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44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带电辊和清洁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带电辊随着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使该感光体带电,清洁部件由弹性体构成,在形成图像时也与上述带电辊表面相接,清洁该带电辊表面。
以往,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带电装置,近年来,作为这种带电装置,已大多从电晕放电方式改变为使用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这类装置在使带电辊接触感光体表面的状态下使感光体带电,具有臭氧发生少等优点。
由于上述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在带电辊与感光体接触状态下进行充电,所以,感光体上图像转印在复印纸上后,恐怕会因残留在感光体上的墨粉附着到带电辊而引起充电不良。
于是,在上述这类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中,使例如由海绵等构成的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以适量咬入方式接触,带电辊回转时用清洁部件滑擦其表面,以除去表面上附着的墨粉、纸粉等附着异物(参照例如特开平2-27259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这种使由弹性体构成的清洁部件适量咬入带电辊表面、此状态下使带电辊回转清洁带电辊表面的场合,存在清洁部件因摩擦力朝带电辊回转方向移动变形、当该摩擦力过大时清洁部件有时会从粘接支承其的支承部件剥落的问题。
另外,清洁部件朝带电辊回转方向位移,该清洁部件与带电辊的相接面积变化,因而,由清洁部件施加在带电辊上的摩擦负荷变化,恐怕还会发生带电辊回转不稳的问题。
再有,由于清洁部件对带电辊表面的极度摩擦,恐怕还会发生因发热而墨粉固结的生膜现象。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通过使清洁带电辊表面的清洁部件对带电辊的摩擦力不易变化,不使上述问题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其设有带电辊和清洁部件,带电辊在与感光体表面压接状态下,一边随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一边使感光体带电,上述清洁部件由支承部件支承着,作像中也与上述带电辊表面相接,清洁该带电辊表面,上述清洁部件由弹性体构成;在上述支承部件上设有弹性变形抑制部件,用于抑制伴随上述带电辊回转、上述清洁部件往带电辊回转方向的弹性变形。
这样,即使由于带电辊回转使得与其表面相接的以弹性体构成的清洁部件因摩擦力欲朝带电辊回转方向移动发生弹性变形,设在支承部件上的弹性变形抑制部件也能抑制其变形。
因此,能防止清洁部件从支承部件剥离,同时,清洁部件相对带电辊的摩擦力不易变化,带电辊不会发生回转不均,能稳定地进行充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其设有带电辊和清洁部件,带电辊在与感光体表面压接状态下,一边随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一边使感光体带电,上述清洁部件由支承部件支承着,作像中也与上述带电辊表面相接,清洁该带电辊表面,上述清洁部件由弹性体构成;使上述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相接侧端面的面积比该端面相反侧的、固定在上述支承部件侧的面积小。
这样,清洁部件的固定在支承部件侧的端面面积比与带电辊表面相接侧的端面面积大,即使带电辊回转时有欲将清洁部件从支承部件剥离的力施加于该清洁部件上,该清洁部件也会因其与支承部件之间的支承力可靠地支承在支承部件上,上述支承力与两者之间接触面积大小相对应,不会发生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带电装置,也可以这样配置上述清洁部件使得该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相接侧端面全部与上述带电辊表面相接。
这样,即使带电辊回转时清洁部件沿带电辊回转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该清洁部件与带电辊的相接面积几乎没有变化,清洁部件施加于带电辊上的摩擦负荷也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带电辊不会发生回转不匀,能稳定地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带电装置,也可以按如下所述配置清洁部件带电辊半径设为r.从该带电辊回转中心向清洁支承部件的支承该清洁部件的面或该面延长线引垂线,相对上述垂线间隔距离为
的平行线与带电辊周面相交,使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相接侧端面的一棱边和以上述相交的交点为中心的周面区域相接。
根据本发明的带电装置,所说周面区域是以上述相交的交点为中心、朝带电辊周方向两侧各22.5。范围的周面区域。
这样,即使清洁部件经时磨耗,也能使清洁部件与带电辊相接面积变化为最小,清洁部件施加于带电辊上的摩擦负荷变动小,带电辊能稳定回转。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能使清洁部件对带电辊的摩擦力不易变动,所以能防止清洁部件从支承部件剥离。
