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39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PDP),尤其涉及一种由于改进了的电极结构而能增加亮度的PDP。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板(PDP)包括放电单元,该放电单元提供在一对玻璃基底和对应于放电单元的一对维持电极之间。PDP通过利用由等离子放电期间产生的紫外光激发的磷光层发射的可见光来显示图像。
通常为了不阻挡从基底发射的光,显示电极是透明的。然而由于透明电极具有较高的电阻,因此为了补偿其中的高电阻而将金属电极固定到透明电极上。
透明电极由氧化铟锡(ITO)或SnO2组成。金属电极由Ag或具有Cr/Cu/Cr的三层结构或Al/Cr的双层结构的薄膜组成。
这些电极结构通过在玻璃基底上采用光刻蚀法和剥离法安置金属电极,然后通过光刻蚀法和剥离法安置透明电极而形成。
因此,形成电极结构的过程是复杂的,因而PDP的生产成本增加。另外,透明电极非常昂贵,这同样也增加了PDP的生产成本。
因此,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不利用透明电极只利用金属电极形成显示电极的技术。该技术之一公开在题为“等离子显示板”的美国专利No.6522072中。
根据美国专利No.6522072,PDP的生产成本相比于具有上述电极结构的PDP减小了。然而由于显示电极仅由金属电极形成,因此存在由于其孔径比的减小而导致PDP亮度减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了通过在两金属电极之间插入放电间隙而加大它们之间距离的另一技术。然而该技术存在放电电压增加且放电不稳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仅利用金属电极而提供一种具有增加了的孔径比和稳定放电的等离子显示板(PDP)。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板(PDP),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寻址电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用于定义多个放电单元的障壁;设置于放电单元内表面上的磷光层;以及在与寻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且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相互分开预定间隔的至少三条线,且其中设置在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两条线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同于设置在放电间隙附近的线之间第二间隙的尺寸。
第二间隙优选大于第一间隙。
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优选包括设置在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第一线;设置以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二线;以及置于第一和第二线之间的第三线;且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优选进一步包括适于在其横向连接第一、第二和第三线的一条连接线。
连接线优选沿放电单元的纵向中心线设置。
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优选进一步包括从连接线之一与第二线的交点向第三线突出的突起。
突起部分优选具有角状或圆形的形状。
第一、第二和第三线优选相互平行。
第一和第二电极优选在放电单元中相互面对设置以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和第二放电间隙。
第二放电间隙优选设置在连接线之一与第二线的交点处;且第二放电间隙优选大于第一放电间隙。
第一和第二电极优选包括金属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板(PDP),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寻址电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用于定义多个放电单元的障壁;设置于放电单元内表面上的磷光层;以及在与寻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且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两条线和适用于连接相互分开预定间隔的两条线的一条连接线;以及从连接线和两线交点突出的突起。
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优选包括设置在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第一线和设置在放电单元中心部分附近的第二线,以及优选从第二线向第一线突出的突起。
该突起部分优选具有角状或圆形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板(PDP),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寻址电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用于定义多个放电单元的障壁;设置于放电单元内表面上的磷光层;以及在与寻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且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相互分开预定间隔的至少三条线,且其中设置在放电单元中心部分附近的两线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同于设置在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两线之间的第二间隙的尺寸。
第二放电间隙优选大于第一放电间隙;且第二放电间隙优选沿放电单元的中心线设置。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示范性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的障壁和电极设置的平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的障壁和电极设置的平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障壁和电极设置的平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改进示例;及图6是一个放电单元中亮度的分布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应注意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示范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该PDP包括以预定距离相互面对的一对玻璃基底2和4。设置多个障壁12用于定义红、绿和蓝放电单元8R、8G和8B。寻址电极11优选置于放电单元8R、8G和8B下方以沿放电单元8R、8G和8B的纵向中心线(Y方向)延伸。寻址电极11以预定间隔相互分开设置。
