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层及其制作方法、模具、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78604发布日期:2023-03-15 1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元膜层,所述多个单元膜层排布成排,每一所述单元膜层包括膜本体和设于所述膜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的发光单元;其中,每一所述膜本体的至少一侧边设有至少一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构造为能够限制所述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膜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子配合部和第二子配合部;所述第一子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子配合部的外轮廓互补,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子配合部的外轮廓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自所述第一子配合部所在所述膜本体的一侧,沿背离所述第一子配合部所在膜本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减小;定义所述第二子配合部的外轮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自所述第二子配合部所在所述膜本体的边侧,沿朝向所述第一子配合部所在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配合部构造为半圆形的凸部;所述第二子配合部构造为半圆形的凹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为多个;全部所述发光单元阵列排布于所述膜本体上;所述凹部与相对应的所述凸部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相对应的一排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全部所述发光单元的中点的连线共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膜本体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子配合部设置有多个,位于同一所述膜本体的同一侧的全部所述第一子配合部不连续布置;位于同一所述膜本体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二子配合部设置有多个,位于同一所述膜本体的同一侧的全部所述第二子配合部不连续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还包括设于所述膜本体的侧边的第三子配合部;所述第三子配合部上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用于限制所述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设置为多个;全部所述配合孔沿第一方向彼此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子配合部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配合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子配合部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膜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膜层上形成有骑缝线;所述骑缝线设于所述膜本体与所述第三子配合部的连接处。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元膜层沿第
一方向排布成多行,沿第二方向排布成多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12.一种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借助配合部将多个单元膜层拼接成排,以形成发光元件层;其中,每一所述单元膜层包括膜本体和设于所述膜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的发光单元;每一所述膜本体的至少一侧边设有至少一所述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构造为能够限制所述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单元膜层拼接成排以形成发光元件层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单元膜层上形成所述配合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单元膜层上形成所述配合部具体包括:通过预设工艺在所述膜本体的相对两侧形成第一子配合部和第二子配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子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子配合部的外轮廓互补,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艺包括蚀刻工艺。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借助配合部将多个单元膜层拼接成排以形成发光元件层,具体包括:借助于模具的第一子适配部与所述第一子配合部配合,借助于所述模具的第二子适配部与所述第二子配合部配合,以将所述多个单元膜层拼接成排,以形成所述发光元件层。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单元膜层上形成所述配合部具体包括:通过预设工艺在所述膜本体的侧边形成设有配合孔的第三子配合部;其中,借助于模具的第三子适配部与所述配合孔配合,限制所述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艺包括蚀刻工艺。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单元膜层排布成排以形成发光元件层之前,还包括步骤:通过预设工艺在所述单元膜层上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位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对位线;其中,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为多个,全部所述发光单元阵列排布于所述膜本体上;每排所述发光单元的中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对位线或所述第二对位线共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艺包括蚀刻工艺。21.根据权利要求12-20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
单元膜层沿第一方向排布成多行,沿第二方向排布成多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22.一种模具,用于制作发光元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放置区和环绕所述放置区设置的适配区;以及适配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适配部位于所述适配区;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单元膜层,所述多个单元膜层排布成排,每一所述单元膜层包括膜本体和设于所述膜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的发光单元;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放置区用于放置所述膜本体;每一所述膜本体的至少一侧边设有至少一配合部,所述适配部能够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限制所述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部包括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子适配部和第二子适配部;所述配合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膜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子配合部和第二子配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子适配部的外轮廓能够与所述第一子配合部的外轮廓互补,所述第二子适配部的外轮廓能够与所述第二子配合部的外轮廓互补,以限制所述膜本体至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自由度。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三子适配部;所述配合部还包括设于所述膜本体的侧边的第三子配合部,所述第三子配合部上设有配合孔;其中,所述第三子适配部构造为至少部分能够进入所述配合孔,以限制所述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2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层。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沿第三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层的两侧的两个透光板。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层与每个所述透光板之间均借助于胶体层相接合。2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层及其制作方法、模具、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单元膜层,多个单元膜层排布成排,每一单元膜层包括膜本体和设于膜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的发光单元。其中,每一膜本体的至少一侧边设有至少一配合部,配合部构造为能够限制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以使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膜本体彼此相邻的侧边能够相拼接。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元件层,通过每个单元膜层中的配合部,限制膜本体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自由度,使得相邻的两个膜本体能够相拼接,提升了多个单元膜层之间进行对位的容易程度,改善了发光元件层发光效果不良的问题。发光元件层发光效果不良的问题。发光元件层发光效果不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荣松 徐正彬 黄达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3/3/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