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3835发布日期:2021-01-23 12:1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0003]
近年来,电子产品朝向轻薄化发展,然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特别是长焦的望远镜头。已知的望远镜头具有总长太长、成像品质不足或体积过大的缺点,故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因此,可通过使光学镜头具有光轴转折的配置,以减少单一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少整体体积。并且,可通过使光学镜头具备有防震功能,以确保拍摄影像时的良好成像品质。然而,为了满足上述需求,需要在光轴转折元件上配置复杂的驱动单元,其会导致光学镜头整体结构变得复杂并导致重量增加。
[0004]
因此,如何改良光学镜头以简化其结构、减少体积并且能维持良好的成像品质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和电子装置,有助于简化光学镜头的结构、减少体积且同时能维持良好的成像品质。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一底座、一镜头模块、一反射模块、一纵向导杆、一横向导杆以及一转轴导杆。镜头模块具有一光轴,且镜头模块设置于底座。反射模块包含一反射元件,反射元件设置于底座,且反射元件位于镜头模块的物侧。纵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纵向导杆沿平行于光轴的一第一方向延伸。横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横向导杆沿垂直于光轴的一第二方向延伸。转轴导杆设置于底座与反射模块之间,且转轴导杆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镜头模块可分别沿纵向导杆及横向导杆移动,且反射元件可以转轴导杆为中心轴转动。
[0007]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一底座、一镜头模块、一反射模块、一纵向导杆以及一转轴导杆。镜头模块具有一光轴,且镜头模块设置于底座。反射模块包含一反射元件,反射元件设置于底座,且反射元件位于镜头模块的物侧。纵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纵向导杆沿平行于光轴的一第一方向延伸。转轴导杆设置于底座与反射模块之间,且转轴导杆沿垂直于光轴的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镜头模块可沿纵向导杆移动,且反射元件可以转轴导杆为中心轴转动。
[000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一底座、一镜头模块、一反射模块、一横向导杆以及一转轴导杆。镜头模块具有一光轴,且镜头模块设置于底座。反射模块包含一反射
元件,反射元件设置于底座,且反射元件位于镜头模块的物侧。横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横向导杆沿垂直于光轴的一第二方向延伸。转轴导杆设置于底座与反射模块之间且转轴导杆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镜头模块可沿横向导杆移动,且反射元件可以转轴导杆为中心轴转动。
[0009]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一底座、一镜头模块、一反射模块以及一横向导杆。镜头模块具有一光轴,且镜头模块设置于底座。反射模块包含一反射元件,反射元件设置于底座,且反射元件位于镜头模块的物侧。纵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纵向导杆沿平行于光轴的一第一方向延伸。横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横向导杆沿垂直于光轴的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镜头模块可分别沿纵向导杆以及横向导杆移动。
[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其利用导杆的设计使相机模块达到自动对焦以及影像稳定的功效。并且,导杆的空间配置方式可维持相机模块的平衡,并且达到微型化的效果。
[0012]
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13]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2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15]
图3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0016]
图4绘示图2中其中一第一缓冲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5绘示图2中其中一第二缓冲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6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沿6-6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0019]
图7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沿7-7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0020]
图8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9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22]
图10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0023]
图11绘示图9中其中一第一缓冲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12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沿12-12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0025]
图13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沿13-13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0026]
图1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剖切示意图。
[0027]
图1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另一剖切示意图。
[0028]
图1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0029]
图17绘示图16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18绘示以超广角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0031]
图19绘示以高像素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0032]
图20绘示以望远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0033]
图2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0034]
【符号说明】
[0035]
4、5

