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9306发布日期:2020-09-29 18: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网络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在房屋楼宇基本都需要网络全覆盖,且网络入户。一般的网络信号传输是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来实现的,而要实现光纤网络入户,就需要用到光分配网络(odn,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光分配网络是位于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lineterminal)和光网络终端(ont,opticalnetworkterminal)之间的光信号分配网络。光分配网络按端到端可分为馈线端、配线端和入户端,而入户端光传输节点通常由楼道分纤箱(fdb,floordistributionbox)和接入终端盒(atb,accessterminalbox)组成。楼道分纤箱是分纤箱的一种,是连接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的接口设备,通常部署在楼道内,起光纤分光、配线和入户等功能。

相关技术的分纤箱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分纤箱包括壳体01,壳体01上具有开口,且开口处可旋转连接有盖子02。通过盖子02旋转,可以将壳体01的开口盖住。当需要接入多个光缆时,打开盖子02,将光缆从壳体01的开口处伸入,连接到对应位置,连接完成后,将盖子02旋转,并将光缆接口保护起来,同时,盖子02上具有多个缺口021,缺口021可以使光缆穿过。参照图2,盖子02上设有卡勾022,壳体01对应卡勾022的位置设有卡槽011,在盖子02将壳体01的开口盖住时,卡勾022对应卡入卡槽011内,可以将盖子02和壳体01的相对位置固定,将分纤盒内部部件保护起来。

参照图2,卡勾022是与盖子02一体成型的,卡槽011也是直接开设在壳体01上的,卡勾022和卡槽011的卡接是通过结构自身的材料特性,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一定的形变,才能使卡勾022卡入对应的卡槽011内。同样,要解锁盖子02和壳体01的锁止状态时,也是需要强行施加外力,使卡勾022变形或者使整个盖子02变形,才能正常解锁。这样,长期多次使用,极易造成卡勾022和卡槽011处损坏,导致不能正常将盖子02和壳体01锁止;而且,由于解锁和锁止只能靠材料本身的变形,为了方便解锁和锁止,卡勾022和卡槽011的卡接可靠性不能做的太强,不然不能正常锁止和解锁。因此相关技术的分纤箱的盖子02和壳体01的卡接可靠性不高,且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连接装置,保护罩和盒体的卡接结构可靠性高,且不易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连接装置,包括:

盒体,盒体具有开口,盒体内靠近开口处设有活动组件,活动组件可相对于盒体运动;

保护罩,保护罩与盒体的开口处可旋转连接,活动组件与保护罩之间设有卡接结构;

