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装置及内装该闪光灯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64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闪光灯装置及内装该闪光灯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光源对照射对象的照射角度可改变的闪光灯及内装该闪光灯的图像记录装置。
已往在拍摄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拍摄物场合,广泛使用用作感光剂的银盐胶片的摄影用照相机、或用作感光剂的电气元件的所谓电子照相机等的图像记录装置,用这种图像记录装置拍摄被拍摄物时,作为对这种被拍摄物照明用人工光源,有用闪光灯装置。
这种闪光灯装置由发光单元和光学构件构成,该发光单元的构成包括将例如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面构成的近似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的侧方反射面连到矩形孔径上而成的反射罩,与在由所述近似抛物反射面和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配置的棒状光源,光学构件则配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反射罩的前方;这种闪光灯装置作为所述那种图像装置的附属装置,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以内装于图像记录装置的状态使用。
在这种闪光灯装置中,就其反射罩而言,已知的还有由抛物面构成的抛物反射面、设定比近似抛物反射面构成场合更窄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反射罩。而且,就光学构件而言,极普遍的是采用,通过将聚光透镜的透镜曲面分割成由多个同心圆的壁面形成的多个透镜曲面,由此形成平板状且具有1个光轴并构成具有聚光作用的凸费涅尔(フレネル)透镜。
此外,在限定于与具有抛物反射面的反射罩组合时,虽不明其具体结构,但作为采用具有2个光轴的凸费涅尔透镜的闪光灯装置的一例,有在日本特许公开公报昭和62年94834号中提出过的。
而且,在闪光灯装置中,众所周知的还包括,通过按照在图像记录装置中使用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改变发光照射角度,由此能设定对于上述摄影视场角的配光特性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的闪光灯装置。
至于具体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可改变相对于反射罩的棒状光源的位置的结构,或可改变发光单元与光学构件的位置关系的手段等各种可变手段也已提出或实用化。
例如在日本特许公报昭和55年第129326号中所揭示的,已知如

图12(a)(b)的概略剖视图所示的闪光灯装置。
这种闪光灯装置包括具有连接于矩形孔径上的近似抛物反射面1a和平面状侧方反射面1b的共知形状的众所周知的反射罩1,与配置于由近似抛物反射面1a和侧方反射面1b形成的空间内的例如棒状的闪光放电管的棒状光源2。
然后,将位于距反射罩1的底部即上述近似抛物反射面1a的底部距离为La的位置上的棒状光源2,按照使用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如图(b)概略截面图中所示那样,在反射罩的光轴L上移动于至距反射罩1的底部距离为Lb的位置之间,借此使改变棒状光源2与反射罩1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控制发光照射角度。
另外,由在日本特许公报平成2年第291538号中揭示的如图13的概略立体图所示那样,已知包括在前面所述的反射罩1与棒状光源2上再在反射罩的矩形孔径前方设置费涅尔透镜3的闪光灯装置。
然后,在作宽角拍摄的所谓广角摄影时,棒状光源位于反射罩1光轴L上距该反射罩1的底部的距离Lc上,费涅尔透镜3位于反射罩1的矩形孔径面上;在作望远拍摄的所谓远距摄影时,分别移动棒状光源使位于光轴上距反射罩1的距离Ld上、费涅尔透镜3使位于距反射罩1的矩形孔径面的距离Le上,借助于此,使改变棒状光源2与反射罩1与费涅尔透镜3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控制发光照射角度。
还有,虽未图示,但作为将如上述一体配设棒状光源与反射罩的发光单元在光学构件(聚光透镜)的光轴上设置成可进退移动,通过上述发光单元的移动,可改变发光照射角度的结构的闪光灯装置的一例,有由日本特许公开公报昭和60年第83921号及日本实用新案公开公报昭和63年第19824号中所提出的。
另外,作为内装使相对于光学构件移动发光单元的上述闪光灯,构成发光照射角度的可变控制的图像记录装置,例如按照拍摄用照相机的摄影透镜的焦距可变的照相机的一例,有由日本特许公开公报昭和62年第264034号中所提出的。
然而,通常由于图像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图像一般为矩形,故通过适当设计反射罩的形状与光学构件的光学特性,设定闪光灯装置的配光特性使能对应于上述矩形图像的大致矩形特性。这时,设定配光特性比使用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来得更宽,以便记录图像中不产生斑点。这样,从上述棒状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的观点看,决不能说效率是高的。
另外,在图像记录装置,特别以银盐胶片作为感应剂用的照相用的照相机领域,与记录图像的纵向尺寸相比,横向尺寸比从前的来得大,与称为所谓全景尺寸、大视野尺寸的以前的记录尺寸相比,进行横阔的图像记录的结构急速地扩展起来。
为此,在如图1 2等所示的闪光灯装置中,还希望扩大在与棒状光源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的发光照射角度,以便在提高前述棒状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能裕如地应付比以前来得横阔的图像记录。
然而,在图12所示的装置中,在反射罩1的光轴L上的棒状光源2与反射罩1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是从距离La到距离Lb简单地改变。为此,由上述位置关系可变这一条件变化引起的水平方向即棒状光源2的长度方向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变化程度比垂直方向即与棒状光源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变化程度来得小。由此,存在的缺点是,对于在宽角侧上的上述水平方向的棒状光源2发出的出射光的扩散控制状态存在限度,作为可变发光照射角度的型式的闪光灯装置来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棒状光源2发出的发光利用率是高的。
又,图13所示的装置中,在缩短反射罩1光轴上的棒状光源2与反射罩1之间的距离的方向上,移动棒状光源2与反射罩1的任一方的同时,将费涅尔透镜3向前方移动,由此使改变发光照射角度。为此,对在广角侧的上述水平方向的棒状光源发出的出射光的扩散控制状态,如像比前者的装置多少有点好处,但是装置的整体形状至少增大了由上述费涅尔透镜3的移动距离Le部分所引起的体积。由此,存在的缺点是作为可为发光照射角度型式的闪光灯装置其整体形状变大了。
此外,本发明申请人以前考虑以上述那样发光照射角度作为可变型式的闪光灯装置的缺点,在特愿平第7-237957号提出了照射角度可变闪光灯装置(未图示),这一照射角可变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对棒状光源的反射罩的位置可变进行连动,在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也改变反射罩的孔径尺寸。
这个提案装置,在为了能对应于广角摄影扩大发光照射角度的场合,使棒状光源在反射罩的光轴上,从离开反射罩的底部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使上述反射罩的侧方反射构件移动,以使在上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的反射罩的孔径尺寸变窄。反之,在为了能对应于望远摄影缩小发光照射角度的场合,使棒状光源在反射罩的光轴上向反射罩底部方向移动的同时,使上述反射罩的侧方反射部件移动以使上述反射罩的孔径尺寸扩大。由此,能提高棒状光源发出的发光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于没有移动费涅尔透镜,能期望装置的整体形状小型化的效果。
