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711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复印机或印刷机等设备中用于成象的纸张供给和成象后的纸张排出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
复印机等成象装置,通常装有为了将用于成象的纸张导入设在装置本体内部的处理部的给纸装置,和为了将经由处理部成象后的纸张排出装置本体外部的排纸装置。尤其是,在通过手动插入实现给纸的机型中,作为给纸装置的一部分设有给纸用的手动插入盘。而在一般成象装置中,设有作为排纸装置部分的为了存放所排出纸张用的排纸盘。
例如,在专利公开公报昭62-31344中就公开了如图9所示的、在本体102的外壁设有与其下层的手动插入给纸盘101a形成一体的排纸盘101的复印机。在该复印机中,从给纸盒103、104取出的纸张,在复印机处理部105进行成象处理后,由排纸辊106排放至排纸盘101。
另外,在进行双面复印的场合,经完成单面复印的纸张,经输送方向切换部件107和辊108导入临时手动插入的给纸盘1012后,因自身重量落下而被收容在缓冲盘109中。而后,纸张从那里被反转并被输送到复印处理部105,进行背面复印。
在上述复印机中,在双面复印时,由于利用手动插入的给纸盘101作为纸张换向用的空间,不必在本体102内部设置同样的空间,因此可实现本体102的小型化。
可是,在上述复印机中,为了能够实现本体102的小型化,在双面复印时必须设置输送方向切换部件107、辊108等专用部件,比起不具备双面复印部件的机型说来至少其造价更高。在具有多种功能的高级机型中,虽然可具有上述那样的双面复印功能的部件,但对于一般普及型的低价格机型说来,就降低造价方面要具备双面复印功能是困难的。
这里,试就上述复印机省却双面复印功能来考虑。用该复印机进行双面复印的场合,操作者将排出到排纸盘101的纸张插入手动插入的给纸盘101a,纸张就被输送到复印处理部105,进行背面复印。
但是,这样的复印机中,手动插入的给纸盘101a的给纸开口部与排纸盘101的端部处在相同位置,因此,在进行双面复印时必须将纸张从排纸盘101全部取出,再将纸张插入手动插入的给纸盘101a。而且,由于上述的给纸开口部分狭窄,进行纸张插入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这样,使用排纸盘101和手动插入的给纸盘101a的简易双面复印方法,存在有两盘101和1O1a的构造上及纸张处理麻烦的问题。
而且,在上述的已有复印机中,为了使纸张在给纸盒103和104到排纸盘101的纸张输送路径中基本上沿一定的方向输出,复印机沿纸张输送方向的长度应是给纸盒103或104长度的二倍以上。因此,这样的复印机存在有难以实现本体102小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象装置,它在进行双面复印时易于进行纸张处理,同时,改善可能进行双面复印的纸张输送路径,实现了装置本体的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括有接纳由成象装置所排出纸张的第一个盘,以及,与上述第一个盘成台阶差装配在一边的,从上述第一个盘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的,用于与上述第一个盘一起接纳同一排出纸张的第二个盘。
在上述第一个盘和第二个盘之间的台阶差部分,通过使第二个盘处在第一个盘下方而形成了向上述成象装置本体内部供给纸张的给纸口。
对于上述的第一种给排纸装置,成象后的纸张一旦从成象装置排出,该纸张就被收纳在第一个盘中。由于第2个盘比第一个盘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如果上述的纸张比较大而不能接纳在第一盘中,则跨出而被接纳在第二个盘中。而且,因为在第一个盘和第二个盘的分层部分因第二个盘位于第一个盘下方而形成有给纸口,故可以由第二个盘进行给纸。
因此,只要将跨放在第一及第二盘上的纸张的后端朝纸张排出方向挪动一下,使之落到第二个盘上并插入给纸口,就能使纸张从排纸状态移动成给纸状态。从而,使为进行双面复印而将经单面复印3的纸张再次供给成象装置的工作变得容易了。
在上述第一种给排纸装置中,最好是将第二个盘配置在所形成的排纸部处以便在成象装置的本体处朝外开放,用第二个盘来开闭排纸部。这样,用于排纸的空间就处在成象装置本体的内外。因此,用于排纸的空间就不会象通常的成象装置那样过多地突出到本体的外部。而且,在第2个盘不使用时,将第2个盘闭合排纸部,这样,可在防止异物侵入排纸部的同时,第2个盘不会无用地占有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有容纳自成象装置所排出纸张的第一个盘,和配置在上述的第一个盘的下方,并比上述第一个盘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的容纳供给上述成象装置纸张的第二个盘,而且,在上述第一个盘与上述第2个盘之间形成有向上述成象装置的本体内部供给纸张的给纸口。