保护罩相对于盒体旋转时可盖设在盒体的开口处,卡接结构用于将盒体和保护罩的相对位置固定;当操作活动组件相对于盒体运动时,卡接结构脱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连接装置,由于设置了活动组件,当需要将盒体和保护罩打开时,可以通过操纵活动组件相对于盒体运动,使盒体和保护罩之间的卡接结构脱开,进而可以打开保护罩。当然,当需要将盒体和保护罩卡接时,也可以通过操纵活动组件相对于盒体运动,使盒体和保护罩之间的卡接结构的互相卡接处可以避开,待保护罩进一步运动至卡接结构的卡接处运动到可卡接的位置时,再次使活动组件相对于盒体运动,以使卡接结构卡接。因此,通过操作可以活动组件相对于盒体运动,可以解锁和卡合盒体和保护罩,相比相关技术的强行施加外力,使卡接处的结构本身发生变形而解锁的方案,不会使卡接处的结构本身产生较大的形变,卡接结构处不易到达疲劳极限,不易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卡接结构的解锁是通过活动组件的运动来实现的,进而可以将卡接结构的卡接可靠性做的较高,且不用担心卡接处强度过高时,本身材料特性不易发生形变,导致不能卡接或不能解锁的情况发生。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活动组件包括滑动杆和第一弹性件,滑动杆的延伸方向与保护罩的旋转轴线平行,当操作滑动杆相对于盒体运动时,使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活动组件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其自身可以改变位置,即可实现解锁卡接结构的效果。以运动方式为例,活动组件的运动方式可以是滑动也可以是旋转等,相比较来说,旋转的方式需要较大的运动空间,而滑动的方式占用空间小,比较容易实现,且方便用户操作。基于滑动运动的方式,具体的可以包括滑动杆和第一弹性件,滑动杆被操作滑动时,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以提供回弹力,进而,可以实现滑动杆相对于盒体的滑动和回复运动,能够适用于滑动运动可解锁卡接结构的方案。其中,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可以是处于弹性压缩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弹性拉伸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弹性扭转状态,对于第一弹性件来说,只要是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其本身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可以使其具有向初始状态回复的弹性力,当外力解除时,该弹性力可以推动滑动杆回复至初始状态。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杆靠近盒体的外侧的一端为操作端,按压操作端可使滑动杆相对于盒体运动,将卡接结构脱开。当活动组件包括滑动杆和第一弹性件时,要实现当操作活动组件相对于盒体运动时,卡接结构脱开的方案,首先滑动杆上要具有可操作的位置,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在滑动杆上设置可供操作的结构,可以在滑动杆的任意位置,例如,在滑动杆的中部或两端等,相比较来说,滑动杆的中部是位于盒体内部的,工作人员不易触碰到,而设置在滑动杆的两端的位置比较容易实现,且操作滑动杆的端部的动作为按压动作,力的传递更加高效,容易实现且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因此,滑动杆靠近盒体的外侧的一端为操作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杆的操作端位于盒体内,盒体对应滑动杆的操作端的位置设有操作孔,操作孔的形状与解锁工具的外轮廓相匹配。滑动杆的操作端可以外露,也可以隐藏起来,在分纤盒安装的位置两侧的空间充足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非工作人员随意可解锁并打开光缆连接装置的情况发生,可以将滑动杆的操作端隐藏起来,通过工作人员的专用工具伸入操作孔才能接触到滑动杆的操作端,才能进行卡接结构的解锁操作。进而,只有具有专用工具才能将卡接结构解锁并打开分纤盒,有效避免了非工作人员随意可解锁并打开光缆连接装置的情况发生。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孔的内轮廓可以为圆形、一字、十字和六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在设置操作孔且滑动杆的操作端隐藏在盒体内的时候,要进行打开分纤盒的操作,必须采用工具伸入操作孔内并触碰滑动杆才可以,而工具要伸入操作孔,必须是工具的外轮廓与操作孔的内轮廓相匹配。这样,操作孔的内轮廓的形状设置有多种实现方式,对应的工具也要与操作孔相匹配。例如,操作孔的内轮廓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一字、十字和六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圆形比较常规,匹配的工具可以为直径小于操作孔的直径的杆状工具;一字形对应的工具可以是一字螺丝刀;十字形对应的工具可以是十字螺丝刀;六边形对应的工具可以是六角扳手。当然,上述操作孔的设置形状以及对应的工具只是一些示例,操作孔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特殊形状,甚至是不规则的异形孔等,而操作孔对应的工具也可以是特制的形状形态,不局限于工作人员常用的螺丝刀扳手等,例如,相匹配的异形钥匙工具等。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对应滑动杆的操作端的位置设有适配孔,滑动杆的操作端穿过适配孔伸出盒体外。分纤盒一般安装在房屋楼宇内且在住户房间外,例如楼道内,楼道内的空间形态比较复杂,分纤盒安装的位置可能比较空旷也可能比较狭小,当分纤盒安装的位置的两侧空间比较狭小时,工具(例如螺丝刀)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解锁光缆连接装置,因此,基于这种空间安装和解锁的需要,可以将滑动杆的操作端穿过盒体的适配孔伸出盒体外,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方便之间操作并解锁分纤盒。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杆的一端为操作端,滑动杆的另一端具有容纳槽,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容纳槽内,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在盒体内侧。为了容易实现滑动杆的操作解锁,滑动杆只需要设置一端设置为操作端,另一端与第一弹性件连接即可,通过设置在盒体一个侧壁的滑动杆的操作端,可以实现解锁。即,单侧解锁,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杆的两端均靠近盒体的外侧,且均为操作端,滑动杆的两端的外侧均具有周向限位台阶,第一弹性件为两个,分别套接在滑动杆的两端的外侧并抵靠在周向限位台阶处。上面提到分纤盒安装后的周围空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不同的安装位置情况,滑动杆的操作端的设置位置以及可解锁的位置也有对应的不同设置。例如,如果分纤盒安装后至少有两个侧壁是贴墙的,此时,如果光缆连接装置的操作端是单侧解锁的情况,解锁的位置很有可能被阻挡,导致不能解锁。或者需要设置两种不同的单侧解锁分纤盒,以适用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情况。这就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工作人员需要预先携带两种不同规格的分纤盒,施工很不方便。由此,可以将滑动杆的两端均靠近盒体的外侧,且均为操作端,且滑动杆的两端都套接了第一弹性件,这样,分纤盒的两侧都可以进行解锁操作,即双侧解锁,避免了分纤盒一侧被阻挡而不能解锁的问题出现。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凸起和凹部连接;滑动杆为杆状结构,为了方便杆状结构的装配,可以将滑动杆分体制造,再组装,示例的,滑动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通过凸起和凹部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省材料,降低成本,滑动杆可以为中空结构。