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46318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件116的外周表面118与圆柱体108的内周表面108A接触。因此,即使当圆柱体108的横截面将周期性地变化时,也会抑制圆柱体108的变化(振动)。
[0089]当抑制了圆柱体108的振动时,也会抑制出现由于圆柱体108的振动而产生的噪
■~>V.曰ο
[0090]接着,将对当对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废品处理时,将接触部件116从圆柱体108中取出以便再利用的过程进行描述。
[0091]如上所述,接触部件116由树脂制成,而圆柱体108由金属制成。因此,为了对接触部件116进行再利用,当对图像形成装置10或图像承载体56进行废品处理时,需要将接触部件116和圆柱体108彼此分开。
[0092]为了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116,首先,如图1A所示,将圆柱棒状部件160(夹具的一例)的远端部从圆柱体108的一侧(图1A中的左侧)插入圆柱体108。在此,棒状部件160的外径(图1A中的J)小于设置在圆柱体108内的接触部件116的内径(图1A中的L),并且设成当插入接触部件116时,棒状部件160与所有的突起152接触。
[0093]当将以其远端部插入圆柱体108的棒状部件160推入圆柱体108时,棒状部件160的远端部被插入接触部件116中。如图1B所示,当将棒状部件160的远端部进一步插入接触部件116时,其由接触部件116的内周表面150引导并与突起152的深度面152A接触。然后,棒状部件160推动突起152,从而接触部件116向圆柱体108的另一侧(图1B中的右侦D移动。
[0094]如图1C所示,当棒状部件160进一步推动突起152时,接触部件116被从圆柱体108的另一侧顶出,从而从圆柱体108中取出。
[0095]与此相对,将对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根据比较例的接触部件200的过程进行描述。接触部件200不具有突起152,但接触部件200的其他结构与接触部件116的结构大致相同。
[0096]为了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200,首先,如图6A所示,将圆柱棒状部件202的远端部从圆柱体108的一侧(图6A中的左侧)插入圆柱体108。棒状部件202的远端部具有待插入接触部件200的突起202A。在此,棒状部件202的外径(图6A中的M)小于圆柱体108的内径(图6A中的N)并大于设置在圆柱体108内的接触部件200的内径(图6A中的L) ο
[0097]如图6B所示,当将棒状部件202的远端部插入圆柱体108时,其与接触部件200的端面200A接触。然后,棒状部件202推动端面200A,从而接触部件200向圆柱体108的另一侧(图6B中的右侧)移动。
[0098]如图6C所示,当棒状部件202进一步推动端面200A时,接触部件200被从圆柱体108的另一侧顶出,从而从圆柱体108中取出。
[0099]结论
[0100]如上所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116具有突起152。因此,用于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116的棒状部件160的外径小于设置在圆柱体108内的接触部件116的内径。
[0101]与此相对,比较例的接触部件200不具有突起152。因此,用于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200的棒状部件202的外径小于圆柱体108的内径并大于设置在圆柱体108内的接触部件200的内径。
[0102]由此,与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200的比较例相比,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圆柱体108中取出设置在圆柱体108内的接触部件116时,可限制棒状部件160和圆柱体108的内表面108A相互摩擦。
[0103]由于限制了棒状部件160和圆柱体108的内表面108A相互摩擦,因此,棒状部件160的用于推动接触部件116的力被有效地传输至接触部件116。因此,易于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116。
[0104]在接触部件116的内周表面150上设置向轴心F突出的三个突起152。因此,与设置一个或两个突起的情况相比,棒状部件160可均衡地推动接触部件116。
[0105]突起152在装置深度方向上设置于远离内周表面150的端部的位置处。因此,与当将突起在装置深度方向上设置于内周表面150的端部时相比,棒状部件160的远端部更有效地沿内周表面150与突起152接触。
[0106]由于限制了棒状部件160和圆柱体108的内表面108A相互摩擦,因此,例如当棒状部件160为木制时,限制棒状部件160的远端部不会受到磨损。
[0107]在图像承载体56中,由于易于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116,因此,提高了接触部件116的可再利用性。在此,“可再利用性”例如是指易于将金属部件和树脂部件分开的能力。
[0108]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同样地提高了可再利用性。
[0109]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0110]接着,将参照附图7A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描述。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说明。将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0111]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在接触部件170的内周表面172上设置向轴心F突出的一个突起174。
[0112]除了通过形成三个突起所得到的效果之外,接触部件170的效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116相似。
[0113]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0114]下面参照附图7B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描述。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说明。将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0115]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突起184在周向上设置与接触部件180的整个内周表面182上方。
[0116]由于突起184由此在周向上设置于整个内周表面182上方,因此,棒状部件160比当局部设置突起时更有效地推动突起184。
[0117]除了通过形成三个突起所得到的效果之外,接触部件180的效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116相似。
[0118]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及变形。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熟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做出适合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0119]例如,虽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突起152以及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突起174,但是,突起的数量可为两个、或四个或更多个。与提供一个突起的情况相比,当设置多个突起时,限制它们因推动力而倾斜。这可使棒状部件160的推动力有效地传输至接触部件。
[0120]在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突起152、174和184在装置深度方向上分别设置于与内周表面150、172和182的端部分开的位置处,但是,可在装置深度方向上将它们设置于端部。
[0121]在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在圆柱体108内设置了一个接触部件116、170或180,但是,可在圆柱体108内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触部件。
[0122]在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对提高了接触部件116、170和180的可再利用性进行了说明,但由于在维持其形状的同时从圆柱体108中取出接触部件116、170和180,因此,也提高了接触部件116、170和180的再利用性。
【主权项】
1.一种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当从圆柱体的轴向看时,所述接触部件在被支撑为与所述圆柱体的内部接触的同时沿所述圆柱体的内周表面基本上呈弧形,并且具有从所述接触部件的内周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周表面的周向上的多个突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在周向上设置在整个所述内周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在轴向上设置于远离所述内周表面的端部的位置处。5.一种图像承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柱体,所述圆柱体旋转并且将图像保持在其表面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被支撑在所述圆柱体内。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承载体; 充电部件,向其施加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交流电压获得的叠加电压以对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进行充电;以及 图像形成部件,其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图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接触部件的特征在于,当从圆柱体的轴向看时,所述接触部件在被支撑为与所述圆柱体的内部接触的同时沿所述圆柱体的内周表面基本上呈弧形,并且具有从所述接触部件的内周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
【IPC分类】G03G15/02
【公开号】CN105301926
【申请号】CN201510002199
【发明人】饭仓和昭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4日
【公告号】US20150370212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