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3984发布日期:2021-07-06 20:2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通过电子设备可以进行购物、账户交易、传输工作文件等,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因此,显示装置的防窥性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3.目前,具有防窥功能的显示装置多是通过设置一个百叶窗薄膜来实现防窥效果。但是,一旦贴附百叶窗薄膜后,如果要实现扩大视角的效果,则需要提高亮度以使大视角下的亮度增大,但是这样会增加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以及降低功耗。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还包括:
6.防窥膜,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7.视角切换模块,所述视角切换模块包括视角切换膜和传送单元;所述视角切换膜包括扩散区和非扩散区,所述扩散区内设置有扩散粒子,所述非扩散区内未设置扩散粒子;所述视角切换膜设置在所述传送单元上,所述传送单元带动所述视角切换膜运动,以使所述视角切换膜的所述扩散区或所述非扩散区位于所述防窥膜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8.可选地,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两组滚轮,所述视角切换膜呈环形带状,套设在所述传送单元上;
9.所述防窥膜和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视角切换膜包围住的空间内,所述两组滚轮分别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两侧。
1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还包括:
11.防窥膜,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2.视角切换模块,位于所述防窥膜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13.所述视角切换模块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疏水层、极性溶液和非极性溶液;
14.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预设电压差时,所述极性溶液推挤所述非极性溶液使所述非极性溶液形成粒子,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不具有电压差时,所述极性溶液和所述非极性溶液平铺于所述疏水层上,且所述非极性溶液位于所述疏水层和所述极性溶液之间。
15.可选地,视角切换模块还包括密闭盒体,所述密闭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16.所述疏水层、所述极性溶液和所述非极性溶液均位于所述密闭盒体内,且所述疏水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17.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位于所述密闭盒体内,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疏水层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18.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位于所述密闭盒体外,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1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呈条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
20.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21.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呈块状,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成行成列排布,形成电极块行和电极块列;
22.每个所述电极块行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替排列,每个所述电极块列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替排列。
23.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呈块状,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定义出多个电极组,每个所述电极组中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环绕所述第一电极设置的所述第二电极,多个所述电极组成行成列排布。
24.可选地,所述极性溶液包括水,所述非极性溶液包括油。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增设视角切换模块,视角切换模块包括视角切换膜和传送单元,使得当视角切换膜的非扩散区位于显示面板和防窥膜之间时,视角切换膜的非扩散区可以将从防窥膜透出的光直接出射至显示面板,以实现窄视角显示;当视角切换膜的扩散区位于显示面板和防窥膜之间时,视角切换膜的扩散区可以将从防窥膜透出的光进行扩散处理,从而将小角度的光打散变为大角度的光,然后再出射至显示面板,以实现宽视角显示,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耗高的问题,实现宽窄视角自由切换,以及降低功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另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另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36.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与对应的特征名称:
37.10