同时,为保证中空结构的滑动杆的强度,滑动杆内部的中空空间内设有多个肋条。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的开口处排列有多个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用于插入光缆连接头,保护罩对应每个光缆连接头的两侧均设有挡板,挡板朝向光缆连接头的投影的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光缆连接头的覆盖范围。由于分纤盒是将光纤信号分配的设备,其接线的接口往往具有很多,常排列在盒体的开口处,且在分纤盒盖住的时候,需要预留出接口处接线的避让位置,这样,光纤线缆的接口处有被误拔插的风险。根据光纤线缆与常规的接口的特性,当光纤线缆插接在对应接口内后,只要手不能捏到光纤线缆的连接头外侧,是不能将光纤线缆拔出的。因此,为了方式光纤线缆被非工作人员随意拔插,保护罩对应每个光缆连接头的两侧均设有挡板,且挡板朝向光缆连接头的投影的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光缆连接头的覆盖范围。这样,当光缆插接在光纤适配器内时,挡板挡在光缆连接头的两侧,进而使得不打开保护罩时,人的手指无法接触到光缆连接头的侧壁,进而不能随意拔插光缆。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活动组件上的第一卡勾和设置在保护罩上的第二卡勾。活动组件与保护罩之间设置的卡接结构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是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卡接的方式,也可以是卡勾和卡槽卡接的方式,或者,还可以是卡勾和卡孔卡接的方式等。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卡勾可以为凹槽结构,第一卡勾卡入凹槽结构内,凹槽结构的侧壁可以限位第一卡勾的相对位置,使卡接后的连接更可靠。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勾朝向盒体的开口外侧伸出,且具有沿活动组件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卡勾部,第二卡勾朝向盒体的开口内侧伸出,且具有沿活动组件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二卡勾部,第一卡勾部和第二卡勾部卡接。当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活动组件上的第一卡勾和设置在保护罩上的第二卡勾时,要实现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卡接,有多种实现方式,同时为了配合活动组件的运动方式,第一卡勾朝向盒体开口外侧伸出的端部具有第一卡勾部,第二卡勾朝向盒体开口内侧伸出的端部具有第二卡勾部,第一卡勾部和第二卡勾部都是沿活动组件运动方向凸起的,保证第一卡勾部和第二卡勾部可以卡接,且活动组件运动后,可以使第一卡勾部和第二卡勾部脱开。第一卡勾部和第二卡勾部的设置,不仅可以卡接,而且在活动组件运动的方向上有限位作用,这样,活动组件只能从一个方向的运动来解锁卡接结构,同时,限位作用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第一卡勾部和第二卡勾部的卡接更紧密。本实施的方案更加匹配于单侧解锁的方案。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勾朝向盒体的开口外侧伸出,且具有沿垂直于活动组件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三卡勾部,第二卡勾朝向盒体的开口内侧伸出,且具有沿垂直于活动组件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四卡勾部,第三卡勾部和第四卡勾部卡接。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卡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卡勾朝向盒体开口外侧伸出的端部具有第三卡勾部,第二卡勾朝向盒体开口内侧伸出的端部具有第四卡勾部,而第三卡勾部和第四卡勾部都是沿垂直于活动组件运动的方向凸起。相比较第一卡勾部和第二卡勾部的设置,第三卡勾部和第四卡勾部在沿活动组件运动的方向上没有限位,进而活动组件可以是两个相对方向的运动来实现解锁,即更加匹配于双侧解锁的方案。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均具有导向斜面,当保护罩旋转并盖设在盒体的开口处的过程中,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的导向斜面配合滑动,引导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卡接。设置导向斜面以方便保护罩盖设在盒体开口处时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的卡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罩上设有回弹组件,当保护罩盖设在盒体的开口处时,回弹组件受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并提供弹性回复力。分纤盒一般都是挂墙安装,且分纤盒的盒体开口一般比较靠下,对应的保护罩一般都是靠下扣合在盒体的开口处,即,正常状态下,保护罩受重力作用,应当保持在扣合盒体开口处的状态。这样,在工作人员解锁卡接结构后,并需要在盒体的开口处操作时,就需要再次操作并打开保护罩,甚至单手扶住保护罩,非常不利于工作人员操作。因此,在保护罩上设置了回弹组件,当工作人员解锁卡接结构后,回弹组件的弹性回复力会驱动并自动打开保护罩,省去工作人员再次手动打开保护罩的步骤,且回弹组件的弹性力可以使保护罩保持在打开状态,工作人员也不需要单手扶住保护罩,更加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分纤等操作。同时,由于回弹组件的弹性形变特性,当保护罩扣合在开口处时,回弹组件还可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吸收保护罩扣合时的动能,避免保护罩与盒体之间的部件(例如卡接结构等)受激烈碰撞而损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回弹组件包括固定在保护罩内侧的凸柱,以及套设在凸柱上的套筒,套筒和凸柱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当保护罩盖设在盒体的开口处时,套筒受挤压,使第二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回弹组件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可以提供需要的弹性回复力即可,例如,直接设置一个具有弹性的部件(单独设一个弹簧、具有弹性的塑料件等)。为了使回弹组件的可靠性更高,耐用,且容易安装和实现,设置了套接在一起的套筒和凸柱,且套筒和凸柱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这样套接的套筒和凸柱用于导向滑动,互相之间可以产生轴向的相对位移,第二弹性件用来提供弹性力,进而实现回弹组件的作用。同时,套筒可以对第二弹性件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防止第二弹性件直接与盒体接触而出现的短路、刺伤盒体或磨损第二弹性件等问题。且套筒和凸柱套接,方便与保护罩连接,且安装比较简单。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柱的径向方向设有限位凸起,套筒上对应限位凸起设有条形孔,当套筒受挤压时,限位凸起在条形孔内滑动。套筒和凸柱套接,径向是避让被限位的,但是如果周向不限位,可能发生相对的旋转,如果轴向不限位,可能会互相脱开,因此,为了限位套筒和凸柱之间连接的周向和轴向,凸柱的径向方向设有限位凸起,套筒上对应限位凸起设有条形孔,当套筒和凸柱发生轴向位移时,限位凸起在条形孔内滑动。限位凸起和条形孔的配合,使条形孔的沿套筒轴向的侧壁可以限位套筒和凸柱周向的旋转,而条形孔沿周向的侧壁可以限位套筒和凸柱轴向的最大位移范围。当然,限位凸起和条形孔的设置是比较常规的选择,在此基础上限位凸起和条形孔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限位凸起可以沿径向方向设置在套筒的上,条形孔可以设置在凸柱的对应位置上。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起位于凸柱相对的两侧,条形孔对应限位凸起也设置在套筒相对的两侧。