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支承单元、背光组件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81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支承单元、背光组件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支承单元,具有该灯支承单元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其上安装灯的改进结构的灯支承单元,具有该灯支承单元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直接照明型LCD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处理设备的发展,连接由信息处理设备处理的数据以便于用户辨认数据的显示装置也发展起来了。
LCD装置具有结构轻便、尺寸小、全彩显示、高分辨率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装置。LCD装置将液晶(“LC”)单元的光学特征的变化转换为可见的变化。由于LCD装置本身不发光,因此在LCD装置中需要背光组件。LCD利用背光组件提供的光显示图像。
背光组件根据光源的位置分为直接照明型或者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包括定位在LCD面板下的光源。从光源发出的光直接照射到LCD面板的整个表面上。这样,由于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比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利用了更多的光源,因此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具有比边缘型照明背光组件更高的亮度。
直接照明型LCD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LCD面板,以及为LCD面板提供光的背光组件。
背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光的灯,散射光的散射板,以及将光反射到散射板的反射板。灯,散射板,以及反射板接收在一个外壳内。
该外壳包括模制框架和与模制框架结合的接收元件。模制框架具有方形边框形状。基本上平行于灯的长度方向的模制框架的侧壁倾斜预定角度。
在其上安装灯的模制框架包括两个子模制框架,固定住灯的一端的固定元件设置在子模制框架中。另外,固定元件被使用钩或螺丝钉固定在模制框架上。
然而,传统的模制框架包括L形子框架和与L形子框架结合的U形子框架。这样,由于有两个子框架使得制造金属模型和背光组件的成本增加。另外,需要额外地完成使用钩或螺丝钉以将固定元件固定到模制框架的工序,因此增加了制造背光组件的时间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简单工序组装的灯支承单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灯支承单元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灯支承单元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模制框架和灯固定元件。该模制框架包括底面、从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及从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并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侧面包括灯可以从其移动通过的一开口。所述灯固定元件安装在模制框架的底面上并固定各个灯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外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模制框架、灯固定元件、反射板、接收元件、光学元件以及灯。该模制框架包括底面、从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及从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并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侧面具有灯从其移动通过的一开口。所述灯固定元件安装在模制框架的底面上并将每个灯的端部固定到模制框架上。反射由灯发射的光线的所述反射板位于模制框架的底面下方。所述接收元件设置在反射板下方并将反射板接收于其内。对光线进行散射的所述光学元件布置在模制框架的顶面上。灯朝向光学元件发射光线。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模制框架、灯固定元件、反射板、接收元件、光学元件以及灯。该模制框架包括底面、从底面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面、从与第一边缘相对的底面的第二边缘向上延伸并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上端部之间水平延伸并与底面相对的顶面。第一侧面具有灯从其移动通过的一开口。该开口从第一侧面的下端开始延伸。所述灯固定元件安装在模制框架的底面上并将每个灯的端部固定到模制框架上。反射由灯发射的光线的所述反射板位于模制框架的底面下方。所述接收元件设置在反射板下面并将反射板接收于其内。对光线进行散射的所述光学元件布置在模制框架的顶面上。灯朝向光学元件发射光线。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模制框架、灯固定元件、反射板、接收元件、光学元件以及灯。该模制框架包括底面、从底面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面、从与第一边缘相对的底面的第二边缘向上延伸并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上端部之间水平延伸并与底面相对的顶面。第一侧面具有灯能从其中移动通过的一开口。该开口从第一侧面的下端部延伸。所述灯固定元件安装在模制框架的底面上并将每个灯的端部固定到模制框架上。反射由灯发射的光线的所述反射板与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并接触该模制框架的底面。所述接收元件设置在反射板下方并将反射板接收于其内。散射光线的所述光学元件布置在模制框架的顶面上。灯朝向光学元件发射光线。
