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2532发布日期:2023-03-31 20:1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望远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影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望远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2.目前,公知的望远变焦电影镜头多数都以屈光度为正的第一组固定,和若干移动组结合的结构比较多,比如公知的日本特许2012-182810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正屈光度第一组,负屈光度第二组,负屈光度第三组和正屈光度第四组构成,变焦时,第一组和第四组固定,通过移动第二,三组实现,合焦时,通过移动第一组的后部分来实现。由于第一组结构为正,正屈光度两部分镜头组构成,因此入射瞳距离相对较远,同时对焦组的屈光度相对较弱,合焦移动量偏大,这样会导致镜头体积粗大,另外变焦的时候,只有两组移动,因此移动量也偏大,像面弯曲补正也相对困难。
3.还有公知的日本特许第4880498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正的屈光度第一组,负的屈光度第二组,正的屈光度第三组和正的屈光度第四组构成。变焦时,第一组,第四组固定,通过移动第二,三组实现变焦。其中第一组为两部分组成,合焦的时候,通过移动第一组后部分实现。整体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但是第一组结构为两部分组成,合焦的时候,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变化很大,导致画角变化大,也就是说合焦的时候,呼吸效应很大,不适合用于专业的视频拍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望远变焦镜头,可以有效解决整体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但是第一组结构为两部分组成,合焦的时候,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变化很大,导致画角变化大,也就是说合焦的时候,呼吸效应很大,不适合用于专业的视频拍摄需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望远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g4和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组g5;
7.其中,第一透镜组g1由负屈光度前组g1a、正屈光度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
8.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第一透镜组g1的正屈光度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第五透镜组g5由正、负屈光度两部分组成,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正屈光度镜片g5a来实现,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2)和(3);
9.0.5≤f1b/f1≤2.5 (1);
10.0.2≤|f1bc/f1a|≤1 (2);
11.1.0≤|f1a/fw|≤2.5 (3);
12.其中,
13.f1:第一透镜组g1的在无限远状态下的焦距;
14.f1a:第一透镜组g1的前组g1a的焦距;
15.f1b:第一透镜组g1的中间组g1b的焦距;
16.f1bc:第一透镜组g1的中组g1b和后组g1c在无限远状态下的合成焦距;
17.fw:广角端在无限远状态下的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五透镜组g5由前组g5a和后组g5b两部分组成,其中g5a的焦距为f5a,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g5a实现微调,g5b固定不动,且满足条件式(4)和(5);
19.0.5≤f5a/wl≤2.0 (4);
20.0.2≤δbf/g5s≤1.5 (5);
21.其中,
22.f5a:第五透镜组g5中的前组g5a的焦距;
23.g5s:调整后焦距bf的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g5a移动量;
24.δbf:调整g5a的移动量为g5s的时候,后焦距bf的变化量。
2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方测移动,移动量为s2,用于实现小型化的同时实现高性能要求;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需要配合第二透镜组g2来移动,用于实现高性能要求,同时矫正球差,像面弯曲像差,满足条件式(6);
26.0.3≤(s2+s3+s4)/fw≤1.2 (6);
27.其中,
28.s2: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的移动量;
29.s3: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3的移动量;
30.s4: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4的移动量;
31.fw: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32.其中,如果超过条件式0.5≤f1b/f1≤2.5(1)的上限的话,f1b的屈光度太弱,如果实现近距离的拍摄,对焦透镜组g1b的移动量过大,会导致第一透镜组g1的体积增大,很难实现小型化的要求。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的话,对焦透镜组g1b的屈光度很强,虽然比较容易实现小型化的要求,但是屈光度太强会导致球差,色散,慧差等一系列的像差急剧增大,导致很难得到高性能的要求。
33.如果超过条件式0.2≤|f1bc/f1a|≤1(2)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的中的g1a负屈光度太强,虽然广角端很容易实现小型化,但是会导致望远端不易实现小于8
°
的要求,将会导致变焦组移动量增大,整个光学系统体积增大。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中的中间部分g1b和后端部分g1c合成屈光度很强,虽然容易实现2倍以上的变焦比,但是由于前部分的g1a的屈光度较弱,会导致在广角端时,第一透镜组g1的最前面的镜片外径增大,导致整个光学系统外径很大。
34.如果超过条件式1.0≤|f1a/fw|≤2.5(3)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的前部分g1a屈光度太弱,或整个光学组的广角端屈光度太强,都将导致第一透镜组g1的外径变得很粗,很难实现小型化的要求。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虽然很容易实现第一透镜组g1的
小型化设计要求,但是要实现望远短8
°
以下的视角设计要求就变得比较困难,如要实现,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的移动量将大幅度的增大,导致镜头轴向长度大幅度增长,也很难实现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35.如果超过条件式0.5≤f5a/wl≤2.0(4)的上限的话,第5透镜组的前部分g5a的屈光度太弱,调整后焦距bf所需要的移动量过大,会导致不敏感,同时后端空间有限,结构上设计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的话,第5透镜组的前部分g5a的屈光度太强,调整后焦距bf所需要的移动量过小,太敏感,容易导致调整过程中,性能变化太大,无法实现高性能的要求。