限位凸起和凸柱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为了保证套接的套筒和凸柱的受力均匀,限位凸起和凸柱一一对应设置的组合可以设置多组,且多组的位置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当然,为了方便生产制作,一般设置相对的两组即可,即,限位凸起位于凸柱相对的两侧,条形孔对应限位凸起也设置在套筒相对的两侧,这样,保证套筒和凸柱之间的限位结构稳定,受力均匀。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回弹组件为两个,分别靠近保护罩的两侧。回弹组件在保护罩的两侧都设置,可以使保护罩的两侧受力均匀,保护罩不易发生形变,结构更加稳定。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罩通过转轴与盒体的开口处可旋转连接,盒体上设有弧形滑槽,转轴可在弧形滑槽内滑动。这样,保护罩在打开时,由于保护罩的转轴可以在弧形滑槽内滑动,因此,保护罩不仅绕转轴旋转,还会随着转轴位置的变换而移动,进而保护罩可以打开的开口更大,以方便工作人员在盒体的开口处操作对应工作。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罩上的转轴为两个,盒体上设置的弧形滑槽为两个,两个弧形滑槽的圆心重合,两个弧形滑槽对应的圆心角相等,两个弧形滑槽的半径差值与两个转轴的距离相等,两个转轴分别配合伸入两个弧形滑槽内。设置了两个转轴,且两个转轴都对应在一个弧形滑槽内可滑动,两个弧形滑槽的圆心重合,对应的圆心角相等,使得保护罩在旋转时,两个转轴均在各自的弧形滑槽内滑动。而两个转轴和弧形滑槽的共同配合,可以起到限位和阻尼的作用,使保护罩在保证可以打开开口足够大的情况下,其旋转运动能够连续且缓慢。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弧形滑槽对应的圆心角为90度。两个弧形滑槽对应的圆心角为90度,保证保护罩可以进行至少90度的翻转,完全露出盒体的开口,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的开口处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每个支撑板上均设有两个弧形滑槽,支撑板靠近弧形滑槽的圆心处具有避让缺口,当保护罩完全打开时,保护罩的一侧边伸入避让缺口内。为了方便保护罩完全打开后能方便的放置在盒体上,可以在盒体的上设置的支撑板上对应位置设避让缺口,该避让缺口可以使保护罩的一侧边伸入,同时起到一个对保护罩的限位作用。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距离圆心较近的弧形滑槽的一侧具有开口,该弧形滑槽内的转轴可以从该开口滑出。双旋转轴和双弧形滑槽的设置,安装不是很方便,为了方便安装,距离避让缺口较近的弧形滑槽的一侧具有开口,进而,在安装时,该转轴可以从开口处方便地装入对应的弧形滑槽内。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距离圆心较远的弧形滑槽内的靠近末端的位置具有限位凸筋,当保护罩完全打开时,距离圆心较远的转轴被限位凸筋限位在弧形滑槽末端。此时,距离圆心较远的转轴不能发生位移,如果保护罩要运动,只能以距离圆心较远的转轴为轴心旋转,而只以一个转轴为轴心旋转时,两个转轴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能再与固定距离的两个弧形滑槽相适应,因此,保护罩整个不会发生运动。通过简单的限位凸筋结构就可以将保护罩完全打开后的位置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的分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的分纤箱的壳体和盖子互相卡接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盖设在盒体开口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开口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内设置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活动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的操作孔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的操作孔为一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的操作孔为十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活动组件的操作端伸出盒体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内设置的活动组件的两端都为操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两端都为操作端的活动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光纤适配器内接入光缆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和保护罩之间的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和保护罩之间的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和保护罩之间的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和保护罩之间的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上设置回弹组件及其与盒体的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上设置回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的回弹组件被盒体压缩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的回弹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的回弹组件的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的回弹组件的凸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的一侧设有两个弧形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的一侧设有两个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正在打开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罩完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的弧形滑槽一侧设有避让缺口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盒体的弧形滑槽一侧设有避让缺口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01-壳体;011-卡槽;02-盖子;021-缺口;022-卡勾;1-盒体;11-操作孔;12-适配孔;13-弧形滑槽;131-限位凸筋;14-支撑板;141-避让缺口;2-活动组件;21-滑动杆;211-操作端;212-容纳槽;213-周向限位台阶;214-第一部分;215-第二部分;216-凸起;217-凹部;218-肋条;219-避让台阶;22-第一弹性件;3-保护罩;31-挡板;32-转轴;4-卡接结构;41-第一卡勾;411-第一卡勾部;412-第三卡勾部;42-第二卡勾;421-第二卡勾部;422-第四卡勾部;43-导向斜面;5-光纤适配器;6-光缆连接头;7-回弹组件;71-凸柱;711-限位凸起;72-套筒;721-条形孔;7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连接装置,该光缆连接装置可以为光纤分纤箱(fiberaccessterminal,fat)、光缆接头盒(splittingandsplicingclosure,ssc)、终端盒(terminalbox,tb)等,或者其他能够应用于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odn)中的盒体或箱体。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光缆连接装置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均是以光缆连接装置为光纤分纤箱为例进行的说明。