然而,如果详细地研究一下从棒状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扩散状态,则上述的照射角度可变闪光灯装置也与前述的已有装置一样,在作为广角侧的水平方向即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棒状光源出射光的扩散控制状态依然存在限制。结果,缺点是,对于具有比某一焦距更短焦距的摄影透镜,要设定具有裕如地应付其摄影视场角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变得极为困难,特别是广角侧摄影时,扩大与上述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的光照射角度是困难的。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缺点,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广角侧摄影时,与已有的共知结构相比,几乎不改变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而能扩大在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闪光灯装置及内装该闪光灯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能改变对于从光源发出的对照射对象的照射角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将非抛物面的的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状的侧方反射面连接到矩形孔径形成的反射罩,及位于由所述近似抛物反射面和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的棒状光源构成的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反射罩的前方、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该方向正交横切的第1基准线两侧上形成的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的光学构件;以及可改变通过所述光学构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构成的所述光学构件,与单独具备所述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的场合相比,其结构具有,对于来自所述棒状光源出射光,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几乎不扩散,而对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上则大为扩散的光学特性。
而且,本发明的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能改变对于从光源发出的对照射对象的照射角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将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状的侧方反射面连接到矩形孔径形成的反射罩,及位于由所述近似抛物反射面和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的棒状光源构成的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反射罩的前方、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一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该方向正交横切的第1基准线两侧上形成的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单元的光学构件;以及可改变通过所述光学构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构成的所述光学构件,其结构具有,对于来自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该棒状光源出射光,在所述棒状光源与所述光学构件之间离开距离大时几乎不扩散,而在所述离开距离小时大为扩散的光学特性。
而且,本发明的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能改变对于从光源发出的对照射对象的照射角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将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状的侧方反射面连接到矩形孔径形成的反射罩,及位于由所述的抛物反射面和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的棒状光源构成的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反射罩的前方、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一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该方向正交横切的第1基准线两侧上形成的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的光学构件;以及可改变通过所述光学构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其结构具有,对于所述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使各自的顶点位于在广角摄影时的所述反射罩的所述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尺寸的1/2以下的相隔距离的位置上,并具有连接各自顶点的透镜曲面。
而且,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对应于摄影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内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结构对于所述闪光灯装置,使至少在其照射对象成为所述摄影对象的场合进行动作。
而且,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对应于摄影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内装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结构对于所述闪光灯装置,使至少在其照射对象成为所述摄影对象的场合中进行动作。
而且,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对应于摄影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内装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结构对于所述闪光灯装置,使至少在其照射对象成为所述摄影对象的场合中进行动作。
采用这样的装置,则通过特别对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与已有装置相比,扩散了棒状光源的出射光,由此能够设定具有对例如横阔的图像记录和短焦路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也能裕如对应付的宽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