对于上述第二种给排纸装置,成象后的纸一旦从成象装置排出,该纸张就被容纳在第一个盘中。因为第二个盘比第一个盘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因此,只要将容纳在第一个盘的排出纸张的后端朝纸张排出方向挪动,落到第二个盘的上述突出部分,将它插入纸口,纸张就由排纸状态移动行进成给纸状态。从而,使得为了进行双面复印而将经单面复印了的纸张两次供给成象装置的工作变得容易。而且,使第一个盘容纳排出的纸,第二个盘容纳进给的纸,排出的纸并不跨越容纳到第二个盘上,而能够独立地进行排纸与给纸。
在上述第二种给排纸装置中,最好是使第一个盘的内侧部分设在沿成象装置本体朝外开放所形成的排纸部处,绕其内侧部分转动自如安装起来的外侧部分来对排纸部进行开关,同时,第二个盘也有同样的构成以便对排纸部分进行开关。由此,防止了异物侵入排纸部内并可能使成象装置小型化。而且,外侧部分与第2个盘是形成独立转动的结构,因此,可以用关闭外侧部分而打开第二个盘的状态来使用。这样,在进行小型纸张复印时,可不受外侧部分防碍而将纸张插入给纸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有设在成象装置内部的,收容供作形成图象的纸张的收容机构;使从上述纸张收容机构一端取出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一反转机构;将由上述第一反转机构反转了输送方向的纸张向上述纸张收容机构的另一端输送的输送机构;使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着的纸张的输送方向反转的第二反转机构;和,设在上述输送机构上方,用来收容经过上述第二反转机构的纸张的第一个盘;以及,设在上述第一个盘下方,用来导承位于上述输送机构的上述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端部的纸张的第二个盘。
在上述第三种给排纸装置中,被收容在纸张收容机构的纸张,从纸张收容机构的一端取出就由第一反转机构反转输送方向。该纸张由输送机构向纸张收容机构的另一端输送,而且,由第二反转机构反转输送方向后,被收纳在第一个盘中。另一方面,由第二个盘所收纳的纸张,被导承在输送机构的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由输送机构输送到第二反转机构,在那里反转输送方向后,被收纳在第一个盘中。
这样,上述第三种给排纸装置,具有的第二个盘将处在输送机构的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端部的纸张,沿输送机构导承。因此,由纸张收容机构和第二个盘进行给纸时,可以将输送机构与第二反转机构一起使用。
在上述第三种给排纸装置中,最好是将第一个盘的内侧部分配置在使成象装置主体朝外侧开放所形成的排纸部处,而该第一个盘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其内侧部分的外侧部分对排纸部进行开关,同时,第二个盘也同样有用以对排纸部分进行开关的结构。这样,可防止异物侵入排纸部分内部并能使成象装置小型化。而且,因为第一个盘外侧部分与第二个盘是形成独立转动的,对于进行小型纸张复印的场合,外侧不会阻碍纸张,而可将纸张插入给纸口。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四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有设在成象装置本体内部,用于收容供作形成图象的纸张的收容机构;使从上述用纸收容机构的一端取出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一反转机构;将由上述第一反转机构反转了输送方向的纸张向上述纸张收容机构的另一端输送的输送机构;向使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着的纸张的输送方向反转的第二反转机构;以及设在上述输送机构上方,容纳经过上述第二反转机构的纸张的第一个盘;与上述第一个盘成台阶差配置在一边的,比上述第一个盘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用来与第一个盘一起接纳同一排出纸张的第2个盘。
在上述第一个盘与第二个盘之间的台阶差处,由于上述第二个盘位于第一个盘的下方,而在该部分形成了将纸张供给成象装置本体内部的给纸口,该给纸口通向上述输送机构的上述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
上述第四种给排纸装置,与上述第三种给排纸装置相同,从纸张收容机构到第一个盘,由第一反转机构,输送机构和第二反转机构来输送纸张。因为第二个盘比起第一个盘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所以,被排出到第一个盘上的纸张也跨过并被容纳在第二个盘上。
还有,第一个盘与第二个盘具有台阶差,由于第二个盘处在第一个盘下方位置处而在该台阶差部分形成有给纸口,可以由第二个盘进行给纸。这样,只要将跨放在第一个盘与第二个盘上的排放出的纸张朝排出方向挪动,使排出的纸张的前端落在第二个盘上并插入给纸口,纸张就从排纸状态移动成给纸状态。从而,使得为了进行双面复印而将单面复印过的纸张再次供给成象装置的工作显得容易。