在此情况下,参照图1,分纤箱包括壳体01,壳体01上具有开口,且开口处可旋转连接有盖子02。通过盖子02旋转,可以将壳体01的开口盖住。当需要接入多个光缆时,打开盖子02,将光缆从壳体01的开口处伸入,连接到对应位置,连接完成后,将盖子02旋转,并将光缆接口保护起来,同时,盖子02上具有多个缺口021,缺口021可以使光缆穿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连接装置,参照图3、图4和图5,包括:

盒体1,盒体1具有开口,盒体1内靠近开口处设有活动组件2,活动组件2可相对于盒体1运动;

保护罩3,保护罩3与盒体1的开口处可旋转连接,活动组件2与保护罩3之间设有卡接结构4;

保护罩3相对于盒体1旋转时可盖设在盒体1的开口处,卡接结构4用于将盒体1和保护罩3的相对位置固定;当操作活动组件2相对于盒体1运动时,卡接结构4脱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连接装置,参照图3、图4和图5,由于设置了活动组件2,当需要将盒体1和保护罩3打开时,可以通过操纵活动组件2相对于盒体1运动,使盒体1和保护罩3之间的卡接结构4脱开,进而可以打开保护罩3。

当然,当需要将盒体1和保护罩3卡接时,也可以通过操纵活动组件2相对于盒体1运动,使盒体1和保护罩3之间的卡接结构4的互相卡接处可以避开,待保护罩3进一步运动至卡接结构4的卡接处运动到可卡接的位置时,再次使活动组件2相对于盒体1运动,以使卡接结构4卡接。

因此,通过操作可以活动组件2相对于盒体1运动,可以解锁和卡合盒体1和保护罩3,相比相关技术的强行施加外力,使卡接处的结构本身发生变形而解锁的方案,不会使卡接处的结构本身产生较大的形变,卡接结构4处不易到达疲劳极限,不易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卡接结构4的解锁是通过活动组件2的运动来实现的,进而可以将卡接结构4的卡接可靠性做的较高,且不用担心卡接处强度过高时,本身材料特性不易发生形变,导致不能卡接或不能解锁的情况发生。

活动组件2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其自身可以改变位置,即可实现解锁卡接结构4的效果。以运动方式为例,活动组件2的运动方式可以是滑动也可以是旋转等,相比较来说,旋转的方式需要较大的运动空间,而滑动的方式占用空间小,比较容易实现,且方便用户操作。

因此,参照图6、图7和图8,基于滑动运动的方式,具体的活动组件2可以包括滑动杆21和第一弹性件22,滑动杆21的延伸方向与保护罩3的旋转轴线平行,当操作滑动杆21相对于盒体1运动时,使第一弹性件22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由于滑动杆21被操作滑动时,第一弹性件22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以提供回弹力,进而,可以实现滑动杆21相对于盒体1的滑动和回复运动,能够适用于滑动运动可解锁卡接结构4的方案。

其中,第一弹性件22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可以是处于弹性压缩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弹性拉伸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弹性扭转状态,对于第一弹性件22来说,只要是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其本身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可以使其具有向初始状态回复的弹性力,当外力解除时,该弹性力可以推动滑动杆21回复至初始状态。

当活动组件2包括滑动杆21和第一弹性件22时,要实现当操作活动组件2相对于盒体1运动时,卡接结构4脱开的方案,首先滑动杆21上要具有可操作的位置,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在滑动杆21上设置可供操作的结构,可以在滑动杆21的任意位置,例如,在滑动杆21的中部或两端等,相比较来说,滑动杆21的中部是位于盒体1内部的,工作人员不易触碰到,而设置在滑动杆21的两端的位置比较容易实现,且操作滑动杆21的端部的动作为按压动作,力的传递更加高效,容易实现且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因此,可供操作的结构可以设置在滑动杆21的两端,例如,参照图6和图7,滑动杆21靠近盒体1的外侧的一端为操作端211,按压操作端211可使滑动杆21相对于盒体1运动,将卡接结构4脱开。

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可以外露,也可以隐藏起来,在分纤盒安装的位置两侧的空间充足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非工作人员随意可解锁并打开光缆连接装置的情况发生,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位于盒体1内,盒体1对应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的位置设有操作孔11,操作孔11的形状与解锁工具的外轮廓相匹配。

这样,可以将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隐藏起来,通过工作人员的专用工具伸入操作孔11才能接触到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才能进行卡接结构4的解锁操作。进而,只有具有专用工具才能将卡接结构4解锁并打开分纤盒,有效避免了非工作人员随意可解锁并打开光缆连接装置的情况发生。

在设置操作孔11且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隐藏在盒体1内的时候,要进行打开分纤盒的操作,必须采用工具伸入操作孔11内并触碰滑动杆21才可以,而工具要伸入操作孔11,必须是工具的外轮廓与操作孔11的内轮廓相匹配。

操作孔11的内轮廓的形状设置有多种实现方式,进而对应的工具也要与操作孔11相匹配。例如,参照图9,操作孔11的内轮廓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参照图10,操作孔11的内轮廓的形状可以为一字形;参照图11,操作孔11的内轮廓的形状可以为十字形;或者,操作孔11的内轮廓的形状可以为六边形等等。其中,圆形比较常规,匹配的工具可以为直径小于操作孔11的直径的杆状工具;一字形对应的工具可以是一字螺丝刀;十字形对应的工具可以是十字螺丝刀;六边形对应的工具可以是六角扳手。