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LCD面板以及为LCD面板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该LCD面板包括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及插入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LC层。LCD面板利用光来显示图像。背光组件包括模制框架、灯固定元件、反射板、接收元件、光学元件以及灯。所述模制框架包括底面、从底面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面、以及从第一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并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模制框架还可以包括从与第一边缘相对的底面的第二边缘向上延伸并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并且所述顶面可以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上端部之间水平延伸。第一侧面具有灯能从其中移动通过的一开口。所述灯固定元件安装在模制框架的底面上并将每个灯的端部部固定到模制框架上。反射由灯发射的光线的所述反射板与模制框架的底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该模制框架的底面接触。或者,所述反射板包括位于模制框架的底面下方的底板和从底板的边缘延伸的侧板。所述接收元件设置在反射板下方并将反射板接收于其内。散射光线的所述光学元件布置在模制框架的顶面上。灯朝向光学元件发射光线。
根据本发明的灯支承单元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包括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底面的模制框架、以及由该底面弹性固定至所述模制框架的一灯固定元件。


本发明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而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灯支承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2是说明图1中的示例性灯支承单元的透视图;图3是说明图2中的示例性模制框架的透视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灯支承单元的模制框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灯支承单元的模制框架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是说明图2中的示例性灯固定元件的透视图;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灯支承单元的灯固定元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是说明图4中的用于灯支承单元的灯固定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是说明图5中的用于灯支承单元的灯固定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11是说明图10中的背光组件的透视图;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完整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施,而并不应视作限制于所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的提供是使该公开更全面和完整,以及充分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精神。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能夸张了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应该理解的是,当所提及的元件或层是“在......上”、“连接到”、“耦接到”另外的元件或层时,它可能是直接位于、连接或耦接到另外的元件或层上,或者可以存在的插入的元件或层。相反,当提及到元件或层是“直接在...上方”、“直接连接到”、“直接耦接到”另外的元件或层时,就不存在插入元件或层。在全文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对象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全部组合。
应该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在这里用作表示不同的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截面,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截面将不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仅是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截面与另外的区域、层或截面区分开。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截面也可以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截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
空间关系术语,如“在...下方”、“在...下面”、“下部”、“在...上”、“上部”等等,可以被使用以便描述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如图中所示的相对关系。应该理解是,空间关系术语意图包括除图中所示的取向外在使用或操件中设备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另外的元件或特征“下方”、“下面”的元件此时可能变成在另外的元件或特征“之上”了。因此,示例性的术语“在...下面”可能包括上方或下方两种取向。设备可能采取其它的取向(旋转90度或另一个取向),从而相应地解释所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殊实施例的目的,而无意于对发明作限制。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图同样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指示以外。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术语中的“包括”,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说明了所给出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成分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成分,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
除非另外规定,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公认的意义。另外应该理解的是那些术语,如在公共词典里的定义,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应技术领域范围内相一致的意义,而不应该以理想化或过度的形式感觉解释,除非其中有明确的这样的定义。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灯支承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2是说明图1中的灯支承单元的透视图,图3是说明图2中的示例性模制框架的透视图,图6是说明图2中的示例性灯固定元件的透视图,以及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灯支承单元的灯固定元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3,灯支承单元500包括模制框架100,灯固定元件200,反射板300,以及接收元件400。
