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琴类装置的调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63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琴类装置的调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风琴类装置的调速装置。
已知作为风琴类装置的调速装置之一的有发表在日本专利实公昭62-43366上的调速装置。
现首先对附图作简要说明。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调速装置上所用的回转体的一个例子的倒放时的轴侧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回转体的俯视图,图4和图5分别为表示互不相同的回转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及其剖面图,图6为表示作为传统调速装置一例的主视图。
现用图6对此调速装置的概况进行说明。
在能自由回转地被支承着的螺杆轴60上设有由橡胶等制成、能进行弹性变形的回转体61。此回转体61是由衡重部61a以及连接此衡重和轴的臂部61b组成。蜗杆轴60由图上未表示的需进行调速的构件例如与风琴鼓轮相连、构成轮系末端的蜗轮62驱动。将圆环状的制动部63设置成面对回转体61的上面。当通过蜗轮62而回转的蜗杆轴60的回转超过规定转数时,衡重部61a靠离心力使臂部61b产生弹性变形、且向图上点划线位置移动,通过使制动部63在摩擦面61c上进行滑动摩擦而产生摩擦阻力,把制动力加到蜗杆轴60的回转,即蜗轮62的回转运动上,从而使鼓轮的回转保持为一定。
由于上述日本专利介绍的调速装置是利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因而具有能用简单结构可靠地进行调速的特征。
然而,例如在要使风琴鼓轮回转一次所需时间(奏鸣时间)变长的埸合,只要用使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都增大的构造,仰或在图6所示构造中使自由状态时的摩擦面61c和制动部63间的间隙G变小即可。可以通过改变回转体61的相对蜗杆轴60的压入尺寸而进行间隙G的调整。
但是,前一种结构存在另件件数多,加工性差和成本高的问题,而在后一种结构中,因调整回转体61的压入行程需要时间,因而成本高。此外,还存在因调整回转体行程时的直线率差,而使被调整体,例如风琴鼓轮每回转一次所需要时间(初回转时间值)产生偏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能使初回转时间值稳定,从而提高质量的同时,制造成本也显著降低的风琴类装置的调速装置为目的。
因此,本发明是利用已储能的弹簧的释放力来驱动的风琴类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速装置由通过需进行调速的轮系驱动的蜗轮、通过该蜗轮而回转的蜗杆轴、通过能进行弹性变形的连接部分而被设置在该蜗杆轴上的回转体和被设置成能和该回转体的上面、下面以及其端部三者中的任何一个相靠近,从而能和上述回转体的一部分进行滑动接触的制动部组成,并使上述连接部的至少一端相对包含上述回转体的重心、且和上述蜗杆轴成垂直的面,朝上述蜗杆轴方向偏靠,且在该连接部上形成沟槽部分。
当用弹簧的释放力驱动蜗轮时,使与其相连的蜗杆轴回转。使因蜗杆轴回转时的离心力而产生弹性变形的回转体在沟槽部产生变形,而后和制动部滑动接触。
实施例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在图1至图3中,由橡胶等构成的回转体1是由压入蜗杆轴7的毂部2以及通过连接部3和此毂部2相连接的衡重部4组成。衡重部4具有一定的质量,在其上面形成有稍突出的滑动摩擦部5。将连接部3设置成使相对于包含衡重部4的重心,且和蜗杆轴成正交的假想平面,而朝蜗杆轴方向偏移。也就是如图2所示那样,用连接部3使衡重4和毂部2在其各自的上端相连。连接部3如图2上点划线所示那样,是在连接部3产生弹性变形,而在此连接部的伸展一侧上形成大致沿毂部圆周方向的沟槽部6。在成形回转体1的同时形成此沟槽部6。为了使回转体的衡重部4的下垂在不回转时尽可能小,希望将沟槽6的宽形成得尽可能窄。将蜗杆轴7的一端7a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固定部件8上形成的轴承部9上。在固定部件8上形成以轴承部9为中心的圆环状的使和衡重部上面的滑动摩擦部5相摩擦的制动部10。通过需调速的轮系例如与风琴鼓轮相连的齿轮系的蜗轮62(参照图6)使蜗轮轴7回转。通过已储能的弹簧等的释放力使上述鼓轮得到驱动。此外,将压入蜗杆轴7上的回转体4设置成使滑动摩擦面5和制动部10之间保持间隙为g的关系,然而和传统的间隙G(参照图6)相比,没有必要使间隙g变小。