当然,上述操作孔11的设置形状以及对应的工具只是一些示例,操作孔11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特殊形状,甚至是不规则的异形孔等,而操作孔11对应的工具也可以是特制的形状形态,不局限于工作人员常用的螺丝刀扳手等,例如,相匹配的异形钥匙工具等。

分纤盒一般安装在房屋楼宇内且在住户房间外,例如楼道内,楼道内的空间形态比较复杂,分纤盒安装的位置可能比较空旷也可能比较狭小,当分纤盒安装的位置的两侧空间比较狭小时,工具(例如螺丝刀)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解锁光缆连接装置。

因此,基于这种空间安装和解锁的需要,可以将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穿过盒体1的适配孔12伸出盒体1外,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方便之间操作并解锁分纤盒。具体的,参照图12,盒体1对应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的位置设有适配孔12,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穿过适配孔12伸出盒体1外。

为了容易实现滑动杆21的操作解锁,滑动杆21只需要设置一端设置为操作端211,另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2连接即可,通过设置在盒体1一个侧壁的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可以实现解锁。

因此,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杆21的一端为操作端211,滑动杆21的另一端具有容纳槽212,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位于容纳槽212内,再参照图6,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抵靠在盒体1内侧。即,单侧解锁,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上面提到分纤盒安装后的周围空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不同的安装位置情况,滑动杆21的操作端211的设置位置以及可解锁的位置也有对应的不同设置。例如,如果分纤盒安装后至少有两个侧壁是贴墙的,此时,如果光缆连接装置的操作端211是单侧解锁的情况,解锁的位置很有可能被阻挡,导致不能解锁。或者需要设置两种不同的单侧解锁分纤盒,以适用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情况。这就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工作人员需要预先携带两种不同规格的分纤盒,施工很不方便。

由此,可以将滑动杆21的两端均靠近盒体1的外侧,且均为操作端211,且滑动杆21的两端都套接了第一弹性件22,具体的,参照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杆21的两端均靠近盒体1的外侧,且均为操作端211,参照图14,滑动杆21的两端的外侧均具有周向限位台阶213,第一弹性件22为两个,分别套接在滑动杆21的两端的外侧并抵靠在周向限位台阶213处。这样,分纤盒的两侧都可以进行解锁操作,即双侧解锁,避免了分纤盒一侧被阻挡而不能解锁的问题出现。

滑动杆21为杆状结构,为了方便杆状结构的装配,可以将滑动杆21分体制造,再组装,示例的,参照图7,滑动杆21包括第一部分214和第二部分215,而第一部分214和第二部分215可以通过凸起216和凹部217连接。

参照图7,为了省材料,降低成本,滑动杆21可以为中空结构。

同时,为保证中空结构的滑动杆21的强度,参照图7,滑动杆21内部的中空空间内设有多个肋条218。

由于分纤盒是将光纤信号分配的设备,其接线的接口往往具有很多,常排列在盒体1的开口处,且在分纤盒盖住的时候,需要预留出接口处接线的避让位置,这样,光纤线缆的接口处有被误拔插的风险。

同时,根据光纤线缆与常规的接口的特性,当光纤线缆插接在对应接口内后,只要手不能捏到光纤线缆的连接头外侧,是不能将光纤线缆拔出的。

因此,为了防止光纤线缆被非工作人员随意拔插,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的开口处排列有多个光纤适配器5,再参照图15,光纤适配器5用于插入光缆连接头6,保护罩3对应每个光缆连接头6的两侧均设有挡板31,挡板31朝向光缆连接头6的投影的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光缆连接头6的覆盖范围。

这样,当光缆插接在光纤适配器5内时,挡板31挡在光缆连接头6的两侧,进而使得不打开保护罩3时,人的手指无法接触到光缆连接头6的侧壁,进而不能随意拔插光缆。

活动组件2在盒体1内运动,其对应运动的盒体1内的空间周围必然需要设置限位的结构,以保证活动组件2的按照预设轨迹运动。而盒体1内设置限位结构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设置活动组件2运动时可穿过的孔、或者设置活动组件2运动时贴附滑动的限位板等,同时,这些结构可以是专门设置的,也可以利用盒体1内的原有结构。

上面提到,盒体1的开口处可能会排列有多个光纤适配器5,而多个光纤适配器5排列之后的组合结构与盒体1的内壁(包括底面)之间形成供活动组件2运动的空间。进而,参照图5,当盒体1的开口处排列有多个光纤适配器5时,活动组件2可以设置在光纤适配器5和盒体1的底面之间,充分利用了盒体1内部空间,使结构更加合理,容易实现,且节省设计和生产成本。

活动组件2与保护罩3之间设置的卡接结构4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是两个卡勾卡接的方式,也可以是卡勾和卡槽卡接的方式,或者,还可以是卡勾和卡孔卡接的方式等。参照图16和图17,为两个卡扣卡接的实现方式,卡接结构4包括设置在活动组件2上的第一卡勾41和设置在保护罩3上的第二卡勾42,通过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互相卡接,可以将盒体1和保护罩3的相对位置固定。