采用本发明的较好的实施例,则例如对于横阔的图像记录和短焦距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而言,由于对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与已有的装置相比扩散了从棒状光源的出射光,因此在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能够设定发光照射角度宽的配光特性。
因此,在广角摄影时,与已有的共知结构相比,能够几乎不改变在与棒状光源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的配光特性,而扩大在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的发光照射角度。
图1为模式地示出按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1的关键部分的光学构件一具体例的大致正面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大致正面图中的A-A线剖面的中央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为按实施例1得到的配光特性图,图(a)为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的配光特性图,图(b)为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配光特性图;图4为模式地示出按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关键部分的光学构件的其他具体例的正面图;图5为模式地示出按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2的关键部分的发光装置单元的正面图;图6示出图5中所示正面图中的A-A线剖面的剖面图;图7示出图5中所示正面图中的B-B线剖面的剖视图;图8为由实施例2得到的配光特性图,图(a)为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的望远侧的配光特性图,图(b)为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的广角侧的配光特性图;图9为由实施例2得到的配光特性图,图(a)为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的望远侧的配光特性图,图(b)为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的广角侧的配光特性图;图10为根据得到图8(b)的配光特性的光学构件以采用放大其顶点间距离的光学构件的实施例2得到的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的广角侧的配光特性图;图11为模式地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2为用于说明已有的照射角可变闪光灯装置的剖视图;图13为用于说明已有的照射角可变闪光灯装置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图1、图2是模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1的关键部分的光学构件的一个具体例图,分别示出图1为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正视图中A-A剖面的中央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
按照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1,将图1、图2所示的光学构件4配置在包括可改变例如前面图12、图13等述及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的共知的发光单元的前方。即是,通过将光学构件4装于发光单元的前方,例如装于形成能进行发光照射角度的可变动作那样图中未示出的外部壳体上来构成,该发光单元由将非抛物面的近似抛面组成的近似抛物反射面与平面状的侧方向反射面连接到矩形孔径上构成的反射镜,和在由上述近似物反射面与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使位于沿上述反射罩的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的棒状光源所构成。
光学构件4具有能完全覆盖上述矩形孔径的大致为矩形形状,同时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成正交地横切该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第1基准线K1的两侧形成第1聚光透镜5和第2聚光透镜6来构成。
形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的光学构件4被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光学特性,对于所述棒状光源的出射光,与单独含有第1聚光透镜单元5或第2聚光透镜单元6的场合相比,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相正交的方向上几乎不扩散,而在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向上大为扩散。其具体的形成为,在第1基准线K1的两侧,隔开适当距离上配置顶点5a、6a及与其相连的透镜曲面5b、6b。
顶点5a与顶点6a之间的隔开距离,以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的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尺寸作为基准加以设定,最好设定为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的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尺寸的1/2以下。
透镜曲面5b、6b通过分割各自的透镜曲面为由多个同心圆形状的壁面形成的多个透镜曲面来形成。由此,光学构件4被构成所谓费涅尔透镜,其形状既小又薄。
第一基准线K1设计成使正交地横切光学构件4本身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即是,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具有以从第1基准线K1为中心的对称构造所构成。因此,在发光单元的前方配置光学构件4时,很容易与正交地横切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反射罩的孔径中心即反射罩有的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直线相一致。
又,光学构件4的第1、第2聚光透镜单元5、6、由有分别相同的聚光特性的非球面透镜形成。而且各自的顶点5a、6a使位于与反射罩的矩形孔径的宽度方向正交地横切该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第2基准线K2上构成。
再有,光学构件4被配置到发光单元的前方时,使第1基准线K1与正交地横切反射罩的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直线相一致。
这里,将光学构件4的构成与具有与第1、第2聚光透镜单元5、6、相同聚光特性,形成有一个顶点、具有相同尺寸和构造的聚光透镜单元的、形成有所谓已有共知的构造的费涅尔透镜(以下记作共知构造品)的透镜曲面构成作一比较。
光学构件4在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成正交方向的端部形成具有稍为陡峭倾斜的透镜曲面,而在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端部形成具有缓慢倾斜的透镜曲面。
因此,对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和与之正交的方向能够良好地控制棒状光源的出射光,与所述共知构造品相比,特别对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大为扩散,也即能有效地扩散棒状光源的出射光。结果,能够设定具有能充分适应横阔的图像记录及有短焦距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的宽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