36.如果超过条件式0.2≤δbf/g5s≤1.5(5)的上限的话,第五透镜组g5a调节后焦距的效果太敏感,容易导致性能变化过大,很难实现高性能的要求。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的话,第五透镜组g5中的g5a调节后焦距bf的敏感度太弱,导致移动量过大,结构上实现起来困难。
37.如果超过条件式0.3≤(s2+s3+s4)/fw≤1.2(6)的上限的话,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以及第四透镜组g4的移动量过大,或广角端的焦距太短,视角太广,都将导致整个光学系统的体积过大,无法实现小型化设计的要求。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的话,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以及第四透镜组g4的移动量过小,虽然可以实现小型化设计的要求,但是很难实现2倍以上的变焦比设计要求。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9.该望远变焦镜头,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小体积,成本低,高性能的变倍比超过2倍,望远端视角小于8
°
的望远变焦镜头。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望远变焦镜头的示意图。
41.图2为实施例1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
4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望远变焦镜头的示意图。
43.图4为实施例2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45.实施例1
46.如图1所示,望远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g4和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组g5;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的时候,第一透镜组g1固定,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移动量为s2,第三透镜组g3先从物体侧向像面方向移动,中途折返从像方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总移动量为s3,第四透镜组g4由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
47.其中,第一透镜组g1由负屈光度前组g1a、正屈光度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
g1c组成;
48.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第一透镜组g1的正屈光度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第五透镜组g5由正、负屈光度两部分组成,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正屈光度镜片g5a来调节后焦距bf的变化量。
49.实施例1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2所示。
50.焦点距离:51.84~75.014~124.93;
51.fno:2.85~2.85~2.85;
52.半画角ω:17.19~11.61~6.834;
53.[0054][0055][0056][0057]
其中,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0058]
d(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
[0059]
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0060]
vd:玻璃的阿贝数。
[0061]
第五透镜组g5中的前部分g5a的调节量为:g5s=+0.2;
[0062]
后焦距变化量为:δbf=32.6661-32.4614=+0.2047;
[0063]
d(26)-0.21.05621.151161.78721.05621.51161.7872d(28)+0.24.23904.23904.23904.23904.23904.2390bf32.256732.256732.256732.256732.256732.2567
[0064]
第五透镜组g5中的前部分g5a的调节量为:g5s=-0.2;
[0065]
后焦距变化量为:δbf=32.2567-32.4614=-0.2049。
[0066]
实施例2
[0067]
如图3所示,望远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g4和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组g5;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的时候,第一透镜组g1固定,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移动量为s2,第三透镜组g3先从物体侧向像面方向移动,中途折返从像方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总移动量为s3,第四透镜组g4由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
[0068]
其中,第一透镜组g1由负屈光度前组g1a、正屈光度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
[0069]
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第一透镜组g1的正屈光度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第五透镜组g5由正、负屈光度两部分组成,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正屈光度镜片g5a来调节后焦距bf的变化量。
[0070]
实施例2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4所示。
[0071]
焦点距离:77.057~115.025~173.27;
[0072]
fno:2.85~2.85~2.85;
[0073]
半画角ω:16.194~10.615~6.947;
[0074]
[0075][0076]
[0077][0078]
d(28)+0.21.65003.14083.44491.65003.14083.4449d(30)-0.24.60364.60364.60364.60364.60364.6036bf44.753144.753144.753144.753144.753144.7531
[0079]
其中,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0080]
d(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
[0081]
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0082]
vd:玻璃的阿贝数。
[0083]
第五透镜组g5中的前部分g5a的调节量为:g5s=+0.2;
[0084]
后焦距变化量为:δbf=44.7531-44.6318=+0.1213;
[0085]
d(28)-0.21.25002.74083.04491.25002.74083.0449d(30)+0.25.00365.00365.00365.00365.00365.0036bf44.510244.510244.510244.510244.510244.5102
[0086]
第五透镜组g5中的前部分g5a的调节量为:g5s=-0.2;
[0087]
后焦距变化量为:δbf=44.5102-44.6318=-0.1216。
[0088]
条件式总结表:
[0089][0090][009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