背光模组,20

显示面板,210

彩膜基板,211

第一衬底,212

黑矩阵层,213

色阻层,214

第一平坦化层,220

阵列基板,221

第二衬底,222

第一绝缘层,223

第二平坦化
层,224

公共电极层,225

第二绝缘层,226

像素电极层,230

液晶层,30

防窥膜,40

视角切换模块,410

视角切换膜,411

非扩散区,412

扩散区,420

传送单元,431

第一电极,432

第二电极,433

疏水层,434

非极性溶液,435

极性溶液,436

第一基板,437

第二基板,438

胶框,439

电极组,50

增亮膜,y

第一方向,x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9.实施例一
4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的区别仅在于,图1中示出的是视角切换模块40的非扩散区411位于显示面板20和防窥膜30之间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视角切换模块40的扩散区412位于显示面板20和防窥膜30之间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还包括:防窥膜30,位于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之间;视角切换模块40,视角切换模块40包括视角切换膜410和传送单元420,视角切换膜410包括扩散区412和非扩散区411,扩散区412内设置有扩散粒子,非扩散区411内未设置扩散粒子;视角切换膜410设置在传送单元420上,传送单元420带动视角切换膜410运动,以使视角切换膜410的扩散区412或非扩散区411位于防窥膜30和显示面板20之间。
41.具体地,显示面板2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彩膜基板210、阵列基板220、以及液晶层230,液晶层230夹持于彩膜基板210和阵列基板220之间。其中,彩膜基板210包括第一衬底211、黑矩阵层212、色阻层213以及第一平坦化层214。阵列基板220包括第二衬底221、第一绝缘层222、第二平坦化层223、公共电极层224、第二绝缘层225以及像素电极层226,还包括位于第二衬底221和第一绝缘层222之间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图1和图2中未示出)。
42.具体地,背光模组10的类型可以为直下式、侧入式、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类型,此处不作限定。
43.具体地,防窥膜30可以包括百叶窗薄膜、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类型的防窥膜,此处不作限定。防窥膜30可以将背光模组10出射的大角度的光变为小角度的光。这里所述的大角度的光指的是出射的光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最大值(称之为第一夹角)较大,即光比较发散,小角度的光指的是出射的光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最大值(称之为第二夹角)较小,即光比较聚拢,其中,竖直方向指的是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具体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选地,继续参见图1图2,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防窥膜30朝向背光模组10的一侧的增亮膜50,以增加正视的亮度。
44.具体地,视角切换膜410可以包括基底材料和扩散粒子,扩散区412内添加扩散粒子,非扩散区411内包括不添加扩散粒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基底材料和扩散粒子的材料,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基底材料可以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
酯、聚苯乙烯、硅树脂和光学玻璃等透明材料,扩散粒子可以选用聚苯乙烯、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二氧化钛以及二氧化硅等材料。
45.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视角切换膜410的非扩散区411位于防窥膜30和显示面板20之间时,从防窥膜30透出的小角度的光透过非扩散区411后仍旧为小角度的光,如此,小角度的光为显示面板20提供光源,显示装置呈现窄视角模式。如图2所示,当视角切换膜410的扩散区412位于防窥膜30和显示面板20之间时,从防窥膜30透出的小角度的光照射至扩散区412,由于扩散粒子的存在,光线在经过扩散区412时会不断的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在此同时光线就会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可以有效的将小角度的光进行打散,变为大角度的光,如此,大角度的光为显示面板20提供光源,显示装置呈现宽视角模式。
46.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通过增大背光模组10的出光亮度以增大大视角下的亮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节省功耗。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宽视角下,由于视角切换模块40对小角度的光的扩散处理,可以提高光线的雾化效果,进而可解决黑态下存在摩尔纹的问题。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增设视角切换模块,视角切换模块包括视角切换膜和传送单元,使得当视角切换膜的非扩散区位于显示面板和防窥膜之间时,视角切换膜的非扩散区可以将从防窥膜透出的光直接出射至显示面板,以实现窄视角显示;当视角切换膜的扩散区位于显示面板和防窥膜之间时,视角切换膜的扩散区可以将从防窥膜透出的光进行扩散处理,从而将小角度的光打散变为大角度的光,然后再出射至显示面板,以实现宽视角显示,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耗高的问题,实现宽窄视角自由切换,以及降低功耗的效果。
48.具体地,传送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选地,继续参见图1和图2,传送单元420包括两组滚轮,视角切换膜410呈环形带状,套设在传送单元420上;防窥膜30和背光模组10位于视角切换膜410包围出的空间内,两组滚轮分位于背光模组10相对两侧。
4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传送单元420包括两组滚轮,可使传送单元420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并且,视角切换膜410通常较软,通过设置环形带状的视角切换膜410套设在传送单元420上,可使滚轮为视角切换膜410提供较好的支撑以保证视角切换膜410平整设置,避免产生视角切换膜410堆叠在一起影响显示的问题。
50.实施例二
51.基于同上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与前文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区别在于,视角切换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