如图3所示,模制框架100包括底面110,侧面130,和顶面140。侧面130从底面110的第一边缘例如以一个与底面110不垂直的角度向上延伸。这样,模制框架100具有三面敞开的侧面120。敞开侧面120包括面对侧面13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以及基本上垂直于侧面130的第二和第三敞开侧面122和123。第二敞开侧面122面对着第三敞开侧面123。顶面140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至第一敞开侧面121的上端部。
侧面130具有开口135,通过其在例如组装或更换灯的时候能移动灯。开口135的数目可以等于支承在灯支承单元500上的灯的数目。开口135的尺寸得能使灯通过,因此它的宽度至少稍大于灯的直径。顶面140包括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分142,从第一水平部分142竖直延伸的台阶部分146,以及从台阶部分146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部分144。因此,相对于底面110,第一水平部分142的高度低于第二水平部分144的高度。也就是说,底面110与第一水平部分142之间的距离小于底面110与第二水平部分144之间的距离。
为了能使灯的端部能通过开口135竖直移动,开口135也同样形成为穿过第一和第二水平部分142和144以及台阶部分146。这样,例如在组装或更换灯过程中,灯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通过开口135,然后固定在灯固定元件200上。这样,使自上而下的组装步骤成为可能。灯的端部相当于灯的外电极。
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底面110从底面11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二边缘对着第一侧面130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一边缘沿水平方向被切割,形成切割间隙113。因此,切割间隙113将底面110分成上方第一底面部分110a以及在第一底面部分110a下方的下方第二底面部分110b。同样,凹槽116形成在第一底面部分110a的第二边缘部分处,但没有穿过第二底面部分110b。这里可以具有与被灯固定元件200固定的灯一样多或更多的凹槽116。灯固定元件200被接收在凹槽116中。由于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所以当两个力分别向上和向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时切割间隙113被扩大。这样,当灯固定元件200的部分被滑动插入到被扩大的切割间隙113以后,释放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的力。具有弹性的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此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稳固地将灯固定元件200的所述部分固定在它们之间,而灯固定元件200的其它部分从凹槽116向外延伸。
参照图6,灯固定元件200包括基板210,至少一个形成在基板210上并支承灯的端部的支承片220,以及,如图,形成在基板210上并弹性地固定住灯的两个夹子230。为了灯垂直插入夹子230,夹子230具有敞开的上方部分。这样,每个夹子230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夹持元件。灯固定元件200固定灯的端部,并给灯的端部提供外部电源。灯固定元件200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当夹子230被接收到凹槽116中时,灯固定元件200的基板210滑动插入到切割间隙113中。这里,支承片220和夹子230的数目与灯的数目对应。或者,灯固定元件200对应每个支承片220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夹子对230,而不是图示的两个夹子对230。
或者,如图7所示,灯固定元件200a可以包括基板210a,形成在基板210a上的支承片220a,以及形成在基板210a上的单个夹子230a。即,夹子230a具有由图6所示的两个夹子230彼此联合形成的结构,这样,由于夹子对230a具有比夹子230宽的夹持元件,所以单个夹子230a可以比两个夹子230更稳固地固定住灯。
反射板300包括设置在模制框架100的底面110下的底板,以及沿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三个侧板。反射板300的三个侧板分别封闭模制框架100的敞开侧面121、122和123。为了与灯固定元件200电绝缘,反射板300的侧板可以包括绝缘材料。
接收元件400设置在反射板300下方。具有灯固定元件200的模制框架100和反射板300接收在接收元件400中。接收元件400也可以包括从接收元件400的底部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此限定了其内的接收空间。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灯支承单元的模制框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图8是说明用于图4的灯支承单元的灯固定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参照图4和图8,模制框架100b包括底面110,侧面130,和顶面140。侧面130从底面110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因此,模制框架100b有三面敞开的侧面120。敞开侧面120包括面对侧面13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以及基本垂直于侧面130的第二和第三敞开侧面122和123。第二敞开侧面122面对着第三敞开侧面123。顶面140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至第一敞开侧面121的上端部。
侧面130具有矩形的开口135b,在例如组装或更换灯时,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灯能移动通过它。开口135b的数目可以等于安装在灯支承单元上的灯的数目。开口135b的尺寸容许灯通过,因此至少具有稍大于所述长方体形状的灯的尺寸。侧面130相对于底面110的垂直面向着灯倾斜,即,侧面130与底面110形成不垂直的角度。