下面,关于用包含如上述构造组成的光学构件4得到的配光特性,参照由有下述的具体结构的试验闪光灯装置的发光试验得到的配光特性图的图3(a)、(b)进行说明。
获得图3(a)、(b)所示的配光特性的试验闪光灯装置,使用放电长28.5mm、外径3.5φ的闪光放电管作为棒状光源。
用表示与各自焦距为28mm的聚光透镜相同的聚光特性的非球面透镜曲面形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5和2聚光透镜单元6有的透镜曲面,同时采用厚度为4.2mm,长度方向尺寸为75.4mm,宽度方向尺寸为35.5mm,各自项点为5a、6a之间的距离为10mm,在将上述非球面透镜曲面分割成由多个同心圆形状壁面形成多个非球面透镜曲面时的节距为0.5mm的费涅尔透镜作为相同的光学构件4。
同时,作为将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面构成的近似抛物反射面与平面形状的侧方反射面连到矩形孔径形成的反射罩,采用厚度为0.3mm,深为7mm,其底部的长度方向尺寸为29mm,其矩形孔径的宽度方向尺寸为12.1mm,孔径长度方向尺寸为33.5mm的反射罩。
光学构件4与反射罩,各自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使从正面看互相重合地定位。并且光学构件4与反射罩的矩形孔径面相接配置,仅利用其中央部分作配光控制。
又,闪光放电管离开反射罩的底部1.6mm配置。
图3(a)表示作为闪光放电管的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的配光特性图,图3(b)表示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配光特性图。
各自图中用虚线示出的特性表示只有试验闪光灯装置的光学构件4代替有一个顶点,并与该光学构件4有相同构造的所述的共知构件品构成的共知构成闪光灯装置得到的配光特性。
而且,作为发光照射角度被认识的角度一般是获得上述特性的正对方向光强度的50%的光强度的角度,这里只将获得该50%光强度的角度汇集来看,如表1所示。
1单位度由图3(a)与表1可知,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的配光特性,由试验闪光灯装置与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得到的配光特性几乎没有差别。
即,试验闪光灯装置的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的上下方向的配光持性,对正对位置,上侧为30.1度,下侧为33.7度,合计为63.8度,与此相对,同方向的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的配光特性上侧为28.3度,下侧为34.5度,合计为62.8度,没有大的差别,可知能够良好地控制不论那个棒状光源的出射光。
由图3(b)和表1可知,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配光特性与前面的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的特性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差异。
即,作为试验闪光灯装置的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左右方向的配光特性,对正对位置,左侧为46.3度,右侧45.1度,合计91.4度,与此相对,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的配光特性,左侧为41.0度,右侧为40.7度,合计为81.7度,与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相比,试验闪光灯装置左右两侧构成有很大扩散的配光特性。
因此,与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相比,对横阔的图像记录、有更短焦距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而言,试验闪光灯装置可望有能设定可充分适应的配光特性的特征。
具体的看一下,例如焦距为24mm的摄影透镜的场合,其水平方向的摄影视场角约为74度,因此,作为能充分适应上述约74度的摄影视场角的照射角可变闪光灯装置的配光特性,要求具有在该方向上稍宽的、例如宽±2.5度左右约79度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
而且,如从产品设计的观点讨论一下这一要求配光特性,考虑到制造时的离散性,则要求能设定具有比要求配光特性再稍为宽的约84度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那样的产品设计。
然而,这里看一下前面图3(b)所示的对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的配光特性,就可知共知构件闪光灯装置只能设定具有比上述约84度更窄的81.7度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不能适应上述焦距24mm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与之相对,试验闪光灯装置能设定具有比上述约84度更宽的91.4度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因此也能充分适应上述的焦距24mm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
此外,改变一下角度来看,假若用试验闪光灯装置与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设定相同的配光特性,则可望用试验闪光灯装置的光学构件一方具有出射较多光量的特征,这可从前面图3(a)、(b)所示的配光特性得到了解。
这里看一下关于试验闪光灯装置的构造中光学构件4的第1、第2聚光透镜的各自的顶点5a、6a间的距离与得到的配光特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配光特性之间的关系。
顶点5a、6a间的距离,不管怎样当形成有上述顶点5a、6a的透镜曲面,如用前面的具体结构来说,上述顶点5a、6a间的距离为2个节距的1mm时,与顶点为一个的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相比,则能确认上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配光特性变宽。
然而,假若上述顶点5a、6a的距离大于某一距离,则也能确认与上述发光照射角度不同的必要条件有关地产生新的不良情况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上述顶点5a、6a间的距离扩大时,若只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发光照射角度来看,它逐渐变大,获得好的配光特性,但是这种特性曲线由于是平稳并且连续地下降的特性曲线,成为在其一部分上有特别缓慢变化部分的特性曲线。
这样的特性曲线,当上述顶点5a、6a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时,则上述的缓慢变化部分包含有在正对位置更外侧的光强度变强的部分,也即变为具有第2峰值的特性曲线。
另一方面,含有上述第2峰值的配光特性,当在实际摄影时,特别是使发光单元在棒状光源2个长度方向上转动摄影的所谓振动摄影时该第2峰值成为产生明亮斑点的原因,因此不是好的配光特性这一点是明显的。
再有,虽然前面没有说到,但确认亮度本身也随前面顶点5a、6a间距离的扩大变为稍有下降。
而且,对于试验闪光灯装置与共知构造闪光灯装置,在对前面的光学构件4等使改变棒状光源与反射罩的各种大小的场合,也能确认得到与前述图3(a)、(b)的配光特性有大致相同倾向的配光特性。
从以上的确认结果,为了期待棒状光源的出射光,特别在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扩大作用,进而希望取顶点5a、6a的隔开距离为在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的孔径尺寸即反射罩的长度方向孔径尺寸的1/2以下,而且也能确认所希望的事实。