此刻,当用弹簧的释放力使蜗杆轴7回时,则使和其成为一体的回转体1进行回转。在蜗杆轴7作高速回转时,有离心力作用在回转体1的衡重部4上。而且,由于是将连接部3设置成朝轴方向偏,因而允许向制动部10靠近的衡重部4发生弹性变形,使制动部10在滑动摩擦面5上产生滑动摩擦。因滑动摩擦5和制动部10的滑动接触而在蜗杆轴7上产生摩擦阻力,使作为使该轴回转的齿轮系的驱动源的弹簧力的输出为一定,从而将鼓轮的回转速度维持固定。在此场合在连接部3的沟槽部6产生弹形变形。衡重部4由于和传统相比,回转体的变位量增大,且其变位速度快,故滑动摩擦面5和制动部10容易接触,可以说它是对蜗杆轴的回转速度反应敏感的回转体构造。因而当蜗杆轴7的回转速度超过规定值时,回转体4和制动部10迅速产生滑动接触,从而能对该轴不间断地进行摩擦制动,使弹簧中积蓄的能量慢慢地释放,因而能使风琴的奏鸣时间变长。此外,由于不需要进行传统装置中那种微秒的间隙G(参照图6)的调整,因而能提高操作性的同时,还能使回转体以外的另件通用化。
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将在连接部上形成的沟槽部大致沿毂部2的圆周方向形成,然而,为了使连接部的弹性变形容易发生,没有特别的必要将沟槽部构成沿这样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构成如图4或图5所示的构造。图4所示的沟槽部6A是沿回转体1的半径方向延伸形成。图5所示的沟槽部6B含有倾斜度的沟槽构造。虽然这些均是使弹性变形容易产生的沟槽构造,但希望用模制成型法制造,如果用切削等机械加工方法形成沟槽部,则容易产生引起断裂的伤痕,难于提供稳定的另件。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是举了对风琴鼓轮回转进行调速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用说也能适用于利用发条等弹簧的释放力的汽车玩具以及活动玩具的调速装置,能使这些玩具的动作时间变长。此外,图示的实施例是利用通过使在回转体1的上面所形成的滑动摩擦部5和制动部接触而后产生摩擦阻力的构造,然而也可以把制动部设置在使通过让连接部向轴方向偏而发生变位的衡重部的其它部分,例如端部4a(参看图2)上产生滑动接触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由于能用很简单的构造将弹簧的力慢慢地放出,因而能使风琴等的动作时间变长。此外,由于能在其它另件构造不变情况下,仅改变回转体而得到长时间动作的风琴等,因而有可能以低成本发展速度各不相同的商品。此外,由于不再需要为变更动作时间而进行回转体相对蜗杆轴的压入位置的调整作业,也大大有助于降低成本,且能提供质量稳定的调速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已积蓄能量的弹簧的释放力进行驱动的风琴类装置的调速装置,包括通过需要进行调速的轮系驱动的蜗轮,通过该蜗轮而回转的蜗杆轴,通过能进行弹性变形的连接部分被设置在该蜗杆轴上的回转体,配置成靠近该回转体的上面、下面以及端部三者中的任何一个,能和上述回转体的一部分滑动接触的制动部,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连接部的至少一端相对包含上述回转体重心、且和上述蜗杆轴成垂直的面,偏向上述蜗杆轴方向,且在该该连接部上形成沟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回转体的大致回转方向形成所述沟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回转体的半径方向形成所述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部具有倾斜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用弹簧的释放力驱动的风琴类装置的调速装置,包括和风琴鼓轮相连的蜗轮、蜗杆,通过连接部压入蜗杆上的能进行弹性变形的回转体,在该连接部上形成容易产生弹性变形的沟槽部,形成对蜗杆回转速度反应敏感的回转体构造,从而能用简单构造使弹簧力慢慢释放,能使风琴等的动作时间变长,且由于不需要为变更动作时间而进行回转体相对蜗杆压入位置的调整操作,从而能获得制造成本低和质量稳定的调速装置。
文档编号G10F1/06GK1054501SQ9110069
公开日1991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23日
发明者下鸟, 康云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