顶面140包括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分142,从第一水平部分142竖直延伸的台阶部分146,以及从台阶部分146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部分144。因此,相对于底面110,第一水平部分142具有低于第二水平部分144的高度。即,底面110与第一水平部分142之间的距离小于底面110与第二水平部分144之间的距离。
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底面110从底面11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从其开始延伸的第二边缘对着第一侧面130从其开始延伸的第一边缘沿水平方向被切割,以形成切割间隙113。因此,切割间隙113将底面110分成上方第一底面部分110a以及在第一底面部分110a下方的下方第二底面部分110b。同样,凹槽116形成在第一底面部分110a的第二边缘部分上,但没有穿过第二底面部分110b。这里可以具有与被灯固定元件200固定的灯一样多或更多的凹槽116。如图8所示的灯固定元件200b被接收在凹槽116中。由于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当两个力分别向上和向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上时切割间隙113被扩大。这样,当灯固定元件200b的部分被滑动插入到被扩大的切割间隙113以后,释放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的力。此时,具有弹性的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稳固地将灯固定元件200b的所述部分固定在它们之间,而灯固定元件200b的其它部分从凹槽116向外延伸。
参照图8,灯固定元件200b包括基板210b,以及形成在基板210b上并弹性固定灯的夹子230b。夹子230b是具有一敞开端和一封闭端的长方体形状的。灯通过敞开端插入夹子230b。夹子230b的封闭端支承灯的端部。同样,夹子230b具有的离底面110的高度基本等于开口135b离底面110的高度。这样,灯通过模制框架100b中的开口135b水平插入夹子230b。灯固定元件200b固定灯的端部,并给每个灯的端部提供外部电源。灯固定元件200b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当夹子230b接收到凹槽116时,灯固定元件200b的基板210b滑动插入到切割间隙113中。这里,夹子230b的数目与灯的数目对应。
反射板300包括位于模制框架100b的底面110下方的底板,以及沿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三个侧板。反射板300的三个侧板分别封闭模制框架100b的敞开侧面121、122和123。为了与灯固定元件200b电绝缘,反射板300的侧板可以包括绝缘材料。
接收元件400设置在反射板300下方。具有灯固定元件200b的模制框架100b和反射板300接收在接收元件400中。接收元件400也可以包括从接收元件400的底部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此限定了其内的接收空间。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灯支承单元的模制框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图9是说明用于图5中的灯支承单元的示范性灯固定元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5和图9,模制框架100c包括底面110、侧面130和顶面140。侧面130从底面110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因此,模制框架100c有三面敞开的侧面120。敞开侧面120包括面对侧面13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以及基本垂直于侧面130的第二和第三敞开侧面122和123。第二敞开侧面122面对着第三敞开侧面123。顶面140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至第一敞开侧面121的上端部。
侧面130具有圆形的开口135c,在例如组装或更换灯时,具有圆柱形状的灯能移动通过它。开口135c的数目可以等于支承在灯支承单元上的灯的数目。开口135c的尺寸容许灯通过,因此至少具有稍大于灯的直径的尺寸。顶面140包括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分142,从第一水平部分142垂直延伸的台阶部分146,以及从台阶部分146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部分144。因此,相对于底面110,第一水平部分142具有低于第二水平部分144的高度。即,底面110与第一水平部分142之间的距离小于底面110与第二水平部分144之间的距离。
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底面110从底面11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二边缘对着第一侧面130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一边缘沿水平方向被切割,以形成切割间隙113。因此,切割间隙113将底面110分成上方第一底面部分110a以及位于第一底面部分110a下方的下方第二底面部分110b。此外,凹槽116形成在第一底面部分110a的第二边缘部分上,但没有穿过第二底面部分110b。这里可以具有与被灯固定元件200c支承的灯一样多或更多的凹槽116。如图9所示的灯固定元件200c被接收在凹槽116中。由于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所以当两个力分别向上和向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上时,切割间隙113被扩大。这样,当灯固定元件200c的部分被滑动插入到被扩大的切割间隙113以后,释放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的力。此时,具有弹性的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稳固地将灯固定元件200c的所述部分固定在它们之间,而灯固定元件200c的其它部分从凹槽116向外延伸。
参照图9,灯固定元件200c包括基板210c,以及形成在基板210c上并弹性固定灯的夹子230c。夹子230c是一敞开端和一封闭端的圆柱形状的。灯通过敞开端插入夹子230c。夹子230c的封闭端支承灯的端部。此外,夹子230c具有的离底面110的高度基本等于开口135c离底面110的高度。这样,灯通过模制框架100c中的开口135c水平插入夹子230c。灯固定元件200c固定灯的端部,并给每个灯的端部提供外部电源。灯固定元件200c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当夹子230c接收到凹槽116时,灯固定元件200c的基板210c滑动插入到切割间隙113中。这里,夹子230c的数目与灯的数目对应。
反射板300包括位于模制框架100c的底面110下方的底板,以及沿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三个侧板。反射板300的三个侧板分别封闭模制框架100c的敞开侧面121、122和123。为了与灯固定元件200c电绝缘,反射板300的侧板可以包括绝缘材料。
