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自动显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59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片自动显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片的自动显象装置,特别是关于把从固定有多个胶片盒的胶片盒放置箱中逐张抽出的胶片进行显象处理的自动显象装置。
以往的自动显象装置,仅显象处理工程就很复杂,为了能达到可靠自动处理,其前处理与后处理都不得不依赖于手工作业。
具体说就是将摄影完毕的胶片用手从胶片盒中拽出来,然后用手工将胶片的端部粘贴在引导器上,再放入自动显象装置,显象后的胶片用手工切割成4~6张长度,并收藏于底片袋中。
然而上述那种显象装置,手工操作繁杂工作效率低。
在照象工程中为了能实现自动操作,提出一种收纳于图2所示的胶片盒中的形式的胶片。
具有用合成树脂做成的分成两半的壳体15,壳体内的卷筒16由枢轴支撑可以转动,而胶片的出入口17上有给出入口遮光的盖子18。
盖子18的启闭操作,由专用的启闭操作器(图上未画出)进行,启闭操作器可操纵设在壳体侧面的枢轴19,同时当盖子18开启时,在壳体的侧面有个卷筒16的轴端20,用旋转操作器(图上未示出)可操纵其转动,使胶片5伸出或卷绕,胶片盒3的壳体15的另外部分上,设有表示部23,那是该胶片盒固有的1D表示部分(识别码表示部分)。
本发明如

图1所示是盒式摄影胶片的自动处理,将未显象的胶片由胶片盒中引出,进行显象处理后,再卷回该胶片盒上,全部工作都是自动的,目的在于省力,提高效率。
本发明胶片自动显象装置包括有很多有特点的部分,其中有供给部——将未显象胶片收卷在多个胶片盒中,再将这些胶片盒收纳在胶片盒放置箱内,供给部把这许多胶片盒放置箱贮存起来并逐个地供到供给部;引出部——从胶片盒放置箱内的胶片盒中引出的未显象胶片引到这里;换卷部——引出的未显象胶片在这里换卷到一个倒片盒中;联接部——将倒片盒中的未显象胶片的末端,与引导器联接起来;引导器供给部——将引导器存库并一个一个地供到联接部;显象部——将连结在引导器上的未显象胶片进行显象处理;切离部——将已显象的胶片从引导器上切离;绕卷部——将切离引导器后的已显象胶片再卷入空胶片盒;传送部——在引出部卷空的胶片盒收到胶片盒放置箱中,并将此胶片盒放置箱传送到绕卷部;引导器回收栈——从显象后的胶片切离下来的引导器存入栈内。
本发明胶片自动显象装置,其特征是在联接部,一只引导器的端部可连结两条未显象胶片,在胶片盒放置箱内的胶片盒收纳部内,设有收纳胶片盒的保持机构和为胶片盒的胶片出入的通孔,同时在胶片盒放置箱的凸缘上设有定位部。
首先,将未显象的胶片收卷在多个胶片盒中,并把这些胶片盒收纳于胶片盒放置箱内,然后将其放置在未显象胶片引出部。
在引出部将未显象胶片从胶片盒中引出来,到换卷部将此引出的胶片换卷到一只倒片盒中。
在联接部将卷入倒片盒中胶片的末端与传送用引导器的端部系住,以后的过程中,随着引导器的传送,胶片也就被传送,所以显象处理可靠而且不伤胶片。
而在显象处理部,系在引导器上的胶片与引导器都同样进行显象处理。
显象处理后的胶片,收卷在从前的胶片盒中,即该显象胶片尚未显象时的那个胶片盒内。
图面简单说明图1——本发明的胶片自动显象装置大致结构侧示图。
图2——胶片盒斜视图。
图3——胶片盒放置箱的平面图。
图4——胶片盒放置箱的侧示图。
图5——胶片盒放置箱的纵剖面图。
图6——胶片盒放置箱的正示图。
图7——胶片盒放置箱存库装置概略示图(正面图)图8——胶片盒放置箱存库装置概略示图(侧面图)
