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56261阅读:来源:国知局
]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140,其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1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其像侧面1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14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 凸面;
[0113] 其中,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另设置有一光圈100,置于该第一透镜110与该第二 透镜120间;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IR-cutfilter) 150置于该第四透镜140与 一成像面16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
[0114] 其中,该电子感光元件170设置于该成像面160上。
[0115] 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 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0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0116]
【主权项】
1. 一种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 序包含: 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及 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 且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 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影像拾取系统 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 为f4,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0. 5mm<Td<3. 2mm ; 1. 0mm<Td/tan (HFOV) <3. 75mm ; f/f4|〈1.20 ;及 f2/f3<-0. 65〇
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 近光轴处为凸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 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 ,满足下列关系式: -0· 25〈f/n〈0. 75。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 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满足下列关系式: 0· 8mm〈Td〈2· 5mm〇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 的光圈值为Fno,满足下列关系式: I. 4〈Fno 彡 2. 25。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 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 0. 5<(R3+R4)/(R3-R4)<2. 5〇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 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 0. 5mm<f<2. Omnin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 光轴处为凸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 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0V, 满足下列关系式: 1. 2mm〈Td/tan(HF0V)〈2. 75_。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 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合为Σ CT,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四 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满足下列关系式: 0. 80〈 Σ CT/Td〈0. 95。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为VI,满足下列关系式: Vl > 45。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 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l,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 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CT2/ (CT1+CT3+CT4)〈2. 0。
13. -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 镜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
14. 一种可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携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像装置。
15. -种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 序包含: 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及 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 且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 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影像拾取系统 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 为f4,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0. 5mm<Td<3. 2mm ; 1. 0mm<Td/tan (HFOV) <3. 75mm ; f/f4|〈1.20 ;及 -2.0〈f/f3〈-0. 95。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 数为VI,满足下列关系式: Vl > 45。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 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 ,满足下列关系式: -0· 25〈f/n〈0. 75。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 组的最大视角为F0V,满足下列关系式: 80 度 <F0V〈110 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 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满足下列关系式: 0· 8mm〈Td〈2· 5mm〇
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 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f2/f3<-0. 75〇
21. -种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 序包含: 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及 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 且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 其中,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 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影像拾取系统 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 为f4,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满足下列关系式: 0. 5mm<Td<3. 2mm ; 1. 0mm<Td/tan (HFOV) <3. 75mm ; f/f4|〈1.20 ;及 I. 40〈Fno 彡 2. 25。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 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f2/f3<-0. 65〇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 数为VI,满足下列关系式: Vl > 45。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正屈折 力,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 ,满足下列关系式: 0· 25〈f/n〈0. 75。
25.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 组的最大视角为F0V,满足下列关系式: 80 度 <F0V〈110 度。
26.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 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l,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 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CT2/ (CT1+CT3+CT4)〈2. 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该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通过上述结构,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有利于具备大视角及缩短系统总长度,并提升周边解像力和照度。
【IPC分类】G02B13-00, G02B13-18, G02B13-06
【公开号】CN104570278
【申请号】CN201310722343
【发明人】陈纬彧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4日
【公告号】US8988796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