考虑能适应以焦距为24mm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的配光特性为具体例子考虑发光照射角度和亮度的场合,也能确认,当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的孔径尺寸为“1”时,只要设定顶点5a、6a间的隔开距离在“0.2~0.4”的范围内就可。换句话说,能确认在这样的范围内得到的配光特性,其发光照射角度自不待言,在特性曲线本身的曲线形状及亮度方面也特别好。
基于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1,同时具备具有上述那样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光学构件与照射角度可变手段。因而,通过将得到前面图3(a)、(b)中所述的配光特性的状态设定为广角状态,对横阔图像的摄影自不待言,对由于使用焦距矩、摄影视场角大的摄影透镜的广角摄影也能设定具有十分宽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
又,如前所述,实施例1中用的光学构件4的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的各自顶点5a、6a使位于第2基准线K2上来构成。然而,并不限于这种构成,考虑所要的配光特性,也可以将上述顶点5a、6a移动到例如该第2基准线K2的下方或上方来形成。
同样,实施例1中,设计光学构件4的第1基准线K1使正交地横切光学构件4自身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并构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使具有对称结构。然而,并不限于这种结构,考虑所要的配光特性,可以设计得使例如上述第1基准线K1在光学构件4自身长度方向的中心在同方向上离开适当的距离的位置上正交地横切。当然也能设计使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不具对称结构、换句话说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
进而,实施例1中,所用的光学构件4作为费涅尔透镜来构成的,但实际上将光学构件4作为费涅尔透镜来构成、制造,有时是极为困难的,在光学构件4本身的薄型化不太有利的场合,例如为了适用于极小型的照相用照相机的发光装置单元,反射罩的孔径尺寸被大幅度抑制,绝对值变得极小的场合,不能将光学构件4作为费涅尔透镜来形成,当然也可用连接其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的透镜曲面来构成。
图4模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关键部分的光学构件的其他具体例的正视图,图中附注与图1相同标号的结构表示有相同功能的结构。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光学构件4与前面的实施例1中用的光学构件4,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的构成不同。
如图4所示那样,第1聚光透镜单元5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6包括第1光学单元5A、6A与第2光学单元5B、6B构成,第1光学单元5A、6A各自至少有顶点5a、6a,同时有第1聚光特性,在该图中施加朝右上方的虚斜线示出,第2光学单元5B、6B与第1光学单元5A、6A相连设置,具有与第1聚光特性不同的第2聚光特性,在该图中施加朝右下方的虚斜线示出。
因而,不用说能得到与前面的实施例1的光学构件4同样的作用,而且通过各种选择,设定对于上述的第1光学单元5A、6A与第2光学单元5B、6B设定的聚光特性,能够扩大棒状光源出射光的扩散控制的控制自由度。
又,本实施例的光学构件4虽设定2种聚光特性,但根据需要也可设定多于2种的聚光特性。
与前面的实施例1相同,也可考虑所要的配光特性,使顶点5a、6a位于第2基准线K2的上方或下方。同样,也可将第1基准线不设计成正交横切于光学部分4本身的长度方向的中心。
再是在将光学构件4作为费涅尔透镜结构、制造极为困难的场合,可构成具有连接光学构件4的透镜曲面。
图5、图6、图7是分别模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2的关系部分的发光装置单元的图,图5大致为正视图,图6为图5示出的A-A线的大致剖视图,图7为图5中B-B线的大致剖视图。
基于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2,后面将详细说明,其构成使作为光源的棒状光源移动的同时,也使反射罩的侧方反射板移动,从而可改变发光照射角度。
如图6所示那样,在实施例2的棒状光源7,其大部分收纳在反射罩8内,并与该反射罩构成发光单元,该反射罩8由具有非抛物线的近似抛物线示出剖面的固定中央板9,与其两侧端相向配置的一对侧方反射板10、10和连接在该对侧方反射板10、10上的固定侧方反射板10a、10a所组成。
而且,棒状光源在反射罩8的光轴L上,如图6、图7中用实线和虚线所示那样,它被设置得使能从离开中央板9的底部距离L1的位置(设定望远侧的配光特性的位置,即离开构成反射罩8的一部的固定中央板9的底部仅为距离L1)到离开中央板9的底部距离L2的位置(设定广角侧的配光特定的位置,离开反射罩的底部仅为距离L2)之间移动。
与固定中央板9等构成反射罩8的一对侧方反射板10、10沿反射罩8的光轴L形成棒状光源7的移动沟10b、10b。而且,通过将固定中央板9的底部侧的适当位置作为转动支点O进行转动,构成得使反射罩8的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的孔径尺寸从图6中以实线表示的宽的孔径尺寸H1至图中用虚线表示的窄的孔径尺寸H2之间可变。
以这一对的侧方反射板10、10的转动支点O为中心的转动动作,对上述的棒状光源7的反射罩8的位置可变地连动进行。因此实施例2也与开始时述及的本申请申请人先前提出的闪光灯装置进行相同的照射角可变动作。
实施中如图6-图7中用实线与虚线所示那样,在对应于广角侧的摄影扩大发光照射角度的场合,使棒状光源7移向靠近用虚线示出的、离反射罩8的底部有距离L2的位置,同时使上述侧方反射板10、10移向设定以虚线表示的孔径尺寸H2的方向。反之在对应于望远侧的摄影缩小发光照射角度的场合,使棒状光源7移向靠近用实线表示的、离反射罩8的底部有距离L1的位置,同时,使上述侧方反射构件10、10与相同固定侧方反射单元10a、10a协同一起移向设定以实线表示的孔径尺寸H1的方向。
在通过固定中央板9与一对侧方反射板10、10或固定侧方反射单元10a、10a形成的反射罩8的矩形孔径的前方,设置有形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12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13的光学构件11。
这一实施例的光学构件11固定在例如形成装置外体的图中未示出外部壳体上。
实施例2的光学构件11基本上与前面用图1等说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构件4有相同的结构。
即,上述光学构件11在与反射罩8的矩形孔径或者也棒形光源7的长度方向的本身长度方向相正交的第1基准线K1的两侧上,形成上述第1聚光透镜单元12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13。
又,上述光学构件11与单独具备上述第1聚光透镜单元12或第2聚光透镜单元13的场合相比,形成具有对棒状光源7的出射光,在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几乎不作扩散,而在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使之扩散的光学特性。
具体地说,在上述第1基准线K1的两侧,形成具有在适当隔开距离配置的顶点12a、13a以及有与之相连的透镜曲面12b、13b的第1聚光透镜单元12和第2聚光透镜单元13。而且通过将各自的透镜曲面分割成由多个同心圆形状壁面形成的多个透镜曲面,形成的所谓费涅尔透镜结构,其形状既小且薄。
第1聚光透镜单元12和第2聚光透镜单元13的各自顶点12a、13a的相隔距离,与实施例1相同,在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8的短形孔径的长度方向尺寸作为基准加以设定。即是,在实施例2场合,由于是按照要设定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反射罩的孔径尺寸的发光照射角度改变的闪光灯装置,因此,顶点12a、13a的隔开距离设定为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8的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尺寸的孔径尺寸H2的1/2以下的距离。