接收元件400设置在反射板300下方。具有灯固定元件200c的模制框架100c和反射板300接收在接收元件400中。接收元件400也可以包括沿接收元件400的底部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此限定了其内的接收空间。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1是说明图10的背光组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10和图11,背光组件1000包括模制框架100、灯固定元件200、反射板300、接收元件400、光学元件600以及灯50。
如参照图3所述,模制框架100包括底面110、侧面130和顶面140。侧面130从底面110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这样,模制框架100具有三面敞开的侧面120。敞开侧面120包括面对侧面13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以及基本上垂直于侧面130的第二和第三敞开侧面122和123。第二敞开侧面122面对着第三敞开侧面123。顶面140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至第一敞开侧面121的上端部。
侧面130具开口135,在例如组装或更换灯的时候,灯50能通过其移动。开口135的数目可以等于支承在灯支承单元上的灯的数目。开口135的尺寸允许灯50通过,因此它的宽度至少稍大于灯50的直径。顶面140包括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分142,从第一水平部分142竖直延伸的台阶部分146,以及从台阶部分146水平延伸第二水平部分144。因此,相对于底面110,第一水平部分142的高度低于第二水平部分144的高度。也就是说,底面110与第一水平部分142之间的距离小于底面110与第二水平部分144之间的距离。
为了能使灯50的端部通过开口135竖直移动,开口135还被形成为穿过第一和第二水平部分142和144以及台阶部分146。这样,例如在组装或更换灯时,灯50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通过开口135,从而被固定在灯固定元件200上。灯50可以相当于外部灯(external lamp)或内部灯(internal lamp)。
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底面110从底面11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二边缘对着第一侧面130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一边缘沿水平方向被切割,以形成切割间隙113。因此,切割间隙113将底面110分成上方第一底面部分110a以及位于第一底面部分110a下方的下方第二底面部分110b。此外,凹槽116形成在第一底面部分110a的第二边缘部分上,但没有穿过第二底面部分110b。这里可以具有与被灯固定元件200支承的灯一样多或更多的凹槽116。灯固定元件200被接收在凹槽116中。由于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所以当两个力分别向上和向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时,切割间隙113被扩大。这样,当灯固定元件200的部分被滑动插入到被扩大的切割间隙113以后,释放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的力。此时,具有弹性的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稳固地将灯固定元件200的所述部分固定在它们之间,而灯固定元件200的其它部分从凹槽116向外延伸。
例如如图6所示,灯固定元件200包括基板210,至少一个形成在基板210上并支承灯50的端部的支承片220,以及形成在基板210上并弹性固定住灯50的夹子230。为使灯竖直插入夹子230,夹子230具有敞开的上方部分。这样,每个夹子230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夹持元件。灯固定元件200固定灯的端部,并给灯的端部提供外部电源。灯固定元件200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当夹子230接收到凹槽116时,灯固定元件200的基板210滑动插入到切割间隙113中。这里,支承片220和夹子230的数目与灯50的数目对应。或者,灯固定元件200对应每个支承片220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夹子对230。虽然背光组件1000被描述成结合了灯固定元件200,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灯固定元件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背光组件1000中。
反射板300包括位于模制框架100的底面110下方的底板,以及沿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三个侧板。反射板300的三个侧板分别封闭模制框架100的敞开侧面121、122和123。为了与灯固定元件200电绝缘,反射板300的侧板可以包括绝缘材料。
接收元件400设置在反射板300下方。具有灯固定元件200的模制框架100和反射板300接收在接收元件400中。接收元件400也可以包括从接收元件400的底部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此限定了其内的接收空间。
在将灯50通过模制框架100插入并由灯固定元件200固定后,将光学元件600设置到顶面140的第一水平部分142上。光学元件600的侧面紧密接触顶面140的台阶部分146。光学元件600的顶面可以与第二水平部分144齐平。光学元件600改善了从灯50发出的光的特性。光学元件600包括散射板。例如棱镜片(未示出)、散射片(未示出)等的光学片可设置在散射板上。
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背光组件1100包括的元件除了模制框架和反射板之外基本上和背光组件1000的元件相同。因此,在此省略了关于这些元件的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2,背光组件1100包括模制框架100d、灯固定元件200、反射板300d、接收元件400、光学元件600以及灯50。
模制框架100d包括底面110d、第一侧面130d、第二侧面150d以及顶面140。第一侧面130d从底面110d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第二侧面150d从底面110d的第二边缘竖直延伸。因此,第二侧面150d与第一侧面130d相对。顶面140从第一侧面130d的上端部水平延伸至第二侧面150d的上端部。第一侧面130d具有灯50能通过其移动的开口135。同样,从底面110d的第一边缘开始而不是如前述实施例中那样从第二边缘开始,形成与前述实施例的切割间隙113相同的切割间隙。
