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70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乐铃控制装置,尤指使用于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
现有的珠宝盒音乐铃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是于音乐铃(B)之滚轮上方设有一为支架(E)支持之纵向转动轴(D),该转动轴(D)可为滚轮驱动而为旋转状态,并设有一控制装置(F)。当珠宝盒之上盖盖下时,其上盖可推动转动轴(D)向预设方向偏转,该转动轴(D)之偏转将推动控制装置(F)转动,使控制装置(F)之末端得与音乐铃之飞轮接触,进而使音乐铃(B)之运动停止,如图8所示。由于上述转动轴及控制装置是位于音乐铃之上方,因此珠宝盒之隔板至音乐铃间势必须留相当之高度空间以配置转动轴及控制装置,亦即上述珠宝盒之整体高度无法有效的降低,此将影响珠宝盒整体造型之设计。再者,依据上述转动轴与控制装置之设计,该转动轴必须要有相当大之偏转量,方可推动控制装置之末端与音乐铃之飞轮接触,亦即上述隔板必须保留相当长之长孔以提供转动轴上端之偏转空间,此过大之隔板长孔将对珠宝盒之外观造成不良之影响。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采用一种新型的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主要包括有转动轴、齿轮组、控制装置与底盘,转动轴的纵向轴,其上端接设一弹簧,其底端是通过音乐铃之贯穿孔与齿轮组结合,且转动轴上端是呈可摆动状态;齿轮组设于音乐铃底部与底盘之间;转动轴的纵向轴穿过控制装置,纵向轴的摆动藉推动控制装置之摆动杆,使其末端朝音乐铃飞轮之方向偏转。
上述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其转动轴是被驱动而呈旋转状态,当转动轴不需要转动的场合,则主要包括转动轴与控制装置等构件,转动轴之纵向轴上端接设一弹簧,转动轴之底端铰接于设在音乐铃机架预定位置的支架处,转动轴之纵向轴穿过控制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一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元件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图2之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转动轴与控制装置间之立体示意图5是转动轴被推动偏移后之控制装置与音乐铃飞轮间之相关位置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轴底端配置之变化实施例;图7是现有控制装置之示意图;图8是图7现有控制装置偏转后之示意图;如
图1所示,该珠宝盒具有一上盖(A1),并于盒体(A)之内部以一隔板(A2)区分内部空间(A4)及外部空间(A3)。于内部空间(A4)配置有一以弹簧发条为动力源之音乐铃(B);于该音乐铃(B)处纵向延伸一穿过隔板开口(A21)之转动轴(1),该转动轴(1)之上端套设有一装饰物(C);于音乐铃(B)机架对应转动轴(1)处设有一水平方向之控制装置(3);及于音乐铃(B)机架之预定位置设有纵向贯穿孔(B3)。
音乐铃(B)固定于底盘(4),如
图1及图2所示,该底盘(4)是架设固定于盒体内部空间(A4)之底部,并于底盘(4)之周缘设有若干个对应音乐铃(B)机架之凸块(40),则音乐铃(B)机架底部与底盘(4)间形成有设定高度之间隔空间。
于音乐铃(B)机架底部与底盘(4)间之间隔空间处设有齿轮组(2),该齿轮组(2)至少包含一对应音乐铃滚轮齿(B1)之传动齿轮(20)及对应音乐铃机架贯穿孔(B3)之驱动齿轮(21),依据实际需求,上述传动齿轮(20)与驱动齿轮(21)间可设有中间齿轮(22)。
传动齿轮(20)之上端面形成对应音乐铃滚轮齿(B1)之冠状齿(201),则音乐铃(B)滚轮之转动动力可经由滚轮齿(B1)及齿轮组(2)之传动,而使驱动齿轮(21)被驱动旋转。
再者,设有一纵向配置之转动轴(1),该转动轴(1)包含有一纵向轴(10)、弹簧(11)及短杆(12)。其中纵向轴(10)之底端是穿过音乐铃(B)机架之贯穿孔(B3)而与齿轮组(2)之驱动齿轮(21)结合,因此转动轴(1)与驱动齿轮(21)同步旋转。短杆(12)提供装饰物(C)之固定。
上述转动轴之纵向轴(10)直径较贯穿孔(B3)为小,因此转动轴(1)之上端形成一定程度之可摆动状态,其可摆动之幅度以不超过驱动齿轮(21)与中间齿轮(22)正常啮合之范围。
对应音乐铃飞轮(B2)之水平位置设有一控制装置(3),该控制装置(3)包含有一固定于音乐铃(B)机架之固定板(30)及套设于固定板(30)上之摆动杆(31)。其中固定板(30)对应转动轴(1)位置形成有槽(302),摆动杆(31)中段之孔(310)与固定板(30)之轴心(300)套合,使摆动杆(31)得依轴心(300)转动。
摆动杆(31)前端(311)是位于固定板(30)上并为一弹簧(301)所压制,至于摆动杆(31)之末端(312)则延伸至音乐铃(B)之飞轮(B2)位置。
摆动杆(31)之末端(312)是由对应固定板槽口(302)之相反方向延伸,因此穿过控制装置(3)之转动轴(1)是被夹持于槽口(302)与摆动杆(31)间,如图3及图4所示。
