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22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
背景技术
车用高气压放电灯通常结构为包含一用高纯石英玻璃制成的气密型并充有可电离物质的呈类似球状或椭球状的气体电弧管,电弧管两端设有互成180度的直径收缩且密封的颈体部分。为了保证电弧管工作的稳定性,电弧管及颈体外还设有罩壳,罩壳用能吸收紫外光的石英材料制成,可以是气密型的,也可是非气密型的。与电弧管一对电极连接的导线分别穿过对应端颈体伸出电弧管及罩壳,第一端引线与设在该端灯头上的电源连接端电连接,另一端引线则从罩壳外侧折向灯头与灯头上的另一电源连接端电连接。现有的双端车用高气压放电灯的罩壳均为直筒形的,而电弧管呈类似球状或椭球状的,并且与管状罩壳间的距离很小,使得电弧管与罩壳之间距离很不均匀,这样一方面会造成电弧管温度的不均匀,影响热稳定性,另一方面会造成电弧管的辐射到达管状罩壳内壁时因入射角较大而有很大一部分辐射会在罩壳内壁与电弧管外壁之间多次反射而散向两端,这不仅会降低光利用率,还会使光分布曲线和灯具的聚光效果变劣,增加了眩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抗震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热稳定性能的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个略呈扁平形的类似球状或椭球状并充有可电离物质的电弧管1,电弧管1内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电弧管1二端分别设有互成180度角的直径收缩且密封的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分别通过对应端颈体内的导电体与外引线电连接。第一颈体2a、第二颈体2b外分别设有包围其的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电弧管1外设有圆柱形电弧管罩壳5,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的直径小于圆柱形电弧管罩壳5,但如果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与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相连接成一条直线,则电弧管1的泡壳边缘不能超出这条直线。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分别通过连接壁面6以α角度与圆柱形电弧管罩壳5连接,180°>α>90°。
本实用新型的罩壳与电弧管外壁面之间的距离比较均匀,故可使电弧管温度更为均匀,灯的热稳定性得以改善,从而使灯的光电参数更为稳定,还可延长灯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罩壳与电弧管对应部位的管壁近于平行,电弧管点燃时所发出的光在罩壳内壁面近乎垂直入射,故可使更多的光直接透过罩壳辐射出去,减少了在罩壳内壁与电弧管外壁之间多次反射而散向两端的杂散光,提高了光利用率,减少了眩光,此外,本实用新型罩壳上、下环绕电弧管颈体的部位向内缩回,故减轻了罩壳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整体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作车辆前照灯,还可用于机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照明或作为特殊投射光源用于水下、矿井、厨窗以及用于对照明要求较高的其他场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各部件说明电弧管1,电弧管第一封接颈2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2b,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电弧管罩壳5,连接壁面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个略呈扁平形的类似球状或椭球状并充有可电离物质的电弧管1,电弧管1内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电弧管1二端分别设有互成180度角的直径收缩且密封的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分别通过对应端颈体内的导电体与外引线电连接。第一颈体2a、第二颈体2b外分别设有包围其的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电弧管1外设有圆柱形罩壳5,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的直径小于圆柱形电弧管罩壳5,当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与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相连接成一条直线时,电弧管1的泡壳边缘在这条直线以内。圆柱形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分别通过连接壁面6以α角度与圆柱形电弧管罩壳5连接,180°>α>90°。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所述电弧管为类似球状、椭球状或管状并充有可电离物质,电弧管(1)内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电弧管(1)二端分别设有互成180度角的直径收缩且密封的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分别通过对应端颈体内的导电体与外引线电连接,电弧管(1)和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外设有包围其的圆柱形罩壳,其特征在于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外的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的直径小于电弧管(1)外的电弧管罩壳(5)的直径,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分别通过连接壁面(6)以α角度与电弧管罩壳(5)连接,180°>α>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其特征在于当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与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相连接成一条直线时,电弧管(1)的泡壳边缘在这条直线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在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外的罩壳电弧管第一封接颈罩壳(4a)、电弧管第二封接颈罩壳(4b)通过其直径收缩的部位箍紧电弧管两端的颈体并呈气密性封接或非气密性箍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高强度高气压放电灯电弧管,所述电弧管为类似球状、椭球状或管状并充有可电离物质,电弧管1内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电弧管1二端分别设有互成180度角的直径收缩且密封的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第一端电极3a、第二端电极3b分别通过对应端颈体内的导电体与外引线电连接,电弧管1和第一封接颈2a、第二封接颈2b外设有包围其的圆柱形罩壳,其特征在于第一颈体2a、第二颈体2b外的罩壳4a、4b的直径小于电弧管1外罩壳5的直径,罩壳4a、4b分别通过连接壁面6以α角度与罩壳5连接,180°>α>90°。本实用新型可使电弧管温度更为均匀,热稳定性和光电性能得以改善,同时可使更多的光能直接穿过罩壳辐射出去,减少沿罩壳向两端反射造成的杂散光的眩光。
文档编号H01J61/36GK2779605SQ20042010225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杨正名, 柴国生, 张明, 高光义 申请人: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