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98400阅读:来源:国知局
齿轮的周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弹性部件迫使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弹性部件也迫使输出臂远离所述输入臂,该两个动作可由一个或多个弹性件完成;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的限位。
[0016]具体的方案为沿导杆的横向,外端壁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沿导杆轴向内凹的凹孔,旋转力接收臂位于该凹孔近旁。
[0017]更具体的方案为上述外端壁的表面与平行于导杆轴向且过凹孔中心的平面的交线为两条沿导杆的轴向朝背对导杆的方向外凸的光滑连续曲线。
[0018]为了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盒体及可旋转地支承于该盒体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的处理盒,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于该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施加臂施加的旋转力;该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其中,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导杆的一个轴向端上的旋转力接收部;旋转力接收部背对导杆的外端壁位,于外端壁沿导杆的横向偏离该外端壁的中心的位置处,沿导杆的轴向外凸形成有唯一一个与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施加臂相配合的旋转力接收臂;鼓齿轮上设有在鼓齿轮的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在鼓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上形成有与该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导杆的另一个轴向端可沿导杆的轴向往复移动地穿过容纳腔并与导向孔间隙配合;容纳腔平行于鼓齿轮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鼓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在鼓齿轮的周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弹性部件迫使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弹性部件也迫使输出臂远离所述输入臂,该两个动作可由一个或多个弹性件完成;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的限位。
[0019]具体的方案为沿导杆的横向,外端壁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沿导杆轴向内凹的凹孔,旋转力接收臂位于该凹孔近旁。
[0020]更具体的方案为上述外端壁的表面与平行于导杆轴向且过凹孔中心的平面的交线为两条沿导杆的轴向朝背对导杆的方向外凸的光滑连续曲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一种现有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感光鼓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旋转力传递部件与驱动轴联结后的位置关系不意图;
图8是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旋转力传递部件与驱动轴的第一种联结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旋转力传递部件与驱动轴的第二种联结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旋转力传递部件与驱动轴的一种脱离联结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结构图。
[002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发明主要是对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并传递给旋转部件的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改善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及从主机上拆下过程的顺畅性,感光鼓及处理盒的其他部分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0024]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3,处理盒具有盒体I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I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2。
[0025]参见图4,感光鼓2具有鼓筒21及安装于鼓筒21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22,鼓筒21由铝管及包覆于铝管外的感光材料层构成。
[0026]参见图5,旋转力传递组件22由旋转力传递部件221、轴向限位部件222、扭转弹簧及鼓齿轮224构成。鼓齿轮224的外观形状大致为圆柱形,位于鼓齿轮224轴向大约中部的径向外壁上设有斜齿轮2240,用于将鼓齿轮224接收到的旋转力传递给其他旋转部件。
[0027]参见图6,旋转力传递部件221由圆柱状的导杆2211及形成于导杆2211的一个轴向端上圆柱状的旋转力接收部2212构成,旋转力接收部2212与导杆2211共轴线。导杆2211的径向外壁上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22111。旋转力接收部2212背对导杆2211的外端壁22123,沿导杆2211的径向偏离导杆2211轴线的位置处,即偏离外端壁22123的中心位置处,沿导杆2211的轴向外凸形成有唯一一个旋转力接收臂22122,外端壁22123上形成有桶状的凹孔22121,凹孔22121与导杆2211共轴线,旋转力接收臂22122位于凹孔22121的近旁处;旋转力接收臂22122的一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驱动轴的旋转力施加臂的凹面221221。外端壁22123为一沿导杆2211轴向向外凸起的环状光滑曲面,即外端壁22123的表面与平行于导杆2211轴向且过导杆2211的轴线的平面的交线为两条沿导杆2211轴向朝背对导杆2211的方向外凸的光滑连续曲线。鼓齿轮224上形成有一容纳腔2241,容纳腔2241平行于鼓齿轮224的周向的内壁上设有朝鼓齿轮224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2242。导杆2211的另一个轴向端依次穿过形成于轴向限位部件222上的通孔,扭转弹簧223、容纳腔2241及与之间隙配合的导向孔2243,从而使旋转力传递部件221能够沿导杆2211的轴向相对鼓齿轮224往复移动;在鼓齿轮224的周向上,输出臂22111于输入臂2242的位置处与输入臂2242抵靠接触。轴向限位部件222盖于容纳腔2241的敞口端上。扭转弹簧223的一个扭臂固定于一个输出臂22111上,另一个扭臂固定在形成于容纳腔2241内的固定柱2244上,沿鼓齿轮224的周向,扭转弹簧223的周向弹性恢复力迫使输出臂22111位于两个输入臂2242之间,即扭转弹簧223沿周向的弹性恢复力迫使输出臂22111远离输入臂2242,扭转弹簧223沿轴向的弹性恢复力迫使输出臂22111抵靠轴向限位部件222。
[0028]参见图7,当驱动轴02的旋转力施加臂021与旋转力传递部件221的旋转力接收臂22122联结时,驱动轴02的半球形端部022位于凹孔22121内。
[0029]参见图8,将处理盒装入打印机主机上的过程,即落机过程,当半球形端部022与外端壁22123的最先接触的位置远离旋转力接收臂22122时,处理盒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221沿图8箭头所示方向向靠近驱动轴02的方向移动,在驱动轴02的半球形端部022对外端壁22123施加沿轴向分力的作用下,旋转力接收部件221向下移动并压缩扭转弹簧,当半球形端部022完全进入凹孔22121内后,驱动轴02绕其轴线旋转而使旋转力施加臂021抵靠于旋转力接收臂22122上的凹面221221处并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221绕导杆2211的轴线旋转,使输出臂22111抵靠输入臂2242,带动鼓齿轮224绕其轴线旋转,进而驱动感光鼓的鼓筒及其他旋转部件的旋转。
[0030]参见图9,将处理盒装入打印机主机上的过程,即落机过程,当驱动轴02的半球形端部022最先接触的位置为旋转力接收臂22122时,处理盒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221沿图9箭头所示方向向靠近驱动轴02的方向移动,半球形端部022抵靠于旋转力接收臂22122上,随着旋转力接收部件221沿箭头所示方向继续移动,半球形端部022将挤压旋转力接收臂22122,使旋转力传递部件221绕导杆2211的轴线旋转的同时沿轴向向下移动,从而使半球形端部022进入凹孔22121中,随着驱动轴02绕其轴线的旋转,旋转力施加臂021抵靠于旋转力接收臂22122上的凹面221221处并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221绕导杆2211的轴线旋转,使输出臂22111抵靠输入臂2242,带动鼓齿轮224绕其轴线旋转,进而驱动感光鼓的鼓筒及其他旋转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