参照图16和图17,第二卡勾42可以为凹槽结构,第一卡勾41卡入凹槽结构内,凹槽结构的侧壁可以限位第一卡勾41的相对位置,使卡接后的连接更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8和图16,当活动组件2包括滑动杆21时,由于滑动杆21是直接的运动件,因此,第一卡勾41可以直接设置在滑动杆21上。

当卡接结构4包括设置在活动组件2上的第一卡勾41和设置在保护罩3上的第二卡勾42时,要实现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卡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6和图17,第一卡勾41朝向盒体1的开口外侧伸出,且具有沿活动组件2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卡勾部411,第二卡勾42朝向盒体1的开口内侧伸出,且具有沿活动组件2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二卡勾部421,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421部卡接。

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部421都是沿活动组件2运动方向凸起的,可以配合活动组件2的运动方式,保证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部421可以卡接,且活动组件2运动后,可以使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部421脱开。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6和图17,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部421的设置,不仅可以卡接,而且在活动组件2运动的方向上有限位作用,这样,活动组件2只能从一个方向的运动来解锁卡接结构4,同时,限位作用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力,使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部421的卡接更紧密。本实施的方案更加匹配于单侧解锁的方案。

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卡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参照图18和图19,第一卡勾41朝向盒体1的开口外侧伸出,且具有沿垂直于活动组件2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三卡勾部412,第二卡勾42朝向盒体1的开口内侧伸出,且具有沿垂直于活动组件2运动的方向凸起的第四卡勾部422,第三卡勾部412和第四卡勾部422卡接。

相比较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部421的设置,第三卡勾部412和第四卡勾部422在沿活动组件2运动的方向上没有限位,进而活动组件2可以是两个相对方向的运动来实现解锁,即更加匹配于双侧解锁的方案。

为了方便保护罩3盖设在盒体1开口处时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的卡接,参照图18和图19,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均具有导向斜面43,当保护罩3旋转并盖设在盒体1的开口处的过程中,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的导向斜面43配合滑动,引导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卡接。

对于第一卡勾41和第二卡勾42的两种实现方式来说,导向斜面43设置的原理是一致的,具体的,第一卡勾41的第一卡勾部411和第二卡勾42的第二卡勾部421上可以设置导向斜面43;参照图18和图19,第一卡勾41的第三卡勾部412和第二卡勾42的第四卡勾部422上也可以设置导向斜面43。

分纤盒一般都是挂墙安装,且分纤盒的盒体1开口一般比较靠下,对应的保护罩3一般都是靠下扣合在盒体1的开口处,即,正常状态下,保护罩3受重力作用,应当保持在扣合盒体1开口处的状态。这样,在工作人员解锁卡接结构4后,并需要在盒体1的开口处操作时,就需要再次操作并打开保护罩3,甚至单手扶住保护罩3,非常不利于工作人员操作。

因此,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参照图20和图21,保护罩3上设有回弹组件7,参照图22,当保护罩3盖设在盒体1的开口处时,回弹组件7受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并提供弹性回复力。

在保护罩3上设置了回弹组件7,当工作人员解锁卡接结构4后,回弹组件7的弹性回复力会驱动并自动打开保护罩3,省去工作人员再次手动打开保护罩3的步骤,且回弹组件7的弹性力可以使保护罩3保持在打开状态,工作人员也不需要但是扶住保护罩3,更加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分纤等操作。

同时,由于回弹组件7的弹性形变特性,当保护罩3扣合在开口处时,回弹组件7还可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吸收保护罩3扣合时的动能,避免保护罩3与盒体1之间的部件(例如卡接结构4等)受激烈碰撞而损坏。

回弹组件7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可以提供需要的弹性回复力即可,例如,直接设置一个具有弹性的部件(单独设一个弹簧、具有弹性的塑料件等)。

为了使回弹组件7的可靠性更高,耐用,且容易安装和实现,参照图23、图24和图25,回弹组件7包括固定在保护罩3内侧的凸柱71,以及套设在凸柱71上的套筒72,套筒72和凸柱7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3,当保护罩3盖设在盒体1的开口处时,套筒72受挤压,使第二弹性件73发生弹性形变。

由于设置了套接在一起的套筒72和凸柱71,且套筒72和凸柱71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73,这样套接的套筒72和凸柱71用于导向滑动,互相之间可以产生轴向的相对位移,第二弹性件73用来提供弹性力,进而实现回弹组件7的作用。

同时,套筒72可以对第二弹性件73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防止第二弹性件73直接与盒体1接触而出现的短路、刺伤盒体1或磨损第二弹性件73等问题。且套筒72和凸柱71套接,方便与保护罩3连接,且安装比较简单。

套筒72和凸柱71套接,径向是避让被限位的,但是如果周向不限位,可能发生相对的旋转,如果轴向不限位,可能会互相脱开,因此,为了限位套筒72和凸柱71之间连接的周向和轴向,参照图23、图24和图25,凸柱71的径向方向设有限位凸起711,套筒72上对应限位凸起711设有条形孔721,当套筒72受挤压时,限位凸起711在条形孔721内滑动。

