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48774阅读:来源:国知局
平行,图像的显示状态为白色显示状态。
[0116]当液晶层为VA液晶层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板在全反射模式下工作的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此时,电致变色反射层接收到电信号,显示面板呈全反射模式,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反射模式下用于反射外界的环境光。电致变色反射层204工作,相当于反射层,显示面板背面的背光关闭,环境光作为光源。
[0117]当图像的显示状态为黑色状态时,如图12所示,VA液晶层203的液晶不工作,环境光通过上偏光片210后变为和上偏光片210的偏振方向平行的线偏光,即该线偏光的偏振方向为O度。该线偏光经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2093后,偏转2倍夹角,变为偏振方向为30度的线偏光,再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092后变为左旋偏振光,由于液晶不工作,Λη = 0,经过电致变色反射层204反射后到达对盒基板202的光仍为左旋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092后变为偏振方向为-60度的线偏光,再经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2093后,偏转2倍夹角,变为偏振方向为90度的线偏光,由于上偏光片210的偏振角度为O度,因此,此时的线偏光与上偏光片210的偏振方向垂直,图像的显示状态为黑色显示状态。
[0118]当图像的显示状态为白色状态时,如图13所示,可以通过电场控制VA液晶层203,使液晶部分偏转并获得相当于四分之一波片实现的λ/4的相位延迟。环境光通过上偏光片210后变为和上偏光片210的偏振方向平行的线偏光,即该线偏光的偏振方向为O度,再经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2093后,偏转2倍夹角,变为偏振方向为30度的线偏光,再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092后,变为左旋偏振光,经过电致变色反射层204反射后到达对盒基板202的光变为右旋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092后变为偏振方向为30度的线偏光,再经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2093后,偏转2倍夹角,变为偏振方向为O度的线偏光,由于上偏光片210的偏振角度为O度,因此,此时的线偏光与上偏光片210的偏振方向平行,图像的显不状态为白色显不状态。
[0119]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9中第一取向膜205和第二取向膜208在图10至图13中未画出。且图4中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061和图9中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063由于在裁剪工艺中波片的偏振轴与波片边缘的夹角不同,所以偏振角度不同,但是均由四分之一波片制成;图4中的第一二分之一波片2062和图9中的第一二分之一波片2064由于在裁剪工艺中波片的偏振轴与波片边缘的夹角不同,所以偏振角度不同,但是均由二分之一波片制成;图4中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091和图9中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092由于在裁剪工艺中波片的偏振轴与波片边缘的夹角不同,所以偏振角度不同,但是均由四分之一波片制成。
[01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阵列基板和第一取向膜之间形成的电致变色反射层,部分偏转效应控制液晶的相位延迟,并搭配相位延迟膜即波片来实现全透射和全反射的切换显示。
[0121]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由于阵列基板和第一取向膜之间形成有电致变色反射层,该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透射的模式下相当于透明层,在全反射的模式下相当于反射层,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为同一区域,该电致变色反射层结合液晶层,实现全透射和全反射的切换显示。相较于相关技术,增大了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提高了开口率和透过率,因此,提高了图像的显示质量。
[01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图2、图3、图4或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
[0123]在阵列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形成电致变色反射层,在电致变色反射层接收到电信号时,显示面板呈全反射模式,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反射模式下用于反射外界的环境光;在电致变色反射层未接收到电信号时,显示面板呈全透射模式,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透射模式下处于透明状态。
[0124]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由于阵列基板和第一取向膜之间形成有电致变色反射层,该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透射的模式下相当于透明层,在全反射的模式下相当于反射层,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为同一区域,该电致变色反射层结合液晶层,实现全透射和全反射的切换显示。相较于相关技术,增大了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提高了开口率和透过率,因此,提高了图像的显示质量。
[012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图2、图3、图4或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如图14所示,该方法包括:
[0126]步骤1401、形成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与电致变色反射层连接的开关单元。
[0127]该开关单元用于控制为电致变色反射层提供电信号。开关单元为薄膜晶体管。
[0128]步骤1402、在阵列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形成电致变色反射层。
[0129]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01、对盒基板202,及形成于阵列基板201和对盒基板202之间的液晶层203。显示面板具有全透射模式和全反射模式。在阵列基板201靠近液晶层203的一侧形成电致变色反射层204。在电致变色反射层接收到电信号时,显示面板呈全反射模式,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反射模式下用于反射外界的环境光;在电致变色反射层未接收到电信号时,显示面板呈全透射模式,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透射模式下处于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反射层能够实现全透射和全反射的切换显示。
[0130]步骤1403、在形成有电致变色反射层的阵列基板上形成第一取向膜。
[0131]在步骤1402的基础上,如图15所示,在形成有电致变色反射层204的阵列基板201上形成第一取向膜205。
[0132]步骤1404、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波片和下偏光片。
[0133]在步骤1403的基础上,如图16所示,在阵列基板201远离液晶层203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波片206和下偏光片207。
[0134]步骤1405、在对盒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形成第二取向膜。
[0135]在步骤1404的基础上,如图17所示,在对盒基板202靠近液晶层203的一侧形成第二取向膜208。
[0136]步骤1406、在对盒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二波片和上偏光片。
[0137]在步骤1405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在对盒基板202远离液晶层203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二波片209和上偏光片210。
[0138]可选的,第一波片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二分之一波片。
[0139]相应的,步骤1404可以包括:
[0140]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第一二分之一波片和下偏光片。该步骤形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图4进行说明。
[0141]可选的,第二波片包括第二四分之一波片。
[0142]相应的,步骤1406可以包括:
[0143]在对盒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上偏光片。该步骤形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图4进行说明。
[0144]可选的,当液晶层为电控双折射液晶层时,下偏光片的偏振角度为O度;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偏振角度为135度;第一二分之一波片的偏振角度为45度;上偏光片的偏振角度为90度;第一取向膜的摩擦取向方向为135度;第二取向膜的摩擦取向方向为-135度。
[0145]进一步的,第二波片还包括第二二分之一波片。
[0146]相应的,步骤1406可以包括:
[0147]在对盒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和上偏光片。该步骤的形成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图9进行说明。
[0148]可选的,当液晶层为垂直配向型液晶层时,下偏光片的偏振角度为O度;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偏振角度为75度;第一二分之一波片和第二二分之一波片的偏振角度为15度;上偏光片的偏振角度为O度。
[0149]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由于阵列基板和第一取向膜之间形成有电致变色反射层,该电致变色反射层在全透射的模式下相当于透明层,在全反射的模式下相当于反射层,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为同一区域,该电致变色反射层结合液晶层,实现全透射和全反射的切换显示。相较于相关技术,增大了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提高了开口率和透过率,因此,提高了图像的显示质量。
[015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显示面板,该方法如图18所示,包括:
[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