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壁涂覆发射膜的外置电极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53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壁涂覆发射膜的外置电极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屏幕显示的内壁涂覆发射膜的外置电极荧光灯,具有提高灯管电极发射能力,增加屏幕亮度的特点。属于荧光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LCD显示器大都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背光源,随着显示屏的增大,要保持屏幕亮度则需要多支灯管,而每支CCFL需由一独立的驱动电源供电,因而技术方案复杂,占用空间大,可靠性低,产品成本高;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由于其所特有的伏安特性可使一组灯管由一个驱动电源并联驱动,但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它的放电是靠涂覆在玻壁上外电极通过玻璃介质层与玻管内壁偶合,其发射系数远小于铝、镍等金属电极,所以与CCFL相比,相同电压下放电电流小,低温下工作不稳定,亮度低35%-40%。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冷阴极荧光灯(CCFL)多管不能共用一只驱动电源;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发光效率低,低温下工作状态不稳定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外置电极荧光灯,该荧光灯不仅具有一般外置电极荧光灯特点,并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是在玻管的内壁中段表面上涂荧光粉,玻管的内壁二端部上涂金属发射膜,玻管的的表面二端部上设外置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外电极通过玻璃介质与内壁金属膜层而不是玻璃内壁产生电容偶合,电子发射能力明显增强,在较低的电压下即可得到稳定的放电电流,保证了发光的稳定性;在与普通EEFL相同电压下,可获得更大的放电电流,从而提高了灯的亮度。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是玻管、2是荧光粉、3是金属发射膜、4是外置电极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其结构是玻管1的内壁中段表面上涂荧光粉2,玻管1的内壁二端部上涂金属发射膜3,玻管1的的表面二端部上设外置电极4。
内壁涂覆发射膜的外置电极荧光灯的制作方法,其工艺步骤分一、将玻管裁成相应尺寸,并进行清洗;二、在玻管两端的内壁上用蒸镀或化学方法镀上金属发射膜;三、用化学浸蚀的方法去除两端封接部位的金属膜;四、涂荧光粉、烤去粉中的粘结剂,擦去封接部位的余粉;五、对第一端玻管封口;六、排气、充入惰性混合气体、注汞,从排气系统封离;七、二次封离;八、在玻管两端内壁金属膜层的相同位置的外玻壁上涂覆上石墨或氧化银涂层的外电极。
外电极通过电容偶合,将高频电压导入管内,施加在内壁的金属发射膜上,使惰性气体与汞的混合气产生放电,辐射出253.7nm紫外线,再通过荧光粉转化为可见光。
本实用新型由于外电极通过玻璃介质与内壁金属膜层而不是玻璃内壁产生电容偶合,电子发射能力明显增强,在较低的电压下即可得到稳定的放电电流,保证了发光的稳定性;在与普通EEFL相同电压下,可获得更大的放电电流,从而提高了灯的亮度。
权利要求1.内壁涂覆发射膜的外置电极荧光灯,其特征是在玻管(1)的内壁中段表面上涂荧光粉层(2),玻管(1)的内壁二端部上涂金属发射膜(3),玻管(1)的的表面二端部上设外置电极(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屏幕显示的内壁涂覆发射膜的外置电极荧光灯,具有提高灯管电极发射能力,增加屏幕亮度的特点。其结构是在玻管1的内壁中段表面上涂荧光粉层2,玻管1的内壁二端部上涂金属发射膜3,玻管的的表面二端部上设外置电极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外电极通过玻璃介质与内壁金属膜层而不是玻璃内壁产生电容耦合,电子发射能力明显增强,在较低的电压下即可得到稳定的放电电流,保证了发光的稳定性;在与普通EEFL相同电压下,可获得更大的放电电流,从而提高了灯的亮度。
文档编号H01J65/00GK2819465SQ2005200712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30日
发明者邰伟科, 顾磊 申请人:南京杰瑞特光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