第一基准线K1,与前面的光学构件4相同,希望容易地与反射罩8的矩形孔径的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相一致,设计得使正交地横切光学构件11自身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这样,第1、第2聚光透镜单元12、13形成得具有以第1基准线K1为中心的对称结构,换言之,由具有各自相同的聚光特性的非球面透镜形成。
与第1聚光透镜单元12和第2聚光透镜单元13的顶点12a、13a相连的透镜曲面12b、13b,各自由非球面透镜曲面形成,而且,上述顶点12a、13a使位于与矩形孔径的宽度方向正交地横切反射罩8的矩形孔径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第2基准线K2上。
由此,在实施例2的光学构件11中,与形成第1、第2聚光透镜单元有相同聚光特性且有一个顶点的聚光透镜单元的所谓有已有共知结构的共知构造品的形成的透镜曲面结构相比,在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的端部,形成具有稍为陡峭倾斜的透镜曲面,而在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端部形成具有缓慢倾斜的透镜曲面。
其结果,实施例2对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的该棒状光源的出射光的控制,在望远侧方面与使用上述共知构件形成的闪光灯以大致相同的状态进行控制,在广角侧方面与使用上述共知构件形成的闪光灯相比,能设定的具有大为扩散的短焦距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也能裕如地对应的配光特性。
下面,关于按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2得到的配光特性,参照上述实施例2有以下所述的具体结构场合时得到的配光特性图的图8(a)、(b)及图9(a)、(b),进行说明。
按照得到图8、9所示的配光特性的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2采用全长为27.5mm、外径为φ2的闪光放电管作为棒状光源7。
以表示与各自的焦距为25mm的聚光透镜相同的聚光特性的非球面透镜曲面形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12和第2聚光透镜单元13有的透镜曲面,同时采用厚度为2mm、长度方向尺寸为42mm、宽度方向尺寸为16mm,各自顶点间距离为5mm、分割上述非球面透镜曲面为由多个同心圆形状的壁面形成的多个非球面透镜曲面时的节距为0.5mm的费涅尔透镜作为相同的光学构件11。
采用厚度为0.3mm、深为10mm、其固定中央板9的底部的长度方向尺寸为17mm、其矩形孔径的宽度方向尺寸为15mm、望远时的长度方向孔径尺寸H1为40mm、广角时的长度方向孔径尺寸H2为20mm的反射罩,作为具有连接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面组成的近似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状的侧方反射面组成矩形孔径的反射罩8。而且,构成得使作为闪光放电管的棒状光源7在前述的距离L1为1.6mm、距离L2为3.15mm之间移动。
图8示出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上的配光特性,图9表示与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的配光特性。图8、图9的各自的(a)是对应于图6中以实线表示各构成要件的望远侧的配光特性,图8、图9的各自的(b)是对应于图6中以虚线表示各构成要件的广角侧的配光特性。
图8(a)、(b)和图9(a)、(b)中以虚线表示的特性表示,以只用上述那样结构的实施例2中的光学构件11替代有一个顶点、且与该光学构件11有相同构造的前述的共知构造品而构成的比较闪光灯装置所得到的配光特性。
与表1中说明那样,一般作为发光照射角度被认识的角度是获得上述特性的正对方向光强度的50%的光强度的角度,因此表2是将得到50%的光强度的角度作为光照射角度加以汇总的。
表2单位度由图9(a)、(b)与表2可知,关于与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的配光特性,用实施例2与比较闪光灯装置得到的配光特性不管是其望远侧和广角侧几乎没有差别。
实施例2的与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的望远侧特性,对正对位置上,上侧为14.0度、下侧为15.1度,合计为29.1度,广角侧特性上侧为32.3度、下侧为33.8度,合计为66.1度,与此相对,同方向上的比较闪光灯装置的望远侧特性上侧为14.3度、下侧为14.9度,合计为29.2度,广角侧特性上侧为32.3度、下侧为33.4度,合计为65.7度,望远侧、广角侧没有大的差别,能够良好地控制从任一棒状光源7的出射光。
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的配光特性由图8(a)与表2可知其望远侧没有大的差异。
详细地说,实施例2的特性,对正对位置上,左侧为34.4度、右侧为32.5度,合计为66.9度。与之相对,比较闪光灯装置的特性,左侧为32.7度、右侧为30.2度,合计为62.9度,实施例2与比较闪光灯装置相比只稍有扩散,实质上几乎是同样的控制状态。
然而由图8(b)与表2可知,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的广角侧的配光特性,在第2实施例与比较闪光灯装置中产生大的差异。
详细地说,实施例2的特性,对正对位置上,左侧为43.5度、右侧为45.1度,合计为88.6度。与之相对,比较闪光灯装置的特性左侧为34.4度、右侧为32.3度,合计为66.7度,实施例2有大为扩散的配光特性。
因此,与比较闪光灯装置相比,实施例2可望有能设定能充分适应有更短焦距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的配光特性的特征。
例如在要对应焦距为24mm的摄影透镜的场合,前面已说明其水平方向的摄影视场角约74度,考虑制造时的离散性,要求产品设计能设定具有约84度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
然而,比较闪光装置在水平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广角时只能设定具有66.7度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不能满足上述的焦距24mm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与此相对,实施例2在同方向上广角时能设定有88.6度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因此也能充分适应上述的焦距24mm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
又,与前面实施例1一样,实施例2中也能确认以下各点。
即能确认总之光学构件11上一旦形成有顶点12a、13a的透镜曲面,与采用一个顶点的光学构件的比较闪光灯装置相比,展宽了棒状光源7的长度方向的广角侧的配光特性;即使更换棒状光源、反射罩8的各种尺寸也能得到具有大致相同倾向的配光特性;顶点12a、13a之间的距离做得大时,只从发光照射角度来看时对配光特性有利,但是随着上述距离的扩大,装置的亮度稍有下降,且当大于某一距离时,配光特性曲线本身在局部上出现有不良情况的特性。
参照图10示出的采用顶点距离为10mm的光学构件的场合的棒形光源7的长度方向上的广角侧的配光特性图。图10中,仅从发光照射角度来看,虽能得到比前述的顶点距离5mm的实施例2的场合更宽的配光特性,但是在其特性曲线的局部上出现了特别缓慢变化部分的特性曲线。
如果顶点距离再扩大的话,则该特性曲线在正对位置更外侧的光强度出现变强的部分,变为含有所谓第2峰值的特性曲线。含有这种第2峰值的配光特性,在实际摄影时该第2峰值被认为是产生明亮斑点的原因,因此不用多说它不是理想的配光特性。
