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外形的陶埙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572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艺品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外形的陶埙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埙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发明时间距今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其主要发展阶段在商周,故其音色明显带有商周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所以埙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特殊效果。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陶埙为水滴形或子弹头形,多为匠人用拉胚工艺手工制作而成。由于其音准及音色受外形影响很大,而且泥胚加热成陶埙后会产生一定的收缩,使陶埙的音准及音色难以把控,即使有经验的制埙工艺师也很难保证其成品质量,稍有差错便前功尽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能够保持较好音准、音色的,可以精确控制外形的陶埙制作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外形的陶埙制作工艺,其创新点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翻制石膏模:选择一个理想的埙形干泥模作为石膏模的母本,用浇注法翻制出内部为埙形的两块石膏模;

2)修整石膏模:将翻制出的石膏模内部粗糙处打磨光滑,缺损处用石膏填平,形成石膏外模;

3)制泥:将陶土经过研磨、筛选,加入相应的色料,再将陶土与水以2:1的质量比制成泥块,用手压制泥块,制成约30mm-50mm厚的泥饼,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拍打,挤压,形成厚度为15mm-20mm厚的泥饼,而后放入真空机内,抽出泥饼里面的空气,防止烧制时由于空气膨胀形成砂眼,15-20分钟后取出;

4)制泥片:将泥饼从放置于案板上,用圆柱形木棍在表面碾压,形成厚度在6mm-8mm表面平滑的泥片;

5)制胚:取适量大小的泥片小心贴在两个石膏泥模内部,使泥片与石膏模内部贴合,在石膏模边缘处用厚度为0.1mm聚氯乙烯薄片隔开,避免泥模粘连;待两片陶泥含水率为20%-30%时将其从石膏模内部取下,在两片陶泥中间填入泥浆,使之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埙形陶泥胚,剩余的泥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备下次使用;

6)开孔:在泥模相应位置用竹笔标注出开孔位置,用竹刀或金属筒在泥模上施压,完成开孔,注意初次开孔不宜过大,需要留有余地,以便后期校音时可以进行调整;

7)校音:在开过孔的泥埙上吹奏,感受音高,用调整开孔大小的方式进行校音;

8)打磨砑光:在开过孔的泥埙外部和内部用竹片或金属片进行打磨、砑光,使泥模趋于完美;

9)入炉烧制:将泥埙放置在高温电炉内进行烧制,900-1000℃恒温进行烧制,时长在5-6小时,烧成后自然冷却;

10)出炉检验与校音:待陶埙冷却后即放在手中观察陶埙的完成性,进行试吹;第二次校音,同样采用调整音孔大小方式调整音高,注意调整时具有不可逆性,即声音只能变高不能变低,要缓缓调整,不可操之过急;

11)雕刻:在陶埙表面用钢刀颏出字画,对其进行纹饰,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保证其外形的一致性,从而大大增强了陶埙音准及音色的可控性,不但大大提高成品率,也提高了制埙的效率,减少泥料的浪费,节约了制作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外形的陶埙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翻制石膏模:选择一个理想的埙形干泥模作为石膏模的母本,用浇注法翻制出内部为埙形的两块石膏模;

2)修整石膏模:将翻制出的石膏模内部粗糙处打磨光滑,缺损处用石膏填平,形成石膏外模;

3)制泥:将陶土经过研磨、筛选,加入相应的色料,再将陶土与水以2:1的质量比制成泥块,用手压制泥块,制成30mm厚的泥饼,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拍打,挤压,形成厚度为18mm厚的泥饼,而后放入真空机内,抽出泥饼里面的空气,防止烧制时由于空气膨胀形成砂眼,15分钟后取出;

4)制泥片:将泥饼从放置于案板上,用圆柱形木棍在表面碾压,形成厚度在6mm,表面平滑的泥片;

5)制胚:取适量大小的泥片小心贴在两个石膏泥模内部,使泥片与石膏模内部贴合,在石膏模边缘处用厚度为0.1mm聚氯乙烯薄片隔开,避免泥模粘连;待两片陶泥含水率为20%时将其从石膏模内部取下,在两片陶泥中间填入泥浆,使之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埙形陶泥胚,剩余的泥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备下次使用;

6)开孔:在泥模相应位置用竹笔标注出开孔位置,用竹刀或金属筒在泥模上施压,完成开孔,注意初次开孔不宜过大,需要留有余地,以便后期校音时可以进行调整;

7)校音:在开过孔的泥埙上吹奏,感受音高,用调整开孔大小的方式进行校音;

8)打磨砑光:在开过孔的泥埙外部和内部用竹片或金属片进行打磨、砑光,使泥模趋于完美;

9)入炉烧制:将泥埙放置在高温电炉内进行烧制,温度控制在900℃,时长在5小时,烧成后自然冷却;

