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4631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8-054804号公报中描述的感光鼓(圆柱体)内,滑动接触部件(接触部件)设置为与感光鼓的内壁表面滑动接触,以预定摩擦力压接感光鼓的内壁,从而减小充电噪音。
[0003]在【背景技术】中,圆柱体由金属制成,而接触部件由树脂制成。当设置图像形成装置时,需要将圆柱体和接触部件分开以便再利用。因此,操作者从圆柱体的一侧插入圆柱棒状部件的远端,并利用该棒状部件的远端推动被支撑在圆柱体内的接触部件。从而从圆柱体的另一侧取出接触部件。
[0004]在该操作中,因为棒状部件的外周表面和圆柱部件的内表面相互摩擦,所以,用于将接触部件从圆柱部件内部推出的力有时不能充分地传输至接触部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取出接触部件时,将用于从圆柱体中取出被支撑在圆柱体内的接触部件的夹具限制在圆柱体的内表面上。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触部件,当从圆柱体的轴向看时,所述接触部件在被支撑为与所述圆柱体的内部接触的同时沿所述圆柱体的内周表面基本上呈弧形,并且具有从所述接触部件的内周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周表面的周向上的多个突起。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在周向上设置在整个所述内周表面上。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在轴向上设置于远离所述内周表面的端部的位置处。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承载体,所述图像承载体包括:旋转并且将图像保持在其表面上的圆柱体;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被支撑在所述圆柱体内。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图像承载体;充电部件,向其施加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交流电压获得的叠加电压以对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进行充电;以及图像形成部件,其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图像。
[0012]根据第一方面的接触部件,与突起不从所述内周表面突出的情况相比,当从所述圆柱体中取出被支撑在所述圆柱体内的所述接触部件时,可限制用于取出所述接触部件的夹具和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内表面相互摩擦。
[0013]根据第二方面的所述接触部件,与设置了一个突起时相比,来自用于取出所述接触部件的所述夹具的按压力可更有效地传输至所述接触部件。
[0014]根据第三方面的所述接触部件,与局部设置所述突起时相比,来自用于取出所述接触部件的所述夹具的按压力可更有效地传输至所述接触部件。
[0015]根据第四方面的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突起在轴向上设置于所述内周表面的所述端部中时相比,用于取出所述接触部件的所述夹具可更有效地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
[0016]根据第五方面的所述图像承载体,与所述图像承载体不包括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接触部件的情况相比,可提高所述接触部件的可再利用性。
[0017]根据第六方面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包括第五方面的图像承载体的情况相比,可提高所述接触部件的可再利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0019]图1的(A)、⑶和(C)是示出从圆柱体中取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的操作的过程图;
[0020]图2A、2B和2C分别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的透视图、横截面图和横截面图;
[0021]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承载体和充电辊的横截面图;
[0022]图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图;
[0023]图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A、6B和6C是示出从圆柱体中取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相对的根据比较例的接触部件的操作的过程图;以及
[0025]图7A和7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0027]下面参照图1的(A)、⑶和(C)至图6A、6B和6C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描述。在图中,箭头Η示出了装置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箭头W示出了装置宽度方向(水平方向),以及箭头D示出了装置深度方向(水平方向)。
[0028]整体结构
[0029]如图5所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装置上下方向(箭头Η的方向)上,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设置有存储部14、传送部16、图像形成部20和文档读取部22。存储部14存储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部件Ρ。传送部16对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片材部件Ρ进行传送。图像形成部20在通过传送部16从存储部14传来的片材部件Ρ上形成图像。文档读取部22对读取文件G进行读取。图像形成装置10进一步包括手动供纸部90,从该手动供纸部90手动供应片材部件Ρ。
[0030]存储部
[0031]存储部14包括存储部件26,可在装置深度方向上将该存储部件26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A朝正面拉出。在存储部件26中,堆放有片材部件P。存储部14进一步包括送出辊32,该送出辊32将堆放的片材部件P送至构成传送部16的传送路径28。
[0032]传送部
[0033]传送部16包括分离辊34,该分离辊34设置在片材部件P的传送方向上的送出辊32的下游侧(以下简称为“传送方向下游侧”),使片材部件P分离并逐张传送。
[0034]在传送路径28中的分离辊34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上设置有定位辊36,该定位辊36在预定定时暂时停止片材部件P并将片材部件P送至转印位置T (后述)。
[0035]在传送路径28的末端设置有输出辊76,该输出辊76将其上由图像形成部20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输出到形成在图像形成部20上部的输出部74。
[0036]为了在片材部件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在装置主体1A的侧部设置有双面传送单元78,该双面传送单元78用于使片材部件P翻转。双面传送单元78包括反转路径82,通过使输出辊76反转来将片材部件P传送至反转路径82。进一步地,沿反转路径82设置有多个传送辊84。在翻转状态下,再次将通过传送辊84传送的片材部件P传送至定位辊36。
[0037]手动送纸部
[0038]在双面传送单元78的附近设置有折叠式手动送纸部90。手动送纸部90包括可打开的手动送纸部件92。手动送纸部90进一步包括送纸辊94和多个传送辊96,这些传送辊96对由打开的手动送纸部件92送来的片材部件P进行传送。将传送辊96传送的片材部件P传送至定位棍36。
[0039]文档读取部
[004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的文档读取部22包括:光源44,其将光照射至由用于传送读取文档G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40传送的读取文档G或置于台板玻璃42上的读取文档G上。
[0041]文档读取部22进一步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具备全比率反射镜46、半比率反射镜48、半比率反射镜50和成像透镜52。从光源44发出的光由读取文件G反射,反射后的光在平行于台板玻璃42的方向上由全比率反射镜46反射。半比率反射镜48将来自全比率反射镜46的反射光向下反射。半比率反射镜50在平行于台板玻璃42的方向上对来自半比率反射镜48的反射光进行反射并使其折返。由半比率反射镜50折返的反射光进入成像透镜52中。
[0042]文档读取部22进一步包括:光电转换元件54,其将由成像透镜52成像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图像处理单元24,其对由光电转换元件54转换的电信号进行图像处理。
[0043]光源44、全比率反射镜46、半比率反射镜48和半比率反射镜50均可沿台板玻璃42移动。为了读取置于台板玻璃42上的读取文档G,在移动光源44、全比率反射镜46、半比率反射镜48和半比率反射镜50的同时,光源将光照射到读取文档G上。来自读取文档G的反射光成像在光电转换元件54上。
[0044]为了读取由自动文档传送装置40传送的读取文档G,使光源44、全比率反射镜46、半比率反射镜48和半比率反射镜50停止。光源44将光照射到读取文档G上,而且来自读取文档G的反射光成像在光电转换元件54上。
[0045]图像形成部
[0046]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部20包括图像承载体56、充电辊58 (充电部件的一例)、曝光装置60 (图像形成部件的一例,见图5)和显影器62 (图像形成部件的一例)。充电辊58对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充电。曝光装置60根据图像数据通过将曝光光照射到带电的图像承载体56的表面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62将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的色调剂图像。
[0047]图像形成部20进一步包括转印辊64、定影装置66 (见图5)和清洁刮板68。转印辊64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体56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沿传送路径28传送的片材部件P上。定影装置66由加热辊66H和加压辊66N组成,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