电子装置;
[0036]
40a

超广角相机模块;
[0037]
40b

高像素相机模块;
[0038]
40c

望远相机模块;
[0039]
41、51

闪光灯模块;
[0040]
42

对焦辅助模块;
[0041]
43

影像信号处理器;
[0042]
44

显示面板;
[0043]
10、20、30、50a、50b、50c、50d、50e、50f、50g、50h

相机模块;
[0044]
111、211

外壳;
[0045]
1110、2110

开口;
[0046]
112、212、312

底座;
[0047]
1120、2120

开孔;
[0048]
1121、2121

凹槽;
[0049]
2122

第二滑槽;
[0050]
113、213

电路板;
[0051]
120、220、320

镜头模块;
[0052]
121、221

透镜载体;
[0053]
1210

第二滑槽;
[0054]
122、222

透镜元件;
[0055]
131、231、331

纵向导杆;
[0056]
132、232、332

横向导杆;
[0057]
133、233

转轴导杆;
[0058]
140、240

可平移支架;
[0059]
141、241

第一滑槽;
[0060]
150、250

反射模块;
[0061]
151、251、351

反射元件载体;
[0062]
152、252、352

反射元件;
[0063]
161、261

第一驱动机构;
[0064]
1611、2611、3611

第一驱动磁石;
[0065]
1612、2612

第一驱动线圈;
[0066]
162、262

第二驱动机构;
[0067]
1621、2621、3621

第二驱动磁石;
[0068]
1622、2622

第二驱动线圈;
[0069]
163、263

旋转驱动机构;
[0070]
1631、2631

旋转驱动磁石;
[0071]
1632、2632

旋转驱动线圈;
[0072]
171、271

第一缓冲弹性件;
[0073]
1711、2711

固定部;
[0074]
1712、2712

缓冲接触部;
[0075]
1713、2713

缓冲弹性部;
[0076]
172、272

第二缓冲弹性件;
[0077]
1721、2721

固定部;
[0078]
1722、2722

缓冲接触部;
[0079]
1723、2723

缓冲弹性部;
[0080]
180、280

预载元件;
[0081]
190、290

阻尼;
[0082]
295、395

铁磁性元件;
[0083]
399

物侧透镜元件;
[0084]
sp

容置空间;
[0085]
oa

光轴;
[0086]
d1

第一方向;
[0087]
d2

第一方向;
[0088]
d3

第一方向;
[0089]
fov

镜头模块的最大视角;
[0090]
l1

纵向导杆的长度;
[0091]
l2

横向导杆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92]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所述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所述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009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其包含一底座、一镜头模块以及一反射模块,并且所述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还包含一纵向导杆、一横向导杆及一转轴导杆其中至少两个。
[0094]
镜头模块具有一光轴,且镜头模块设置于底座。反射模块包含用于转折入射光光路的一反射元件,反射元件设置于底座,且反射元件位于镜头模块的物侧。其中,底座可包含多个子底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中,镜头模块可包含一透镜载体以及至少一透镜元件,且透镜元件设置于透镜载体。其中,反射模块可还包含供反射元件设置的一反射元件载体,且反射元件载体设置于底座。其中,反射元件可以是棱镜或反射镜,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95]
纵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纵向导杆沿平行于光轴的一第一方向延伸。横向导杆设置于底座与镜头模块之间,且横向导杆沿垂直于光轴的一第二方向延伸。转轴导杆设置于底座与反射模块之间,且转轴导杆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镜头模块可沿纵向导杆移动,即镜头模块可通过纵向导杆的导引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镜头模块可沿横向导
杆移动,即镜头模块可通过横向导杆的导引沿第二方向移动;借此,镜头模块沿纵向导杆和沿横向导杆移动可分别达到影像对焦的功效以及一个维度的影像稳定。其中,反射模块的反射元件可以转轴导杆为中心轴转动;借此,可达到另一个维度的影像稳定。其中,纵向导杆及横向导杆可为圆柱体,且转轴导杆可为圆柱体;借此,可使单一元件和导杆间的滑动接触面具有较小的摩擦阻力,以提高驱动时的流畅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垂直可指两元件(例如线和线、面和面或线和面)间的夹角为90度或趋近于90度,并且所述的平行可指两元件(例如线和线、面和面或线和面)间的夹角为180度或趋近于180 度。
