第二子粘合层,且第二子粘合层与抗干扰层1024齐平。

f、在对应抗干扰层1024的表面涂布形成1/2相位差膜1022。

g、在相邻1/2相位差膜1022之间填涂第三子粘合层,且第三子粘合层与1/2相位差膜1022齐平。

h、在对应1/2相位差膜1022表面涂布形成第三粘结层104。

i、在相邻第三粘结层104之间填涂第四子粘合层,且第四子粘合层与第三粘结层104齐平。

j、在对应第三粘结层104表面涂布形成线偏光膜100。

k、在相邻线偏光膜100之间填涂第五子粘合层,且第五子粘合层与线偏光膜100齐平。

l、在对应线偏光膜100表面涂布形成第一粘结层12。

m、在相邻第一粘合层12之间填涂第六子粘合层,且第六子粘合层与第一粘结层12齐平。

n、相邻偏光片之间的间隔区域填涂的第一子粘合层至第六子粘合层形成第二粘合层14;切割相邻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粘结层14,以获得单颗偏光片。

o、提供已经层叠设置完的柔性衬底、发光层、封装层20,去除第一离型膜,将第四粘结层16与封装层20贴合,去除第二离型膜,将盖板22与第一粘结层12贴合。

以图3中显示面板为例,其制备过程可以为:

a、先提供已经层叠设置完的柔性衬底、发光层、封装层20。

b、在封装层20上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形成非晶硅层30。

c、在非晶硅层30上采用涂布的方式形成1/4相位差膜1020。

d、在1/4相位差膜1020上涂布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抗干扰层1024。

e、在抗干扰层1024上涂布形成1/2相位差膜1022。

f、在1/2相位差膜1022上涂布形成第三粘结层104。

g、在第三粘结层104上涂布形成线偏光膜100。

h、在线偏光膜100上涂布形成第一粘结层12。

i、在第一粘结层12、偏光结构10的侧边涂布形成第二粘结层14。

j、在第一粘结层12一侧贴合盖板2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