而且,由第二个盘所容纳的纸张,被支承在输送机构的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由输送机构和第二反转机构输送到第一个盘上。这样,由于给纸口通向上述输送机构的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在由纸张收容机构与第二个盘进行给纸时,可将输送机构与第二反转机构一起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五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成象装置本体内部,收容供形成图象用的纸张的纸张收容机构;使由上述纸张收容机构的一端取出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一反转机构;设在上述纸张收容机构上方,将经上述第一反转机构反转了输送方向的纸张向上述纸张收容机构的另一端输送,同时,由上述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通向上述本体外部的输送机构;使正在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二反转机构;以及,设在上述输送机构上方,用于容纳经过上述第二反转机构的纸张的盘。
上述第五种给排纸装置,与上述第三种给排纸装置一样,从纸张收容机构至盘,也由第一反转机构,输送机构及第二反转机构对纸张进行输送。输送机构在靠近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通向成象装置本体外部。这样,可由成象装置本体外部利用输送机构进行给纸。在从纸张容纳机构及外部给纸时,可将输送机构及第二反转机构一起使用。
而且,输送机构设在纸张收容机构上方,同时,因为盘是设在输送机构上方,因此输送机构和盘都处在纸张收容机构上方。这样,比起纸张收容机构,输送机构及盘沿水平方向分散配置的结构说来,可使成象装置的底面积更小。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从以下的记载得以了解。而且,本发明的优点可参照附图从下面说明而更清楚。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简略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2为图1的复印机的外观斜视图。
图3为图1的复印机的操作板结构正面图。
图4为设在图1的复印机的外部盘上的纸张导板形状的断面图。
图5为设在图1复印机外部盘上的导承棱形状的斜视图。
图6(a)表示图1复印机中正在排出纸张时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6(b)是表示纸张排出到内部盘上和外部盘上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6(c)是表示进行双面复印时移到外部盘上纸张状态的斜视图。
图6(d)是说明纸张从外部盘进入上述复印机内部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6(e)是说明经双面复印的纸张排出到内部盘上的状态及该纸张状态的斜视图。
图7为有关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复印机简要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复印机的上部盘的可动部分与下部盘闭锁住排纸部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9是说明已有技术复印机的简略构造的纵断面图。
以下,根据图1至图6就适用于复印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复印机如图2所示,具有本体1,在本体1的上部设有用来覆盖后面说明的原稿台41的、可沿箭头方向自如开合的原稿盖2。该原稿盖2、在开一侧的边缘有用于操作者插入以打开原稿盖的把手2a。另外,本体1分成上部单元1a,中部单元1b和下部单元1c的构成形式。而且,本体1是在开闭自如地支持着原稿盖2的那一边相同的一侧,用图2所示扭力杆4使三个单元1a至1c各自开闭自如地结合起来。
在上部单元1a紧接着把手部分2a下方的外壁面上设有操作板3。操作板3如图3所示,设有起动按纽31,清机键32,复印张数设定键33,显示部34,倍数设定键35和曝光设定键36。
起动按纽31是用于使复印动作开始的操作纽。清机键32是用于解除键33、35和36所设定的操作键。
张数设定键33是用于设定复印张数的操作键,是由设下第一位数的第一键33a和设定第二位数的第二键33b构成的。而且,第一键33a和第二键33b,每按动一次都分别在显示部34个位数上递增数值一。