[0096]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其利用导杆的设计,使相机模块达到自动对焦以及影像稳定的功效。此外,上述导杆的空间配置方式可维持相机模块的平衡,并且达到微型化的效果。
[0097]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物侧透镜元件,且物侧透镜元件位于反射元件的物侧并与反射元件沿一第三方向相邻设置,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第二方向。借此,使反射元件在光路上位于两透镜(群) 之间,可更弹性的使用相机模块的空间,进而满足更严苛的规格需求。
[0098]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可平移支架,其中可平移支架设置于纵向导杆与横向导杆之间,且可平移支架可沿纵向导杆以及横向导杆其中的一个移动,即可平移支架可通过纵向导杆的导引沿第一方向移动或通过横向导杆的导引沿第二方向移动。借此,有助于提升镜头模块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平移稳定度。
[0099]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中,纵向导杆和横向导杆可通过粘着剂固定至底座、可平移支架和透镜载体其中的一个,而转轴导杆可通过粘着剂固定至底座和反射元件载体其中的一个,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一种实施态样中,导杆是通过埋入射出固定至底座、可平移支架、透镜载体和反射元件载体其中的一个。
[0100]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缓冲弹性件,其中缓冲弹性件包含一固定部、一缓冲接触部以及一缓冲弹性部,固定部固定于底座与镜头模块其中的一个,缓冲接触部对应底座与镜头模块其中的另一个,且缓冲弹性部连接固定部与缓冲接触部。借此,有助于减少镜头模块因撞击产生的耗损,进而保护导杆,使导杆不易松脱。缓冲弹性件可用于限制镜头模块可移动的范围,且当镜头模块沿纵向导杆或横向导杆移动时,缓冲弹性件可防止镜头模块与底座强力撞击。上述固定部与缓冲接触部的设置方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部分实施态样中,相机模块的至少一缓冲弹性件其固定部固定于可平移支架与镜头模块其中的一个,且其缓冲接触部对应可平移支架与镜头模块其中的另一个。
[0101]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一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一驱动磁石以及一第一驱动线圈,第一驱动磁石设置于镜头模块上,第一驱动线圈对应第一驱动磁石,且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镜头模块沿第一方向移动。借此,可提供镜头模块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0102]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二驱动机构,其中第二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二驱动磁石以及一第二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磁石设置于镜头模块上,第二驱动线圈对应第二驱动磁石,且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镜头模块沿第二方向移动。借此,可提供镜头模块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0103]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铁磁性元件,其中铁磁性元件设置于底座,且铁磁性元件对应于第一驱动磁石与第二驱动磁石其中的一个,以共同用于对镜头模块提供朝向底座施力的一吸引力,以使纵向导杆与横向导杆支撑镜头模块。借此,可提供较高的组装便利性,进而提升组装效率。
[0104]
纵向导杆与横向导杆其中的一个可为铁磁性材料,且所述可为铁磁性材料的纵向导杆或横向导杆可固定于底座并对应于第一驱动磁石与第二驱动磁石其中的一个,以共同用于对镜头模块提供朝向底座施力的一吸引力,以使纵向导杆与横向导杆支撑镜头模块。借此,通过驱动磁石直接吸引导杆,可使驱动方向更具一致性,防止镜头模块产生歪斜。
[0105]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旋转驱动机构,其中旋转驱动机构包含一旋转驱动磁石以及一旋转驱动线圈,旋转驱动磁石设置于反射模块上,旋转驱动线圈对应旋转驱动磁石,且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反射模块以转轴导杆为中心轴转动。借此,可提供反射模块绕转轴导杆转动的驱动力。
[0106]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预载元件,其中预载元件连接底座与反射模块,且预载元件用于对反射模块提供朝向底座施力的一预载力,以使位于底座与反射模块之间的转轴导杆支撑反射模块。借此,采用结构较坚固的预压方式,使导杆较不易损坏。其中,预载元件可例如为一弹簧片。
[0107]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相机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阻尼,且阻尼设置于预载元件与底座之间,用于消除反射模块的震荡。借此,有助于提高镜头模块的影像稳定度,以避免影像产生晃动。