另外,由于能极力抑制清洁部件与带电辊相接面积变化,能防止带电辊回转不均,同时能避免生膜现象发生。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设有该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作像部的概略构成图;图3是表示清洁部件因摩擦力朝带电辊回转方向移动、发生弹性变形状态的概略图;图4表示使用形成为不同形状的清洁部件的带电装置实施例,其是与图1同样的概略构成图;图5表示特定清洁部件相对带电辊位置关系的带电装置实施例。其是与图1同样的概略构成图;图6是用于说明将清洁部件配设在图5位置时其即使经磨耗但相对带电辊的相接面积变化为最小的概略图;图7是用于说明由于清洁部件相对带电辊的配设位置、清洁部件若经磨耗则相对带电辊的相接面积变化非常大的概略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与图7不同的位置清洁部件相对带电辊的相接面积变化非常大的概略图;图9表示将清洁部件配设在其即使经磨耗但相对带电辊的相接面积变化为最小的位置的例子,是与图5同样的概略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带电装置2、曝光装置及显影装置4。带电装置2包括带电辊9,其设置在沿箭头A方向回转的鼓状感光体(像载体)1的附近,在与感光体1表面压接状态下,一边随感光体1回转而从动回转,一边通过从没有图示的电源所施加的电压,使感光体1表面带均一电荷。曝光装置没有图示,其通过将激光L照射到感光体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使该静电潜像显影成为墨像。
另外,在上述感光体1周围还设有将显影装置4形成的墨像转印在复印纸P上的转印带5、墨像转印到复印纸P上后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上的残留墨粉的清洁装置6、以及对感光体1上的残留电荷进行消电的消电灯7。
带电装置2的带电辊9在除金属芯12的两端部的外周装有吸湿性小、电阻值稳定的导电性橡胶13,通常使得该导电性橡胶13表面与感光体1表面相压接,处于可从动回转状态,通过在金属芯12上施加高电压,使感光体1表面均一带电。
如图1所示,清洁部件22常时压接在带电辊9表面上,作像时两者也相接,该清洁部件22是由例如海绵等发泡体构成的弹性体,用例如双面带等粘接材粘附到清洁支承部件23上。
因此,作像中清洁部件22也与带电辊9表面相接,清洁其表面。
并且,上述清洁支承部件23上形成有弹性变形抑制部15,用于抑制随着带电辊9回转而发生的、清洁部件22往带电辊9回转方向(箭头B方向)的弹性变形。
上述弹性变形抑制部15相对清洁支承部件23的清洁部件支承面23a突设为大致成直角,其形成沿例如清洁支承部件23的纵向(图1中沿与纸面垂直方向)全区域与清洁部件22的一端面22a相接的宽度。
另外,关于该弹性变形抑制部15的从清洁部件支承面23a伸出高度(图1中往右方的突出量),应考虑零件制作上及组装精度上误差,在前端不接触感光体1的表面的范围里,最好高些。
作像动作一开始,如图2所示,感光体1沿箭头A方向开始回转,并且,该感光体1表面被消电灯7照射的消电光消电,其局部表面电位平均为0~-150V的标准电位。随后由带电辊9施加电压,感光体1带电,感光体1的表面电位成为-1000V左右。
从没有图示的曝光装置将激光L照射到感光体1的带电面上,通过照射激光,图像部分的表面电位成为0~-200V,因此,显影装置4的显影套10上的墨粉附着到该图像部分上。
这样,通过感光体1沿箭头A方向回转,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朝感光体1与转印带5相接的转印位置移动。
另一方面,从没有图示的供纸部供给复印纸,通过一对定位辊8,在复印纸P的前端部与感光体1上形成的墨像前端部一致时运送上述复印纸P,将感光体1上的墨像转印在该纸面上。
并且,该复印纸被运送到定影部,通过施加热和压力,熔融定影墨像,然后排向排纸盒等。
此后残留在感光体1上的墨粉由清洁装置6的清洁刮片11刮落,接着,由消电灯7对感光体1表面进行消电。以后,反复进行该作像工序。
当使得由弹性体构成的清洁部件22与带电辊表面相接清洁该带电辊9表面时,由于摩擦力,清洁部件22如图3所示那样朝带电辊9的回转方向移动,发生弹性变形,当该摩擦力过大时,恐怕清洁部件22会从粘接支承着它的清洁支承部件33剥离脱落。
另外,由于该清洁部件22朝带电辊9的回转方向发生移位,清洁部件22相对带电辊9的相接面积发生例如增大时,从清洁部件22施加于带电辊9的摩擦负荷增大。若发生这种情况,带电辊9不能作平顺的从动回转,发生滑移,带电辊9回转不匀。
当清洁部件22相对带电辊9表面发生极端滑擦发热时,有时还会发生墨粉固结的生膜现象。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如图1所示,在清洁支承部件23上形成弹性变形抑制部15,用以抑制伴随带电辊9回转而引起的清洁部件22往带电辊9回转方向的弹性变形,所以,能避免发生上述种种问题。
即,带电辊9沿箭头B方向回转,与其表面相接的清洁部件22即使因摩擦力位带电辊9回转方向移动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抑制部15也能抑制其变形。
因此,能防止清洁部件22从清洁支承部件23剥离,同时,还能抑制清洁部件22与带电辊9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大(如图3所示,当清洁部件22变形时接触面积增大),所以,能抑制摩擦力变化,使带电辊9平稳回转。因而能稳定带电,同时还能防止生膜现象发生。
图4表示使用形成为不同形状的清洁部件的带电装置实施例,其是与图1同样的概略构成图,与图1相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
该带电装置使得清洁部件32与带电辊9相接侧的端面32a的面积比该端面32a相反侧的固定在清洁支承部件33上的端面32b小。