反射板300d插入到模制框架100d的底面110d和接收元件400之间。如图所示,由于模制框架100d的敞开侧面121由第二侧面150d封闭,所以反射板300d不包括用于封闭该侧面的向上延伸的侧板。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背光组件1200包括的元件除了反射板之外基本上和背光组件1100的元件相同。因此,在此省略了关于这些元件的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3,背光组件1200包括模制框架100d、灯固定元件200、反射板300e、接收元件400、光学元件600以及灯50。
模制框架100d包括底面110d、第一侧面130d、第二侧面150d以及顶面140。第一侧面130d从底面110d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第二侧面150d从底面110d的第二边缘竖直延伸。因此,第二侧面150d与第一侧面130d相对。顶面140从第一侧面130d的上端部水平延伸至第二侧面150d的上端部。第一侧面130d具有例如在组装或更换灯时灯50能通过其移动的开口135。此外,从底面110d的第一边缘开始形成与前述实施例的切割间隙113相同的一切割间隙。
反射板300e位于接收元件400上,并邻近底面110d的第一边缘。也就是说,反射板300e没有插入到底面110d和接收元件400之间。在组装时,在将反射板300e设置在接收元件400上之前,将灯固定元件200固定到模制框架100d上。
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4,LCD装置2000包括背光组件1000、LCD面板700、顶壳800以及支承元件500。
背光组件1000包括模制框架100、灯固定元件200、反射板300、接收元件400、光学元件600以及灯50。
模制框架100包括底面110、侧面130和顶面140。侧面130从底面110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这样,模制框架110具有三个敞开的侧面120,其中包括第一敞开侧面121,及彼此相互面对的第二和第三敞开侧面122和123。顶面140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至第一敞开侧面121的上端部。
侧面130具有开口135,在例如组装或更换灯的时候,灯50能通过其移动。开口135的数目可以等于支承在灯支承单元上的灯50的数目。开口135的尺寸允许灯50通过,因此它的宽度至少稍大于灯50的直径。顶面140包括从侧面130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分142,从第一水平部分142竖直延伸的台阶部分146,以及从台阶部分146水平延伸第二水平部分144。因此,相对于底面110,第一水平部分142的高度低于第二水平部分144的高度。也就是说,底面110与第一水平部分142之间的距离小于底面110与第二水平部分144之间的距离。
为了使灯50的端部能通过开口135竖直移动,开口135还形成为穿过第一和第二水平部分142和144以及台阶部分146。这样,例如在组装或置换灯时,灯50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通过开口135并安装在灯固定元件200上。灯50可以是外部灯或内部灯。
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底面110从底面110的第一敞开侧面121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二边缘对着第一侧面130从其处开始延伸的第一边缘沿水平方向被切割,以形成切割间隙113。因此,切割间隙113将底面110分成上方第一底面部分110a以及位于第一底面部分110a下方的下方第二底面部分110b。此外,凹槽116形成在第一底面部分110a的第二边缘部分上,但没有穿过第二底面部分110b。这里可以具有与被灯固定元件200支承的灯50一样多或更多的凹槽116。灯固定元件200被接收在凹槽116中。由于底面110包括弹性材料,所以当两个力分别向上和向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时,切割间隙113被扩大。这样,在灯固定元件200的部分被滑动插入到被扩大的切割间隙113以后,释放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的力。此时,具有弹性的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110a和110b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稳固地将灯固定元件200的所述部分固定在它们之间,而灯固定元件200的其它部分从凹槽116向外延伸。
灯固定元件200包括基板210,至少一个形成在基板210上并支承灯的端部的支承片220,以及形成在基板210上并弹性固定住灯的夹子230。为使灯竖直插入夹子230,夹子230具有敞开的上方部分。灯固定元件200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当夹子230接收到凹槽116时,灯固定元件200的基板210滑动插入到切割间隙113中。这里,支承片220和夹子230的数目与灯的数目对应。或者,灯固定元件200对应每个支承片220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夹子对230。
反射板300包括位于模制框架100的底面110下方的底板,以及从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三个侧板。反射板300的三个侧板分别封闭模制框架100的敞开侧面121、122和123。为了与灯固定元件200电绝缘,反射板300的侧板可以包括绝缘材料。
接收元件400设置在反射板300下方。具有灯固定元件200的模制框架100和反射板300接收在接收元件400中。接收元件400也可以包括从接收元件400的底部的边缘向缘上延伸的侧面,以此限定了其内的接收空间。
在将灯50通过模制框架100插入并由灯固定元件200固定后,将光学元件600设置到顶面140的第一水平部分142上。光学元件600的侧面紧密接触顶面140的台阶部分146。光学元件600的顶面可以与第二水平部分144齐平。光学元件600改善了从灯50发出的光的特性。光学元件600可以包括散射板(未示出)、棱镜片(未示出)等。或者,光学元件600可以设置于形成在模制框架110的顶面140上的不平坦结构上。
LCD面板700包括下基板710、布置在下基板710上的上基板730以及插入到上和下基板730和710之间的液晶(LC)层720。
下基板710相当于透明玻璃基板,在其上以矩阵形式布置作为开关的薄膜晶体管(TFT)(未示出)。数据线和栅极线分别电连接到TFTs的源极和栅极。包括氧化铟锡(ITO)的像素电极形成在漏极上。上基板730相当于彩色滤色基板,在其上形成包括红、绿和蓝像素的彩色滤色器。包括ITO的公共电极形成的上基板730上。
支承元件500设置在顶壳800和模制框架100之间。支承元件500耦接至顶壳800以支承LCD面板700。光学元件600通过支承元件500与LCD面板700间隔开。
数据线通过第一带载封装(TCP,tape carrier package)电连接至数据印刷电路板(PCB)。栅极线通过第二TCP与一栅极PCB电连接。数据PCB和栅PCB经由第一和第二TCP分别为数据线和栅极线提供驱动信号和时钟信号。