[0108]
镜头模块的最大视角为fov,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度<fov<40度。借此,可提供小视角的望远相机模块。
[0109]
纵向导杆的长度为l1,横向导杆的长度为l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l2/l1 <2.0。借此,于小体积的空间下,能保持足够驱动距离的导杆长度比例配置。请参照图6及图7,是分别绘示有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参数l1和l2的示意图。
[0110]
上述本实用新型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011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0112]
<第一实施例>
[0113]
请参照图1至图7,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图2中其中一第一缓冲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 绘示图2中其中一第二缓冲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沿6-6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且图7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沿7-7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0114]
相机模块10包含一外壳111、一底座112、一镜头模块120、两个纵向导杆 131、一可平移支架140、两个横向导杆132、一反射模块150、一转轴导杆133、一电路板113、一第一驱动机构161、一第二驱动机构162、一旋转驱动机构163、两个第一缓冲弹性件171、两个第二缓冲弹性件172、一预载元件180以及一阻尼 190。
[0115]
外壳111组装于底座112并与底座112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p,外壳111具有一开口1110以供光线入射,且底座112具有一开孔1120以供光线出射。
[0116]
镜头模块120具有一光轴oa,且镜头模块120包含一透镜载体121以及至少一透镜元件122,其中透镜载体121位于容置空间sp中且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112,且透镜元件122设置于透镜载体121。
[0117]
纵向导杆131设置于底座112与镜头模块120之间并固定于底座112,且纵向导杆131沿平行于光轴oa的一第一方向d1延伸。
[0118]
可平移支架140设置于纵向导杆131与镜头模块120之间。可平移支架140 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两个第一滑槽141,且第一滑槽141分别对应纵向导杆131,使纵向导杆131可滑动地位于第一滑槽141中,从而使可平移支架140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112上并可沿纵向导杆131移动,其中可平移支架140可通过纵向导杆131的导引沿第一方向d1移动。
[0119]
横向导杆132设置于可平移支架140与镜头模块120之间并固定于可平移支架140,且横向导杆132沿垂直于光轴oa的一第二方向d2延伸。镜头模块120 的透镜载体121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两个第二滑槽1210,且第二滑槽1210 分别对应横向导杆132,使横向导杆132可滑动地位于第二滑槽1210中,从而使镜头模块120可滑动地设置于可平移支架140上并可沿横向导杆132移动,其中镜头模块120可通过横向导杆132的导引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进一步地,当可平移支架140沿纵向导杆131移动时,可平移支架140也同时带动镜头模块120沿纵向导杆131移动,从而使镜头模块120是可沿纵向导杆131和可沿横向导杆132 移动,借以分别达到影像对焦的功效以及一个维度的影像稳定。
[0120]
反射模块150包含一反射元件载体151以及一反射元件152,其中反射元件载体151设置于底座112。反射元件152为一棱镜,其用于转折入射光的光路,且反射元件152设置于反射元件载体151并位于镜头模块120的物侧。
[0121]
转轴导杆133设置于底座112与反射模块150之间并固定于反射元件载体151,且转轴导杆133沿第二方向d2延伸。底座112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一凹槽 1121,且凹槽1121对应转轴导杆133,使转轴导杆133可转动地位于凹槽1121中,从而使反射元件152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12上并可以转轴导杆133为中心轴转动,借以达到另一个维度的影像稳定。
[0122]
电路板113设置于底座112,用以提供驱动电流给驱动线圈。
[0123]