这样,清洁部件32的固定在清洁支承部件33侧的端面32b的面积比与带电辊9表面相接侧端面32a的面积大,所以,带电辊9回转时即使有欲将其从清洁支承部件33剥离的力施加在清洁部件32上,但是清洁部件32以其与清洁支承部件33之间的支承力可靠地支承在清洁支承部件33上,该支承力与上述两者之间接触面积大小相对应。不会发生剥离。
另外,如图4所示,清洁部件32最好配置为其与带电辊9表面相接侧的端面32a全部与带电辊9表面相接。
若是那样,带电辊9回转时,即使清洁部件32朝带电辊9回转方向(箭头B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但是该清洁部件32的端面32a与带电辊9的相接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因而清洁部件32施加于带电辊9上的摩擦负荷也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带电辊9不会发生回转不均,能稳定地进行充电。
图5表示特定清洁部件相对带电辊位置关系的带电装置实施例,其是与图1同样的概略构成图,与图1相对应部分标以相同符号。
该带电装置配置清洁部件22,带电辊9半径设为r,从该带电辊9回转中心向清洁支承部件33的支承该清洁部件22的面33a引垂线L1,线L2与上述线L1平行,间隔距离为
线L2与带电辊9周面相交的交点设为a,使清洁部件22与带电辊9表面相接侧端面22b的一棱边(在图5中为上侧棱边)与以上述交点a为中心、朝带电辊9周方向两侧各θ=22.5°范围周面区域相接。
组装清洁部件22时的最终位置是使端面22b侧以适量b咬入带电辊9表面(图示假想线位置)。
这样,如图6所示,清洁部件22虽经时磨耗,但能使清洁部件22与带电辊9相接面积Aa变化最小。清洁部件22施加于带电辊9上的摩擦负荷变动小,能使带电辊稳定回转。
即,如图7和图8那样位置配置清洁部件22,使其与带电辊9相接时,若清洁部件22经时磨耗,该清洁部件22与带电辊9相接面积(图7的Ab,图8的Ac)变化非常大,清洁部件22给予带电辊9的摩擦负荷增大很多,带电辊9发生回转不匀。而若按照图5所示带电装置,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图9表示将清洁部件配设在其即使经磨耗但相对带电辊的相接面积变化为最小的位置的例子,是与图5同样的概略图。如图9所示配置清洁部件22,清洁支承部件33’与图5相比是没有达到垂线L1的短件,从带电辊9回转中心向清洁支承部件33’的支承该清洁部件22的面33a的延长线L3引垂线L1,线L2与上述线L1平行,间隔距离为
线L2与带电辊9周面相交的交点设为a,使清洁部件22与带电辊9表面相接侧端面22b的一棱边(在图9中为上侧棱边)与以上述交点a为中心、朝带电辊9周方向两侧各θ=22.5°范围周面区域相接。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设有带电辊和清洁部件,带电辊在与感光体表面压接状态下,一边随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一边使感光体带电,上述清洁部件由支承部件支承着,作像中也与上述带电辊表面相接,清洁该带电辊表面,上述清洁部件由弹性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部件上设有弹性变形抑制部件,用于抑制伴随上述带电辊回转、上述清洁部件往带电辊回转方向的弹性变形。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设有带电辊和清洁部件,带电辊在与感光体表面压接状态下,一边随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一边使感光体带电,上述清洁部件由支承部件支承着,作像中也与上述带电辊表面相接,清洁该带电辊表面,上述清洁部件由弹性体构成;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相接侧端面的面积比该端面相反侧的、固定在上述支承部件侧的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上述清洁部件,使得该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相接侧端面全部与上述带电辊表面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所述配置清洁部件上述带电辊半径设为r,从该带电辊回转中心向清洁支承部件的支承该清洁部件的面或该面延长线引垂线,相对上述垂线间隔距离为
的平行线与带电辊周面相交,使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相接侧端面的一棱边和以上述相交的交点为中心的周面区域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周面区域是以上述相交的交点为中心、朝带电辊周方向两侧各22.5°范围的周面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设有带电辊和清洁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在清洁支承部件23上形成弹性变形抑制部15,用于抑制随着带电辊9回转清洁部件22往带电辊9回转方向的弹性变形。这样,当带电辊9朝箭头B方向回转时,即使清洁部件22欲朝带电辊9回转方向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抑制部15也能抑制其变形。能防止清洁部件22从清洁支承部件23剥离,带电辊不会发生回转不匀,能稳定地进行充电。
文档编号G03G15/02GK1218919SQ9812240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6日
发明者佐藤真澄, 村石贵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