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具备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02594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93]另外,在使构成上述摄像透镜L的第一透镜Ll至第六透镜L6为单透镜的情况下, 与使第一透镜Ll至第六透镜L6的任一透镜为接合透镜的情况相比,透镜面数较多,因此, 各透镜的设计自由度变高,能适当地实现全长的缩短化。
[0094] 根据上述摄像透镜以在整体为6片的透镜结构中,由于使第一至第六透镜的各透 镜要素的结构最佳化,因此,能够实现使透镜全长缩短化且能与满足高像素化的要求的摄 像元件对应地从中屯、视场角到周边视场角具有较高的成像性能的透镜系统。
[0095] 为了实现高性能化,该摄像透镜L优选使第一透镜Ll至第六透镜L6的各个透镜 的至少一方的面为非球面形状。
[0096]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W上那样构成的摄像透镜L的与条件式相关的作用及效 果。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下述各条件式,摄像透镜L优选满足各条件式的任一个或任意的组 合。满足的条件式优选根据摄像透镜L所要求的事项适当选择。
[0097] 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及第五透镜L5的焦点距离巧优选满足W下的条件式(1)。
[0098] 1. 4<f/巧 <1. 9 (1)
[009引条件式(1)是规定第五透镜L5的焦点距离巧与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之比的优 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W下的方式确保第五透镜L5的 光焦度,能够使第五透镜L5的负的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弱,能将透镜全长 适当地缩短化。另外,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W上的方式维持第五透镜L5的光 焦度,能够使第五透镜L5的正的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强,能取得摄像透镜 L的光焦度与第五透镜L5的光焦度的平衡且抑制各像差的产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 优选满足条件式(1-1)。
[0100] 1. 45 <f/f5 < 1. 85 (1-1)
[0101] 另外,第S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的合成焦点距离f34及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 优选满足W下的条件式(2)。
[0102] 2. 7<f34/f<49 (2)
[0103] 条件式(2)是规定第=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合成焦点距离f34与整个系统的 焦点距离f之比的优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2)的下限W下的方式 维持第=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的合成光焦度,能够使第=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的正的 合成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强,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和像散。通过W避免 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W上的方式确保第=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的合成光焦度,能够使 第=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的正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弱,能将透镜 全长适当地缩短化。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优选满足条件式(2-1)。
[0104] 2. 75<巧4处<30 (2-1)
[0105] 另外,第S透镜L3的焦点距离巧及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优选满足W下的条件 式做。
[0106] 0. 28 <f/f3 < 0. 62 (3)
[0107] 条件式(3)是规定第S透镜L3的焦点距离巧与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之比的优 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W下的方式确保第=透镜L3的 光焦度,能够使第=透镜L3的正的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弱,能使第一透镜 Ll和第=透镜L3适当地分担摄像透镜L的主要的成像功能,因此,能维持较小的F值且能 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另外,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上限W上的方式维持第=透镜 L3的光焦度,能够使第=透镜L3的正的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强,能实现宽 视场角化且能将透镜全长适当地缩短化。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优选满足条件式(3-1)。 [010引 0. 3 <f/f3 < 0. 55 (3-1)
[0109] 另外,第S透镜L3的焦点距离巧及第一透镜LI的焦点距离n优选满足W下的 条件式(4)。
[0110] 2. 2 <f3/f1 < 4. 5 (4)
[0111] 条件式(4)是规定第^透镜L3的焦点距离f3与第一透镜LI的焦点距离n之比 的优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下限W下的方式维持相对于第一 透镜Ll的光焦度的第=透镜L3的光焦度,能使第=透镜L3的光焦度相对于第一透镜Ll 的光焦度不过强,能实现宽视场角化,且能适当地将透镜全长缩短化。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 式(4)的上限W上的方式确保相对于第一透镜Ll的光焦度的第=透镜L3的光焦度,能使 第=透镜L3的光焦度相对于第一透镜Ll的光焦度不过弱,能利用第一透镜Ll和第=透镜 L3适当地分担摄像透镜L的主要的成像功能,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为了进一步提高该 效果,优选满足条件式(4-1)。
[0…]2. 3<f3/n<4. 3 (4-1)
[0113] 另外,第S透镜L3的焦点距离巧及第二透镜L2的焦点距离f2优选满足W下的 条件式巧)。
[0114] -3. 3 <f3/f2 < -1. 4 (5)
[0115] 条件式(5)是规定第S透镜L3的焦点距离巧与第二透镜L2的焦点距离f2之比 的优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下限W下的方式确保相对于第二 透镜L2的光焦度的第=透镜L3的光焦度,能使第=透镜L3的正的光焦度相对于第二透镜 L2的负的光焦度不过弱,能适当地维持第二透镜L2与第=透镜L3的光焦度的平衡而抑制 各像差的产生。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巧)的上限W上的方式维持相对于第二透镜L2的 光焦度的第=透镜L3的光焦度,能使第=透镜L3的正的光焦度相对于第二透镜L2的负的 光焦度不过强,能适当地维持第二透镜L2与第=透镜L3的光焦度的平衡而抑制各像差的 产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优选满足条件式巧-1)。
[0116] -2. 8 <f3/f2 < -1. 45 巧-1)
[0117] 另外,第S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3f和第S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 近轴曲率半径L化优选满足W下的条件式化)。
[0118] 2. 6 < (L3r-L3f) / (L3r+L3f) < 8 (6)
[0119] 条件式(6)是规定关于第S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3f和第S透镜 L3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3r的优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化) 的下限W下的方式构成,能防止第=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化的绝对值过小 的情况,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6)的上限W上的方式构成,能防 止第=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3f的绝对值过小的情况,能良好地修正像散。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优选满足条件式化-1)。
[0120] 2. 8 < (L3r-L3f) / (L3r+L3f) <7.5 化-I)
[0121] 另外,第六透镜L6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6f与第六透镜L6的像侧的面的 近轴曲率半径L化优选满足W下的条件式(7)。
[0122] -20 < (L6r-L6f) / (L6r+L6f) < -I. 8 (7)
[0123] 条件式(7)是规定关于第六透镜L6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6f和第六透镜 L6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6r的优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7) 的下限W下的方式构成,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和轴上色差。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7) 的上限W上的方式构成,能防止第六透镜L6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化的绝对值过小 的情况,能良好地修正像散。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优选满足条件式(7-1)。
[0124] -18 < (L6r-L6f) / (L6r+L6f) < -3 (7-1)
[0125] 第二透镜L2与第=透镜L3的合成焦点距离f23及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优选满 足W下的条件式巧)。
[0126] -8. 5 <f23/f< -I. 8 (8)
[0127] 条件式(8)是规定第二透镜L2和第=透镜L3的合成焦点距离f23与整个系统的 焦点距离f之比的优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巧)的下限W下的方式 确保第二透镜L2与第=透镜L3的合成光焦度,能使第二透镜L2与第=透镜L3的负的合 成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弱,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和像散。通过W避免成 为条件式巧)的上限W上的方式维持第二透镜L2与第=透镜L3的合成光焦度,能使第二 透镜L2与第=透镜L3的负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不过强,能维持第二透 镜L2与第=透镜L3的光焦度的平衡且对透镜全长的缩短化有利。
[012引另外,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f、与无限远物体对焦的状态下的最大视场角的半值 ?、第六透镜L6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化优选满足W下的条件式巧)。
[0129]0. 5 <f?tan? /L化 < 20 (9)
[0130] 条件式(9)是规定第六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L6r与近轴像高 (f?tano)之比的优选的数值范围的式子。通过W避免成为条件式巧)的下限W下的方 式设定相对于第六透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