第一驱动机构161包含一第一驱动磁石1611以及一第一驱动线圈1612,第一驱动磁石1611设置于镜头模块120上,且第一驱动线圈1612设置于电路板113 并对应第一驱动磁石1611。其中,电路板113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第一驱动线圈 1612,使第一驱动磁石1611和第一驱动线圈1612间产生电磁力以驱动第一驱动磁石1611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进而带动镜头模块120沿第一方向d1移动。
[0124]
第二驱动机构162包含两个第二驱动磁石1621以及两个第二驱动线圈1622,第二驱动磁石1621分别设置于镜头模块120的相对两侧且位于第一驱动磁石1611 的相邻两侧,第二驱动线圈1622设置于电路板113的相对两侧且位于第一驱动线圈1612的相邻两侧,且第二驱动线圈1622分别对应第二驱动磁石1621。其中,电路板113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第二驱动线圈1622,使第二驱动磁石1621和第二驱动线圈1622间产生电磁力以驱动第二驱动磁石1621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进而带动镜头模块120沿第二方向d2移动。
[0125]
旋转驱动机构163包含一旋转驱动磁石1631以及一旋转驱动线圈1632,旋转驱动磁石1631设置于反射模块150的反射元件载体151上并位于转轴导杆133的一侧,且旋转驱动线圈1632设置于电路板113并对应旋转驱动磁石1631。其中,电路板113可提供驱动电流
给旋转驱动线圈1632,使旋转驱动磁石1631和旋转驱动线圈1632间产生电磁力以驱动旋转驱动磁石1631以转轴导杆133为中心轴转动,进而带动反射模块150以转轴导杆133为中心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61的驱动方式为使线圈与磁石彼此之间产生实质上互相水平的位移;第二驱动机构162与旋转驱动机构163的驱动方式皆为使线圈与磁石彼此之间产生实质上互相垂直的位移。
[0126]
第一缓冲弹性件171各包含两个固定部1711、一缓冲接触部1712以及连接固定部1711与缓冲接触部1712的两个缓冲弹性部1713,其中固定部1711固定于底座112,且缓冲接触部1712对应镜头模块120。第一缓冲弹性件171用于限制镜头模块120在第一方向d1上可移动的范围,且当镜头模块120沿纵向导杆131移动时,第一缓冲弹性件171可通过缓冲接触部1712对镜头模块120的止挡以防止镜头模块120与底座112强力撞击。
[0127]
第二缓冲弹性件172各包含一固定部1721、两个缓冲接触部1722以及连接固定部1721与缓冲接触部1722的两个缓冲弹性部1723,其中固定部1721固定于镜头模块120,且缓冲接触部1722对应可平移支架140。第二缓冲弹性件172用于限制镜头模块120在第二方向d2上可移动的范围,且当镜头模块120沿横向导杆 132移动时,第二缓冲弹性件172可通过缓冲接触部1722对镜头模块120的止挡以防止镜头模块120与底座112强力撞击。
[0128]
预载元件180为一弹簧片,其位于底座112与反射模块150之间并连接底座 112和反射模块150的反射元件载体151。预载元件180用于对反射元件载体151 提供朝向底座112施力的一预载力,以使转轴导杆133支撑反射模块150。
[0129]
阻尼190设置于预载元件180与底座112之间,用于消除反射模块150的震荡。
[0130]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导杆131为铁磁性材料,且纵向导杆131对应于第二驱动磁石1621,以共同用于对镜头模块120提供朝向底座112施力的一吸引力,以使纵向导杆131与横向导杆132支撑镜头模块120。
[0131]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导杆131、横向导杆132及转轴导杆133皆为圆柱体。
[0132]
镜头模块120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3度<fov<40度。
[0133]
纵向导杆131的长度为l1,横向导杆132的长度为l2,其满足下列条件:l1 =7毫米;l2=3.7毫米;以及l2/l1=0.53。
[0134]
本实施例之相机模块10是以具有纵向导杆131、横向导杆132和转轴导杆133 为例,借以能分别使镜头模块120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移动以及使反射模块150的反射元件152可以转轴导杆133为中心轴转动,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相机模块可依实际影像对焦需求及特定维度影像稳定的需求,而例如设计为仅具有纵向导杆、横向导杆和转轴导杆其中两个。
[0135]
<第二实施例>
[0136]
请参照图8至图13,其中图8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9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0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11绘示图9中其中一第一缓冲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 12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沿12-12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且图13绘示图8的相机模块沿13-13