图5,参见图1和图2,该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还包括:防窥膜30,位于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之间;视角切换模块40,位于防窥膜30朝向显示面板20的一侧;视角切换模块40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多个第一电极431和多个第二电极432、疏水层433、极性溶液435和非极性溶液434;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之间具有预设电压差时,极性溶液435推挤非极性溶液434使非极性溶液434往两边收缩断裂形成粒子,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之间不具有电压差时,
极性溶液435和非极性溶液434平铺于疏水层433上,且非极性溶液434位于疏水层433和极性溶液435之间。
52.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视角切换模块40在第一状态时,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上不施加电压,两者之间的电压差为0,极性溶液435对疏水层433的润湿性为不润湿,极性溶液435和非极性溶液434均平铺于疏水层433上。从防窥膜30透出的小角度的光依次穿过疏水层433、非极性溶液434和极性溶液435后出射,仍旧为小角度的光,如此,小角度的光为显示面板20提供光源,显示装置呈现窄视角模式。如图5所示,当视角切换模块40在第二状态时,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上施加不同电位的电压,使得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之间具有预设电压差时,极性溶液435对疏水层433的润湿性由不润湿变为润湿,极性溶液435将推挤开非极性溶液434向疏水层433靠近,如此,非极性溶液434的形状改变,变为多个不规则的粒子。从防窥膜30透出的小角度的光照射至非极性溶液434和极性溶液435时,由于非极性溶液434呈不规则粒子状,光线会不断的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在此同时光线就会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可以有效的将小角度的光进行打散,变为大角度的光,如此,大角度的光为显示面板20提供光源,显示装置呈现宽视角模式。
53.具体地,预设电压差的具体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具体地,疏水层433、极性溶液435和非极性溶液434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此处不作限定。可选地,疏水层433包括树脂,极性溶液435包括水,非极性溶液434包括油。可以理解的是,水由不润湿变为润湿所需的响应时间较短,一般在10ms左右,因此,不会出现切换宽窄视角时间过长的问题。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增设视角切换模块,使得当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一状态下时,其可以将从防窥膜透出的光直接出射至显示面板,以实现窄视角显示;当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二状态下时,其可以将从防窥膜透出的光进行扩散处理,从而将小角度的光打散变为大角度的光,然后再出射至显示面板,以实现宽视角显示,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耗高的问题,实现宽窄视角自由切换,以及降低功耗的效果。
55.继续参见图4和图5,可选地,视角切换模块40还包括密闭盒体,密闭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436和第二基板437,第一基板436位于第二基板437背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疏水层433、极性溶液435和非极性溶液434均位于密闭盒体内,且疏水层433位于第一基板436朝向第二基板437的一侧。可选地,密闭盒体还包括胶框438。
56.继续参见图4和图5,可选地,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均位于密闭盒体内,且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位于疏水层433和第一基板436之间。如此,可使极性溶液435与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的距离较近,极性溶液435能够处在比较强的电场中,有利于减小电压差阈值,从而节省功耗,这里所述的电压差阈值指的是极性溶液435能够推挤非极性溶液434以使非极性溶液434变为粒子时,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之间的最小电压差。预设电压差大于等于电压差阈值。
57.图6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另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显示装置中的另一种视角切换模块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可选地,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均位于密闭盒体外,且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位于第一基板436背离第二基板437的一侧。如此,便于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与外部
电源的连接。
58.具体地,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
5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排布示意图。参见图8,可选地,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均呈条状,且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沿第二方向x交替排布;其中,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交叉。如此,可使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线路简单。
60.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排布示意图。参见图9,可选地,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均呈块状,多个第一电极431和多个第二电极432成行成列排布,形成电极块行和电极块列;每个电极块行中,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交替排列,每个电极块列中,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交替排列。如此,每个第一电极431周围的电极均为第二电极432,同时,每个第二电极432周围的电极均为第一电极431,可使极性溶液435可从多个方向推挤非极性溶液434,提高极性溶液435推挤非极性溶液434的能力,有利于减小电压差阈值,从而节省功耗。
6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排布示意图。参见图10,可选地,第一电极431和第二电极432均呈块状,多个第一电极431和多个第二电极432定义出多个电极组439,每个电极组439中包括一个第一电极431以及多个环绕第一电极431设置的第二电极432,多个电极组439成行成列排布。
62.需要说明的是,图4

图10中均示例示出了第一电极431上的电压大于第二电极432上的电压,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例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第二电极432上的电压大于第一电极431上的电压。
63.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