图9——联接部侧视10——联接部斜视图实施例下面是本发明自动显象装置的图面说明。
图1是胶片自动显象装置的全图的侧视图,图中的1表示出了自动显象装置的全貌,2是胶片盒放置箱,它现置于胶片供给部40处,其内收纳着多个胶片盒3,在胶片盒3内收卷着未显象的胶片5,4为未显象胶片5的引出部,即未显象胶片5由前述胶片盒放置箱2中的胶片盒3拽出来的地方,6是倒片部,在这里未显象胶片5被卷入另一个倒片盒7中,而倒片盒7就搁在暗箱7a中。
8是联接部,在这里把卷入倒片盒7的胶片5的末端与引导器9接连起来,引导器9存放在引导器库43中,依靠引导器供应部60逐一供出,并在联接部与胶片5的末端系结,10是系结在引导器上的未显象胶片的显象处理部。11是显象完毕后将胶片5从引导器上切离的切离部。12是运输空胶片盒的传送机构,它将在供给部40的引出部4,未显象的胶片5被抽出后的空胶片盒3输送绕卷部。13是绕卷部,在这里将显象完毕的胶片5卷在传送来的空胶片盒3中。14是引导器回收栈,在这里回收切离部11从显象后的胶片5切离下来的引导器9。
上述收纳在胶片盒放置箱2中的胶片盒3,如图2所示是在由分成两部分的合成树脂成型的壳体15内能转动地枢支卷筒16,同时在胶片的出入口17设置一个遮光的盖子18,盖子18的启闭操作由专用启闭操作器(图上未画出)在枢轴19上进行,而枢轴就在壳体15的侧面,当盖子18开启时,处于壳体侧面的卷筒16的轴端(操作部)20,可以用旋转操作器进行旋转操作,使胶片5伸出。
胶片盒3的壳体15的另一部分为23,作为该胶片盒固有1D的表示部分(识别码),在卷筒16轴端即壳体15的侧面有一个显示部22,用它区别胶片盒使用或未使用,表示显象处理是否进行等。
图3至图6所示是胶片盒放置箱2与它收纳胶片盒3的情况。
在图中胶片盒放置箱2把上述多个胶片盒3从供给部40的引出部4传送到绕卷部13,并在绕卷部13收卷已显象完毕的胶片5;所以顺其行进方向W根据图2中胶片盒3的形状做左右两列胶片盒收纳部25,其底为24,每列5个,两列之间由连结部26所连。
27是搬送部,它包括在胶片盒收纳部25一侧的搬送定位机构(图未画出)和啮合齿轨。
在胶片盒收纳存部25的两侧,沿行进方向W分列左右有两条凸缘28,图3沿胶片盒放置箱2的行进方向W的左侧的凸缘上,与胶片盒收纳部25相应的部位,开有V型缺口30(定位部),在右侧的凸缘上,与胶片盒收纳部25相应的部位开多条窄缝,作为胶片盒放置箱2定位的检测部31。
左右两条凸缘28与齿轨27相接,在接合面的凹下处做成列状胶片盒收纳部25,其底部即24,在24上有读出窗33和胶片的通过孔34;由读出窗33可读出胶片盒3的表示部23,这时胶片盒3就装在胶片盒收纳存部25中;胶片5由胶片盒3出入口17伸出或收缩将通过孔34;胶片盒收纳部25的一个侧面的下端呈半球状部35,它使胶片盒3的壳体15受压后,放到胶片盒收纳部25的规定位置,并用保持机构36下垂保持;胶片盒收纳部25的另一侧面设两个通孔,其中一个是卷筒操作器插入孔37,因为胶片盒3上卷筒16的旋转轴20的转动,就控制着胶片5的伸缩;另一个是盖子启闭操作器(图未画出)的插入孔38,因为枢轴19操纵着胶片合出入口17的盖子18的动作。
在前面所述的胶片盒放置箱2的供给部40,贮存有多个胶片盒放置箱,但为了能逐个提供特设了一套货栈装置51,如图7与图8所示,该装置要与胶片处理装置的速度协调,所以有马达等驱动装置(图未示出),两条旋转驱动的传送带52对置而设,中间的空间53可以插放胶片盒放置箱2,传送带52的表面有支撑用的凸板54,大致等间隔,这些凸板54与胶片盒放置箱2的凸缘28相接,并从其两侧将胶片盒放置箱支撑起来。
货栈装置51可用正反转的驱动装置驱动,控制传送带52上的凸板54的升降,胶片盒放置箱2也随之升降。