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0137]
相机模块20包含一外壳211、一底座212、一镜头模块220、两个纵向导杆 231、一可平移支架240、两个横向导杆232、一反射模块250、一转轴导杆233、一电路板213、一第一驱动机构261、一第二驱动机构262、一旋转驱动机构263、两个第一缓冲弹性件271、两个第二
缓冲弹性件272、一预载元件280、一阻尼290 以及一铁磁性元件295。
[0138]
外壳211组装于底座212并与底座212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p,外壳211具有一开口2110以供光线入射,且底座212具有一开孔2120以供光线出射。
[0139]
镜头模块220具有一光轴oa,且镜头模块220包含一透镜载体221以及至少一透镜元件222,其中透镜载体221位于容置空间sp中且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212,且透镜元件222设置于透镜载体221。
[0140]
纵向导杆231设置于底座212与镜头模块220之间并固定于镜头模块220的透镜载体221,且纵向导杆231沿平行于光轴oa的一第一方向d1延伸。
[0141]
可平移支架240设置于纵向导杆231与底座212之间。可平移支架240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两个第一滑槽241,且第一滑槽241分别对应纵向导杆231,使纵向导杆231可滑动地位于第一滑槽241中,从而使镜头模块220可滑动地设置于可平移支架240上并可沿纵向导杆231移动,其中可镜头模块220可通过纵向导杆231的导引沿第一方向d1移动。
[0142]
横向导杆232设置于可平移支架240与底座212之间并固定于可平移支架240,且横向导杆232沿垂直于光轴oa的一第二方向d2延伸。底座212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两个第二滑槽2122,且第二滑槽2122分别对应横向导杆232,使横向导杆232可滑动地位于第二滑槽2122中,从而使可平移支架240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212上并可沿横向导杆232移动,其中可平移支架240可通过横向导杆232 的导引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进一步地,当可平移支架240沿横向导杆232移动时,可平移支架240也同时带动镜头模块220沿横向导杆232移动,从而使镜头模块 220是可沿纵向导杆231和可沿横向导杆232移动,借以分别达到影像对焦的功效以及一个维度的影像稳定。
[0143]
反射模块250包含一反射元件载体251以及一反射元件252,其中反射元件载体251设置于底座212。反射元件252为一棱镜,其用于转折入射光的光路,且反射元件252设置于反射元件载体251并位于镜头模块220的物侧。
[0144]
转轴导杆233设置于底座212与反射模块250之间并固定于反射元件载体251,且转轴导杆233沿第二方向d2延伸。底座212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一凹槽 2121,且凹槽2121对应转轴导杆233,使转轴导杆233可转动地位于凹槽2121中,从而使反射元件252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212上并可以转轴导杆233为中心轴转动,借以达到另一个维度的影像稳定。
[0145]
电路板213设置于底座212,用以提供驱动电流给驱动线圈。
[0146]
第一驱动机构261包含一第一驱动磁石2611以及一第一驱动线圈2612,第一驱动磁石2611设置于镜头模块220上,且第一驱动线圈2612设置于电路板213 并对应第一驱动磁石2611。其中,电路板213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第一驱动线圈 2612,使第一驱动磁石2611和第一驱动线圈2612间产生电磁力以驱动第一驱动磁石2611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进而带动镜头模块220沿第一方向d1移动。
[0147]
第二驱动机构262包含两个第二驱动磁石2621以及两个第二驱动线圈2622,第二驱动磁石2621分别设置于镜头模块220的相对两侧且位于第一驱动磁石2611 的相邻两侧,第二驱动线圈2622设置于电路板213的相对两侧且位于第一驱动线圈2612的相邻两侧,且第二驱动线圈2622分别对应第二驱动磁石2621。其中,电路板213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第二驱动线圈2622,使第二驱动磁石2621和第二驱动线圈2622间产生电磁力以驱动第二驱动磁石2621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进而带动镜头模块220沿第二方向d2移动。
[0148]
旋转驱动机构263包含一旋转驱动磁石2631以及一旋转驱动线圈2632,旋转驱动磁石2631设置于反射模块250的反射元件载体251上并位于转轴导杆233的一侧,且旋转驱动线圈2632设置于电路板213并对应旋转驱动磁石2631。其中,电路板213可提供驱动电流给旋转驱动线圈2632,使旋转驱动磁石2631和旋转驱动线圈2632间产生电磁力以驱动旋转驱动磁石2631以转轴导杆233为中心轴转动,进而带动反射模块250以转轴导杆233为中心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61的驱动方式为使线圈与磁石彼此之间产生实质上互相水平的位移;第二驱动机构262与旋转驱动机构263的驱动方式皆为使线圈与磁石彼此之间产生实质上互相垂直的位移。
[0149]
第一缓冲弹性件271各包含两个固定部2711、两个缓冲接触部2712以及连接固定部2711与缓冲接触部2712的四个缓冲弹性部2713,其中固定部2711固定于底座212,且缓冲接触部2712对应镜头模块220。第一缓冲弹性件271用于限制镜头模块220在第一方向d1上可移动的范围,且当镜头模块220沿纵向导杆231 移动时,第一缓冲弹性件271可通过缓冲接触部2712对镜头模块220的止挡以防止镜头模块220与底座212强力撞击。
[0150]
第二缓冲弹性件272各包含一固定部2721、两个缓冲接触部2722以及连接固定部2721与缓冲接触部2722的两个缓冲弹性部2723,其中固定部2721固定于镜头模块220,且缓冲接触部2722对应可平移支架240。第二缓冲弹性件272用于限制镜头模块220在第二方向d2上可移动的范围,且当镜头模块220沿横向导杆 232移动时,第二缓冲弹性件272可通过缓冲接触部2722对镜头模块220的止挡以防止镜头模块220与底座212强力撞击。
[0151]
预载元件280为一弹簧片,其位于底座212与反射模块250之间并连接底座 212和反射模块250的反射元件载体251。预载元件280用于对反射元件载体251 提供朝向底座212施力的一预载力,以使转轴导杆233支撑反射模块250。
[0152]
阻尼290设置于预载元件280与底座212之间,用于消除反射模块250的震荡。
[0153]
铁磁性元件295设置于底座212,且铁磁性元件295对应于第一驱动磁石2611,以共同用于对镜头模块220提供朝向底座212施力的一吸引力,以使纵向导杆231 与横向导杆232支撑镜头模块220。
[0154]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导杆231、横向导杆232及转轴导杆233皆为圆柱体。
[0155]
镜头模块220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3度<fov<40度。
[0156]
纵向导杆231的长度为l1,横向导杆232的长度为l2,其满足下列条件:l1 =6.5毫米;l2=4.1毫米;以及l2/l1=0.63。
[0157]
<第三实施例>
[0158]
请参照图14和图15,其中图1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剖切示意图,图1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另一剖切示意图。
[0159]
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30的结构和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的结构相似,其差异于以下说明。
[0160]