藉由上述结构,当珠宝盒之上盖(A1)成开启状态时,由于摆动杆(31)是为固定板(30)上之弹簧(301)弹力而保持于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摆动杆(31)之末端(312)是位于音乐铃飞轮(B2)之转动范围外,因此音乐铃(B)之动力可经由齿轮组(2)之传动,使转动轴(1)上之装饰物(C)得以表现旋转之状态。
若将上述珠宝盒之上盖(A1)关闭,则该上盖(A1)首先碰触并推动装饰物(C)朝一定方向移动,亦即转动轴(1)之上端被推动而摆动,则转动轴(1)之纵向轴(10)之摆动量将会推动控制装置(3)之摆动杆(31),使摆动杆(31)之末端(312)朝音乐铃飞轮(B2)之方向偏转,如图5所示,其结果是摆动杆(31)之末端(312)与飞轮(B2)接触而使音乐铃(B)之动力被限制而停止。
在珠宝盒上盖(A1)自接触到装饰物(C)至摆动杆(31)之末端(312)与飞轮(B2)接触而使音乐铃(B)之动力被限制而停止之过程,上盖(A1)仅移动一小角度,亦即上盖(A1)并未完全关闭至定点,因此,上盖(A1)持续推动装饰物(C)之结果,转动轴(1)之弹簧(11)位置开始弯曲,直至上盖(A1)完全关闭为止,如
图1之虚线所示。
由上述之结果所示,由于转动轴(1)是由音乐铃(B)之底部向上延伸,且其控制装置(3)是为水平方向配置,因此珠宝盒之隔板(A2)至音乐铃(B)间之高度空间可有效的降低。
再者,由于转动轴(1)只须小幅度之偏移即可使控制装置(3)限制音乐铃飞轮(B2)之转动,且转动轴(1)包含有一弹簧(11),因此上述隔板(A2)只须保留相当小之长孔开口(A21)提供转动轴(1)上端之偏转空间即可,此小开口(A21)大为改善珠宝盒之视觉外观。
上述实施例均表示转动轴(1)是被驱动而呈旋转状态,但在转动轴(1)不需要转动之场合,则转动轴(1)之底端可铰接于设在音乐铃(B)机架预定位置之支架(B4)处,如图6变化实施例所示,转动轴(1)的纵向轴(10)穿过控制装置(3),其所表示之转动轴(1)上端亦可形成摆动之形态,转动轴(1)之摆动可推动控制装置偏转,因此在音乐铃上盖(A1)关闭之过程,其转动轴(1)可被推动偏转,进而使控制装置(3)得进一步限制音乐铃飞轮(B2)之转动。
本实用新型使珠宝盒的音乐铃控制装置占据的高度减小,使珠宝盒整体更加小巧玲珑,且能适应多种外形设计美化的空间布局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其包括有转动轴(1)、齿轮组(2)、控制装置(3)与底盘(4),其特征在于转动轴(1)的纵向轴(10)其上端接设一弹簧(11),其底端是通过音乐铃(B)之贯穿孔(B3)与齿轮组(2)结合,且转动轴(1)上端是呈可摆动状态;齿轮组(2)设于音乐铃(B)底部与底盘(4)之间;转动轴(1)的纵向轴(10)穿过控制装置(3),纵向轴(10)的摆动藉推动控制装置(3)之摆动杆(31),使其末端(312)朝音乐铃飞轮(B2)之方向偏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它包括有转动轴(1)与控制装置(3),其特征在于转动轴(1)之纵向轴(10)之上端接设一弹簧(11),转动轴(1)之底端铰接于设在音乐铃(B)机架预定位置之支架(B4)处,转动轴(1)的纵向轴(10)穿过控制装置(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贯穿孔(B3)是设计于音乐铃(B)之机架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转动轴之纵向轴(10)的轴径是较贯穿孔(B3)为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控制装置(3)是对应音乐铃飞轮(B2)之水平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控制装置(3)包含有固定于音乐铃机架之固定板(30)及套设于固定板上之摆动杆(31),其中固定板(30)对应转动轴(1)位置设有槽口(302),摆动杆(31)中段之孔(310)与固定板之轴心(300)套合,摆动杆(31)前端(311)位于固定板(30)上,并为弹簧(301)所压制,摆动杆之末端(312)是延伸至音乐铃之飞轮(B2)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穿过控制装置(3)转动轴(1)是被夹持于固定板槽口(302)与摆动杆(31)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珠宝盒之音乐铃控制装置,主要包含有控制装置、转动轴及齿轮组等构件。其中转动轴可为齿轮组驱动而为旋转状态;转动轴之纵向轴是穿过上述控制装置,而纵向轴之上端是呈可小幅度摆动之状态;纵向轴之上端套设有一弹簧。藉由上述结构,当珠宝盒之上盖盖下时,该上盖可推动转动轴向预设方向偏移,该转动轴之偏移将推动控制装置之摆动杆偏转,使摆动杆与音乐铃之飞轮接触,进而使音乐铃之运动停止。
文档编号G10F1/00GK2358519SQ98248929
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9日
发明者刘江河 申请人:刘江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