在对置的传送带52的下方是胶片盒放置箱2的中间连结部分26,为了把胶片盒放置箱2从引出部4传送到绕卷部13,在其间做一条传送带56,驱动马达57带动其旋转,这就是前述的胶片盒放置箱搬运机构。
胶片由胶片盒3内引出,在换卷部卷入一个倒片盒7中,将未显象的胶片5的末端与引导器9联接的联接部8,如图9与图10所示,在反暗箱7a从引出部4反转约180°的位置,在倒片盒7的胶片出入口7b的对面的位置上设有一个导向块42,其上有U字型弯折槽41,导向器9从导向器库43出来后,逐个供给到导向块42与倒片盒7的胶片出口7b之间。
在导向器9的中央部,穿有传送用孔44,在其后部的左右两处做有系扣部45。
上述的系扣部45,包括胶片插入口46及其前面的系扣舌片47,还有系合口48,系扣舌片47可以穿插在系合口48中,与胶片5终端的两个透孔50正好扣住。
在供给部40被卷空了的胶片盒3收纳在胶片盒放置箱2中,再用胶片盒的搬运机构12把胶片盒放置箱2传送到绕卷部13,传送机构12是一条环形运输带56,它铺设在引出部4到绕卷部13之间,与胶片盒放置箱2中间部分26相结合,驱动运输带,胶片盒放置箱2就从供给部40传送到绕卷部13。
上述结构的胶片显象装置,首先操作者从上面将装有未显象胶片5的胶片盒3插入到胶片盒收纳部25内。
所谓将胶片盒3插入到胶片盒放置箱2的胶片盒收纳部25,即用保持凸起35将胶片盒3推压到胶片盒收纳部的规定位置,这时卷筒转动操作轴端20与其操作器通孔37正对,胶片出入口17与胶片5的通孔34正对,胶片出入口17的盖子18的枢轴19与其盖子启闭操作器的插入孔38正对,同时贴在胶片盒表面的1D的表示部23可以通过读出窗33确认。
其次,将装有胶片盒3的胶片盒放置箱2由图外的搬运装置搬送到换卷部6,由行进方向先头部分的胶片盒3中依次将未显象胶片卷入倒片盒7。
这时胶片盒放置箱2的凸缘部28的V型缺口30与设在换卷部6的定位块(图外)嵌合,则胶片盒放置箱2随之定在所定位置上;这时另一凸缘28上的缝隙检测部31就检出信号,操作器通过其通孔38插入枢轴19,胶片出入口17的盖子18打开,卷筒操作器也通过卷筒操作器通孔37插在卷筒16的轴端20上,将未显象的胶片5按伸出方向旋转而引出。
这样胶片盒3中未显象的胶片5被卷到一个倒片盒7中,胶片盒3中的未显象胶片5的末端,由自动分离器切离。这样换卷的同时,该胶片盒3的1D表示部分23被读出并记住,这被卷到倒片盒3的未显象胶片5的一部分(末端)也由磁记录器等记录下来,就换卷完了。
当一个胶片盒3的未显象胶片换卷结束后,V型嵌合器与V型缺口30的嵌合状态就解除,为把下一个胶片盒3送到换卷位置,图外的搬运机构将胶片盒放置箱2向前推动,按上述方法,胶片盒放置箱2中的胶片盒3依次再进行换卷处理。
当一个胶片盒放置箱2内的全部胶片盒3的未显象胶片5依次卷空后,用图外的搬运机构通过胶片盒放置箱2的连结部26送到传送装置12的运输带56上。
胶片盒放置箱2收纳空胶片盒3,载于传送带56上,依靠传送带56的旋转驱动,胶片盒放置箱2由引出部4传送到绕卷部13,在引出部4借助于环形运输带52的旋转驱动,下一个收纳着胶片盒3的胶片盒放置箱2下降在所定位置,未显象胶片5从其中引出,然后如前所述定位,并将这个胶片盒放置箱2中胶片盒3的未显象胶片换卷到倒片盒7中。
另外卷入倒片盒的未显象胶片5的反转暗箱7a反转,当反转到倒片盒7的胶片出入口7b与U字形弯折槽相对状态时,由引导器库43供出的一只引导器也正好到位,即引导器系扣部45,而系扣部45正处于倒片盒7的出入口7b与U字形弯折槽之间。
由倒片盒伸出的未显象胶片的端头,先经过引导器9的胶片插入口46,随之在U字型弯折槽41上返折回来,当它通过系合口48时,系合用舌片47与端头的通孔50系合扣紧,这样就将未显象胶片5的末端与引导器9联接起来了。