倍率设定键35是用于设定复印副本放大倍率的操作键。对该倍率设定键每按压一次就以100%,80%,124%的顺序切换复印倍率。而且,通过设在倍数设定键35上的指示LED37的点亮来指明所切换的是何种倍率。
曝光设定键36是用于进行成象的曝光量设定的操作键。对该曝光设定键36每按压一次就按"标准"(A),"亮"(口),"暗" 的顺序切换曝光。而且,通过设在曝光设定键36上的指示LED38的点亮以示出所切换的是何种曝光。
在上述操作板3的正下方是形成在本体1内部的排纸部5的开口。在该排纸部5内,在侧壁的一边设有电源开关6,在底上设有作为第一个盘(架)的内部盘7。另外,在排纸部5的开口下端,如图1所示,有由支轴9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下部单元1c上的作为第二个盘的外部盘。另外,在排纸部5开口上端有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上部单元1a上的把手10。把手10是作为开合上部单元1a时操作者用的拉手。
外部盘8两侧有棱8a.8a,同时,如图4所示,在装载纸张的装载面8b上设有作为限定部的纸张导承板8c。该纸张导承板8c呈凹下状,构成对纸张宽度方向进行位置限制。纸张导承板8c的宽度,例如,适应于美国的场合设定为8.5英寸,适合于欧洲的场合设定为A4的尺寸。而且,纸张导承板8c,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也可以是对应于不同的多种纸张尺寸形成多级的凹形。
作为限定部,如图5所示,也可以用在装载面8b上形成突起的导棱8d,8d来代替上述的凹下部分8c。导棱8d,8d从本体一边朝排纸方向(箭头方向)慢慢地升高。这样,当如后面说明的将纸张从内部的盘7移向外部盘8时,纸张就不会在导棱8d,8d的端部受到阻碍。而且,为了使纸张易于集中,导棱8d,8d之间的间距是从上端向下端越来越窄。
电源开关6是使本复印机的电源通(ON)/断(OFF)的开关。该电源开关6,由于外部盘8将排纸部5的开口闭合,棱8a压住按纽6a则电源断开,若外部盘打开、棱8a脱离按纽6a则电源接通。
在复印机,如图1所示,在上部单元1a的上部设有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台41。在上部单元12内部,在原稿台41下方,配置有由光源42,反射镜43-48及透镜49构成的光学系统50。光学系统50使光源42的出射光照射到原稿上,进行光扫描,同时,将原稿来的反射光引导到设在光学系统50下方的感光鼓51上。
在感光鼓51周围设有主充电器52,显影装置53,转印充电器54,清洁装置55和消电器56等。而且,还配备有将纸张从转印充电器54的排纸端近旁朝排出方向导承的导承板57。另外,在该导板57的端头附近还设有由上滚筒58a与下滚筒58b构成的定影部58。在该定影部58的排纸侧形成有前述的排纸部5。
在本复印机中,由感光鼓51,主充电器52,显影装置53,转印装置54,清洁装置55,消电器56和定显部58等形成复印处理部59。复印处理部59将从光学系统来的光在感光鼓51上曝光所形成的静电潜象显影成调色剂象,而后将该调色剂象转印到复印纸上。另外,复印处理部59将转印后的纸送至定影部58,由定影部58对纸上的调色剂象加热加压定影。
上述的复印机处理部59中,主充电器52,清洁装置55,消电器56以及定影部58的上滚筒58a被装在上部单元1a中。而感光鼓51,显影装置53,转印充电器54及下滚筒58b则装在中间单元1b中。
在转印充电器54的给纸侧附近,设有使纸张的进给与光源42的光扫描同步移动的对准滚轮60。而在转印充电器54下方设有输送滚轮61。在对准滚轮60与输送滚轮61之间设有成弯曲状的作为第二反转机构的输送导板62。
另一方面,在支轴9附近配有输送滚轮63。另外,在输送滚轮61与输送滚轮63的大致中间位置处装有输送滚轮64。而且,在输送滚轮61与输送滚轮64之间和输送滚轮63与输送滚轮64之间分别设有平直的导板65和66。另外,在输送滚轮63下方,配置有输送滚轮67与给纸滚轮68。在输送滚轮67与输送滚轮63之间,设有成弯曲状的作为第一反转机构的输送导板69。
由上述的输送滚轮61,63,64以及输送导板62,65,66和69形成一输送系统70。该输送系统70安装在中间单元1b上。上述的输送系统70呈S字形,将从后面要提到的给纸盒71来的纸张输送至复印处理部59。
由输送导板65和66所形成的纸张输送通道从输送滚轮63一边向输送滚轮61一边朝下倾斜。另外,由输送滚轮61,63和64以及输送导板65和66构成输送机构。
给纸盒71是装有多张纸的纸张收容机构,它设置在下部单元1c之内。该给纸盒71大体上占据从显影装置53到给纸滚轮68之间的范围。
在输送滚轮62,63及输送导板65的上方所形成的排纸部5中,配备有上述的内部盘7。内部盘7从下滚轮58b近旁延伸到排纸部5的开口,基本上沿输送导板66倾斜固定。另外,内部盘7,其纸张排出方向(支轴9一边)的端部相对于支轴9呈有间隔的设置,与外部盘8配成台阶差。这样,在该台阶差部分形成了通向输送滚轮63的给纸口Q。另一方面,外部盘8其回转范围受到限制,使之在处于敞开状态时的装载面8b比输送导板65,66保持稍微向上倾斜的姿势。