特别对于广角侧,为了期待对棒状光源7的出射光在其长度方向上有大的扩散作用,在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8的长度方向孔径尺寸H2为20mm时,取顶点间的距离为10mm以下,换句话说,取为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8的长度方向孔径尺寸的1/2以下是所希望的,而且也是能希望的。
而且还能确认,为了设定能对应焦距为24mm的摄影透镜的配光特性,在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8的长度方向孔径尺寸作为“1”时,顶点间的距离只要在“0.2~0.4”的范围内设定就可。
基于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实施例2与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同时包含有,如上述那样形成具有对棒状光源的出射光在棒状光源与光学构件之间相隔距离大的望远侧几乎不扩散、在所述相隔距离小的广角侧有大的扩散的光学特性的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结果在使用焦距短、摄影视场角大的摄影透镜进行广角摄影时,能够设定具有也能充分适应该摄影透镜的大摄影视场角的宽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
对实施例2,也不一定将光学构件11的顶点12a、13a设置于第2基准线K2上,可以按照想要获得的配光特性,将上述顶点12a、13a移动到第2基准线K2的下方或上方。而且在将光学构件11作为费涅尔透镜来构成是极困难的场合,也可对光学构件11做成具有连续第1聚光透镜单元12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13的透镜曲面的结构。
实施例3图11是模式地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大致正面图,图中与图1等相同标号的构件表示有相同功能的构件。
基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是内装基本上在前面的实施例1、2中说明的那种闪光灯装置的记录装置。
作为其一个实施例的示于图11的图像记录装置14,表示以银盐胶片作为感光剂用的共知的照相用照相机,在从正面看例如可变焦距的变焦透镜的摄影透镜15的上方的检景器单元16的右侧位置上,也即从位于本体大略中央的摄影透镜来看的右上侧位置上,配置含有前面实施例2中说明的闪光灯装置的光学构件11的发光装置部来构成。
随之,本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装置14响应于摄影透镜15的焦距可变动作,改变对棒状光源的光学构件11的位置与反射罩的孔径尺寸。由此,根据对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上,在望远侧中不作大的扩散而在广角侧中能充分扩散的配光特性,进行图像记录动作、所谓摄影动作。
结果,本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装置14能进行根据对不用说是横阔的图像记录、而且对在摄影视场角大、焦距短的透镜状况中的图像记录也充分地适应的宽的配光特性的图像记录。
关于改变本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装置14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照射角度的手段也可采用例如图12、图13中说明过的手段。
关于含有在实施例2中说明过的闪光灯装置的光学构件11的发光装置单元对摄影透镜15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那样的位置,也可在正上方或左上方。
而且也不一定设计上述光学构件11的第1基准线K1使正交并横切本身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和使与横切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反射罩的孔径中心的直线相重合、或者必须将光学构件11的顶点12a、13a使位于前述的第2基准线K2上。
总之,对于摄影透镜考虑光学构件11的配置位置或者想要的配光特性,或者设计例如上述第1基准线K1使正交并横切与光学构件11自身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中同的位置,或者使与横切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反射罩的孔径中心的直线不相重合也可。而且,也可将上述顶点12a、13a移动到第2基准线K2的下方或上方来设计。
而且,就按照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而言,也可以将前面实施例2中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内装于如开头所说的采用以电气元件作为其他感光剂的所谓电子照相机中来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闪光灯装置,能改变对于从光源发出的对照射对象的照射角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将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状的侧方反射面连接到矩形孔径形成的反射罩,及位于由所述近似抛物反射面和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的棒状光源构成的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反射罩前方、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大致中央部与该方向正交横切的第1基准线两侧上形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的光学构件;以及可改变通过所述光学构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构成的所述光学构件与单独具备所述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的场合相比,其结构具有对于来自所述棒状光源出射光,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几乎不扩散,而对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向上则大为扩散的光学特性。
2.一种闪光灯装置,能改变对于从光源发出的对照射对象的照射角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将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状的侧方反射面连接到矩形孔径形成的反射罩,及位于由所述近似抛物反射面和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的棒状光源构成的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反射罩前方、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该方向正交并横切的第1基准线两侧上形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的光学构件;以及可改变通过所述光学构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构成的所述光学构件,其结构具有对于来自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该棒状光源出射光,在所述棒状光源与所述光学构件之间离开距离大时几乎不扩散,而在所述离开距离小时大为扩散的光学特性。
