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具备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025947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施例3
[017引f= 2. 55,Bf= 0. 58,化0. = 1. 95, 2W= 84. 4
[0176]
[0180] 【表7】
[0181] 实施例4
[018引f= 2. 59,Bf= 0. 55,化0.= 1. 99, 2W= 83. 6
[0183]
[0184] * ;非球面 [01财【表8】
[0186]
[0187]【表9】
[018引实施例5
[0189] f=2. 54,Bf= 0. 55,化0.= 1. 99,2?=84. 0
[0190]
[0191] 乂;非球面
[0192]【表10】
[0193]
[0194]【表11】
[0195] 实施例6
[019引 f = 2.55,Bf = 0. 60,化0.= 1.95,2 W=85.0
[0197]
[020U【表13】
[0202]
[020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近轴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都由光学测定所设 及的专家通过W下的方法测定并求出。
[0204] 近轴曲率半径使用超高精度S维测定机UA3P(PanasonicFactoiySolutions Co. ,Ltd.制)测定透镜并通过W下的步骤求出。预先设定近轴曲率半径Rm(m为自然数) 和圆锥系数Km并向UA3P输入,根据它们和测定数据,使用UA3P附属的适应功能而算出非 球面形状的式子的第n次的非球面系数An。在上述的非球面形状的式(A)中,认为C= 1/ Rm,KA=Km-I。根据Rm、Km、An和非球面形状的式子,算出与距光轴的高度h相应的光轴方 向的非球面的深度Z。在距光轴的各高度h处,求取算出的深度Z与实测值的深度Z'的差 量,判别该差量是否处于规定范围内,在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将设定的Rm作为近轴曲 率半径。另一方面,在差量处于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直至在距光轴的各高度h处算出的深 度Z与实测值的深度Z'的差量成为规定范围内为止,反复进行下述处理:变更该差量的算 出所使用的Rm及Km的至少一方的值而设定为R和K并向UA3P输入,进行上述同样的 处理,判别在距光轴的各高度h处算出的深度Z与实测值的深度Z'的差量是否处于规定范 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规定范围内为200nmW内。另外,作为h的范围,设为与 透镜最大外径的0~1/5W内对应的范围。
[020引面间隔使用组透镜测长用的中屯、厚?面间隔测定装置化tiSud(Trioptics制) 来测定并求出。
[0206] 折射率使用精密折射计KPR-2000 (株式会社岛洋制作所制)在被检物的温度为 25°C的状态下进行测定并求出。利用d线(波长587. 6nm)测定时的折射率为NcL同样地, 利用e线(波长546.Inm)测定时的折射率为Ne,利用F线(波长486.Inm)测定时的折射 率为NF,利用C线(波长656.3nm)测定时的折射率为NC,利用g线(波长435.8nm)测定 时的折射率为NgD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Vd通过将由上述测定得到的化l、NF、NC代入Vd= (Nd-I)ANF-NC)的式中并算出来求得。
【主权项】
1. 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包括六个透镜,这六个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是: 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侧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凹面朝向物侧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侧的第五透镜;及 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 1. 4 < f/f5 <1.9 (1) 其中, f :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f5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凸形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凸形状。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凹形状。5. -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包括六个透镜,这六个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是: 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侧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凹面朝向物侧的第二透镜; 双凸形状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双凸形状的第五透镜;及 双凹形状的第六透镜。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 7 < f34/f < 49 (2) 其中, f34 :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7.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 28 < f/f3 < 0. 62 (3) 其中, f :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f3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8.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 2 < f3/f 1 < 4. 5 (4) 其中, f3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 H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9.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3. 3 < f3/f2 < -1. 4 (5) 其中, f3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 f2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 6 < (L3r-L3f) / (L3r+L3f) < 8 (6) 其中, L3r :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L3f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0 < (L6r-L6f) / (L6r+L6f) < -I. 8 (7) 其中, L6r :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L6f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8. 5 < f23/f < -1. 8 (8) 其中, f23 :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 5 < f ? tan ? /L6r < 20 (9) 其中, f :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 :与无限远物体对焦了的状态下的最大视场角的半值 L6r :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 45 < f/f5 < I. 85 (1-1) 其中, f :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f5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 75 < f34/f < 30 (2-1) 其中, f34 :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合成焦点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1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 3 < f/f3 < 0. 55 (3-1) 其中, f :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f3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17.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 3 < f3/f 1 < 4. 3 (4-1) 其中, f3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 H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18.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 8 < f3/f2 < -1. 45 (5-1) 其中, f3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 f2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19.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还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 8 < (L3r-L3f) / (L3r+L3f) <7.5 (6-1) 其中, L3r :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L3f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20. -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了透镜全长的缩短化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包括六个透镜,这六个透镜从物侧起依次是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侧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凹面朝向物侧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侧的第五透镜(L5)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所述摄像透镜满足规定的条件式。
【IPC分类】G02B13/18, G02B13/00
【公开号】CN204679707
【申请号】CN201520401559
【发明人】孙萍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