寻址电极11置于玻璃基底2的内表面上以沿Y方向延伸,绝缘层10置于玻璃基底2的整个内表面上以覆盖寻址电极11。
障壁12置于绝缘层10上。红、绿和蓝磷光层14R、14G和14B分别覆盖于放电单元8R、8G和8B内障壁12和暴露的绝缘层10的壁上。障壁12插入寻址电极11之间。
在图1中,障壁12被构建为具有分别沿X和Y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障壁元件12a和12b,使得放电单元8R、8G和8B以矩阵结构排列。然而放电单元的设置并不局限于矩阵结构。例如放电单元可以以条纹结构排列,其中仅第二障壁元件12b相互平行设置。另外放电单元可以以三角结构排列,其中放电单元具有三角形状。
显示电极20沿垂直于寻址电极11的方向(X方向)置于玻璃基底4上(面对玻璃基底2)。显示电极20包括扫描电极16和维持电极18。绝缘层22和MgO保护层24顺序地置于玻璃基底4的内表面上以覆盖显示电极20。
在该实施例中,显示电极20仅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组成。各显示电极20都包括以预定间隔相互分开的至少三条线。以下将参考附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极结构。
放电单元8R、8G和8B位于与寻址电极11和显示电极20的交点对应的位置上。放电单元中充满了用于产生等离子放电和发射紫外(UV)光的放电气体。放电气体主要是Ne和Xe的混合物。
在根据本发明的PDP中,重置放电产生于显示电极20之间以在放电单元中重置电荷。接下来,在寻址电极11和扫描电极16之间提供寻址电压以产生壁电荷,从而可以选择显示图像的放电单元。在放电单元已被选择后,放电维持电压提供给显示电极20以显示图像。
在该实施例中,不利用透明电极而仅利用金属电极来形成显示电极。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的障壁和电极排列的平面图。尽管障壁构建成矩阵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面的描述是关于矩阵结构。
参考图2,组成显示电极20的扫描电极16和维持电极18以交叉于寻址电极11的方向设置。扫描电极16和维持电极18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8中形成放电间隙G。扫描电极16和维持电极18包括设置于放电单元8附近的第一线161和181;设置以形成放电间隙G的第二线162和182;以及插入在第一线161和181以及第二线162和182之间的第三线163和183。
相互面对以形成放电单元8的第二线162和182根据提供给电极的电压而在等离子放电的初期产生表面放电。
第三线163和183具有将在各电极的第二线162和182之间产生的初始放电引入到放电单元8的边缘的功能。由于产生放电的电场与第一线161、181和第二线162、182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所以如果距离太长,则越过放电间隙G产生的初始放电不能传播。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线163和183插入在第一线161、181和第二线162、182之间以减小电极之间的距离,即第一线161、181和第二线162、182之间的有效距离,从而使得放电可以容易地传播。
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在放电单元8的中心处发生的强放电现象,第一线161和第三线183之间的第一间隙P1被设计为大于第二线162和第三线183之间的第二间隙P2。因此,通过增加放电单元中心附近区域的孔径比可以防止由于不透明金属电极的排列而导致的PDP亮度的减弱。
参考下面描述的图6如上所述,在放电间隙附近的区域具有最强的亮度分布。通过拓宽设置在该区域处第二线162、182和第三线163、183之间的间隙,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的光不会受到不透明电极的阻挡而从PDP射出。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的障壁和电极排列的平面图。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PDP中,组成显示电极的扫描电极26和维持电极28以预定间隔相互分开设置。另外,扫描电极26和维持电极28包括第一线261和281、第二线262和282、以及第三线263和283。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连接线264和284用于在其横向连接第一线261和281、第二线262和282以及第三线263和283。
连接线264和284沿放电单元8的纵向中心线设置以在整个放电单元8上均匀地分布放电。连接线264和284由与第一和第三线相同的材料形成。连接线264和284优选提供给所有的放电单元8。
通过提供连接线264和284以连接第一、第二和第三线,产生于电极的第二线262和282之间的放电间隙G中的初始放电沿连接线264和284移动以传播到第一线261和281。结果可以容易地产生长间隙放电。
另外,通过提供连接线264和284,如果该线中有任何断开,则其它线就可以用来代替该断开的线。因此,在由于电极的断开而存在问题的地方,则有可能保持PDP的发光效率和亮度。
在该实施例中,扫描电极26和维持电极28之间的放电间隙包括第一放电间隙G1和第二放电间隙G2。第一放电间隙G1比第二放电间隙G2短。尤其是,第二放电间隙G2优选位于连接线264、284和第二线262、282的交点处。结果,从第一放电间隙G1中产生的放电就可以容易地通过连接线264和284传播作为第一线261和281之间的长间隙放电。
作为形成第二放电间隙G2的示例,如图3所示在交点S处,凹陷部分265和285可以相互面对形成。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线261和第三线283之间的第一间隙P1大于第二线262和第三线283之间的第二间隙P2。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障壁和电极排列的平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改进示例。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PDP中,组成显示电极的扫描电极36和维持电极38以预定距离相互分开设置。另外,扫描电极36和维持电极38包括第一线361和381、第二线362和382以及第三线363和383。
在该实施例中,扫描电极36和维持电极38还包括从第二线362、382和连接线364、384的交点突出的突起部分367和387,从而可以更容易地传播放电。结果,第二线382、382和第三线383、383之间的间隔被拓宽,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PDP的亮度。
更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扫描电极36和维持电极38的每一个都包括从第二线362、382和连接线364、384的交点向第一线361、381突出以扩展电极区域的突起部分367和387。因此,当初始放电产生于第二线362和382之间时,电荷就在第二线362、382以及第二线362、382与连接线364、384的交点上累积。尤其是,相对大量的电荷在突起部分367和387上累积。另外,由于突起部分367和387从突起部分367和387附近的区域向第三线363和383突出,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第二线362、382与第三线363、383之间的间隙。结果,可以容易地将从第二线362和382开始的放电传播到第一线361和381以及第三线363和383。