内部盘7沿纸张排出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从本复印机所用的最大的纸张(A4)的大体一半(150mm)到最小的纸张(信纸)的前端比内部盘突出至可用于抓住的长度(约100mm)。另一方面,外部盘8沿纸张排出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与内部盘7加在一起为300mm长度,以便将最大的使用纸张(A4)跨越内部盘与外部盘放置。
在上述结构的本复印机中,由给纸滚轮68从给纸盒71取出的纸张P,由输送系统70进行输送,对准滚轮60将纸张P提供给感光磁鼓。该纸张P,由转印充电器54对形成在感光磁鼓51上的调色剂象进行转印之后,再经定影部58施以调色剂象的定影处理。这样完成了成象处理的纸张P被装载在内部盘7上。而A4等大的纸张则跨越装载在内部盘7与外部盘8上。
在用外部盘8进行给纸的场合,则将装载在外部盘8上的纸张P送入本体1内部。这样,纸张P就由输送滚轮63引入本体内,通过输送滚轮64和61被输送到复印机处理部59。
另外,进行双面复印的场合,如图6(a)所示,表面"A"已复印的纸张P被排放到内部盘7。也即,如图6(b)所示,完成排纸后纸张P被装载到内部盘7和外部盘8上。接着,如图6(c)所示,操作者将该纸张P沿排纸方向将其后端引出落到外部盘8上。然后,如图6(d)所示,若将纸张P送入本体1内部,则与用外部盘8进行给纸的场合相同,纸张P以其原样被送入本体1的内部。
如上所述,在从排纸状态向给纸状态移动时,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容易发生偏移,因此采用如图4所示的纸张导板8c或图5所示的导棱8d,8d将纸张沿宽度方向的位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纸张P就以其宽度方向位置的稳定端正的状态被送入本体1之内。
在本体1内部,纸张P由输送导板62反转了输送方向,在其背面进行第二次复印。完成背面复印后的约纸张P如图6(e)所示,从内部盘7排出本体1的外部。这样,纸张P的表面"A"被复印,背面"B"也被复印。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复印机,在本体1的内部设有内部盘7,在本体1的外部设有与内部盘7形成有台阶差的外部盘8,同时,外部盘8导承着处在设于内部盘7正下方的输送系统70上的纸张。另外,在台阶差部分,因外部盘8比内部盘7低下而产生的位置形成了给纸口Q。
这样,内部盘7和外部盘8具有作为排纸盘的功能,而外部盘8还具有作为给纸盘的功能。因此,只要挪动内部盘7上的纸张沿排出方向移向外部盘8,就可容易地变成给纸状态。从而,使得进行两面复印时纸张的操作变得简单。另外,由于内部盘7设在本体1内部的构造,而可以使突出在本体1外部的外部盘8的长度缩短。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复印机,采用将输送系统70和内部盘7集中地配置在占有复印机中大面积的给纸盒71上。另外,输送系统70呈S形布置,输送滚轮60和输送导板66通向形成在内部盘7与外部盘8的台阶差部分的给纸口Q。
因此,比起给纸盒71,输送系统70及内部盘7沿水平方向分散布置的结构说来,本体1的底面积可缩小。另外,使输送系统70呈S形就能容易实施上述那样的布置构造。而且,由输送滚轮63和输送导板66下游一侧的纸张输送通路,可以实现由给纸盒71或外部盘8给纸的共通化。从而,可容易地实现本体1的小型化。
以下,根据图7和图8就适用于复印机的第2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这里,对于本实施例对于与第一实施例有同等功能的构件中采用相同标号,其说明从略。
本实施例的复印机如图7所示,以作为第一个盘(架)的上部盘81代替第一实施例复印机的内部盘7(见图1),以作为第二个盘的下部盘82来代替外部盘8。
上部盘81具有固定在本体内部1的固定部分81a和突出地设置在本体1外部的可动部分81b。作为内侧部分的固定部分81a从下滚轮58b的近旁伸达排纸部5的开口,基本上沿输送导板66倾斜的固定着。
另一方面,作为外侧部分的可动部分81b,由支轴83相对于固定部分81d以沿箭头方向可自由转动方式支撑着,其转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使之处在开放状态时纸张的装载面保持比固定部分81a稍微向上倾斜的姿势。另外,可动部81b具有能完全覆盖住排纸部5开口的大小。
下部盘82在可动部81b下方,与可动部81b基本上平行,同时,由支轴84相对于下部单元1c形成可沿箭头方向来回转动的支撑着。该下部盘82,其转动范围也受到限制,使处在开放状态时纸张的装载面保持比输送导板65和66稍微向上倾斜的姿势。这样,下部板82可将纸张导承至输送导板65和66上。此外,下部盘82相对于本体1比可动部81b有更大的突出。
另外,在上部盘81与下部盘82之间,设有通向支轴83和84附近的输送滚轮的给纸口Q。
在上述构成的复印机中,因为上部盘81有突出本体1外部的可动部81b,复印结束后的纸张只被存放在上部盘81中。另外,因下部盘82相对于本体1比可动部81b有更大的突出,所以,通过沿排出方向将上部盘81上纸张移至下部盘82,就可容易地移行变成给纸状态。
