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70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LCD),特别涉及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以下结合图3、4,对现有彩色液晶显示装置进行简单地描述图3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示出了每一层。如图4所示,用于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普通滤色片3由多个设置在一个第一玻璃基板1上的彩电测试图例如红色测试图、绿色测试图和蓝色测试图,和位于所述多个彩色测试图之间和显示区域周边的黑色遮光罩(例如黑糊等)2构成,以提高对比度。由于各彩色测试图的层厚不同,在这些彩色测试图上会产生阶差。为了修整阶差,一透明树脂层例如丙烯酸树脂层被施加到多个彩色测试图上以形成一个覆盖层,然后在该覆盖层上再形成一层透明共用电极(common ITO)6。
这样,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FS形成了,使该第一基板(彩色滤色片基板)FS与由形成在一第二玻璃基板1A上的透明电极部分(ITO部分)9所构成的第二基板SS相面对。此后,利用粘结剂或者密封材料(以下称为“密封件或密封架”)7将第二基板SS和第一基板FS连在一起,并且在二基板之间形成一个空间(未示),同时在第一和第二基板(FS,SS)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液晶(图中未示)通过密封材料的开口7A被注入所述空间中,然后该空间被封闭住。现有液晶显示装置LCD这样就形成了。此外,在开口7A的内部,设有点状的密封材料,从而形成点形的密封部7B。
为了提高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黑糊被越来越多地用作黑色遮光罩。
为了更好地遮光,在显示装置的周边部分有黑色遮光罩盖住,这样整个装置的全部周边部分就由遮光罩遮住。在这种情况下,黑色遮光罩2的边缘一般沿着密封件7的内侧边缘,并且滤色片的空余部4和透明电极的空余部(ITO dummy)5位于其下。滤色片的空余部4和透明电极的空余部5仅仅延伸到密封件的内侧边缘,所以当用于注入液晶的开口7A由封闭材料所封闭住后,很难使开口7A处及其附近的间隙的间距保持一致,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而且,如果这一间隙是不均匀的,则很难控制封闭材料的吸入体积,因此由于过多的吸入或者吸入不够,就会影响显示质量。
为避免现有装置由于开口处间隙的不均一性所造成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的封闭材料的吸入体积可以被定量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这里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滤色片基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并且通过夹在它们之间的密封架连接在一起,液晶通过由所述密封架的缺口所构成的开口被注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由依次放置在透明基板上的用于遮光的黑色遮光罩、滤色片和用于显示的透明电极构成;和所述黑色遮光罩、所述滤色片和所述透明电极的每一个均分别具有一个作为空余部的部分,这些空余部位于由所植入的所述的密封架的缺口所构成的所述开口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装置中,所述密封架为立柱形,并且具有构成开口的缺口,所述黑色遮光部、所述滤色片和所述透明电极的空余部伸入所述的开口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装置中,所述黑色遮光罩、所述滤色片和所述透明电极的每一个均延伸在所述密封架的内侧边缘以内,而只有它们的空余部伸入到所述开口处。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滤色片空余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滤色片四周的空余体,所述第一滤色片空余部延伸在所述密封架的内侧边缘以内;和一个第二滤色片空余件,包括作为空余部的多个空余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装置中,所述透明电极的空余部设置在至少靠近所述透明电极的一端,并且伸向所述密封架的内侧边缘;而且,各透明电极的空余部的其中一个或者其中一个透明电极的空余部,具有一个伸出部,位于所述开口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黑色遮光罩、滤色片和透明电极上均具有空余部,并且这些空余部均伸入所述的开口,因此在开口处的厚度和开口附近的厚度不同所导致的厚度差得以避免。因此,可获得封闭材料的吸入体积的均一性,现有技术因不均一的间隙所带来的问题得以避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示出了每一层。
图2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示出了每一层。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示出了每一层,图2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1和2分别与现有装置的图3和4相对应。在图1、2、和图3、4中,除去不同的部件之外,相同的部件将用相同的标号标出。