3.一种闪光灯装置,能改变对于从光源发出的对照射对象的照射角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将非抛物面的近似抛物反射面和平面状的侧方反射面连接到矩形孔径形成的反射罩,及位于由所述近似抛物反射面和侧方反射面形成的空间内的棒状光源构成的发光单元;配置于所述反射罩前方、在与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该方向正交并横切的第1基准线两侧上形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的光学构件;以及可改变通过所述光学构件来自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发光照射角度的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其结构具有,对于所述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使各自的顶点位于在广角摄影时的所述反射罩的所述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尺寸的1/2以下的隔开距离的位置上,并具有连接各自顶点的透镜曲面。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罩的前方配置光学构件使第1基准线横切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反射罩的孔径中心。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学构件第1基准线在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的中央部与该方向正交的横切,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具有从所述第1基准线为中心的对称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分别具有至少包含各顶点的第1聚光特性的第1光学单元;与所述第1光学单元相连接设置、具有与所述第1聚光特性不同的第2聚光特性的第2光学单元。
7.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和第2聚光透镜单元,使其各顶点位于在棒状光源长度方向上横切与棒状光源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反射罩的矩形孔径中心的第2基准线上。
8.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广角摄影时的反射罩的矩形孔径的长度方向尺寸为1时,设定各顶点间的距离在0.2~0.4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各自透镜曲面分割成由多个同心圆形状的壁面形成的多个透镜曲面,构成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
10.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非球面透镜曲面形成透镜曲面。
11.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移动发光单元的移动机构,通过由所述发光单元的移动可改变所述发光单元与光学构件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所述发光单元与光学构件之间的隔开距离,以便能够改变发光照射角度那样地构成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
12.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移动棒状光源的移动机构,通过由所述棒状光源的移动可改变所述棒状光源相对于光学构件或反射罩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所述光学构件或反射罩与所述棒状光源之间的隔开距离,以便能够改变发光照射角度那样地构成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
1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移动棒状光源和反射罩的移动机构,通过由所述棒状光源和反射罩的移动可以改变所述棒状光源相对于光学构件或反射罩的关系,同时可改变在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反射罩的孔径尺寸,从而改变所述光学构件或反射罩与所述棒状光源之间的隔开距离和所述孔径尺寸,以便改变发光照射角度那样地构成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
14.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对应于摄影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内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结构对于所述闪光灯装置,使至少在其照射对象成为所述摄影对象的场合中进行动作。
15.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对应于摄影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内装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结构对于所述闪光灯装置,使至少在其照射对象成为所述摄影对象的场合中进行动作。
16.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对应于摄影对象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内装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结构对于所述闪光灯装置,使至少在其照射对象成为所述摄影对象的场合中进行动作。
17.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闪光灯装置的光学构件的第1聚光透镜单元与第2聚光透镜单元,分别具有至少包含各顶点的第1聚光特性的第1光学单元;与所述第1光学单元相连接设置具有与所述第1聚光特性不同的第2聚光特性的第2光学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移动发光单元的移动机构,通过由所述发光单元的移动可改变所述发光单元与光学构件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所述发光单元与光学构件之间的隔开距离,以便能够改变发光照射角度那样地构成发光照射角可变手段。
19.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移动棒状光源的移动机构,通过由所述棒状光源的移动可改变所述棒状光源相对光学构件或反射罩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所述光学构件或反射罩与所述棒状光源之间的隔开距离,以便能够改变发光照射角度那样地构成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
20.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移动棒状光源和反射罩的移动机构,通过由所述棒状光源和反射罩的移动可以改变所述棒状光源相对于光学构件或反射罩的关系,同时可改变在所述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所述的反射罩的孔径尺寸,从而改变所述光学构件或反射罩与所述棒状光源之间的隔开距离和所述孔径尺寸,以便改变发光照射角度那样地构成发光照射角度可变手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的闪光灯装置及内装该闪光灯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借助于特别对于在棒状光源长度方向上比已有的装置扩散来自棒状光源的出射光,能设定具有能充分对应于例如横阔的图像记录、短焦距的摄影透镜的摄影视场角的宽的发光照射角度的配光特性,由此,在广角侧摄影时,与已有共知的结构相比,能几乎不改变在与棒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相正交方向上的配光特性,而扩大与棒状光源长度方向相一致方向上的配光特性的发光照射角度。
文档编号G02B3/08GK1170147SQ97113829
公开日1998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1日
发明者川端克典, 堀西克己 申请人:韦斯特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