进而,凸柱71的径向方向设有限位凸起711,套筒72上对应限位凸起711设有条形孔721,当套筒72和凸柱71发生轴向位移时,限位凸起711在条形孔721内滑动。通过限位凸起711和条形孔721的配合,使条形孔721的沿套筒72轴向的侧壁可以限位套筒72和凸柱71周向的旋转,而条形孔721沿周向的侧壁可以限位套筒72和凸柱71轴向的最大位移范围。

当然,限位凸起711和条形孔721的设置是比较常规的选择,在此基础上限位凸起711和条形孔721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限位凸起711可以沿径向方向设置在套筒72的上,条形孔721可以设置在凸柱71的对应位置上。

限位凸起711和凸柱7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为了保证套接的套筒72和凸柱71的受力均匀,限位凸起711和凸柱71一一对应设置的组合可以设置多组,且多组的位置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

在此基础上,当然,为了方便生产制作,一般设置相对的两组即可,即,参照图23、图24和图25,限位凸起711位于凸柱71相对的两侧,条形孔721对应限位凸起711也设置在套筒72相对的两侧。限位凸起711位于凸柱71相对的两侧,条形孔721对应限位凸起711也设置在套筒72相对的两侧,这样,保证套筒72和凸柱71之间的限位结构稳定,受力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回弹组件7后,在实际的生产安装和操作过程中,发现回弹组件7可能会与活动组件2的滑动杆21发生干涉,因此,参照图7和图8,滑动杆21上对应设有避让台阶219,避让台阶219可以避开回弹组件7的预接触位置,防止两个活动部件(活动组件2和回弹组件7)互相干涉,影响机构运做。

为了使保护罩3的两侧受力均匀,保护罩3不易发生形变,结构更加稳定,参照图20、图21和图22,回弹组件7为两个,分别靠近保护罩3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保护罩3通过转轴32与盒体1的开口处可旋转连接,盒体1上设有弧形滑槽13,转轴32可在弧形滑槽13内滑动。这样,保护罩3在打开时,由于保护罩3的转轴32可以在弧形滑槽13内滑动,因此,保护罩3不仅绕转轴32旋转,还会随着转轴32位置的变换而移动,进而保护罩3可以打开的开口更大,以方便工作人员在盒体1的开口处操作对应工作。

参照图26,保护罩3上的转轴32为两个,盒体1上设置的弧形滑槽13为两个,两个弧形滑槽13的圆心重合,两个弧形滑槽13对应的圆心角相等,两个弧形滑槽13的半径差值与两个转轴32的距离相等,再参照图27,两个转轴32分别配合伸入两个弧形滑槽13内。

设置了两个转轴32,且两个转轴32都对应在一个弧形滑槽13内可滑动,两个弧形滑槽13的圆心重合,应的圆心角相等,使得保护罩3在旋转时,两个转轴32均在各自的弧形滑槽13内滑动。而两个转轴32和弧形滑槽13的共同配合,可以起到限位和阻尼的作用,使保护罩3在保证可以打开开口足够大的情况下,其旋转运动能够连续且缓慢。

一般的,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至少保证保护罩3可以进行至少90度的翻转,完全露出盒体1的开口,参照图26,两个弧形滑槽13对应的圆心角α的角度为90度。进而,参照图28和图29,保护罩3可以进行至少90度的翻转,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6、图30和图31,盒体1的开口处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板14,每个支撑板14上均设有两个弧形滑槽13,支撑板14靠近弧形滑槽13的圆心处具有避让缺口141,再参照图29,当保护罩3完全打开时,保护罩3的一侧边伸入避让缺口141内。为了方便保护罩3完全打开后能方便的放置在盒体1上,可以在盒体1的上设置的支撑板14上对应位置设避让缺口141,该避让缺口141可以使保护罩3的一侧边伸入,同时起到一个对保护罩3的限位作用。

双旋转轴32和双弧形滑槽13的设置,安装不是很方便,为了方便安装,参照图26、图30和图31,距离圆心较近的弧形滑槽13的一侧具有开口,该弧形滑槽13内的转轴32可以从该开口滑出。进而,在安装时,该转轴32可以从开口处方便地装入对应的弧形滑槽13内。

为了可以将保护罩3完全打开后的状态保持,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可以在对应的位置设置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可以是在保护罩3的侧边与盒体1的侧边之间设置的卡接结构等,用以限制保护罩3的侧边与盒体1的侧边相对位置,进而使保护罩3不在转动;也可以是在保护罩3的转轴处32设置对应的结构,阻止保证罩3旋转。

而且,在设置双转轴32和双弧形滑槽13的方案中,在转轴32处设置对应结构的方案更容易实现,具体的,参照图26,距离圆心较远的弧形滑槽13内的靠近末端的位置具有限位凸筋131,当保护罩3完全打开时,距离圆心较远的转轴32被限位凸筋131限位在弧形滑槽13末端。

当保护罩3完全打开时,距离圆心较远的转轴32被限位凸筋131限位在弧形滑槽13末端。此时,距离圆心较远的转轴32不能发生位移,如果保护罩3要运动,只能以距离圆心较远的转轴32为轴心旋转,而只以一个转轴32为轴心旋转时,两个转轴32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能再与固定距离的两个弧形滑槽13相适应,因此,保护罩3整个不会发生运动。

进而通过简单的限位凸筋131结构就可以将保护罩3完全打开后的位置固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