10)出炉检验与校音:待陶埙冷却后即放在手中观察陶埙的完成性,进行试吹;第二次校音,同样采用调整音孔大小方式调整音高,注意调整时具有不可逆性,即声音只能变高不能变低,要缓缓调整,不可操之过急;

11)雕刻:在陶埙表面用钢刀颏出字画,对其进行纹饰,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实施例2:

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外形的陶埙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翻制石膏模:选择一个理想的埙形干泥模作为石膏模的母本,用浇注法翻制出内部为埙形的两块石膏模;

2)修整石膏模:将翻制出的石膏模内部粗糙处打磨光滑,缺损处用石膏填平,形成石膏外模;

3)制泥:将陶土经过研磨、筛选,加入相应的色料,再将陶土与水以2:1的质量比制成泥块,用手压制泥块,制成30mm厚的泥饼,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拍打,挤压,形成厚度为18mm厚的泥饼,而后放入真空机内,抽出泥饼里面的空气,防止烧制时由于空气膨胀形成砂眼,15分钟后取出;

4)制泥片:将泥饼从放置于案板上,用圆柱形木棍在表面碾压,形成厚度在6mm,表面平滑的泥片;

5)制胚:取适量大小的泥片小心贴在两个石膏泥模内部,使泥片与石膏模内部贴合,在石膏模边缘处用厚度为0.1mm聚氯乙烯薄片隔开,避免泥模粘连;待两片陶泥含水率为30%时将其从石膏模内部取下,在两片陶泥中间填入泥浆,使之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埙形陶泥胚,剩余的泥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备下次使用;

6)开孔:在泥模相应位置用竹笔标注出开孔位置,用竹刀或金属筒在泥模上施压,完成开孔,注意初次开孔不宜过大,需要留有余地,以便后期校音时可以进行调整;

7)校音:在开过孔的泥埙上吹奏,感受音高,用调整开孔大小的方式进行校音;

8)打磨砑光:在开过孔的泥埙外部和内部用竹片或金属片进行打磨、砑光,使泥模趋于完美;

9)入炉烧制:将泥埙放置在高温电炉内进行烧制,温度控制在1000℃,时长在6小时,烧成后自然冷却;

10)出炉检验与校音:待陶埙冷却后即放在手中观察陶埙的完成性,进行试吹;第二次校音,同样采用调整音孔大小方式调整音高,注意调整时具有不可逆性,即声音只能变高不能变低,要缓缓调整,不可操之过急;

11)雕刻:在陶埙表面用钢刀颏出字画,对其进行纹饰,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实施例3:

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外形的陶埙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翻制石膏模:选择一个理想的埙形干泥模作为石膏模的母本,用浇注法翻制出内部为埙形的两块石膏模;

2)修整石膏模:将翻制出的石膏模内部粗糙处打磨光滑,缺损处用石膏填平,形成石膏外模;

3)制泥:将陶土经过研磨、筛选,加入相应的色料,再将陶土与水以2:1的质量比制成泥块,用手压制泥块,制成30mm厚的泥饼,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拍打,挤压,形成厚度为18mm厚的泥饼,而后放入真空机内,抽出泥饼里面的空气,防止烧制时由于空气膨胀形成砂眼,15分钟后取出;

4)制泥片:将泥饼从放置于案板上,用圆柱形木棍在表面碾压,形成厚度在6mm,表面平滑的泥片;

5)制胚:取适量大小的泥片小心贴在两个石膏泥模内部,使泥片与石膏模内部贴合,在石膏模边缘处用厚度为0.1mm聚氯乙烯薄片隔开,避免泥模粘连;待两片陶泥含水率为25%时将其从石膏模内部取下,在两片陶泥中间填入泥浆,使之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埙形陶泥胚,剩余的泥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备下次使用;

6)开孔:在泥模相应位置用竹笔标注出开孔位置,用竹刀或金属筒在泥模上施压,完成开孔,注意初次开孔不宜过大,需要留有余地,以便后期校音时可以进行调整;

7)校音:在开过孔的泥埙上吹奏,感受音高,用调整开孔大小的方式进行校音;

8)打磨砑光:在开过孔的泥埙外部和内部用竹片或金属片进行打磨、砑光,使泥模趋于完美;

9)入炉烧制:将泥埙放置在高温电炉内进行烧制,温度控制在950℃,时长在5.5小时,烧成后自然冷却;

10)出炉检验与校音:待陶埙冷却后即放在手中观察陶埙的完成性,进行试吹;第二次校音,同样采用调整音孔大小方式调整音高,注意调整时具有不可逆性,即声音只能变高不能变低,要缓缓调整,不可操之过急;

11)雕刻:在陶埙表面用钢刀颏出字画,对其进行纹饰,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