这里,本实施例的LCD装置可以以背光组件1100和1200代替背光组件1000。此外,上述模制框架和灯固定元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应用于该LCD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灯支承单元包括单件型模制框架,以便可以以简易的工序组装灯支承单元,从而降低灯支承单元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模制框架包括一整体单元,例如,但不限于,一体模制的单个单元,这样就不需要两个单独的子框架了。
此外,由于灯固定元件与模制框架滑动组合,所以灯固定元件可以很容易地与模制框架分开。
另外,灯可以从竖直方向插入灯固定元件的夹子中,从而灯可以被稳固地固定。
以上已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优点作了描述,应该理解的是,在此可以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形,而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中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4年9月9日申请的韩国专利No.2004-72306的优先权并享有其所有权利,其全部公开内容在此被引入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灯支承单元,其包括一模制框架,其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及从所述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顶面,所述侧面具有一开口,灯移动通过该开口,以及与所述模制框架结合的一灯固定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还包括反射从所述灯发射的光的一反射板,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下方的一底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还包括从所述底板的边缘延伸出的所述反射板的侧板,其中所述侧板中与所述模制框架的侧面相对的一个包括绝缘材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板的底板下方的一接收元件,该接收元件将所述反射板接收在其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包括从所述模制框架的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一第一水平部分;从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竖直延伸的一台阶部分;以及从所述台阶部分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分基本平行的一第二水平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一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顶面的第一水平部分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开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水平部分、台阶部分以及第二水平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开口具有矩形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开口具有圆形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包括一第一底面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底面部分下方的一第二底面部分;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底面部分之间的一切割间隙,所述灯固定元件的一基板部分滑动插入到该切割间隙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底面部分具有一凹槽,所述灯固定元件接收在该凹槽内并且所述灯固定元件的夹子从该凹槽延伸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切割间隙仅部分地延伸穿过所述底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包括形成所述底面的弹性材料,在所述基板部分插入所述切割间隙后,该弹性材料贴合在所述灯固定元件的基板部分周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灯固定元件包括一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夹子,所述灯被固定在该夹子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灯固定元件还包括支承灯的端部的支承板。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夹子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至少两个夹持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夹子包括仅仅一对彼此相对的夹持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夹子具有灯的端部通过其被插入的一敞开端,和支承灯的端部的一封闭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夹子具有长方体形状。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夹子具有圆柱形状。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灯固定元件包括导电材料。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灯固定元件固定灯的端部并为灯提供外部电源。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灯的端部相当于灯的外电极。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侧面相对于所述底面的垂直面向灯倾斜。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灯固定元件支承的灯的数目对应的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侧面中的多个开口和位于所述灯固定元件上的多个夹子元件。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模制框架是一整体单元。