如图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LCD包括一对基板,其中第一基板FS和第二基板SS由夹在它们之间的密封架7连在一起。黑色遮光罩2位于密封架7中并且延伸向密封架7,但不被密封架7压上。在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作为共用电极6的空余部(dummy)的透明电极空余部(ITO dummy)5、作为滤色片3的空余部的滤色片空余部4、和黑色遮光罩全部位于密封架7的内侧边缘以内。在现有技术中,部件5、4、2的构型未作说明,而且开口7A设置在与密封架7的两相对端相连的假想密封线上,如图3所示,透明电极空余部5、滤色片空余部4和黑色遮光罩2均被放置在假想密封线的内侧以内。因此,在开口7A处,不存在空余部5、4和黑色遮光罩2。而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空余部5、4和黑色遮光罩2仅仅伸向靠近开口7A的位置而不是开口7A中,因此在开口7A处的厚度和开口7A周围的厚度是不同的。由于在沿着密封架7的地方,均具有空余部5、4和黑色遮光罩2,而在开口7A的地方包括密封段7B处,均不具有上述空余部等,因此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FS、SS)之间的间隙,在沿着密封架7的地方和在开口7A处之间,不能保持均匀的厚度,因此导致了不均匀的间隙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通过将空余部5、4和黑色遮光罩2放置在开口7A处和围绕开口7A的位置,从而使在开口7A处的层状结构和靠近开口7A处的显示部分的层状结构相同。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透明电极(common ITO)6或者说透明电极空余部5,具有一个伸出部5B,该伸出部5B沿上述电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伸入开口7A中。作为优选,伸出部5B正好座落在开口7A中。对于滤色片4,也具有一个单独的滤色片空余部4A。空余部4A也正好伸入并且座落在开口7A中。类似的,在黑色遮光部的空余部2A处也设有一个伸出部,该伸出部作为黑色遮光罩2的一部分伸入开口7A中。作为优选,黑色遮光罩的空余部2A正好座落在开口7A中。
籍此,由于部件6、5、4和2分别具有座落在开口7A中的伸出部5B、5B、4A、2A,因此在开口7A处的层状结构和在显示部分的周边的层状结构是均一的。因此,在开口7A处和沿着密封架7的地方,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是均匀的,从而不均一间隙所带来的问题得以避免。而且,由于在开口7A附近不存在厚度差,对吸入体积的控制变得容易了。
表1所示为一个实验的结果,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效果。在实验中,使用了100个根据本发明(图1)的LCD的样本和100个根据现有技术(图4)的LCD的样本。表1的结果分别显示出,在本发明的样本中,间隙均一性差的样本数量和吸入性差的样本数量,和在现有技术的样本中,间隙均一性差的样本数量和吸入性差的样本数量。表1样本类型 所有样本中均一性差所有样本中吸入性差的样本数量/总数的样本数量/总数根据图1的LCD 0/100 0/100根据图4的LCD 34/100 21/100
如表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成功避免其开口处间隙均匀性差的缺点而且吸入体积的均一性可以得到提高。
应该理解,本发明还可以有很多种改进,这种改进均可以被限定在后附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滤色片基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并且通过夹在它们之间的密封架连接在一起,液晶通过由所述密封架的缺口所构成的开口被注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由依次放置在透明基板上的用于遮光的黑色遮光罩、滤色片和用于显示的透明电极构成;和所述黑色遮光罩、所述滤色片和所述透明电极的每一个均分别具有一个空余部,这些空余部位于由所植入的所述的密封架的缺口所构成的所述开口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架为立柱形,并且具有构成开口的缺口,所述黑色遮光部、所述滤色片和所述透明电极的空余部伸入所述的开口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遮光罩、所述滤色片和所述透明电极的每一个均延伸在所述密封架的内侧边缘以内,而只有它们的空余部伸入到所述开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滤色片空余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滤色片四周的空余体,所述第一滤色片空余部延伸在所述密封架的内侧边缘以内;一个第二滤色片空余件,包括作为空余部的多个空余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的空余部设置在至少靠近所述透明电极的一端,并且伸向所述密封架的内侧边缘;而且,各透明电极的空余部的其中一个或者其中一个透明电极的空余部,具有一个伸出部,位于所述开口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的空余部设置在至少靠近所述透明电极的一端,并且伸向所述密封架的内侧边缘;而且,各透明电极的空余部的其中一个或者其中一个透明电极的空余部,具有一个伸出部,位于所述开口处。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并且通过密封架连接在一起,液晶通过由所述密封架的缺口所构成的开口被注入,所述第一基板由依次放置在透明基板上的用于遮光的黑色遮光罩、滤色片和用于显示的透明电极构成,它们每一个均分别具有一个空余部,这些空余部位于所述开口中。这种装置可以避免在开口处的厚度和开口附近的厚度的不同。因此,可获得封闭材料的吸入体积的均一性。
文档编号G02F1/13GK1175703SQ97116218
公开日1998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30日
发明者南东铉, 李相敦, 野中工信, 野濑伸市, 五所尾研一 申请人:奥里翁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