经验上证明,大多数稳定的放电可在PDP中传播,该PDP具有1110μm的放电单元横向间距、90μm的放电间隙以及110~120μm的第二与第三线之间的间隙。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和第三线之间的间隙被拓宽到140~150μm,所以放电间隙附近区域产生的光不会被阻挡,从而可能提高PDP的亮度。
突起部分367和387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角形。另外,突起部分367和387可以具有如图5所示的圆形。
图6是PDP的一个放电单元中亮度分布的视图。可以从该亮度的分布中了解下面的特征。
在图6中只选择性的描绘出显示电极101和障壁201。上图显示亮度沿显示电极的分布,左边的图显示亮度沿障壁的分布。从两图中可以了解到亮度关于放电间隙W具有Gaussian分布。即,可以了解到放电间隙附近的放电强度大于其它区域中的放电强度。
根据本发明,相比于具有常规透明电极的PDP可以降低PDP的生产成本。另外,由于维持放电的强度增加,则可以减小用于维持放电的驱动电压。另外,由于最小化了放电间隙(亮度集中的地方)的受阻区域,所以可以提高PDP的亮度。另外,由于设置于放电间隙附近的一对电极线之间的间隔被进一步拓宽,所以可以稳定地传播放电。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都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寻址电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以定义多个放电单元的障壁;设置于放电单元内表面上的磷光层;以及在与寻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以预定间隔相互分开的至少三条线,以及其中设置在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一对线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同于设置在放电间隙附近的一对线之间的第二间隙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二间隙大于第一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设置于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第一线;设置以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二线;以及插入在第一和第二线之间的第三线;以及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还包括用于在其横向上连接第一、第二和第三线的连接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连接线沿放电单元的纵向中心线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还包括从连接线之一与第二线的交点向第三线突出的突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突起部分具有角状或圆形形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线相互平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在放电单元中相互面对设置以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和第二放电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二放电间隙设置于连接线之一和第二线的交点处;且其中第二放电间隙大于第一放电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包括金属电极。
1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寻址电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以定义多个放电单元的障壁;设置于放电单元内表面上的磷光层;以及在与寻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对线和适用于连接以预定间隔相互分开的这对线的一条连接线;以及从连接线和该线的交点突出的突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在放电单元的边缘附近设置的第一线和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附近设置的第二线,且其中突起从第二线向第一线突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突起部分具有角状或圆形形状。
14.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寻址电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以定义多个放电单元的障壁;设置于放电单元内表面上的磷光层;以及在与寻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以预定间隔相互分开的至少三条线;以及其中设置在放电单元中心部分附近的一对线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同于设置在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一对线之间的第二间隙的尺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二放电间隙大于第一放电间隙;且其中第二放电间隙沿放电单元的中心线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仅利用金属电极就能增加孔径比和稳定放电的等离子显示板(PDP),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寻址电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以定义多个放电单元的障壁;设置于放电单元内表面上的磷光层;以及在与寻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相互面对以在放电单元内形成放电间隙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以预定间隔相互分开的至少三条线,且其中设置在放电单元边缘附近的一对线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尺寸不同于设置在放电间隙附近的一对线之间的第二间隙的尺寸。
文档编号H01J11/24GK1725423SQ200510091370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8日
发明者安正根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