28.一背光组件,其包括一模制框架,其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具有一开口的侧面、以及从所述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顶面;与所述模制框架结合的一灯固定元件;反射光的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包括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下方的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的边缘延伸的侧板;设置在所述反射板下方的一接收元件,所述反射板接收在该接收元件中;以及固定至所述灯固定元件并能通过所述侧面上的开口移动的灯,该灯发射光。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上并改善光的光学特性的一光学元件。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单个散射板。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多个散射板。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包括从所述模制框架的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一第一水平部分,所述光学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水平部分上;从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竖直延伸的一台阶部分;以及从所述台阶部分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分基本平行的一第二水平部分。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具有一不平坦的结构,所述光学元件设置在该不平坦的结构上。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相当于外部灯。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相当于内部灯。
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固定元件被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弹性固定在所述模制框架内。
37.一背光组件,其包括一模制框架,其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的并具有一开口的第一侧面、从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所述底面的第二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面、以及从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顶面,所述开口从所述侧面的下端部延伸;与所述模制框架结合的一灯固定元件;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下方的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反射光;设置在所述反射板下方的一接收元件,所述反射板接收在该接收元件内;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上的一光学元件;以及固定至所述灯固定元件并能通过所述侧面上的开口移动的灯,该灯朝向所述光学元件发射光。
38.一背光组件,其包括一模制框架,其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第一边向缘上延伸并具有一开口的第一侧面、从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所述底面的第二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面、以及从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顶面,所述开口从所述侧面的下端部延伸;与所述模制框架结合的一灯固定元件;与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一反射板,该反射板与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接触;设置在所述反射板下方的一接收元件,所述反射板接收在该接收元件内;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上的一光学元件;以及固定至所述灯固定元件的灯,该灯能通过所述侧面上的开口移动,该灯朝向所述光学元件发射光。
39.一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包括下基板、上基板和插入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一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光来显示图像;以及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的一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一模制框架,该模制框架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具有一开口的侧面、以及从所述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顶面;与所述模制框架结合的一灯固定元件;反射光的一反射板,该反射板包括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底面下方的底板和从该底板的边缘延伸的侧板;设置在所述反射板的底板下方的一接收元件,所述反射板接收在该接收元件内;位于所述模制框架的顶面上的一光学元件;以及固定至所述灯固定元件的灯,该灯能移动通过所述侧面上的开口,该灯朝向所述光学元件发射光。
40.一灯支承单元,其包括包括底面的一模制框架,该底面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及由所述底面弹性固定至所述模制框架上的一灯固定元件。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底面的第一底面部分和第二底面部分之间的一切割间隙,所述灯固定元件的一基板部分被弹性固定在所述第一底面部分和第二底面部分之间。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底面部分中的一凹槽,所述灯固定元件的夹子部分从该凹槽伸出。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灯支承单元,其中,所述模制框架是一整体结构,并且包括从所述底面延伸的侧面和从所述侧面的上端部延伸的顶面,所述侧面具有一开口,用于灯从其中移动通过。
全文摘要
一种灯支承单元包括模制框架和灯固定元件。该模制框架包括底面、从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面以及从侧面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并与底面相对的顶面。侧面具有一开口,灯能移动通过该开口。所述灯固定元件安装在模制框架的底面上并固定各个灯的端部。
文档编号F21V17/00GK1758112SQ200510119919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9日
发明者高京禄, 全在焕, 元钟皓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