另一方面,本复印机中可动部81b与下部盘82是由各自的支轴83和84支撑着,可进行独立的开合动作。这样,进行小型纸复印时,若关闭可动部81b而使下部盘82处于打开状态,则不会受到可动部81b的阻碍而可容易地进行从下部盘82给纸。这时,如果纸张很小,则被排出在固定部81a上,而不会碰到可动部81b。另外,纸张很大时,可动部81b处于开放状态,也不会给从下部盘82的给纸带来阻碍。
另外,如果如图8所示,可动部81b与下部盘82关闭,则可防止异物侵入排纸部。这样,本复印机不使用时,也不会因可动部81a和下部盘82而无用的占有空间。
虽然,上述只就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说明,但不应以具体例子对本发明作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与下面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各样变化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有容纳由成象装置所排出的纸张的第一个盘;与上述第一个盘配置成具有台阶差,且比上述第一个盘更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的,与第一个盘一起容纳同一排出纸张的第二个盘;在第一个盘与第二个盘之间的台阶差部分中,由上述第二个盘比上述第一个盘低下的位置处,形成有将纸张供给上述成象装置本体内部的给纸口。
2.权利要求1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本体形成有作为纸张排出空间的朝外部开放的排纸部;所说第一个盘设在所说排纸部内;所说第二个盘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说本体上以便开合所说排纸部。
3.权利要求1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第二个盘上设有将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位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限制部件。
4.权利要求3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限制部件是以一定范围宽度形成在所说第二个盘上的凹部。
5.权利要求3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特征在于所说限制部件是以一定范围的间隔配设在所说第二个盘上且沿排纸方向延伸的二条凸棱。
6.权利要求1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设在所说本体上的,当所说第二个盘闭合时所说成象装置电源断开,而所说第2个盘打开时所说成象装置的电源接通的电源开关。
7.一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接纳由成象装置所排出的纸张的第一个盘,和配置在所说第一个盘下方,比所说第一个盘更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的,接纳供给所说成象装置用纸的第二个盘;其中在所说第一个盘与所说第二个盘之间形成有将纸张供给成象装置本体内部的给纸口。
8.权利要求7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本体形成有作为纸张排出空间的朝外部开放的排纸部;所说第一个盘有设在上述排纸部中的内侧部分与设在本体外部的外侧部分,该外侧部分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内侧部分上以便开闭所说排纸部;所说第二个盘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说本体上以便开闭所说排纸部。
9.一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有设在成象装置本体内部的,用来收容供成象的纸张的纸张收容机构;使从所说纸张收容机构一端取出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一反转机构;将经由所说第一反转机构反转3输送方向的纸张向所说纸张收容机构的另一端输送的输送机构;使由所说输送机构输送着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二反转机构;设在所说输送机构上方,用来接纳经所说第二反转机构纸张的第一个盘;以及,设在所说第一个盘下方,用来导承处在所说输送机构的所说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上的纸张的第二个盘。