这样在引导器9的系扣部45上,将二条未显象胶片的终端联接后,由链轮等传送机构(图未示出)与引导器9的搬运孔44啮合而传送。于是未显象胶片5从倒片盒7中引出,并在显象处理部进行显象、漂白、定影、干燥等工序,之后在切离部11将引导器切离,切离后的引导器9回收到引导器回收栈14。
传送前述胶片盒放置箱2到绕卷位置,与前面在换卷部6说明过的情况大致相同,在凸缘部28上作的V型缺口30与设置在绕卷部13的嵌合块(图外)嵌合而到位,该胶片盒放置箱2所定位置的对面凸缘28上,缝隙检测部31检出到位信号,于是启闭操作器就从插通孔38插到枢轴19上,胶片出入口17的盖子18打开。
由引导器9切离下来的已显象胶片5,其上记录的1D与胶片盒3的1D表示部分23校核后,则已显象胶片5的端部(未显象胶片的末端)从胶片出入口插进卷筒16。
然后用卷筒操作器从其插通孔37插入到卷筒16的轴端20,按卷取方向转动,则已显象的胶片5被卷到胶片盒3中。
当一只胶片盒放置箱2内的全部胶片盒3中装满已显象胶片5后,V型嵌合块与V型缺口30的嵌合状态解除,成为自由状态,就可把它运送到指定地点,或者,在此图上虽省略了此处设有的胶片盒放置箱2的仓库,待胶片盒放置箱2积存到一定数量时再作处理。
本发明如上所述,未显象胶片收卷在多个胶片盒中,将这些胶片盒收纳在胶片盒放置箱内并把它置于未显象胶片的引出部;在这里将胶片盒中的未显象胶片换卷到倒片盒内;将卷入倒片盒内的胶片的末端与引导器联接;胶片随着引导器的运送而运送;同时进行显象处理;该显象后的胶片再卷到从前的胶片盒中,即该胶片未显象时的胶片盒;所以就是把未显象胶片,由其胶片盒中引出,进行显象处理,再卷回原胶片盒中。整个工作都自动化,很省力并且提高了效率。
权利要求
1.胶片自动显象装置,包括收纳多个卷着未显象胶片的胶片盒的胶片盒放置箱;积存多个上述胶片盒放置箱、并逐一供给的供给部;引出部,将未显象胶片从胶片盒放置箱内的胶片盒中引出来;换卷部,将引出的未显象胶片换卷于倒片盒中;联接部,将卷入倒片盒中的未显象胶片的末端连结于胶片传送用的导向器上;引导器供应部,该部将引导器存库并逐一供应到联接部;显象处理部,将连接在引导器上的未显象胶片进行显象处理;切离部,将显象后的胶片从引导器上切离;绕卷部,将切离引导器且已经过显象处理的胶片收卷于空胶片盒中;传送部,将收纳在引出部被卷空的胶片盒的胶片盒放置箱,送到绕卷部;引导器回收栈,收纳从显象后的胶片上切离的引导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显象装置,其特征是在联接部,一块导器的端部连结二条未显象胶片。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显象装置,其特征是胶片盒放置箱具有保持收纳在胶片盒收纳部内的胶片盒的保持机构和将胶片抽出或放入上述胶片盒用的通孔,同时在胶片盒放置箱的侧缘上设置定位部。
全文摘要
将未显象胶片收卷于多个胶片盒中,将其置于胶片盒放置箱内,这些胶片盒放置箱在供给部是多个积存,逐一供给;在引出部把未显象胶片从胶片盒放置箱的胶片盒中引出来;在换卷部将这些引出来的未显象胶片换卷入倒片盒;联接部是将倒片盒中未显象胶片的终端与传送用的引导器相连接;连结着引导器的未显象胶片在显象处理部显象处理;显象后的胶片在切离部切离引导器;切离引导器后的已显象胶片在绕卷部卷入原胶片盒;在引出部被卷空的胶片盒收纳在胶片盒放置箱中通过传送部运到绕卷部;从未显象胶片切离下来的引导器就溜入引导器回收栈,整个工序完全自动化。
文档编号G03D13/00GK1165979SQ9611304
公开日1997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5日
发明者有本圭吾, 儿岛昌幸, 山本卓也, 根来尚司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