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30相较于相机模块10,进一步包含一铁磁性元件 395以及一物侧透镜元件399。
[0161]
铁磁性元件395设置于底座312,且铁磁性元件395对应于第一驱动磁石3611,以共同用于对镜头模块320提供朝向底座312施力的一吸引力。此外,纵向导杆 331为铁磁性材料,其对应于第二驱动磁石3621以共同用于对镜头模块320提供朝向底座312施力的一吸引
力。如此,铁磁性元件395、第一驱动磁石3611、纵向导杆331及第二驱动磁石3621共同对镜头模块320提供朝向底座312施力的吸引力以使纵向导杆331与横向导杆332支撑镜头模块320。
[0162]
物侧透镜元件399位于反射元件352的物侧并与反射元件352沿一第三方向 d3相邻设置,其中第三方向d3垂直于第一方向d1且垂直于第二方向d2。
[0163]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元件352为一反射镜,其用于转折入射光的光路,且反射元件352设置于反射元件载体351并位于镜头模块320的物侧。
[0164]
纵向导杆331的长度为l1,横向导杆332的长度为l2,其满足下列条件:l1 =7毫米;l2=3.6毫米;以及l2/l1=0.51。
[0165]
<第四实施例>
[0166]
请参照图16与图17,其中图1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17绘示图16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0167]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4包含多个相机模块、闪光灯模块41、对焦辅助模块42、影像信号处理器43(image signal processor)、显示面板(使用者界面 )44以及影像软体处理器(未绘示)。
[0168]
这些相机模块包含超广角相机模块40a、高像素相机模块40b以及望远相机模块40c。其中,望远相机模块40c为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望远相机模块40c也可例如为上述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相机模块。
[0169]
超广角相机模块40a具有容纳多景色的功能。图18绘示以超广角相机模块40a 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0170]
高像素相机模块40b具有高解析且低变形的功能。高像素相机模块40b能进一步撷取图18的影像中的部分区域。图19绘示以高像素相机模块40b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0171]
望远相机模块40c具有高倍数的放大功能。望远相机模块40c能进一步撷取图 19的影像中的部分区域。图20绘示以望远相机模块40c撷取影像的示意图。其中,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fov)对应于图20的视角。
[0172]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4利用超广角相机模块40a、高像素相机模块40b或是望远相机模块40c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41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42提供的被摄物的物距资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43 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相机模块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同时提供变焦功能。对焦辅助模块42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显示面板44可采用触控荧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体处理器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通过影像软体处理器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面板44。
[0173]
<第五实施例>
[0174]
请参照图2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0175]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5包含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相机模块50a、相机模块50b、相机模块50c、相机模块50d、相机模块50e、相机模块50f、相机模块50g、相机模块50h、闪光灯模块51、影像信号处理器、显示装置以及影像软体处理器(未绘示)。相机模块10、相机模块50a、相机模块50b、相机模块50c、相机模块50d、相机模块
50e、相机模块50f、相机模块50g与相机模块50h是皆配置于电子装置5的同一侧,而显示装置则配置于电子装置5的另一侧。
[0176]
相机模块10为一望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50a为一望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 50b为一望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50c为一望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50d为一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50e为一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50f为一超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50g为一超广角相机模块,且相机模块50h为一飞时测距(tof)相机模块。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相机模块50a、相机模块50b、相机模块50c、相机模块 50d、相机模块50e、相机模块50f与相机模块50g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5 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此外,相机模块10与相机模块50a为具有光路转折元件配置的望远相机模块。另外,相机模块50h是可取得影像的深度资讯。上述电子装置5以包含多个相机模块10、50a、50b、50c、50d、 50e、50f、50g、50h为例,但相机模块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5利用相机模块10、相机模块50a、相机模块 50b、相机模块50c、相机模块50d、相机模块50e、相机模块50f、相机模块50g 或相机模块50h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51进行补光,并且以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0177]
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模块10、20、30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相机模块10、20、30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相机模块10、20、30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位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路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模块10、20、30的运用范围。
[0178]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