10.权利要求9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本体形成有排纸部以作为纸张排出空间朝外部开放,所说第一个盘有配在所说排纸部的内侧部分与配在成象装置本体外部的外侧部分,该外侧部分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说内侧部分上以便开闭所说的排纸部;而所说的第二个盘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说本体上以便开闭所说排纸部。
11.权利要求9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一反转机构,所说输送机构及所说第二反转机构形成S形的纸张输送通路。
12.一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有,设在成象装置本体内部的,用来收容供成象用纸张的纸张收容机构;使从所说纸张收容机构一端取出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一反转机构;将由所说第一反转机构反转3输送方向的纸张向所说纸张收容机构的另一端输送的输送机构;使由所说输送机构输送着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二反转机构;设在所说输送机构上方,用来承受经过所说第二反转机构的纸张的第一个盘;与所说第一个盘具有台阶差,比所说第一个盘更朝纸张排出方向突出,与所说第一个盘一起再来承受同一排出纸张的第二个盘;并且,在所说的第一及第二个盘之间的台阶差部分中,利用第二个盘比所说第一个盘更低下的位置形成向成象装置本体内部供给纸张的给纸口,该给纸口通到所说输送机构的所说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
13.权利要求12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本体形成有作为纸张排出空间朝外部开放的排纸部;所说第一个盘设在所说排纸部内;所说第二个盘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本体上以便开闭所说排纸部。
14.权利要求12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设在所说第二个盘上的,将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位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限制部。
15.权利要求14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限制部是以一定范围的宽度形成在所说第二个盘上的凹部。
16.权利要求14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限制部是配置在所说第二个盘上的有一定范围的间隔且沿排纸方向平行延伸的二条棱。
17.权利要求12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设在本体上的,所说第二个盘合上时将成象装置电源断开,所说第二个盘打开时将成象装置电源接通的电源开关。
18.权利要求12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一反转机构,所说输送机构及所说第二反转机构形成S形的纸张输送通路。
19.一种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包含有设在成象装置本体内的用于收容供成象用纸的纸张收容机构;使从所说纸张收容机构一端取出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一反转机构;设在纸张收容机构上方,将由所说第一反转机构反转3输送方向的纸张向所说纸张收容机构的另一端输送,并在所说第一反转机构一边的端部通向本体外部的输送机构;使由所说输送机构输送着的纸张反转输送方向的第二反转机构;以及设在所说输送机构上方的用来承受经过第二反转机构的纸张的盘。
20.权利要求19记载的成象装置的给排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一反转机构,所说输送机构及所说第二反转机构形成S形的纸张输送通路。
全文摘要
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由内部盘与兼作给纸盘的外部盘来承受从成象装置排出的纸张。在该成象装置本体中,有设在给纸盒上方的输送系统,设在输送系统上方的排纸部的内部盘,和在本体外部被转动自如的外部盘。外部盘与内部盘有台阶差,而且在台阶差处外部盘位于下方。由此,在该台阶差部分形成通向输送系统的输送滚轮处的给纸口。进行双面复印的时,以跨放状态承受在内部盘与外部盘的纸张沿排纸方向被挪动插入给纸口。
文档编号B65H31/00GK1126144SQ95108590
公开日1996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8日
发明者出口正信 申请人:夏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